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鼎传文言文阅读答案_第1页
熊鼎传文言文阅读答案_第2页
熊鼎传文言文阅读答案_第3页
熊鼎传文言文阅读答案_第4页
熊鼎传文言文阅读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7 页 共 NUMPAGES7 页熊鼎传文言文阅读答案熊鼎传文言文阅读答案熊鼎,字伯颖,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临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

2、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节

3、选自明史熊鼎传)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B.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C.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D.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

4、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须离任。B.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C.御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职责一直是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事宜。D.历史上新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年号开场的一年称改元。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p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愈手下任职;担任德清县丞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慌,他冷静

5、地控制了场面。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丞相李善长劝谏皇上派御史查访,而熊鼎认为既已公布赦令,就不应该失信于天下。C.熊鼎治政有方,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把残暴的伪官悍将全部迁走,百姓得以安定;逮捕杀人犯陈德仲,审讯后立即治罪。D.熊鼎面对威胁,正气凛然。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发觉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责骂叛寇,最终被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2)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参考答案1.(3分)D2.(3分)C3.(3分)B(丞相李善长劝谏皇

6、上派御史察访分析p 有误)4.(10分)(1)(5分)太祖要授给他官职,他以母亲年老需要赡养为由推辞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将军府中,辅佐邓愈谋划军事。(大意2分,官辞赞各1分)(2)(5分)熊鼎要考察官吏的好坏,于是命令郡县各备两份日历,每天记下所处理的诉讼钱粮等事。(大意2分,稽置书各1分)文言文阅读的方法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根据文体特点抓重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阅读是根底。阅读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考虑:(1)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2)事情的发生、开展和结局如何;(3)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4)是以什么作为说理根据的。详细说,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

7、、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好地去分析p 、评价人物和事件。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如六国论的中心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在文章的开头;过秦论中“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这个中心句在文末。再那么,文章的层次构造,是文章的骨架和

8、脉络,它详细展现作者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思路。而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络反映出来的。分析p 的方法可按时间顺序归纳,也可按地点的转移归纳,可按时空结合归纳,可按材料性质或类别归纳。这些方法视详细的文章而定。3、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根底上,分析p 判断细节。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才能明辨各项表述的正确与否。要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诸如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事件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上的归纳不完好、成心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说明文阅读语言题型方法1、根本要求:准确性。涉及词语类型:表程度、范围或推测、估量、肯定强调语气的副词和数量词。如:“目前”“大约”“也许”“可能”“一定”“必须”“之一”等表数量的词。如:“左右”“上下”“不少”“绝大多数”“至少”“不下于”等“据说”、“相传”、“据介绍”等一些短语,表示材料来的不确定性2、语言风格:在准确性的前提下“平实”(大多数说明文) “生动”(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或生动描写)3、题型及答题形式:考题题型举例A:问某词或短语能否删去,说明理由答题思路:断定“不能删”;简单释义该词;结合原文句意详细分析p 说明;去掉后语义变化为_,不符合实际;归结到“这里表达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上B:问某词或短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