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东南形胜)》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1页
《望海潮(东南形胜)》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2页
《望海潮(东南形胜)》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3页
《望海潮(东南形胜)》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4页
《望海潮(东南形胜)》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望海潮(东南形胜)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一、教学目标 1.品味词中的语言; 2.理解词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难点: 1.感受词的意境、情韵,领悟词人对杭州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词中铺陈、点染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结合诗词类文本的特点,本节课的教法我设计如下: 1.美读情读法朗读是诗歌散文类文本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具有鲜明学科特点的一种教学方法。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说: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对于学生,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记忆,朗读有利于感知诗歌

2、意境,朗读有利于揣摩词人感情。因此学习本节课重点在于朗读。 2.整体感知与局部赏析(即锤炼字词)结合法本节课首先在师生反复诵读和领略意象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整体把握全词意境。要目有全牛,高屋建瓴。其次通过嚼文咬字的方法赏析诗歌字词、句子,能目无全牛,从细节入手进一步鉴赏柳词的语言特点。 3.问题导引(驱动)法 根据学情由浅入深,先整体后局部地设计一个个问题,用这些问题作为扩展延伸学生思维的灯塔,一步一步地正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这些有梯度的问题,以及教师恰逢其时的追问,逐步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此外,课堂教学中还穿插运用了讲析法、点拨法、对比阅读法、分析归纳法等教学方法。

3、五、学习方法学习本课,学生用到的学习方法有: 1.诵读(个别读、齐读)默读结合法学生在学习本词时,大声地、有感情地诵读,可以理解词作内容,揣摩词人情感;而默读则可以让学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运用并发挥其形象思维全方位地感知意境,安静地去潜心体会诗歌的主题。 2.分小组合作探究法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个诸葛亮。也有人说,学生的智慧与潜力是一座金矿,需要教师挖掘出来,它才会在太阳下闪闪发光。我们引导学生把独学没有解决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群体交流、讨论,通过相互间思维的砥砺、碰撞,肯定会比课堂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要更有效果。 3.利用学习资料和网络资源求知法。关于宋词的体裁特点、作者生平简介、时代背景等知

4、识,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就可以事先将知识点通过教辅资料以及网络资源了解清楚,并能及时地补充在课本上。这样在课堂上就会如虎添翼,提高效率。此外,旧知识纵向类比法、圈点批注法等在本课中也有所运用。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宋朝诗人谢驿的一首诗杭州,我们一起来读一遍。杭州宋谢驿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这首诗的背后蕴含着这样一个小故事:据说金主完颜亮听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便发动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虽然没有成功,但也导致柳永差点成为千古罪人。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也从

5、侧面反映出这首词在当时的影响之大,读了这首词,不由得会让人对杭州心向往之。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柳永的脚步,一起去“江南水乡、人间天堂”杭州去游览一番。 (二)明确学习任务目标明确,学习才能高效。首先让我们大声读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品味词中的语言; 2.理解词人的情感。 (三)文题解读望海潮,词牌名。为柳永所创,意思大约是说杭州是有名的观潮胜地。 (四)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慢词之祖,婉约之宗 既然这是一篇投赠之作,目的是为了得到地方官员的召见和赏识。想来必然要投其所好,夸赞他治理下的杭州。下面我们再请一名同学来诵读一下这首词,其他同学思考全词最能体现词人写作意图的一个字是什么?明确:夸教师

6、追问:夸的是什么?明确:杭州的“好景” 2.文本研读纵观全词,词人笔下的杭州给人什么印象?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这些特点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情感?明确:杭州印象美丽、繁华、富庶、安定、祥和、太平上片:地理位置、社会条件、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下片:西湖湖山之美、百姓生活愉悦、长官生活悠闲情感: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喜爱、向往之情因此,我们在诵读的时候,就要将词人的这种情感融入其中。 (七)三读融情入词 1.诵读提示: 诵读时要情感丰富,抑扬顿挫。 上片首句要读出惊喜感叹之气;杭州风景词句要读得婉转清丽;钱塘江浪潮壮观的词句要读出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的雷霆万钧、不可阻挡的气势。

7、下片写西湖美景的句子,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诚挚恳切。 2.教师范读 3.学生推荐同学有感情地诵读(读后教师点评) 读得感情非常饱满、充沛,入情入境,非常具有感染力。听了他的诵读,我们好像真的看到了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听到了钱塘江的怒号和孩童的嬉闹,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八)品味语言鉴赏意象(合作交流)望海潮从多个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繁华秀丽的杭州美景,请同学们谈谈你最喜欢词中的哪些句子,并分享一下你喜欢的理由。(可以从炼字、意象、手法等角度谈)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 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烟柳”是说柳树笼罩在烟雾中,从远处看,柳

8、树好像和烟雾融为了一体,写出了那种朦胧感。“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是说柳树笼罩在烟雾中,桥梁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彩画,遮挡门窗的帘子和翠绿色的帷幕随风摇摆,描绘的是居民区的情景,写出了江南水乡的秀美雅致。“参差”是说阁楼、房屋高低不齐,写出了房屋鳞次栉比的错落感。“十万”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彼时的杭州城人烟稠密的繁荣景象。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云树”是高耸入云的树木,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钱塘江岸边树木高耸挺拔、古老的特点。“绕”是环绕的意思。高耸入云的树木环绕着沙堤。“绕”字写出了古树成行,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是汹涌的意思。怒涛指汹涌的波涛。“怒”写出了波

9、涛的力度与气势,把浪花飞溅的情态写得形象逼真。“卷”是席卷的意思,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浪翻滚,排山倒海的壮观气势。“霜雪”比喻浪花,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浪花洁白的特点。 老师总结提升:说到“卷”,我们头脑里不禁会想起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一个是豪放派大师,一个婉约派高手,虽异曲却同工,真是心有灵犀啊。“卷”显得很有力量,很壮观。一个“卷”字写尽了钱塘江的壮观景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钱塘江潮涌图”。用别的字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这一句的气势丝毫不亚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

10、河落九天”,也并不逊色于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列”是陈列的意思;“盈”是堆满的意思;“竞”是竞相、争相的意思。市场上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珠宝,家家户户堆满了绫罗绸缎,人们之间争相比豪气、斗阔气。这三个字突出表现了杭州经济的繁荣和市民的殷富。真是物阜民丰。 4.“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重湖”是说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是说山峰远近重叠。“重湖叠巘”四个字就把西湖湖外有湖,山外有山的的情状描绘得淋漓尽致。“三秋”是说桂花花期长;“十里”是说湖中荷花种植范围广。“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老师总结提升:

11、词人从时间和空间着眼,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夏天的时候红花绿叶,秋天的时候丹桂飘香,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而且桂子和荷花是代表西湖的两种典型意象。杨万里就有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白居易也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而且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据说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情人的,这美丽的传说更给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极耐人寻味。 5.“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是说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总是飘荡着优美的歌声和乐声。到处都是怡然

12、自得的垂钓老翁和嬉笑打闹的采莲姑娘。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老少同乐、国富民安的游乐图卷。 6.“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千骑”是很多人马的意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孙何出游时随从人数的众多,表现出孙何的威势。“拥”是拥护、簇拥的意思,写出了孙何的声势雅望和杭州官民关系的和谐,称赞了孙何的执政能力。“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官员们乘着醉意倾听箫声鼓音,吟咏欣赏山水景色。游山玩水,吟诗作画,何等风流潇洒!表现了官员生活的悠闲惬意,歌颂了孙何与民同乐的作风。 (九)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同学们鉴赏的真棒!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词人笔下的杭州之所以这么美,主要是因为作

13、者使用了两种写作手法: 1.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多角度地层层展开叙述,将杭州的秀美繁华描绘得淋漓尽致。 2.善于点染。本来是国画术语。借用到古典诗词中来,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抽象的评点(总写)“染”:具体的描述(分述)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就是“点”,其他句子都是“染”,通过列举一系列意象来渲染思乡之情的悲伤。根据你的理解,找一找望海潮中哪些语句是“点”,哪些是“染”?(先自己勾画,然后同桌讨论交流)明确:从全篇来看,开头三句是点,总写杭州的形胜和繁华。接着从自然景观、市井面貌和人民的生活几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突出杭州的形胜和繁华是染。具体看对西

14、湖的描写,“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总写西湖的湖山之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是染,详细地描绘了不同季节西湖的美景和杭州官民在西湖游乐的情景。清代的刘熙载曾说:“词有点,有染。”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态。词人运用点染和铺陈的手法,浓墨重彩地为我们绘制了一幅杭州的历史画卷,使得望海潮至今仍是杭州重要的城市名片之一。 (十)练文苑新秀其实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标语,如“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秦唐,盛世西安”等,请大家试着总结一下自己所在城市(菏泽市)的特点,并用对联或其他形式为其写一则城市标语。 学生成果: 1.领曹州春色,享国

15、色天香。 2.花开中国,香邀世界。 3.国之奇葩,花和天下。 4.大美菏泽热邀尊客,魅力牡丹笑迎贵宾。 5.醉美牡丹花,神韵菏泽城。 6.千载中国梦,一品牡丹香。 7.国色天香,魅力菏泽! 8.文承千年韵,花开百里香。 9.花迎天下,城誉古今。 10.一城藏古今,一花醉天下。 老师总结,情感升华:我们菏泽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是我国著名的牡丹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和武术之乡。处处彰显着菏泽的独特风采与魅力!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我们的家乡,积极宣传我们的家乡,好好学习,将来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 (十一)结语回顾这首词,一方面表达了词人对杭州的喜爱与赞美,另一方

16、面也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虽然从写作目的上来看,格调或许并不高,甚至有点吹嘘政绩、粉饰升平之嫌。但除却这一点,从词作本身来看,仍有可取之处。首先,拓展了词的题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真实的社会面貌。其次,柳永虽然在后世以其婉约词著称,但这首词却不乏壮美之感,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最后让我们齐读这首词,再度感受杭州的美丽与繁华吧! (十二)课下作业必做:搜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词,整理到摘抄本上。选做:试着以诗或词的形式描写自己熟悉的一处胜地胜景,特别是自己家乡的名胜。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学案、教案、课件的设计、编写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确实是下了功夫,是问心无愧的。而且也是按照新课标对于诗词鉴赏学习的要求,尝试着按照学校“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标准来操作,比较顺畅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还教会了学生一些赏析诗歌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巩固,教学效果较好。课后反馈,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较高,活动的层面还比较宽,学生觉得收获颇丰。当然,再好的老师,再好的课堂总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我不敢说美中不足,只能说留有些遗憾:设计的教学任务,虽然知道要有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