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的第二课时教学教案_第1页
《最后的姿势》的第二课时教学教案_第2页
《最后的姿势》的第二课时教学教案_第3页
《最后的姿势》的第二课时教学教案_第4页
《最后的姿势》的第二课时教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18PAGE18最后的姿势的第二课时教案最后的姿势的第二课时教案三篇篇一: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解】最后的姿势是根据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讲述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一位老师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文章不仅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还为塑造学生的人格提供了感人的文本素材。【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3、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最后的姿势”中包涵的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4、体

2、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着教材文本所进行的对话交流,是彼此精神世界的交往、互动、合作。本课教学,力求引领学生反复品味语言,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传情的诵读,来体验文本情感。教学中,力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充分与文中人物进行情感撞击心灵对话,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发展学生的智慧。【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人物。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最后的姿势。在生与死的刹那间,谭老师作出了自己的抉择。请观看千秋心千秋爱记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干部

3、谭千秋片段2、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在课文中几次出现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谭老师遇难时护住学生的经过(27自然段)3、过渡:如果我们再回到5.12这天,再去亲历那个现场,去聆听谭老师的语言,去看看谭老师的行动,我们的感受将会更深。【设计意图:复习导入,走近人物。课堂上的视频引入大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增强了教材的可视性,调动了学生浓浓的学习情趣。】二、细细品读,感知形象1、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4-7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关键的词句,品读品读,细细地体会。2、谁来说说,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作出这样的选择的(情况十分危急,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1)出示:忽然,课桌摇

4、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为什么这句话会让你感受到情况十分危急?指导朗读:情况十分危急该怎么读这儿有三个感叹号,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谭老师是怎么说的呢?出示: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从这儿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要地震了,谭老师的话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很镇定的感觉,怎么来表达呢)(2)你还从哪儿感受到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越来越危急了!)出示:第五自然段你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中感受到情况很危急的(提示:“刺耳的吱吱声,尘埃腾空而起”说明了什么)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出

5、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短短的几秒钟,根本容不得谭老师多作考虑,谭老师立即(引读句子)(3)范读: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一切到这儿似乎已经结束了,但事实上并没有结束,看,这儿有个省略号,这儿省略了什么(说一说并读一读,把自己此时的感受融入朗读中。)(4)地震了,情况万分危急,作者通过对危急环境的描述,更加烘托了谭老师的光辉形象,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谭老师情急下唯一想到的是他的学生。让我们捧起书,一起重回那危急的一幕。(齐读4-7自然段。)3、在生与死的刹那间,谭老师作出了自己的抉择。课文第8-10自然段中多

6、次对谭老师最后姿势的描述,这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的给人怎样的感受(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八自然段,找一找,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给人怎样的感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请你自己读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想象:砖块掉下来了,砸得谭老师鲜血直流,但谭老师仍然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楼板压下来了,谭老师后脑被砸得深凹下去,但是谭老师仍然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鲜血喷涌,疼痛难忍,但谭老师仍然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请把你的感情融入你的朗读之中。(2)被深深震撼的还有谁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9、10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出示:“地震时,眼看

7、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你是从哪些词语上感受到震撼的“飞身”“扑”,这两个词语让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面对危险,谭老师将生死置之度外,怎能不让人震撼呢(读好句子。)出示: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如果谭老师不顾那四位学生离开教室,他如果他要留在教室里,保护四位学生,他生死攸关的一刻,他明知道留下来是死,但他还是果敢地留下来了,飞身扑去,怎能不让人震撼呢(读好句子)4、谭老师为什么会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守护生命之门呢?出

8、示:“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谭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出示语句,齐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了自己的抉择”“这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的给人怎样的感受”“谭老师为什么会这么做”带着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领会,这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尊重语文学习的规律。文章的精妙之处,深层次的东西,如细腻的感情,传神的描写,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读,琢磨地读,反复地读,充分地读,读得如痴如醉,文我合一

9、。】三、总结全文,升华中心篇二: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最后的姿势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特级教师、德阳市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在教学楼坍塌的瞬间,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而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文章质朴感人,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的赞颂与崇敬之情。教学这篇课文,重在引领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体悟谭老师深沉博大的师爱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从而受到心灵的荡涤,真切感受“忠于职守、大爱无疆”的内涵,深刻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另外,使学生能够体会环

10、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流程:一、课题入手,提挈主线1揭示课题,提挈、板书主人公:谭千秋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最后姿势的句子,感情朗读。【设计意图:“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句话是文章的文眼,是灵魂句,所以一开始就把它提挈出来,作为贯穿教学的一条主线,使教学一直紧扣主旨,形散而神不散。】二、细读句子,分层品悟(一)感受地震:地动山摇,大难来临1谭老师为什么要张开双臂,护住学生呢当时发生了什么情况呢再次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文中描写地震的句子。2、交流,出示:天空阴沉沉的。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楼房摇晃得

11、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3这四句话描写了当时的地震情况,地震突如其来,愈演愈烈,瞬间把大地上的一切生灵都推向死亡的边缘。请大家好好读读这四句话。(生自由读。)4逐句指读,指导读好。【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地震的语句读一读,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特殊背景情况,理解主人公谭老师的行动之客观原因。这部分重在让学生关注环境与场景描写,重在通过朗读使学生真切感受地震的危害与危急。】(二)感知言行:恪尽职守,大爱无疆1大难来临,生死之际,正在教室里上课的谭老师是怎样守护学生的呢?默读课文2-7自然段,找出描写

12、谭老师语言、动作的语句,想想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在边上作批注。2交流:人物的言:“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师生对话,体会谭老师反应灵敏、有丰富的地震经验、懂得如何保护学生、当机立断地指导学生立即疏散。理解后指导学生朗读。人物的行:“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找出句中的三个动词。(“拉”、“撑”、“护”)从这三个动词,还有一个“立即”,你感受到什么(谭老师在危难时刻一心为学生着想,舍身救人,很好地履行了一个教师的职责。)师补充介绍:谭老师本已和大多数学生向楼下疏散,但当他得知还有四个学生

13、没有离开时,立刻从三楼返回四楼,冲进教室。此时,已经摇了约1分钟的大楼裂成两半,逃生的路断了,谭老师连忙拉学生躲在课桌下。由于太惊慌,学生们躲进桌子下面时,竟然将课桌挤翻了。眼见头顶的水泥板即将掉在孩子们的头上,谭老师就奋不顾身地扑上去扶正课桌,并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学生。课件出示画面,让学生深切感受这一壮举。设想:如果没有谭老师这样保护,这四个学生会怎样(再次体会谭老师用无私的大爱撑起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世界。)指导朗读。师点拨:这是谭老师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学生的姿势。3整体朗读2-7自然段。【设计意图:课文2-7自然段是重点部分,特别是第4、第6自然段具体生动地刻画了谭老师的言行,折射出谭老师在灾难

14、来临之时本能地保护学生,不但没有只顾自己逃命,还为了保护学生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舍己救人,有高度的责任心,有无私的大爱。教学过程中重点抓住这两点品读相关语句,特别精读描写谭老师护生姿势的一句,以突出重点。】(三)感受评价:英雄不死,精神千秋1师述:就在谭老师用身体护住学生的时候,楼上的水泥板塌了下来,重重地压在了谭老师身上,谭老师的右臂顿时血肉模糊,鲜血滴到桌子下面,但他还不停地鼓励学生不要害怕,要坚持住余震不停地在发生,水泥板、烂砖、灰尘一次次地坠落到谭老师的头上、手上、背上,不知什么时候,谭老师停止了呼吸。当第二天晚上救援人员前来营救的时候,人们看到了什么出示句子:“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

15、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找出文中和这一句照应的一节,读一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谭老师牺牲时的姿势有改变吗不同的是什么(没有改变,不同的是后脑深凹、血肉模糊。)但他还“死死地”护着,从中体会到什么(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指导朗读。2获救的学生回忆说(引读第9自然段。)从“飞身”一词体会到什么(谭老师面对危难,坚强不屈地担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3.一位老师说(引读第10自然段。)4课文引用了三个人的话语,有什么作用吗(体会侧面

16、烘托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5在学生眼里,谭老师是怎样一个人(指导学生关注第11自然段句1和第1自然段,并补充介绍相关资料,体会谭老师的爱女儿爱学生爱工作。)6.出示句子:“张开手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这“最后的姿势”诠释着什么(引导学生联系第12自然段读,理解诠释着一个老师的爱与责任,一种高尚的师德,所以课文以“最后的姿势”为题,饱含着对谭老师舍己救生壮举的赞颂和敬佩之情。)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7谭老师曾给学生讲“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8.他不但言传,更是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学生懂得大难来时要舍己为人,不能只顾自己。因此

17、人们赞颂他什么?出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谭老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他誓死护卫学生的高大形象,这生命中最后的姿势,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他的精神就像他的名字所昭示的那样千秋万代,永放光芒!)(在板书上将“千秋”两字描红)齐读句子。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诠释人名涵义。)【设计意图:课文第三部分写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四部分还写了学生对谭老师的印象,结合第一、第二自然段,多角度地侧面烘托出谭老师丰满、高大的英雄形象,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主人公谭老师的行动之主观原因。因为谭老师一直是那么爱学生,一直有那样的人生的价值观,所以他在大难之际

18、,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作出了英雄壮举。教学这两部分时紧扣主线,巧妙勾连,以此深化主题,突破难点。】三、拓展写话,升华情感1介绍(配乐):在地震灾难中,谭老师用生命之躯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他那匍匐的姿态化作了一尊永恒的雕像,矗立在他生前就读的湖南大学校园里(出示图片,形象感受)。2此时,当你站立在“大爱千秋”的丰碑前,你最想说什么(让学生结合文本语言,用笔表达,倾吐内心真情。)3交流。【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安排了一个写话训练,实现文本语言的迁移运用,体现阅读与表达的紧密结合,一方面促使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四、布置作业:课后搜集几个抗震救灾中的动人事

19、迹,跟同学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搜集相关事例,拓展阅读,以加深感悟。】板书设计:6最后的姿势谭千秋(简画:左手)(简画:右手)张开护住忠于职守大爱无疆【设计意图:板书主要突显人名、姿势、动作关键词以及所折射的人物精神,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简明扼要,中心突出。】篇三: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品读语文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涵,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3、能够知道地震时的自我保护以及生命的意义。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读课题2、同学们,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最后的姿势”留给你的印象吗?(无私、临危不

20、惧、舍己救人、爱与责任、高尚)二、构建阅读话题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我们各自的感受,走近谭千秋老师,解读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2、布置自读请同学们用心读课文,找出写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语言和动作的句子,并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三、组织交流1、总体反馈学生说说自己找到的句子。(第四节、第六节、第八节、第九节等处的语句)2、精读指导A呈现第四节内容,学生读句。加红点两个“快”字学生说说表示“快”的词语,(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风驰电掣、疾如闪电等。)谭老师为什么要大家要这样快?请你再读读这一段话,你一定会有发现的。(那是因为地震来临了,楼房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如果不

21、快,就要被埋了)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情形是万分危急你能把你体会到的这份生死攸关读出来吗原来这是与全体学生生死攸关的快啊!在这楼房随时会倒塌的生死攸关的时刻,你会怎样做()谭老师是怎样做的(组织学生快速撤离)这是谭老师临危不乱的快!泛红“大家”,“大家快跑”,你从这短短四个字中,又读出了什么呢?老师建议大家联系这个句子“来不及多想”好好想一想。(在这样的一个生死攸关的瞬间,谭老师想到的只有学生的安危,想到的只是“大家快跑”。这是谭老师关爱学生的快啊!B但即便就是这样的快,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呈现第5-6节,读句。1、这段话主要讲什么(谭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学生)2、请你再读读这句话,画出写谭老

22、师动作的词,想想,从这些词中你能读出什么?交流:画词:拉、撑、护(并板书)拉:在楼房即将坍塌的瞬间,谭老师没有选择躲避,而是在死神面前拉回了四条活生生的生命。撑:1)要撑住是什么?撑在课桌上的双手,是想为课桌底下的四个孩子承担、担负来自屋顶的瓦砾和楼板;2)是在危难中,为学生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3)是想用自己的双肩和身体,担负起一个老师对学生的爱与责任护:这是一般的护吗?关注这种“护”的特殊性(用生命护生命,用生命换生命);护住的,是一个老师一如既往地对学生的爱与责任。3、同学们,此时此刻,这三个字,在你的眼中,还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动作吗它们更是(谭老师对学生的爱,对工作的高度负责,谭老师舍己救人的品质)拉、撑、护,就是一场殊死的战斗,引读:第5节“谭老师立即”;拉、撑、护,就是一次生与死的选择,引读:“但是”+;拉、撑、护,就是一位普通老师对学生无尽的爱与责任,引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谭老师立即”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在灾难来临的瞬间,一双大手拉回了四个孩子,一个身躯撑起了一片天空,一个生命呵护了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