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德育教师角色的时代转换_第1页
论高校德育教师角色的时代转换_第2页
论高校德育教师角色的时代转换_第3页
论高校德育教师角色的时代转换_第4页
论高校德育教师角色的时代转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高校德育老师角色的时代转换摘要:本文认为信息时代高校德育老师角色应实现三个转换,即在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方面,要从权威者向对话者转换;在老师和教材教法的关系方面,要从遵从型向创造型转换;对于老师自身的开展要求来说,要从单一性的讲授者向更丰富的角色转换。关键词:信息时代;高校德育老师;角色转换角色是指与人的地位相对应的行为形式。老师的角色是指老师在一定的社会构造和教育构造中所持有的社会身份和地位,所承受的社会期望和自我期望,以及在上述因素影响下的一整套行为。每个时代都对老师提出了不同要求,并且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老师角色的内涵也日益丰富。德育老师是高校老师中的特殊群体,其角色定位不仅影响到教学质

2、量和教学效果,还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甚至影响到学生个人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理性考虑和认识。而德育老师角色能否恰当定位,主要就在于其能否适应时代开展的要求。我们当前正处在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以其全新的要素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使高校德育深受影响,德育观念、形式、方式和方法受到冲击并向现代化转向。在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变过程中,重新为德育老师进展角色定位是新时期德育理论的迫切需要。本人认为,高校德育老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应表达以下三个转换:即在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方面,要从权威者向对话者转换;在老师和教材教法的关系方面,要从遵从型向创造型转换;对于老师自身的开展要求来说,要从单一性的讲授

3、者向更丰富的角色转换。一、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方面:由权威者向对话者转换在传统的德育中,老师作为社会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中介人,代表社会施行教育,是社会权威的代表,对学生具有绝对的影响力。老师的形象大致可分解成三种角色:一是道德知识的占有者和代言人,在师生结成的以道德知识授受作为根本内容的师生关系中,客观地存在着知识占有的不平等,老师在学生道德学习的过程中,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学生自然把老师当成了知识的化身,老师也往往以知识代言人的身份自居。二是道德的化身与道德标准的训诫者。传统德育中老师常常以师表者的形象出如今学生的视线里,作为道德的化身向学生训以各种行为标准与准那么,对学生的言行品性进展评

4、说,以标准者的姿态来调节学生言行。在学生中,老师往往被期待成智慧的化身,理性的源泉,他们必须意志坚强,有强烈的使命感,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求功利、反求诸己、自我抑制的道德楷模。三是社会要求的代表。德育的根本矛盾常常被表述为学生已有的品德开展程度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老师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社会要求的代表,他们代表祖国、代表党、代表人民、代表学校,甚至也代表家庭,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对脱离现实生活的抽象的道德标准采取强迫灌输方法,重智轻德,忘却学生知、情、意、信、行的整体性,重教轻学,老师主宰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服从地位,缺乏对学生主体力量的重视与张扬,相应地使学生成了道德知识的

5、容器。信息时代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入革命,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打破了教育者的信息垄断地位,承载过重期望忽略受教育者独立判断力和价值创造力的道德权威角色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要求,所引起的矛盾与冲突也越来越锋利,这一切要请教育者把认识、理解、体验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以主体角色,在多种自主理论活动中理解、掌握、体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观点,从可信走向相信,最后到达坚信,从而形成信念、信仰。道德学习过程也就相应成为师生共同体验、共同讨论、平等对话的过程,老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合适自己特点、道德认识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老师的道德权威。作为

6、“对话人,老师要强化两种意识:一是人本意识。美国教育家杜威在介绍自己的教学经历时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育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情感、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中的个体。学生不是承纳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学习和开展主体。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他们自尊、自主、自立意识的增强和敏感,他们要求平等的愿望非常强烈,对德育老师的空洞说教和训导极为反感,所以,一名传统的道德说教者只会适得其反,更不用说让其心悦诚服地承受我们所讲授的内容。因此,德育老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必须充分理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必须深深地热爱自己的学生,并将这份爱心表到达教学中去。二是民主平等意识。加拿大著名课程专

7、家史密斯教授说的:“老师所关注的并不是教,即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清楚的知识,而是保证使每一个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道路的环境条件。这就意味着老师要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注重对话过程的再生性和多元性,不以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过程,还要创设德育情境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在这里,老师的角色已不是只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也不是无动于衷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成长伙伴。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给予、承受的关系,而是一种交往和对话的关系,师生之间的教学过程也成为精神交流与对话的过程。二、老师和教材教法的关系方面:由遵从型向创造型转换在传统的德育中,教育者在教学内容

8、上大都严格遵守上级的指示和教科书的要求,唯上、唯书却很少能唯实,在教学方法上盲目照搬学科专家的方案而无视特定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人,致使德育创新的空间非常狭窄,信息时代社会的多变性那么要请教育者在德育活动中发挥高度创造性,不仅要创造性地进展德育课程的教学,而且要从单纯的德育课程执行者转换为德育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一)就课程既定内容而言,老师有责任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已审定使用的思想政治教科书做出相应的“剪裁、取舍、增删,从“教教科书转向“用教科书教即要从实际情形着而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而不能盲目照搬统一的课程方案而无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人。详细来说就是要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教育

9、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本校特色的校本课题,以拓展德育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尤其必须珍视学生生活世界,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历、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由单一的国家层面的“理想课程向老师层面的“知觉课程与教室情境当中的“运作课程或学生层面的“经历课程开展。(二)就课程动态建构而言,在课程的动态展开中,德育老师要从教无定法的根本法那么出发对课程做出再度调适德育老师应着力打破课堂教学的自闭性,主动建构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络,从而使德育教科书与鲜活的现实同化为充满活力的统一体。现代社会在飞速开展,新现象、新观念层出不穷,新的政策法规、新的改革方案也在不断出台,如克隆人、安乐死、基因技术对

10、伦理与法律的冲击,黑客及网络犯罪给法律的挑战、虚拟世界、反物质带来的哲学反思等等,都应该成为课程资源,进入课程流程,这样德育课程才能及时直面社会、照顾现实、捕捉前沿,才能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使每个教学环节和片断都充溢活力和活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打破知识体系的束缚,激发学生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生命活力。(三)就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而言,老师应积极参与其中现代德育的课程构造由单一转向多样复合,其中的许多课程,如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研究性课程等的设计、开发和施行,假如没有广阔一线老师的积极参与将无法进展。另外,现代教学技术的开展,也要求老师不仅要利用现成的知识信息,而且要搜集课程软件信息,设计

11、和编写课程软件、制作教学节目等。所有这些,都要求高校德育老师认真学习现代课程理论和课程设计技术,结合自己的理论和学生的开展要求,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开发和设计中去,积极参与德育课程的创新,真正成为德育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三、老师自身开展要求方面: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在传统德育中,德育老师往往是教科书的讲读者,信息时代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德育老师要从单一性的讲授者向更丰富的角色变。(一)德育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导航员一直以来“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职业最显著的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网络技术的开展,

12、人们可以从多渠道获取知识,老师不能单纯把传递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应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自我学习和自我修养的方法及灵敏迁移知识的才能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担当起“导航员的角色。正如?学会生存?中所阐述的一样:“老师的职责如今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鼓励考虑;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参谋,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德育老师要致力于调动和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开发和调动学生的包括自立、自尊、适应、创造等内涵丰富的主体性。指导学生具有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成为可以开展自我、充实自我、超越自我的现代人。(二

13、)德育老师应成为学生心理问题诊治者根据最新的统计说明,大学生上网人数在90%以上。网络带来的人机交流形式使得直接交流日益减少,从而造成认知和情感缺失,如不愿意受原有的社会标准的影响和约束,容易感到自我归属感的丧失,导致性格孤僻、行为失范、言语无忌,对现实不认可、甚至逃避心理等等。大学生心理安康问题已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成为他们开展的障碍,这就要求德育老师首先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工作者,在学生适应社会和学习上给以更多的心理关注,指导学生社会交往和协同工作的技巧,并可以在实际的教育创新活动中有效的鼓励和引导学生,使其可以安康地和谐开展。这一角色要求老师必须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素养,要有坦诚真实和灵敏

14、开放的人格特点,要有擅长交际、富于幽默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要有协调问题的技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才能,能及时发现问题,加以引导,扫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其安康成长。(三)德育老师应成为学生安康人格的塑造者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本质上就是健全的、完善的人格的形成。没有健全的人格,就谈不上优秀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培养健全的人格与培养优秀的思想品德本质上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侧面。新时期的德育内容体系必须包括安康人格的塑造,甚至可以说德育的根本功能在于人格的塑造。这就要求德育老师从传统的道德偶像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安康人格的塑造者。要塑造学生的安康人格,首先要塑造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要培养学生对自我有积极的认识

15、和评价,在此根底上塑造他们自尊自爱的人格,激发他们自强、自信的勇气,同时改造他们骄傲自大、虚荣、自卑、不思进取等不良自我意识品质。其次,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品质。指导青少年学生与同学、老师、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对人宽厚、真诚坦率、主动热情、谦虚公平乐于助人、擅长交际等良好的交往品质,抑制其自私、冷酷、虚伪、嫉妒、孤僻、傲慢等不良的交往品质。最后,进步学生的耐挫才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挫折,教育学生把挫折当成一种磨练与考验,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指导学生建立适当的理想抱负,教给学生积极对待挫折的方法,增强挫折适应才能。(四)德育老师应成为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在传统德育中

16、,德育老师道德权威的角色很容易造成师生以知识为中心的授受关系、主从关系和不平等的权威和依赖关系。在信息时代,网络的双向性、互动性使老师从讲台这一“神坛上走下来,传统的“师徒关系受到了不可抗拒的严重挑战,沉迷于这种“师徒关系的老师很容易被标榜为新人类的大学生视为“异类。网络技术的全社会浸透,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拓宽了人际沟通的渠道,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再局限于面对面形式,借助丰富多样的媒体进展“人机交往,是现代大学生最崇尚的、最有效的信息交流方式。但是,如前所述,正是这种“人机交往,造成了学生认知缺失、情感缺失。这对于身处“闹市、心理正在健全过程中的青年学生来讲是极为不利的,甚至是非常有害的。德育

17、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自己优良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品质,渊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努力成为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在培养学生品德的同时,关注学生“情商的达成,构建以情感沟通为核心的师生互动,形成师生双方的心智交流、情感交流的师生交往气氛。(五)德育老师应成为德育研究者科研才能是老师素质的一项根本内容,增强科研才能是进步老师专业化程度的必然途径,同时也是老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方面。当信息技术把老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后,老师将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育科研,实现由教书匠向德育研究者的角色转换,成为名副其实的德育专家。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以往对传递知识功能的强调,使人们无视了老师工作的

18、创造性特征。老师科研才能的进一步开展那么是对新的教育问题、思想、方法等多方面的探究和创造,这使老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信息时代的德育老师将面临更多更新颖的德育教学问题。如研究进步学生分辨和处理信息的才能;研究不同的德育情景创设对德育效果的影响;如何对网络提供的信息进展研究、评价和改善;研究如何利用多媒体进步德育的有效性等。这些研究活动有助于在老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特色,有助于老师创造意识和研究才能的进步,有助于丰富德育理论,指导德育理论,推动高校德育的变革。(六)德育老师应成为终身学习者从终身教育理念来看,任何职业程度的开展都有“高原现象。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老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老师必然是终身的学习者。首先,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其次,要构建多元的知识构造。德育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