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1页
【高中历史】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2页
【高中历史】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3页
【高中历史】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4页
【高中历史】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辽夏金元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忽必烈元朝疆域图辽夏金元宋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教材链接

选必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重点备热词1.辽、西夏、金政治制度的特点及与宋的关系。2.元朝的建立、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行省制度)。3.元朝新民族的孕育及民族政策的内容、影响南北面官、蕃汉分治、四时奈钵、猛安谋克制、“大定之治”、驿站、中书省、宣政院、行省制度、“四等人制”注意“两个特征”:宋元时期由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把握“三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元朝的统一一、课标解读及复习提纲二、高考考情分析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2天津·4·辽朝建立和南北面官制江苏·4·元朝行省制辽宁·4·金朝入主中原浙江高考(1)·7·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2021河北·19·辽代“一国两制”改革,辽朝建立和南北面官制20202019天津·2·元代行省制下地方拥有适度权力;浙江·5·元朝行省制度;2018命题分析:辽夏金元政权的政治制度是高考考查的重点。(1)复习时注意政治现象出现的原因、措施及影响;(2)注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有关家国情怀的知识;重点关注:南北面官、四时捺钵、猛安谋克制、行省制度、四等人制、宣政院。契丹建国916统一蒙古1206960北宋建立1038西夏建国1115金朝建立1125金攻灭辽1127金灭北宋1227蒙古灭夏1234蒙古灭金1234忽必烈即位1271元朝建立1276元灭南宋1279元朝完成统一1368元朝灭亡政权并存再次统一三、时空定位与阶段特征时空定位

十国五代辽(契丹)金西夏北宋南宋蒙古元8919791127127613689161125120612719079601038111512341227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对峙元朝的统一政治从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宋代中央集权加强;元朝行省制影响深远;少数民族政权在政治上深受中原政治制度影响;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租佃制发达;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社会出现一系列新变化民族和对外关系各民族政权并立,民族交融加强,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速。宋元对外交往以海路为主,对外贸易发展超过了前代水平,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思想文化教育发达;理学产生;科技发明创造出现高峰,三大发明完成并外传;文艺多元化、市民化;少数民族文字产生社会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包括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趋向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放松平民社会到来。辽宋夏金元时期(916~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大分裂走向大统一的时代,也是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阶段特征】三、时空定位与阶段特征政权民族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灭亡辽上京北宋东京西夏兴庆府金会宁府南宋临安元大都契丹族916耶律阿保机1125年亡于金汉族960赵匡胤1127年亡于金党项族1038元昊1227年亡于蒙古女真族1115完颜阿骨打1234年亡于蒙古汉族1127赵构1276年亡于元蒙古族1271忽必烈1368年亡于明三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元朝的统一四、基础知识一、政权更替——辽夏金元二、制度建设——因俗而治(一)辽朝1.南、北面官制度(3)特点:因俗而治,汉蕃分治官吏来源负责区域中央机构地方官制北面官

契丹人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北南枢密院(行政)北南枢密院中丞司(监察)北南宰相府沿用部族制南面官汉人为主,也有契丹人但穿汉服。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汉人枢密院、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御史台、翰林院(仿唐制)仿唐州县制(2)内容:

(1)原因:

各民族间因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4)作用:

①缓和了民族矛盾,稳定了契丹的统治。②促进了辽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③加快了民族交融。④为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四、主干知识梳理二、制度建设——因俗而治(一)辽朝2.四时捺钵(nàbō)制度四时捺钵主要地点时间活动内容春捺钵长春州鱼儿泺正月上旬捕鹅、钩鱼夏捺钵永安山炭山四月上旬—七月中旬避暑、议政、放鹰秋捺钵庆州伏虎林七月中旬入山射鹿冬捺钵永州广平淀十月以后避寒、议政、猎虎(1)含义: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所谓“捺钵”就是辽朝皇帝在渔猎之地所设的行帐。(2)特点:因地制宜、民族特色(3)作用:进行军事训练,笼络归属民族酋长。四、主干知识梳理高考链接1.(2022·天津高考·4)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A.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B.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C.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D.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A二、制度建设——因俗而治(二)西夏材料:自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侍中、太尉已下,皆分命蕃汉人为之。

——《宋史·夏国传上》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特点:仿北宋建制;

一套制度,两种称谓。仿宋建制四、主干知识梳理二、制度建设——因俗而治(三)金朝猛安谋克制

P56材料1:金之初年……行兵则称猛安,谋克,以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金史》卷44志第25《兵志》材料2:(金世宗)又谓宰臣曰:“猛安谋克人户,……与汉人错居,每四五十户结为保聚,农作时令相助济,此亦劝相之道也。”

——《金史》卷46志第27《食货一》1.性质: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2.职能: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3.特点: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4.作用:节约了财政开支,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猛安谋克军事单位社会组织基层制度“大定之治”:12世纪后期,金世宗统治期间,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基础概念:

猛安谋克

女真语音译,猛安,意为千、千夫长,是部落单位,负责管理军务、训练武艺、劝课农桑、御制盗贼,集军事、政事、生产、治安等;谋克意为百、百夫长,是氏族单位,负责抚缉军户、训练武艺、按察所部、征收赋税、宣导风化、劝课农桑、捕除盗贼、平理狱讼等。猛安谋克既是生产组织,也是军事组织和行政组织,便于国家管理。四、主干知识梳理2.(2022·辽宁高考·4)金朝海陵王前期,宰执中女真宗室出身的大贵族占据重要地位,他们议国事、治国政。正隆元年(1156年),海陵王改革中央官制,宰执中没有宗室大贵族。这一变化反映了()A.官僚体系完善B.宗室素质下降C.吏治腐败严重D.君主专制加强五、高考链接D二、制度建设——因俗而治(四)元朝1.中央:设中书省

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御史台(监察)枢密院(军事)中书省(行政)左丞相右丞相平章政事相权反弹元:中书省一省制误区警示:唐中书省:中央决策机构之一,起草诏令元中书省:宰相机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四、主干知识梳理二、制度建设——因俗而治(四)元朝2.地方:(1)行省制度①含义: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全国共设10个行省。②性质:既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又是中央派出机构(双重性)四、主干知识梳理二、制度建设——因俗而治(四)元朝2.地方:(1)行省制度③特点材料一: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材料二: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人民版教材必修一材料三:行省制划分一改以往以山川形便为依据的行政区划,以犬牙交错为主导,使各省无山川险阻可依,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便于中央进行政治控权和军事镇压。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

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权大而不专,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地理分布上:“犬牙交错”,以北制南意义P57①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③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④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影响深远。四、主干知识梳理【知识拓展】“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武夷山南岭唐朝南岭元

朝根据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地理区域,进而划分行政区域。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域划分的重要原则之一。能够使行政区划与经济、文化区划一致,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但是容易成为地方割据的有利条件。山川形便是指打破山川地形特征,跨地理区域划分行政区域。利用犬牙相入划分的行政区域往往地跨多个自然区域,内部自然条件、经济特点、文化风俗差别较大。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区域内经济文化交流有限。犬牙交错二、制度建设——因俗而治(四)元朝2.地方:(2)边疆治理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全国佛教事务台湾: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元朝边疆治理的成功:

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趋向。四、主干知识梳理二、制度建设——因俗而治(四)元朝3.民族:四等人制(1)目的:巩固自身统治,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2)特点:浓厚民族差别对待、民族压迫色彩与急速民族融合并存。(3)评价:(利)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巩固蒙古贵族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民族间的交融交往;(弊)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加速了元朝的灭亡。等级名称民族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第三等汉人北方汉族,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按征服的先后排等级

蒙古族和回回的形成蒙古部落蒙古族波斯人阿拉伯人汉人畏兀儿蒙古人回回四、主干知识梳理元的灭亡元朝滥发货币,物价飞涨,百姓苦不堪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突出。1351年,北方白莲教发动了红巾军起义,号称“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1368年,红巾军将领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攻克元大都。元朝皇帝退回大漠建立政权,称为“北元”。最后,蒙古人鬼力赤杀掉了北元最后一个皇帝,建立了鞑靼,元朝彻底覆灭。四、主干知识梳理法律户籍制度对外关系海陆发达,对外交往频繁选官保留蒙古传统方式;恢复科举制,录取人数少,科举任官比例不高。监察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等。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文书行政修驿道,设驿站;分设递铺,负责传递公文。选必2P70户口类型复杂,按职业划分(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货币税收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发行—“钞”;税收基本沿袭唐朝,在税粮外又有“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知识链接选——选择性必修1和3】元朝的其他制度措施高考链接3.(2022·江苏高考·4)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经重臣董文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这说明元代()A.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B.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D.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B高考链接4.(2022.1·浙江高考·7)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广大,民族众多,推进了新的民族融合。下列关于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叙述正确的是()A.首次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B.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C.确定行省之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道、州、县D.设理藩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B【知识总结】辽夏金元的制度建设及其整体特征政权制度建设主要特征辽

西夏

元南、北面官制四时捺钵制度基本模仿北宋蕃汉两套官称沿袭唐宋制度猛安谋克制度驿传和行省制边疆治理四等人制因俗而治学习汉制传承创新【知识拓展1】辽夏金元政治制度的启示与借鉴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元朝行省制度因俗而治,采用本民族制度与汉制相结合的“二元制”提升了少数民族国家的治国水平,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维持了政权的稳定统治。思考:现实中的哪些制度体现了“因俗而治”?对于我们国家治理有哪些启示?“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到国家治理,小到班级管理,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本国几千年的治国理政的智慧,探寻中国道路,创造性的前进。【知识拓展2】从历史解释的角度理解“从民族的多元到一体”材料一:“中国”最早出现在西周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