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观课)与评课议课见习教师培训教学课件_第1页
听课(观课)与评课议课见习教师培训教学课件_第2页
听课(观课)与评课议课见习教师培训教学课件_第3页
听课(观课)与评课议课见习教师培训教学课件_第4页
听课(观课)与评课议课见习教师培训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见习听课与评课(观课与议课)第1页,共59页。 第一部份 观课议课的理解第2页,共59页。一、何为观课与议课观课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现场观察与思考。视觉媒体用于教育活动后,课堂教学活动也可以用录播方式来呈现。 议课 籍着课堂观摩获得的信息,对师生的课堂行为(教与学)进行讨论,对课堂教学的优劣得失作出判断,以提出个人的见解,形成改进的措施和方法。第3页,共59页。本质: 属于教学评价行为,可用于教学研究中的反思与借鉴。而见习生的观课议课重在学习与观摩,初步了解教学的基本程序、学科教学的基本方法、原理。第4页,共59页。二、观课议课的意义展示:观课议课是教师展示业务水平和教学个性的平台。交流:观课议

2、课是见习生进行交流互动的必要活动。窗口:观课议课是见习生了解、学习小学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研究:观课议课是收集教学案例用以分析研究教学问题的重要方法。第5页,共59页。三、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的区别: 1、观课与听课2、评课与议课11第6页,共59页。概而言之,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提高对课堂教学认识水平,学习学科基本教学方法和原理的一种研修活动。(观课议课的实质)第7页,共59页。四、“观课议课”的追求首先,“观课议课”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协作参与的活动氛围。其次,“观课议课”致力于小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

3、流程、基本方法和原理。再次,“观课议课”是学习课堂教学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中加深了解和感悟。第8页,共59页。五、见习生观课之角色定位(一)角色定位:准教师 观摩者、学习者、思考者常见误区:(1)无所事者。不记录,不思考,无所关注(2)中学生。听知识点,关注自己是否听得懂。听课记录与中学生的笔记一样。不知道要关注什么,要记什么,不知道如何思考。第9页,共59页。(二)见习观课之基本要求1、目的要明确 为什么要听课,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在见习指导老师的课,目的主要是学习和观摩,但要学习哪些个方面之前要有思考如:教师的教学理念(观念):教学过程:有几个教学环节,都是如何设计的教学技能:语言技能,板

4、书技能,教态等等课堂组织与管理:组织学生活动,调动学生,处理偶发事件第10页,共59页。2、事先了解教材(学校、师资)做预设方案 在听课之前要先了解教材,课标对本节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本节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意识的关注教师是如何达到教学要求、完成教学目标,如何突出了重点,破解了难点。最好我们自己也给出一个设计,通过对比上课教师的处理,进行有效地反思。第11页,共59页。3、处理好听课者与被听课者的关系 抱着谦虚的心理、学习的态度。听课前尽量与老师有沟通,听课过程中要认真听、仔细看,勤记录、多思考,不能漫不经心,甚至干扰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手机调到震动状态)第12页,共59

5、页。4、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结合听什么?怎样听?(1)教师如何(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2)教师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将知识点落到实处的;(3)语言的停顿、抑扬顿挫;(4)如何过渡的看什么,怎样看?(1)教师是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的。如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板书是否规范合理,教具运用是否熟练,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处理课堂偶发问题是否灵活巧妙。(2)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否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积极性是否得到调动,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是否得到培养。第13页,共59页。记什么,怎样记?一记教学过程,二记教学点评(思考)思考什么,怎样思考?(1

6、)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2)教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能否有其它的设计(3)思考教师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4)听课者受启发而闪现出来的灵感(5)自己来上这节课,应该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第14页,共59页。5、认真做好听课记录(1)听、记要分清主次,以听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和思考上。(2)记录要有重点详略得当,文字精练。一记教学过程,记下主要的教学环节(简明扼要);二记自己的思考。可以采用速记,记一些关键词,课后补充完整,也可采用图表记录,流程图表示等第15页,共59页。 第二部分: 怎样进行观课议课第16页,共59页。路边:果农提着一篮葡萄邀请你品尝。你会怎么办?为什么

7、? 故事的结果:他邀请了三个人,三个人都疑惑地摇摇头走了。第一个人想:“他想请我办什么事情呢?”第二个人想:“教这样的人肯定费劲。”第三个人想:“竟敢打我的主意。” 想一想三个人的角色:第一个人?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第17页,共59页。第一个人官员第二个人琴师第三个人美女果农的动机:葡萄大丰收了,心里很高兴,想让大家分享他的成功,分享他的快乐!第18页,共59页。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华师大教授 叶 澜第19页,共59页。一、观课议课活动具体

8、操作流程(1) 确定观课议课主题。 (2)与做课教师沟通。(3)学习相关理论。(4)设计观课议课记录表。(5)课堂观察。(6)课后议课。(7)行为跟进。第20页,共59页。二、观课 第21页,共59页。观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业务准备:了解教材结构和教学内容,了解授课教师的有关情况,了解学生的现有状况,准备一份课堂教学评价表。物质准备:课标、教科书、听课记录本、其他工具(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心理准备:抱着学习的态度,不能先入为主,不能求全责备。第22页,共59页。二、观课 1听 2看 3想 4记 第23页,共59页。1听 听教师讲什么? 讲什么课什么主题什么内容第24页,共59页。听教师怎么讲?

9、 教师怎样让学生学会知识、接受教育 第25页,共59页。2看 看课堂 课堂的整体教和学的氛围 看教师 教师的教学行为 看学生 学生学习状态,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 第26页,共59页。3想 想现象的本质 想处理的最佳方式想亮点、主要问题第27页,共59页。4记 记录: 教学环节,衔接过程、细节特色、 板书提纲、点评批语、备注信息第28页,共59页。三、议 课1、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进行讨论2、对教学资源的处理和利用进行讨论3、 对教学整体设计和实施进行讨论第29页,共59页。3、 对教学整体设计和实施进行评析(1)从整体看评析教学思路设计 (2)从局部看评析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安排 (3)从细

10、节看评析教学实施中的教师行为 第30页,共59页。4、对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评析(1)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2)方法多样,巧妙有效(3)教学方法的创新,特色(4)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整合与实效第31页,共59页。5、教师评价手段的应用评价的指向性;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第32页,共59页。6、对教师教学基本功进行评析 (1)看板书 (2)看教态(3)看语言 (4)看技法7、对教学效果上分析第33页,共59页。四、议课的内容与要求(一)议课程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是否正确把握了课程的理念(具体指出);是否有益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是否面向全体,突出个性,体现差异性;是否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

11、主体的角色作用;是否体现了以生为本的人文关怀;是否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是否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否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的渗透;是否注重对学生应用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否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第34页,共59页。(二)议教学目标这节课是否体现了课程目标的基本理念?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层次性?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行性?第35页,共59页。(三)议教学内容 教师所讲的知识是否具有科学性、教育性;教学内容的深浅度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分量是否适中;是否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例题、习题、作业的选配是否合理;内容安排上是否重点突

12、出、难点突破;教学信息反馈是否及时;是否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组织教学内容;是否点拨认识误区,是否提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是否根据课堂实际进行灵活调整;课堂小结是否做到画龙点睛。第36页,共59页。(四)议教学程序 首先是教学思路:层次、脉络是否清晰;是否符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的实际;整体上是否既注重双基夯实,又重能力培养。其次是课堂结构安排:新课导入是否有趣,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教学过程的安排是否符合认知规律;各教学环节的安排是否依据知识和思维线索自然过渡;教学难度、密度的安排是否科学;学生是否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学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第37页,共59页。(五)议教学方法这节课所设计的教学方

13、法是否与教学目标和谐?是否与教学内容匹配?是否与学生实际相符? 是否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否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否有规范的示范板书? 课堂上师生双方的活动情况如何?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第38页,共59页。(六)议教师素养(1)教师是否有较强的教学应变能力,是否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2)课堂语言是否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和幽默感,语速是否快慢适中,语调是否有抑扬顿挫;专业术语的应用是否准确;过渡是否自然,无废话和口误(3)板书是否布局合理,规范,条理是否清晰,办画是否准确。(4)教态是否亲切自然、精神饱满,表情、肢体语言是否生动和有感染力,

14、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和有目光的交流。第39页,共59页。(七)议学生活动和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教学效果: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第40页,共59页。五、议课的原则与注意事项(一)科学性原则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环节紧密结合。联系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分析评议。忌泛泛而谈或笼统,说好要指出好在什么地方,说不好也要指出什么地方不好,做到夹叙夹议。第41页,共59页。(二)客观性原则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人为拔高,也不随意贬低。(三)针对性原则 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忌面面俱到,平均用力。抓住

15、问题的主要方面,结合实际教学过程进行点评。(四)激励性原则 第42页,共59页。六、课堂教学认识的维度1 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5个维度2 学生学习行为评价的5个维度(以学论教)第43页,共59页。1 教师教学行为的5个维度(1)组织能力:1)组织教材 A 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 ;B 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C 教学目标全面、明确、落实好 ;对比因素:照本宣科、缺乏创新;重难点处理不妥当;教学目标不符合要求,脱离学生实际,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脱节第44页,共59页。2)组织教学活动 A 教学程序安排科学合理,衔接自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节奏科学协调 ;B 课内活动新颖实用

16、,形式多样,重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C 教法及教学手段运用自如,教学有特色;D 多媒体运用恰当、注重实效 对比因素:教学过程设计不合理,时间安排不恰当;内容空、难度过大或过小、节奏不协调;课内活动单调或只追求表现形式,学生不能积极展开思维、无实效第45页,共59页。3)组织语言A 教态亲切和蔼,语言清晰生动,文明规范 B 能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感变化调整语调、语速,语言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对比因素:教态严肃、呆板,语调平缓、缺乏激情,不能感染和吸引学生;语言逻辑混乱、口齿不清。 第46页,共59页。(2)注意中心 1)关注学生 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在在参

17、与学习中的思维与心智发展情况 2)及时反馈 及时反馈与调节学生活动 对比因素: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教案或自己的思路上,只顾自己唱主角,让学生为配合自己服务。第47页,共59页。(3)教学态度 1)尊重信任 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以热情和宽容的态度善待学生 2)激励评价 注意扑捉合适的时机激励评价学生,有足够的热心和耐心帮助学困生 对比因素:对学生冷漠、不耐烦,摆权威架子,经常用指责的方式管理学生第48页,共59页。(4)教学机智 灵活调整 敏锐的扑捉各种信息,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保证主要目标完成 恰当处理 恰当处理偶发事件,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转移回来,恢复正常课堂教学程序对比因素:反应迟

18、钝、应变能力差,不善于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偶发事件,不善于调整教学思路。第49页,共59页。(5)教学境界 面向全体 把握教学目标,正确处理基础和发展的关系;因材施教,使各层次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保证学生参与学习的时空,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机会和时间。 全面发展 知识、技能、原理的阐述准确恰当,有利于形成科学素养;注意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积极体验,主动参与学习 第50页,共59页。自主发展 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发展以及创造力(如是否提出开放性问题?提供几种解答,怎样处理学生的解答。对比因素:不能有效调动

19、学生积极性,只注意面向少数学生,把认知性任务当成课堂教学中心或唯一目的;不重视创造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重视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第51页,共59页。2 学生学习活动的5个维度 (1)参与状态 A 参与形式 参与活动的形式多样、恰当(如师生谈话、合作交流、实践、自主探索等 B 投入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C 展开 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都能积极参与 D 深入 学生在参与中,师生、生生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交流,即能进行实质性参与 E 拓展学生不仅参与学,还参与教;不仅课内,而且延伸到课外 第52页,共59页。对比因素:学生无精打采或只有少数学生在按老师要求学习,只重视练习阶段学生的参与,学生参与方式单一。(2)情绪状态A 气氛活跃 学生是否具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 B 及时反馈 学生能否善于自我控制,调节学习情绪,保持良好的注意状态;对比因素: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低落,学生注意力分散,课堂秩序混乱。 第53页,共59页。(3)交往状态 A 交流充分 能否构建师生、生生及媒体之间信息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