高一 统编版必修上册- 语文 第六单元《上图书馆》课件_第1页
高一 统编版必修上册- 语文 第六单元《上图书馆》课件_第2页
高一 统编版必修上册- 语文 第六单元《上图书馆》课件_第3页
高一 统编版必修上册- 语文 第六单元《上图书馆》课件_第4页
高一 统编版必修上册- 语文 第六单元《上图书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图书馆高一—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背景,梳理其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理清文脉,感知随笔的文体特点。2.品读文中的哲理性语句,体会作者上图书馆读书的乐趣和对图书馆的感情。3.领会上图书馆读书的经历对作者成长的深远影响,并联系自己的读书生活和经验,学会以随笔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考。兴华中学正在筹办“畅游书海”读书节主题活动。高一年级准备组织一场读书分享会,邀请各班爱好阅读的同学分享自己难忘的读书经历或阅读体会,你们都在被邀请之列。请你们用随笔的形式,把自己在此次会上分享的内容整理成文,向新绿文学社投稿。情境活动【任务一】结合作者生平,梳理“上图书馆”的经历。【任务二】结合作者经历,思考“上图书馆”的影响。【任务三】品读文中的哲理性语句,体会“上图书馆”的深意。【任务四】结合学习本课的心得体会,组织一场读书分享会并撰写分享随笔。学习任务了解文体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随笔不受体裁与字数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的特色。【任务一】结合作者生平,梳理“上图书馆”的经历。王佐良(1916—1995),当代翻译家、诗人、外国文学评论家。少年时就读于武昌文华中学。1939年从西南联大外语系(原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留学,在牛津大学研究英国文学。1949年回国后执教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曾翻译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名篇,与许国璋、吴景荣一同被誉为新中国“三大英语权威”。思考:作者的生平与文章中哪些内容有所关联?阶段地点环境特点所读书籍心情想法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时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时思考:作者的生平与文章中哪些内容有所关联?阶段地点环境特点所读书籍心情想法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时“公书林”宽敞舒服,环境优雅,幽静整洁,中英文藏书丰富且全部开架斯蒂文生的《宝岛》等许多英文小说原著;《星期六晚邮刊》《全国地理》《美丽的屋子》等英文杂志高兴、有趣、愉快,对外间世界产生好奇心,养成读英文杂志的习惯思考:作者的生平与文章中哪些内容有所关联?阶段地点环境特点所读书籍心情想法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清华大学图书馆文艺复兴式的外表,装修精致,面积大,书刊精美,灯光温暖宁静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进入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真实世界暗淡下来思考:作者的生平与文章中哪些内容有所关联?阶段地点环境特点所读书籍心情想法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时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中的“亨福莱公爵室”(古籍阅览室)建筑华美,照明相当差,中古僧侣修习的遗风犹存古籍古本心境从不平静到豁然开朗思考:作者的生平与文章中哪些内容有所关联?阶段地点环境特点所读书籍心情想法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时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建筑华美,气象万千/想起《哈姆莱特》中的一段台词,上图书馆有奇趣【任务二】结合作者经历,思考“上图书馆”的影响。思考:作者在不同时期上不同的图书馆读书,这些经历分别对当时的他带来了什么影响?请在随笔原文中找出作者的原话。图书馆所读书籍上图书馆读书带来的影响“公书林”斯蒂文生的《宝岛》等许多英文小说原著;《星期六晚邮刊》《全国地理》《美丽的屋子》等英文杂志清华大学图书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打开阅读英文原著的新天地,在外国作品中寻找新奇和有趣,满足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养成读英文杂志的习惯进入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图书馆所读书籍上图书馆读书带来的影响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古籍古本圆形图书馆/一心苦读的空气正与现实的苦闷心情合拍联想到莎士比亚戏剧《哈姆莱特》的台词,感悟“上图书馆”的奇趣【任务三】品读文中的哲理性语句,体会“上图书馆”的深意。思考:1.文章第9段引用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戏剧《哈姆莱特》的台词有何作用?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英国博物馆圆形图书馆“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高耸的大圆顶”等要素自然而然地引起作者对哈姆莱特赞美天穹这段著名独白的联想。图书馆承载着人类对知识的求索,这一内涵恰好在某种层面上与人文主义者哈姆莱特赞美人类的伟大、理性的崇高相吻合。对作为英国文学研究专家的作者来说,庄严神圣的穹顶,人类知识光辉的殿堂,正好与莎士比亚这段文字在字面上的含义不谋而合,用在此处,恰可表现对图书馆的礼赞。思考:2.如何理解文章第10段所说的“独拥书城自吟啸固是一乐,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作者指出,一个人藏书丰富自鸣得意固然愉悦,而上图书馆读书,去感受环境氛围与知识的浸润,则别有一番乐趣。“独拥书城”化用了成语“坐拥书城”。《魏书·李谧传》载:“(谧)每曰:‘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遂绝迹下帏,杜门却扫,弃产营书,手自删削,卷无重复者四千有余矣。”后因以“坐拥百城”比喻藏书丰富,也称“坐拥书城”。作者在这里对比了两种不同的状态,突出了上图书馆读书的乐趣。这篇随笔按照时间顺序串联起作者不同时期上图书馆读书的经历,用灵活自由的笔触记述了作者求学读书的生活和感悟,表现了作者从图书馆中品味到的乐趣、对图书馆的礼赞,以及对知识的崇敬,也反映出阅读对于人生发展的意义。文章语言轻松流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丰沛情感,无论是雀跃欢欣,还是沉郁黯然,或是后来“由阴转晴”、豁然开朗,均活泼自然,让人过目难忘。阅读小结【任务四】结合学习本课的心得体会,组织一场读书分享会并撰写随笔。要求:1.可选的分享形式包括但不限于:(1)读书笔记或书评;(2)难忘的读书经历或阅读体会;(3)“阅读如何改变人生”主题演讲。2.读书分享会结束后,请你以随笔的形式整理自己这次参会分享的内容,投稿给新绿文学社。读书分享会1.试从读书内容、读书过程、读书带来的影响等方面,对《读书:目的和前提》的作者黑塞和《上图书馆》的作者王佐良二人的读书经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并探究他们的读书心得。课后拓展相同点不同点(1)都从少年时代开始读书,并由此点燃了读书的兴趣。(2)都是从世界文学等书籍开始读起。(3)都从书籍上认识了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拓宽了眼界,并由此获得认知上的共鸣。(4)都从读书中获得了知识上、情感上、精神上的新体悟。(1)黑塞的读书启蒙更侧重来源于家庭;王佐良读书几乎都是由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予以支持。(2)黑塞有过“曾经不爱读、之后放不下”的读书经历,涉猎的范围更庞杂;王佐良的读书经历基本围绕中外文学文化,没有这种起伏跌宕的读书心得。(3)王佐良曾经因为现实的心境影响读书的心境,黑塞的文章整体上没有提及类似的情况。2.推荐阅读:培根《谈读书》(王佐良译)、顾颉刚《怎样读书》、蔡元培《我的读书经验》、季羡林《我和书》。课后拓展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培根《谈读书》,王佐良译)2.推荐阅读:培根《谈读书》(王佐良译)、顾颉刚《怎样读书》、蔡元培《我的读书经验》、季羡林《我和书》。课后拓展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子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子来管束我们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处会疑。换句话说,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分出它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这些意思就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逢到什么疑惑的地方,就替它查一查。心中起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不怕动手,肯写肯翻,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作力。(顾颉刚《怎样读书》)2.推荐阅读:培根《谈读书》(王佐良译)、顾颉刚《怎样读书》、蔡元培《我的读书经验》、季羡林《我和书》。课后拓展我尝见胡适之先生有一个时期,出门时常常携一两本线装书,在舟车上或其他忙里偷闲时翻阅,见到有用的材料,就折角或以铅笔作记号。我想他回家后或者尚有摘抄的手续。我记得有一部笔记,说王渔洋读书时,遇有新隽的典故或词句,就用纸条抄出,贴在书斋壁上,时时览读,熟了就揭去,换上新得的,所以他记得很多。这虽是文学上的把戏,但科学上何尝不可以仿作呢?(蔡元培《我的读书经验》)谢谢观看!《上图书馆》

答疑高一—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六单元1.文章开头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有什么作用?这里出现了本文中的第一座图书馆——法国国立图书馆,体现了西蒙娜·德·波伏瓦对图书馆的热爱。作者借波伏瓦的话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之情,并由此打开话匣子,引出自己以“上图书馆”为乐的几段经历。2.文章第4段结尾“那个下午却是消磨得很愉快的”中,“消磨”一词有何表达效果?“消磨”本指虚度时光,这里是贬词褒用,准确地描绘出作者对英文小说浅尝辄止的阅读状态,突出上“公书林”读书的轻松愉悦。1903年,一位名叫玛丽・伊丽莎白・伍德的美国教师在武昌文华学校筹办阅览室,开展多种图书宣传活动。1910年,阅览室扩大馆舍,被命名为文华“公书林”,附设于文华大学,此后成为文华中学、文华大学两所学校的图书馆。“公书林”向社会开放,学校师生可借阅图书,社会人士亦可利用。1920年,文华大学图书科成立,“公书林”又成为该专业的实习图书馆,由学生协助管理。文华“公书林”是武汉一所藏书公开和管理完善的公共性质的图书馆,也是中国近代最早开办的公共图书馆,它对推动中国图书馆工作与图书馆学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文华“公书林”3.作者分别回顾自己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和英国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读书的经历时,为什么特别提到这两处的灯光照明?清华大学图书馆温情宁静的光,既是写实,指精美书刊和台灯发出的光,同时也隐喻知识之光、求知之光。作者认为日光灯、白炽灯都比不上这温情宁静的光,表现了他对自己在清华大学图书馆美好的读书时光的珍视。这“温情和宁静的光”是作者心境的写照;觉得知识和情感的新世界“一片灿烂”,也是带着“光感”的心情。然而真实世界中历史的巨变,让这一切都暗淡下来,“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描述的既是现实中的情况,也暗指作者所珍视的读书时光已随着动荡的时局,变得不再温暖宁静。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的古籍阅览室“照明相当差”“一灯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