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测风云教学设计_第1页
天有不测风云教学设计_第2页
天有不测风云教学设计_第3页
天有不测风云教学设计_第4页
天有不测风云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有不测风云教材分析可怕的自然灾害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 册第五单元“大自然发怒的时候”下设主题大有不测风云 第FS分的内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的特点及其危害性、破坏性,形成对自然灾害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自主活动,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曾经 发生在我国的自然灾害及给人们带来的伤害,调查发生在家 乡的自然灾害及危害,并初步树立一点减灾防灾的意识。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曾经发生过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知道大 自然后/、可抗拒的一面。感受人们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 精神。学习在自然灾害中自护匕互助的方法。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有f 的生活经验,对于地震、洪灾

2、等 自然灾害通过电视、网络等已经启r一些了解,但自然灾害 带给人类的经济、生活、生命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尚不清楚, 为了让学生对自然灾害有全面的了解,课前组织学生通过各 种途径(如:上网、查找工具书、咨询家长)来查找资料。 为了更深刻、具体地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教师借助自制课 件,视频、图片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探 究的氛围中对自然灾害的危害后一个全面的认识。主题天有/、测风右主题目标1、知道自然灾害的可怕性,认识大自然有/、口抗拒的一 面。2、知道自己家乡常见的自然灾害,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 的重大自然灾害。3、懂得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的道理,和大自然 和谐相处。活动准备1、学

3、生搜集有关自然灾害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及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家乡发生的自然灾害。2、多媒体教学安排第1 课时:可怕的自然灾害第2 课时:大自然,请你息怒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知道自然灾害的危害,认识大自然有/、口抗拒的一面。2、知道自己家乡常见的自然灾害,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 的重大自然灾害。3、让学生学会搜集资料,归纳整理资料。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课件播放四季美景图片。在音乐的渲染下,播放四季美丽 的图片,并让学生谈自己看到这些图 片后的体会,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感受自然的美丽。课件播放部分自然灾害。通过播放洪灾、干旱等自然灾害

4、的图片,通过交流,初步建立自然灾 害很可怕的影像。引入课题:1、了解大自然的美景。(出示课件)同学们,这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 球,她裹着一层水蓝色的外衣,是那么的美 丽、迷人。春天,鸟语花香;夏天,枝繁叶 茂;秋天,红枫如火;冬天,玉树琼枝。看 着这些美景,你想说些什么呢?2、感受大自然的另一副面孔。然而,大自然并不总是风和日丽、和蔼 可亲。她常常会摆出另一副面孔,有时狂风 大作,有时赤地千里,有时洪水泛滥,有时 电闪雷鸣。看着大自然发怒的样子,你又想 说些什么呢?师:当地球像这样发生异常现象,危害 人类生活,我们把它统称为“自然灾害”。 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 有的是自然规

5、律形成的,有的是人类破坏环 境造成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大有不 测风云,了解可怕的自然灾害吧。请打开 书P703 、板书课题:天有不测风云活动一:1、通过看书, 让学生从书中了解 自然灾害有哪些。2、这里播放的视频来自电影唐山 大地震,这段视频清晰地展示了地 震这一自然灾害的破坏性。学生看完 视频后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感受 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那场历史上罕见 的大地震。课件出示唐山地震造成的危害。课件中一连串的数字资料让学 生真切地感受到大地震的危害,感受 到了地震这种自然灾害的不可抗拒。课件播放汶川地震中的一些图 片。让学生再次体会灾害的毁灭性。活动二:老师让学生采用小组合 作的学习方法,将

6、我国曾经发生的重 大自然灾害资料选派代表在班内汇 报,感受自然灾害的危害之大。这样 设计,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一 教学策略。活动三:教师采用交流家乡曾经 发生过的自然灾害,让学生了解自然 灾害也会发生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并 不遥远。也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收获, 表达自己的感受,为完成剪报作好铺 垫。教学活动一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1、看看书中向我们介绍了那些自然灾害?2、课件出示(台风、干旱、雪灾等图片)3、了解唐山大地震造成的危害。有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让我们把时光的焦距拉远,看看在1976年7月28日夜晚。发生了什么?(播放视频)4 、了解汶川地震的毁灭性,再次感受地震的危害。(出示课件)

7、江河在哭泣,大地在垂泪,然而,大自然并没有因此而善罢甘休。让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在5月12日,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活动二 了解我国曾经发生的重大自 然灾害这一张张图片让我们震惊,这一幕幕惨 状让我们心痛,同学们,除了我们看到的这 些,地球上还发生过许多的自然灾害,请把 你收集到的自然灾害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 下。1、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自然灾害资料2、汇报过度: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发生在我国的 重大自然灾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活动三交流家乡曾经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过度:同学们,其实这些自然灾害离我 们并不遥远,我们的家乡就曾经发生过许多 的自然灾害。你知道家乡曾经发生过哪些自 然灾害,给家

8、乡带来了怎样的损失。1、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播放洪灾视频、旱灾图片活动四做自然灾害剪报小组合作制作剪报。板书设计: 天后/、测风右台风 干旱可怕的自然灾害/、可抗拒雪灾 地震活动四:教师采用让学生做自然 灾害的剪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 操作能力,同时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 识。天气与气候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天气的特点;学会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准确描述;了解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重要性。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9、。教材提供的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图,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 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 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久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本节教材宗旨是从感性材料出发,联系实际生产、生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 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的同时; 也 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知道“天气”是指什么。 。( 2 )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做出来的。( 3 )知道评价空气质量高低的指标是什么能力目标:( 1 )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

10、”这一术语。( 2 )能够体会到天气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 )能够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并知道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4 )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5 )能根据污染指数评价不同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等感性材料入手, 联系实际生产、 生活,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 ,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并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 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通过让学生记录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的有关数据, 使学生初步养成求真、 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收听、 收看当地电视台、

11、 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和全市空气质量预报的节目, 了解家乡的天气及大气环境, 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 增强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让学生用材料分析和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的活动, 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通过师生互动,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三)教学重点:(! )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并能看懂电视天气预报。( 3)关心国家、家乡的变化,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大气环境的重要性。二、教法阐述:教学

12、方法及依据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心、求知欲强) ,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坚持学生活动在前, 教师点拨评价在后” 的原则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 地理课堂讨论法, 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 (感性材料) 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 面向全体, 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 培养其自信心, 激发其学习热情。此法能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

13、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 学以致用, 落实教学目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 学习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 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展示课前准备的图片、资料、练习等,直观形象生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奋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加大课堂教学的效率,活跃课堂气氛,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学法指导:学习方法是学习时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

14、各异,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利于终身学习。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从初一起,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一学生刚由小学上来,他们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 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 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1、通过课前准备活动,可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源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培养地理学习能力。 同时有了充分准备的学

15、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 竞相发布自己从书上、报上、网上、电视上的发现,在课堂上参与交流,展示是最好的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产生学习乐趣、积极的情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课堂小组讨论法”即课堂上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放飞思维,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学习方法, 讨论把使用智慧, 体现自我的机会十分平等地送给每一个人,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探求真理的快乐。 通过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 使学生学会合作学 习。 现代科学研究的社会化趋势需要群体研究方式, 互动能力的培养日益显得重要。 本堂课 讨论的机会较多有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互动。体验学习法:即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感受、参与地

16、理课的学习。4、布置作业时给学生四个可能就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空气污染的例子,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较感兴趣的问题谈看法,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谈对一些地理问题的看法或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法的理论思考: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和兴趣是人的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可见,地理学习动力,包括了地理学习兴趣指向和地理学习动机层次。 明确的学习目的、 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 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课前活动:注意观看“神舟六号”发射和落地的天气情况并查找与天气有关的资料。通过各种途径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家庭调查:

17、天气与家庭成员所从事职业的关系。四、教学过程导入 明天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即将召开,喜欢开运动会的同学最担心那天的什么?1 天气及其影响处理方法 :( 1 )展示学生收集的今明两天天气预报、预报来源(可从报纸、电视、收音机、网络等多引导学生从更多的方面认识天气: 1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空前清洁程度等的大气状况(适当补充其它降水形式) 2 让学生交流发言怎样描述天气(注意与气候的区别)( 3 )通过生活体验以及几天来对“神舟六号”从发射到落地几天的天气变化的观察进一步理解天气多变的特点: 1 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2 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不同。(4)公布家庭调查:天

18、气与家庭成员职业的关系并结合做P50 活动 1、 2 说明: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5 )反馈练习:选择:描述天气的语言(诗句、俗语) ;判断与天气相匹配的活动。拓展延伸: “神舟六号”成功落地(离预定地点只有1 公里的误差)除了高超的技术水平外,天气是否也助了一臂之力?设计意图:1 )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2 )让学生放飞思维与想象,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 )充分利用学生兴奋点理解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心祖国、热爱祖国、以祖国为荣的情感4 )十三中的家长做生意的人多,他们对天气影响的感悟颇多。学生通过调查体会到地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倍增。过渡: 三国演

19、义中的诸葛亮固然聪明,但让我们设想一下:假若当年有了天气预报其结果又会怎样呢?那天气预报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让我们一同走进国家气象中心明天的天气会怎样处理方法:( 1 )阅读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观测接受数据处理资料、制图分析判断做出预报(2)看阅读材料“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的诞生”(3 )做活动1认识卫星云图(4)做活动2熟悉城市天气预报符号(比比谁记得快)(5)做活动3模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此环节多给下游学生一个机会)(6)观察课本2 001年1月1日北京市天气预报,教师将天气预报中常提到的要素加以解 释。( 7 ) 反馈练习( 8 )拓展延伸:“神舟六号”为何首次启用副着陆场?是否与天气预报有关?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感性认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不易的同时,受到科学精神教育。(2 )在参与中让学生能够看懂电视天气预报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前面的一系列活动就是为实现这一宗旨服务的。(3 ) 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白由于技术水平的问题做中长期的天气预报还有许多困难。过渡 现在的天气预报和以前的相比多了什么项目的预报?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处理方法: 讨论:(1)衡量一个地方空气质量高低的指标是什么?( 2 ) 阅读课本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