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三考”基本法律知识_第1页
公安机关“三考”基本法律知识_第2页
公安机关“三考”基本法律知识_第3页
公安机关“三考”基本法律知识_第4页
公安机关“三考”基本法律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5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和会行为规范的总和。法的特征:1、法是调整社会关系或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这是法的首要特征。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3、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规范。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5、法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我国的法律体系我国的法律体系是由不同层级的法律形式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我国的法律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1、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法律。狭义的法律,规定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具有全局性问题的法律。3、行政法规。国务院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据宪法和法律规

2、定,并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公布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其效率低于宪法和法律。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自治权和当地民族特点制定的规范性文件。6、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三、我国的立法体制及其权限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形式国家立法权2、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3、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4、经济特区所在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规,在经济特区范

3、围内实施。5、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制定规章。四、我国法律解释的种类1、立法解释(全国人大对法律,国务院对规范性文件)2、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3、行政解释(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在行使职权时)4、学理解释(非法定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法学工作者、报刊等,不具有法律效力)。五、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 惩罚、补偿、强制1、惩罚。强制性惩戒措施,是最严厉的法律责任承担方式,具体包括民事制裁、行政制裁、违宪制裁。2、补偿。主要为财产上的赔偿、补偿。具体包括民事补偿、行政补偿、司法补偿

4、。3、强制。强制包括对人身的强制(如拘传、强制戒毒等)和对财产的强制(如扣押、收缴、强制变卖等)。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依法治国核心内容 执法为民本质要求 公平正义基本价值取向 相互支持 服务大局重要使命 党的领导根本保证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意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2、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3、严格依法办事。(法治区别于人治的主要标志)三、执法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嘴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

5、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应当做到: (1)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宗旨。(2)坚持“一切依靠人民”,要在公安工作中走群众路线。(3)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权保护意识,勤政守法、文明执法。(4)坚持清正廉洁的作风,甘当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应当做到:1)合理合法(2)平等对待 (3)及时高效(4)程序公正。五、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公安机关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是

6、政法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胸怀大局,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理念,应当做到:(1)服务大局就是要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政法工作服务大局的目标就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部局。(2)服务大部必须胸怀大局(是前提),立足本职(是基础),全面正确履行职责(是关键)。六、党的领导: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是我国司法体制的政治优势和重要特征。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理念,应当做到:1、坚持党的领导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几个关系 2、坚持党的领导要求政法工作者必须坚持正

7、确的政治立场。1、依法行政的基本内涵: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权力要来源于法律,行政行为要符合法律,简单地说,就是行政机关要依法办事。具体内容包括: (1)行政机关权力的取得必须由法律决定是前提(2)行政机关权力的形式必须依据法律,既不得违反实体规范,也不得违反程序规范是关键(3)违法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是保障2、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2)必须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 (3)必须维护宪法权威,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4)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

8、展 (5)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大理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6)必须把推进依法行政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开拓创新与循序渐进的统一,既要体现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又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分类推进(7)必须把坚持依法行政与提高行政效率统一起来,做到既严格依法办事,又积极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1)合法行政(2)合理行政3)程序正当 (4)高效便民(5)诚实守信(6)权责统一一、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依

9、法治国的基础和依据。具体体现在:1、从内容上看,宪法的内容具有根本性。2、从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订程序最严格。3、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国家性质: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明确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一种是通过规定国家的义务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守法纪和社会公德的义务。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依法服兵役的义务。5、依法纳税的义务。紧急状

10、态:是指在紧急情况下,由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宣布进入,并可由特定机关采取特别处置和应对措施的状态。公务员的奖励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公务员的处分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人民警察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连续,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维护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警察的职责:1、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2、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3、维

11、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4、组织、实施消防工作,实行消防监督5、管理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6、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种行业经行管理7、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的场所和设施8、管理集会、游行、示威活动9、管理户政、国籍、入境出境事务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事务10、维护国(边)境地区的治安秩序11、对判处管制、拘役、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和监外执行的罪犯执行刑罚,对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罪犯实行监督、考察12、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13、指导和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

12、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1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人民警察的权限:1、行政强制措施权和行政处罚权2、强行带离现场、依法予以拘留或者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强制措施权3、当场盘问和当场检查权4、适用武器、警械权5、执行拘留、搜查、逮捕或者其他强制措施权6、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优先通行,优先使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场地和建筑物权。7、对精神病人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权8、交通管制权9、技术侦察措施权10、现场管制权人民警察的义务:1、秉公执法,办事公道2、模范遵守社会公德3、礼貌待人,文明执勤4、尊重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5、救助危难群众6、帮助解决群众纠纷7、及时查处报警案件

13、8、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工作人民警察的纪律:1、政治纪律2、工作纪律3、廉政纪律4、其他违法乱纪的行为担任人民警察的条件:1、年满18岁的中国公民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4、身体健康5、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6、自愿从事人民警察工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人民警察: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2、曾被开除公职的担任人民警察领导职务的条件:1、具有法律专业知识2、具有政法工作经验和一定的组织管理、指挥能力3、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4、经人民警察院校培训,考试合格警务保障:是指国家对人民警察执行职务所给予的各种保障,是人民警察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条件。1、

14、依法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2、公民和组织应当支持和协助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表彰奖励、抚恤补偿)3、对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4、人民警察的警用标志、制式服装和警械受特别保护5、经费和装备保障6、依法享有工资、津贴、补贴、保险福利待遇、抚恤和优待。对人民警察执法活动的监督:包括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个方面。外部监督,是指国家法律机关、行政监察机关以及公民、社会组织对人民警察所在机关和人民警察实施的监督。内部监督,是指公安机关在本部门、本系统内部实施的自我约束的监督。1、人民检察院和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2、社会和公民的监督3、上级对下级的监督4、督查监督5回避制度(1

15、)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2)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人民警察的法律责任:1、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2、可以降低警衔、撤消警衔3、停止执行职务(期限为十五天至三个月)、禁闭(期限为一至七天)4、国家赔偿5、追究刑事责任十、继续盘问的使用条件、时限、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继续盘问,是指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当场盘问、检查后,发现具有法定情形而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继续进行盘问的措施。可以继续盘问的情形(1)被害人,证人控告或者指认其有犯罪行为的(2)有正在实施违反

16、治安管理或者犯罪行为嫌疑的(3)有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嫌疑且身份不明的(4)携带的物品可能是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的赃物的不得适用继续盘问的情形(1)有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嫌疑,但未经当场盘问、检查的(2)经过当场盘问、检查,已排除违反治安管理和犯罪嫌疑的(3)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法定最高处罚为警告、罚款或者其他非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的(4)从其住处、工作地点抓获以及其他应当依法直接适用传唤或者拘传的(5)已经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的(6)明知其所涉案件已经作为治安案件受理或者已经立为刑事案件的(7)不属于公安机关管理的案件或者事件当事人的(8)患有精神病、急性传染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的(9)其他

17、不符合继续盘问条件的继续盘问的时限(12-24-48)对被盘问人的留置时间自带至公安机关之时起不超过24小时,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至48小时。(盘问记录、24小时以上的通知家属)、继续盘问的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1)当场盘问、检查笔录、继续盘问审批表报公安派出所负责人审批决定继续盘问12小时(2)延长至24小时的,报县、市、旗公安局或者分局值班负责人审批(3)延长至48小时的,报县、市、旗公安局或者分局的主管负责人审批现场管制的适用条件、批准机关和措施:1、现场管制适用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2、现场管制由上级公安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现场管制的主要措施:(

18、1)封闭现场和相关地区(2)设置警戒线,划定警戒区域(3)控制现场制高点(4)实行区域性交通管制(5)查验现场人员身份证件,盘查嫌疑人员(6)禁止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7)责令围观人员立即离开现场,聚集的人权立即解散(8)对不听警告和命令、拒不离开现场的人依法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等必要的非杀伤性警械强行驱散 (9)对经强行驱散仍拒不离去的人员,可以强行带离现场或者立即予以拘留(10)对现场的嫌疑人员及其所带的物品,可以进行搜查、检查,对非法携带的武器、管制刀具、标语、传单等物品,予以收缴。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基本知识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于2006年11月13日以国务院令第479号公布,

19、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公安机关组织管理的行政法规,也是第一步规范人民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管理的行政法规。公安机关的性质“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我国的公安机关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公安机关的设置我国公安机关的设置分为中央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公安部)、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公安厅、公安局)、专门公安机关(铁路、交通、民航、林业)。公安机关派出机构的设置:设区的市公安机关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分局;市、县、自治县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派出所。公安机关

20、人民警察职务我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分为:警官职务(履行指挥职责)、警员职务(履行警务职责)、警务技术职务(法医、物证鉴定、技术侦察)。公安机关的编制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公安机关的经费管理:我国人民警察的经费实行国家保障,按照实权划分的原则。经费管理规范:1、公安机关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将各项罚没收入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全额上缴财政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的经费项目和标准,将公安机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行全额保障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经济困难地区的公安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待遇:工资、医疗和保险、抚恤和优待、休息和休假、退休和退休金以及其他福利待遇。集会:

21、是指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活动。游行,是指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进行、表达共同意愿的活动。示威,是指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动。主管机关:公安机关人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基本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于1996年1月8日经国务院第41次常务会议通过,同年1月16日以国务院令第191号发布施行。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原则: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1、由轻及重的原则。2、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原则。警械,是指人民警

22、械按照规定装备的警棍、警笛、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手铐、脚镣、警绳等警用器械。警械分为驱逐性、制服性警械(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和约束性警械(警绳、手铐、脚镣)两类。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情形:(经警告无效的) (1)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讯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 (2)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3)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 (4)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置的警戒线的 (5)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6)袭击人民警察的(7)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8)法律、行政

23、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使用约束性警械的情形人民警察依法执行下列任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逃脱、行凶、自杀、自残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约束性警械:(1)抓获违法犯罪分子或者犯罪重大嫌疑人的(2)执行逮捕、拘留、看押、押解、审讯、拘传、强制传唤的(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约束性警械的其他情形。“人民警察使用约束性警械,不得故意造成人身伤害。”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枪支、弹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使用武器的对象必须严格限定在实施严重暴力犯罪行为人。使用武器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现场的人民警察判明犯罪分子正在实施暴力犯罪行为;二是情况紧急;三是先行警告(来不及警告的除外)

24、。停止使用武器的情形和使用武器后的处置程序1、遇有法定情形,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1)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2)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2、救助伤者、保护现场3、立即报告、及时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4、及时勘验、调查5、及时通知伤亡者家属或其所在单位6、向所属机关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基本知识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该法经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刑法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刑法的基本原则1、罪行法定原则。是指某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犯罪以及处什么刑,都必须由法

25、律明文规定。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对于一切犯罪行为,不论犯罪人的社会地位、家庭出身、职业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如何,都一律平等地使用刑法,在定罪量刑时不应有所区别,应当一视同仁,依法惩处。3、罪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的轻重应当与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相适应,轻罪轻判,重罪重判,罪罚相当,罚当其罪。刑法的适用范围:即刑法的效力范围,分为刑法的空间效力与刑法的时间效力。1、刑法的空间效力: (1)属地管辖。(2)属人管辖。(3)保护管辖(4)普遍管辖、刑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以及对刑法生效前所发生的行为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现行刑法生效的时间是1997年10月1日。我国刑法的溯及

26、力,遵循从旧兼从轻原则。犯罪的概念:我国刑法坚持犯罪的实质内容与法律形式的统一。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1、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犯罪是一种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3、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犯罪构成特征:犯罪构成具有主客观统一性、社会危害性、法定刑三个基本特征。犯罪构成包括:犯罪的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管方面四个内容。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活动方面所必须具备的事实要素,包括危害行为及其方式、行为对象、行为的危害结果、犯罪的时间、地点等

27、,主体: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并且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单位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队自己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所抱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犯罪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遇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遇见,或者已经遇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犯罪过失分为疏忽大意

28、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遇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猜负刑事责任。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行为人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者过失,而使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因为的。意外事件,不是犯罪。刑事责任年龄1,、已满16周岁: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2、14-16周岁: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抢劫、强奸、爆炸、投毒、放火、贩

29、卖毒品的要负3、14周岁以下: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作用和后果,并能控制、支配自己行为和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行为,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在刑法理论上被称为排除犯罪性的行为。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实施正当防卫,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措施,造

30、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具有以下特征: (1)主观上是为了实行犯罪(2)客观上实行了准备工作、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3)事实上未能着手实施犯罪 (4)未能着手实施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犯罪未遂预备以下特征(1)已经着手实施犯罪(2)犯罪未得逞(3)犯罪未得逞是由

31、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犯罪中止具备以下特征: (1)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2)必须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的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三个要件:1、主体要件: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达到法定能令,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主观要件: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3、客观要件: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行为。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四种。单位犯罪: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

32、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并且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刑罚的种类:我国刑法将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1、主刑,是指对犯罪分子独立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在公安机关监督管理下进行改造的刑罚方法。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3年。(2)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自由,并就近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1年。(3)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并强制进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的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33、;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20年。 (4)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实行强迫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5)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即生命刑。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是宣告缓期2年执行。2、附加刑,是指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四种。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一般累犯: (1)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2)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最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3)后罪发生在前罪所判处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5年

34、之内。特别累犯(1)前罪和后罪必须均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2)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判处的刑罚的种类及其轻重不受限制(3)后罪可以发生在前罪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的任何时候,不受两罪相隔时间长短的限制。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是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们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立功的形式主要有1、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并经查证属实的2、提供重要线索,从而使侦查机关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3、阻止他人的犯罪活动的4、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

35、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5、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追溯时效,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对犯罪人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超过法定追诉期限,司法机关不得再对犯罪人经行追诉;已经追诉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中止审判。放火罪:故意放火焚烧公司财务,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爆炸罪:故意用爆炸的方法破坏公私财财产,杀伤群众,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36、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较大(5万元)的行为。信用卡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卡经行诈骗,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偷税罪:违反国家税收法规,采取各种虚假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情节严重的行为。合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非法经营罪:违反国家规定,经行非法经营,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故意杀人罪: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是最严重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故意伤害罪: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强奸罪:违背妇女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性交,或者与不满

37、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非法拘禁罪:以非法拘留、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绑架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他人,或者劫持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拐卖妇女、儿童罪: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抢劫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职务侵占罪:公司

38、、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务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挪用资金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经行营利活动的,或经行非法活动的行为。敲诈勒索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妨害公务罪: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履行职责,或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招摇撞骗罪:为谋取

39、非法利益,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招摇撞骗的行为。聚众斗殴罪:出于私仇、争霸或者其他流氓动机而成群结伙经行殴斗的行为。寻衅滋事罪: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行为。传授犯罪方法罪:用语言、文字、图像、动作或者其他方法向他人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赌博罪:以营利为目的,聚众

40、赌博或以赌博为业的行为。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住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非法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违反国家毒品管制法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行为。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以金钱、物质或者其他利益诱使他人卖淫,或为他人卖淫提供场所,或在卖淫者与嫖娼者之间撮合介绍的行为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

41、的行为。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的相互关系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是我国刑事诉讼中正确处理公、检、法三机关关系的重要原则。分工负责,是指公、检、法三机关根据法律规定的职权,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严格依照分工进行诉讼活动,不允许互相代替和超越职责权限。互相配合,是指公、检、法三机关在分工负责的前提下,为了实现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共同任务,全力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制约,是指公、检、法三机关的工作互为条件,彼此监督,并且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对其他机关的有关决定提出异议,互相防止和纠正在诉讼过程中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的错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和国家安全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的

42、分工: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监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管辖: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的管辖,主要包括地域管辖、级别管辖、指定管辖。回避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于刑事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到对案件公正处理的审判人员、监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不得参加该案的侦查、起诉、审批工作的一项诉讼制度。五、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1、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2、对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侵犯其诉讼权利或者进行人身侮辱的行为提出控告3、申请侦查人员、鉴定人

43、、记录人、翻译人员回避4、为自己辩护5、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6、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对于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7、在侦查人员讯问时,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权拒绝回答8、犯罪嫌疑人有权核对讯问笔录。犯罪嫌疑人没有阅读能力的,侦查人员应当向其宣读。如果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改正。犯罪嫌疑人有权自行书写供述9、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10、有权知道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的内容,可以申请

44、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证据,是指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证据应带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三个特征。证据的种类有:(1)书证、物证 (2)证人证言;(3)被害人陈述(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5)鉴定结论(6)勘验、检查(7)视听资料。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1、犯罪嫌疑人的身份2、立案侦查的犯罪行为是否存在3、立案侦查的犯罪行为是否为犯罪嫌疑人实施4、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目的5、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6、犯罪嫌疑人的责任以及其他同案人的关系7、犯罪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8、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事实。刑事强制措施的种类:拘传、

45、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逮捕。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案,或者根据案件情况应当强制到案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一种强制到案的强制措施。需要拘传的,公安机关应当填写呈请拘传报告书,并附有关材料,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公安机关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出示拘传证,并责令其在拘传证上签名(盖章)、捺指印。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应当责令其在拘传证上填写到案时间。讯问结束后,应当由其在拘传证上填写讯问结束时间。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以担保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

46、并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监视居住,是指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依法责令其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得擅自离开指定居住区域,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的一种强制措施。可以监视居住或取保候审的情形: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法,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的3、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未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4、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的5、提请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6、犯罪嫌疑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

47、市、县2、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3、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4、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先行拘留的情形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3、在身边或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拘留的程序:公安机关拘留犯罪嫌疑人,应当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

48、准,签发拘留证。执行拘留时,必须出示拘留证。对于被拘留人,公安机关应当在拘留后的24小时内进行讯问。并在24小时内制作拘留通知书,送达被拘留人家属或单位。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时间内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并予以羁押的一种最严厉的刑事强制措施。逮捕犯罪嫌疑人,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3、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逮捕后的羁押期限: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分为五种第一种:共2个月第二种:共个月:月月(上检批准)第三种:共个月:月月(上检批准)月(省检

49、批决)第四种:共个月:月月(上检批准)月(省检批决)月(省检批、决)第五种:不受上述侦查羁押期限约束的案件逮捕的程序:执行逮捕时,必须向被逮捕人出示逮捕证,签名(盖章),捺手印、对被逮捕的人,必须在逮捕后24小时内进行讯问。并在24小时内制作逮捕通知书送达被逮捕人家属或单位。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控告、检举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材料进行审查,根据事实和法律,决定是否将案件交付侦查的诉讼活动。立案侦查的案件,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有犯罪事实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3、属于自己管辖撤销案件的条件和程序1、没有犯罪事实的2、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3、犯罪已过追诉时效

50、期限的4、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5、犯罪嫌疑人死亡的6、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公安机关立案后可以采取下列侦查措施: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书证、鉴定、通缉七类。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指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以言词的方式向犯罪嫌疑人查问案件事实和其他案件有关问题的一种侦查活动。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负责进行。询问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询问证人,是指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以言词的方式向证人查询案件事实的一种侦查活动勘验、检查,是指侦查人员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尸

51、体或者人身进行勘查、检验、检查,以发现和固定犯罪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物品的一种侦查活动。搜查,是指侦查人员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依法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罪证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地方进行搜索、检查的一种侦查行为。扣押物证、书证,是指侦查人员对在勘验、搜查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物品、文件,依法予以扣留的一种侦查措施。对于扣押的物品和文件,应当会同在场见证人和被扣押物品、文件的持有人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扣押物品、文件清单一式三份,由侦查人员、见证人和持有人签名或者盖章后,一份交给持有人,一份交给公安机关保管人员,一份附卷备查。扣押物品的处理

52、对扣押的犯罪嫌疑人的财务及其孳息,应当妥善保管,以供核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损毁或者自行处理。鉴定,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为了查明案情,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或判断的侦查行为。通缉,是指公安机关对应当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发布通缉令缉拿归案的一种侦查措施。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2、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准确3、法律手续完备4、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执行刑罚的内容1、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依法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对未成年犯应当送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

53、刑罚2、对于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3、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由居住地公安机关执行4、对于判处缓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交罪犯居住地派出所监督考察,所在单位或者罪犯居住地基层组织协助进行监督5、对于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呢,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6、对于被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7、没收财产的判决,无论附加适用或者独立适用,都由人民法院执行,在必要时可以会同公安机关执行。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是指在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遵循和体现的基本价值观念。行政处罚法的五项基本原则:处罚法定原则,公正、公开原则,以事实为依据、过罚相当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监督、制约原则

54、。处罚法定原则:(1)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定依据,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2)实施行政处罚应当由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其他机关和组织无权实施(3)实施行政处罚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程序。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公正原则:一是要求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循和体现过罚相当原则;二是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对相同或者相似案件的处罚应当保持均衡,不得畸轻畸重、变化无常。公正原则分:处罚依据公开、处罚过程公开、处罚结果公开。行政处罚的种类: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法规规定的其

55、他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设定:1、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并且享有设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的专有权限2、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3、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4、规章可以设定警告或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5、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部门规章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必须是法律、法规的授权代表国家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行政管理的行政机关2、依法享有特定的行政处罚权3、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职权

56、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不得超越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某些行政处罚权授予非行政机关的组织行使。“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委托,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将其依法享有的行政处罚权委托给符合法定条件的组织行使。行政处罚的管辖:行政处罚的管辖是确定对某个行政违法行为应当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机关实施处罚的法律制度。行政处罚的适用:1、责令改正违法行为。2、一事不再罚。3、不予处罚4、从轻、减轻处罚行政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57、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算起;违法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算起”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追究时效是6个月,不是2年。行政处罚程序的主要内容:1、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行政处罚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2、实行处罚前告知听证制度,听取当事人的成熟和辩解3、实行办案人员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人员分开制度4、实行罚缴分离制度。当场处罚,是指行政机关的执法人员对案情简单、事实清楚、违法情节轻微、处罚较轻的行政违法行为,适用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行为。当场处罚的实用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实施当场处罚的步骤、方式和顺序等各种程序性规则公安机关办理

58、行政案件程序规定:1、向违法行为人表明执法身份,指明违法事实2、对违法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应当充分听取;违法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3、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并当场缴付被处罚人4、当场收缴罚款的,同事填写罚款收据,缴付被处罚人;不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告知被处罚人在规定期限内道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5、人民警察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于作出决定后的24小时内报所属公安机关备案当场处罚的,可以由人民警察一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违禁品的,在当场作出处罚决定的同时,可以当场收缴。行政处罚的告知: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

59、依法享有的权利。1、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违法行为的调查:公安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并予以审查、核实。公安机关调查取证时,人民警察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向被调查取证人员表明执法身份。1、传唤:对需要传唤的违法犯罪嫌疑人进行调查的,经公安机关派出所或者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使用传唤证传唤。对现场发现的违法犯罪嫌疑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2、强制传唤:对于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以及法律规定可以强制传唤的其他违法行为人,可以强制传唤。强制传唤时,可以依法使用

60、手铐、警绳等约束性警械。3、询问:询问同案的违法犯罪嫌疑人、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应当分别进行4、勘验:案发现场5、检查:6、鉴定:7、辨认:(人7个,物品5件,照片10张)8、抽样取证9、先行登记保存10、扣押行政处罚的决定:1、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3、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4、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行政处罚的执行: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法定的执行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