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教学教案_第1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教学教案_第2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教学教案_第3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教学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4PAGE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全文论辩结构。2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3分析语言艺术。教学重点:通过寻找承递性语句,来理清全文思路。教学难点:语言艺术。分析第三段句子成分。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说辞。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

2、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那么作为自己一生的挚友和战友永远离去,恩格斯会怀着什么心情来发表演讲呢?二、整体感知课文1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悼念评价悼念2了解文体这是一篇特殊的演讲稿,它是悼词。它在古代称为“诔辞”“哀辞”“祭文”“吊文”,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在结构上一般分为三部分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职务和享年等。主体: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作出的成就并做简要的评价。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之情。三、理清文章的结构1理清文章的结构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第一部分(12)马克思逝世的损失对于历史科学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第二部分(37

3、)理论上发现了剩余价值的规律科学家其他研究领域的发现评说马克思伟大贡献实践上:革命实践活动革命家影响:敌人恨他,人民爱他第三部分(89)英明和事业永垂不朽第二课时一、赏析语言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1)高度的概括性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十分丰富,实践活动的范围恨广泛,但恩格斯用短小的篇幅表现出来。既全面,又有重点,概括性强。如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对于他的实践活动写的是宣传、组织两方面。(2)严密的逻辑性本文论述的中心是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贡献,而主要是通过科学家和革命家两方面论述的。让学生找出两个过渡段和每一段的过渡句。(3)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4)找出文中使用修辞的语句借代:不直接说出某事物的名称,借用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有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等多种。比喻、层递、讳饰二、分析第三段(长句子)三、揣摩语言,体会重点词语表达的情感。1朗读第一自然段,明确它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悲痛。2找出关键的词句揣摩感情明确:A“不到两分钟”让人深感惋惜、痛心、遗憾。B“停止思想了”思想家停止思想,表现了痛惜之情。避讳手法(不能说出或不愿说出时用此手法。)加深了沉重悲痛的情感。C“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安静”指很安祥。“永远”一词悲痛之情强烈。“睡着了”又是避讳的手法。3做课后练习三,揣摩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