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第11篇信仰篇课件_第1页
《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第11篇信仰篇课件_第2页
《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第11篇信仰篇课件_第3页
《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第11篇信仰篇课件_第4页
《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第11篇信仰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第11章 信仰篇第1页,共92页。一、信仰概说二、多元信仰与社会和谐主要内容第2页,共92页。3一、信仰概说(一)信仰概说(二)自然崇拜(三)祖先崇拜(四)宗教信仰第3页,共92页。4(一)信仰概说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是人们对一定宇宙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观念体系的尊崇和信服, 并把它奉为自身言行的准则和指南。第4页,共92页。 信仰是人类永恒的精神本性,每个有理智的人,都会有一定的信仰。惠特曼说: “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信仰不是有无问题, 而是信仰什么的问题。第5页,共92页。 信仰和对自己的相信是紧密相连的,内心的信仰

2、,会左右你的现实生活,控制着你的表现行为,同时又间接地塑造及控制你的信仰。人们对自己所做出的事,也是因为信仰的理念而去相信自己。 第6页,共92页。 一个人没有信仰如风中的落叶一样,随风漂泊,一切被命运左右。人有了信仰,就不会被千变万化的环境改变,内心有一个稳定的追求,活得比较幸福。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和无信仰的人一样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但是内心的幸福感可比无信仰的人强的多。第7页,共92页。 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 罗曼罗兰 第8页,共92页。 研究表明,信仰任何一种主流宗教的人,不论男女,其平均寿命均比其他人要长;他们的免疫系统功能也比其他的好;他们的血压

3、比其他低;他们患中风、抑郁症,心脏病和产生焦虑不安情绪的可能性也比其他小;他们自杀的可能性更是远小于普通人。 第9页,共92页。 广西的少数民族除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具有严格的宗教意义外,其他少数民族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多属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信奉万物有灵,同时又受道教、佛教的影响,使多种信仰交融并存,并形成了崇拜祭祀禁忌的信仰风格。广西少数民族的信仰特征第10页,共92页。原始宗教的作用 第一,历史上,原始宗教活动与社会活动、以及政治活动往往是相与为一的。借助原始社会宗教活动和宗教仪式活动,人们被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原始宗教作为民族精神维系的力量,增强了以血缘或地缘关系为纽

4、带的人们共同体之间的认同感,密切了他们彼此之间的联系,使人们共同结成一个强大的群体共同抵抗自然的和社会的压迫。第11页,共92页。 第二,原始宗教的巫术运用为人们治病的活动之中,是一种积极的原始积累,不仅包括原始医药知识的积累,还包括一些社会实践的和科学技术的积累。这些为民族医学等实用科学的和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奠定拉一定的基础。 第12页,共92页。 第三,原始宗教对各民族的文字、文学、艺术等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积极的影响。第13页,共92页。(二)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是指,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在原始人的眼里,强大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都具

5、有至高无上的灵性,这种灵性往往能主宰人类的命运,改变人们的生活。因此在不能征服和认识 它们的时候,只有把它们当作有生命力的神灵加以顶礼膜拜。这种对自然力的崇拜,直接表现为对自然物本身的崇拜。原始人类通常把自然力拟人化,赋予自然力以形体,就像雨有雨师,风有风伯,雷有雷公, 云有云神一样。第14页,共92页。 自然崇拜与人的社会存在有着密切关系,人类原始部落群体因其生活环境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自然崇拜对象及活动形式,一般都崇拜对本部落及其生存地区的社会生产与生活影响最大或危害最大的自然物和自然力,并且具有近山者拜山、靠水者敬水等地域及气候特色,反映出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丰产富足的实际需要。第1

6、5页,共92页。 原始自然崇拜,后因对其崇拜对象的神灵化而发展出更为抽象的自然神崇拜,形成天体之神、万物之神、四季之神、气象之神等千姿百态、各种各样的自然神灵观念和与之相关的众多祭拜活动。这种具有原生型特点的宗教崇拜形式自远古社会延续下来,成为流传至今的宗教信仰之一。第16页,共92页。壮族土地公与禾神崇拜 土地公。壮族认为土地公是一方之主,主管一方水旱虫灾及人畜瘟疫的神灵。因此,村村设有土地庙,但无神像;唯用红纸书写“土地公之位”字样,贴于正中墙上以供祭拜。逢年过节或遇有重大危难事件,村民必到土地庙跪拜求签。供物随事的大小而有厚薄。求签前忌吃狗肉。全村则一年一小祭,三年一大祭。每年开春作“春

7、祈”,求土地公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秋季“还愿”,感谢土地公的厚赐。第17页,共92页。 禾神。六月初六家家户户杀鸡做糍粑到田间拜祭“田公地母”,聚饮欢歌;并在田边插小纸旗,祈求丰收。在遭受虫灾时,则“耍黄龙”驱虫。播种时,往往撒少量谷种或花生壳于村口路旁,求禾苗长齐。七月间有的村寨集体举行“祭青苗”,以猪酒供祭于村外,老少集饮,唱和农歌。秋收时,要举行“吃新米”,从田里采集稻谷做新米饭,宰杀鸡、鸭到田头供祭后,才开镰收割。第18页,共92页。毛南族的植物和动物崇拜 植物崇拜。每个村子都供奉着一棵大树,称为“坛木”(音),说是护村树,具有很大的神威,谁都不能伤害它。每个村子都将一株状似茅

8、草的长升草(学名卧乌草),奉为神草,借助它镇魔驱邪。妇女背小孩远行,要取它一两张叶子打个结,插在背上,回到家才取下来。第19页,共92页。 动物崇拜。原始意识一直使毛南人把牛、猪等牲畜及鸡、鸟禽兽之类看做灵物。刚买回来的猪仔,要经过“烙棋”(燃火烤熏猪笼、猪栏)的洗礼。屠宰猪、牛等牲畜,主人要端起盛有食肴的器具呼唤该牲畜,谓之“叫魂”。此举意在祈求死畜宽恕,日后饲养才不遭报复。第20页,共92页。(三)祖先崇拜 尊祖敬老是汉族的千古遗风。尊祖即是对祖先的崇拜。商代时即信上帝与祖先合一的一元神,周代则信上帝与祖先分开的二元神,而崇拜祖先神是更为重要的传统。汉族的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

9、关系密切的近祖。第21页,共92页。 在中国儒家的观念中,“忠”、“孝”是最重要的美德,即使对已经去世的先人,也要像他们依然活着时一样的尊敬,在节日中要供奉、祭祀。在中国,对祖先的崇拜并不是一种宗教信仰,而是日常要遵守的行为准则。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表现在定时扫墓、祭拜,在逝者下葬时,随同准备许多日常生活应用物品纸样,一同烧毁,如同送先人到另一个世界生活一样,并定时烧纸“送钱”,甚至在不同季节送不同衣物的纸样烧毁。第22页,共92页。 说苑辩物中记载孔子回答子贡死人有知无知之间时,很明白地说:“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欲言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不葬祀也;赐欲知死人有知无知,死徐自知

10、之,未为晚也。”论语卷十一:“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可知孔于在态度上是存疑的不可知论者。第23页,共92页。 孔子注重祭祀,认为祭祀是维持伦理的一种教化方法。伦理的中心就是孝,对于孝道的培植,当然是教化上的重点,而培植的方法就是“生则养,死别敬享”。故有“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的教导,赋予祖先崇拜“报本、追远、崇德”的意义,期望民德因而归厚。所以儒家的祭祖观可从“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篇)所用的几个“如”字及“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与“祭者教之本也已”(礼记祭统)的言论明白其鬼神观完全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其所以

11、制定的士丧礼、既夕礼(即丧葬祭祀礼仪)乃欲孝子履践之而能达成尽哀、报恩、不以死伤生、教孝四项目标。第24页,共92页。 “灵魂不灭”的观念一直深具在中国人的宇宙观里。人是有灵魂的,一旦死亡,肉体归于土,灵魂到称为“阴间”的另一个世界去,住在阴界的亡魂仍过着与人世相同的生活,还是有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需求,而这必须由阳世子孙来供奉。儒家的大传统虽是民间祖先崇拜的核心,但如余英时教授所说的,任何哲学或学术思想至终均走向世俗化,而民间信仰正表现了这种特征。所以民间的祭祖观至今仍以古时供养亡灵,求亡灵庇荫以至繁荣子孙为本。第25页,共92页。 与尊祖习俗相关,在封建宗法制的长期影响下,汉族喜聚族而居,定

12、期纂修宗谱。由于聚族而居,汉族自古多三世同堂,及至五世同堂,有的累世同居长达几百年,真是“长幼济济,风礼著闻”。这种世代同居共财的宗族,俗称“义居”或“义门”。明代时浙江省浦江县郑氏甚至九世同居,明太祖就曾诏旨特敕建造义门给予旌表。如今家庭形式虽趋向小型,但三代同堂的家庭乃较普遍。从尊祖延伸而来的敬老习俗在汉族中根深蒂固。第26页,共92页。江南第一家(郑氏宗祠)为国家级文保单位,有称郑氏义门,位于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始建于元初,占地约6600平方。自南宋建炎年间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食共居达360余年,盛时有3000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名冠天下,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洪武十八年(138

13、5年),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第27页,共92页。(四)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蛰伏着有限的人对超越性(无限的、无条件的)、完满性(绝对的、全知全善全能的)和终极性(永恒的、本原的)的向往和追求,换句话说,宗教信仰满足了人对神圣性的渴望。人总是具体的、有限的、此岸的、不完满的,但人又总是不满足于此。出于某些内在冲动和复杂原因,人总是要向往和追寻高于现实和经验世界的“神圣”境界,即超越、完满和终极的境界。第28页,共92页。 宗教信仰为人生提供终极基础。这里的“终极”既指世界的绝对和根本,也指人生最高的意义和最重要的价值。作为一种哲学范畴,宗教信仰都具有追求“终极”并以之为生活支撑和意义诠释

14、的显着特征。表征着人对终极关怀的渴望,它给人注入神圣的目标,引导人去反省自我、超越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从而为人的生活提供情感、意欲、愿望、行动等的根基。第29页,共92页。 “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状态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马克思第30页,共92页。佛教 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但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却不承认这一点,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佛教的无神,并不否定多

15、神、二神,乃至于一神的信仰和作用,只是把它们当作众生的类别,所以华严经、地藏经,乃至于阿含经等,都讲到鬼神。佛教不是“无鬼神论”者,而是不以为有独一无二主宰宇宙的创造神。第31页,共92页。 狭义地说,佛教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佛法里面有完整一整套次第的修行方法,让我们认识“心”的本性,从而断除烦恼。在增一阿含经的序品中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用一句话来说,佛教就是让人们断除“恶”的行为、行持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的行为,通过修行减少自己内心的烦恼的方法、简单来说教义唯有“无我利他的悲心,通达一切万法的智慧” 第32页,共92页。基督教

16、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之一。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宗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基督教马龙派等等统称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新教(又俗称“耶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和基督教马龙派的统称一般用“基督宗教”这个词。 在21世纪初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约10亿信徒(2006年),为拥有信徒最多的宗教之一,以亚洲、非洲的信徒的发展最快。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特点是宣扬博爱、人人平等。第33页,共92页。上帝创世说原罪救赎说天堂地狱说基督教的基本教义第34页,共92页。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兴起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中国旧时称大食法、大食教度、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

17、、回教等。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和平、顺从、安宁,指顺从和信仰宇宙独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爱护世界上的一切被创造物(生物和矿物),敬主爱人以求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信仰者总数超过12亿人(2008年)。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伊斯兰教的特点是和平、仁爱、自强不息。第35页,共92页。 佛教、基督教是在民众中自然产生的,并无一定的政治目的。伊斯兰教则是由政治人物根据政治目的创造的,即阿拉伯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家创造的,所以与政治、国家政权密切结合,具有鲜明的政教合一的特点。第36页,共92页。伊斯兰教教义六大信仰:信安拉、信使者、信天使、

18、信经典、信前定、信后世五功:念功、拜功、斋功、课功、朝功善行:指穆斯林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第37页,共92页。道教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东汉时形成,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道教徒尊称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后又分化为许多派别。道教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道教”。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奉老聃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正一经和太平洞经为主要经典,奉三清道祖(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的神。道教的第一所国家级道观位于洛阳上清宫。第38页,共92页。 道教认为人活着是一种快乐,

19、死亡才是最可怕的,因而主张乐生、重生;它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鼓励人们尽可能颐养天年,最高境界就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道教也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鲁迅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第39页,共92页。儒学是宗教吗 最早把儒家学说称之为儒教的是进入中国的早期西方传教士,因为,儒家学说在中国深入人心,严重影响了这些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事业,因此,他们把儒家学说视为他们传教事业的最大对手,儒家学说因而也被他们称为儒教。传教士当年翻译了大量中国古代经典,传到欧洲后,儒教的观念在部分欧洲学者

20、那里也被接受。以后,欧洲的这些思想又出口转内销地回到中国,在全盘西化的思潮下,被一些中国人接受,儒家学说好像真的就成了儒教。第40页,共92页。 按照一些学者的研究,儒家学说在古代中国,虽然离真正的宗教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是,自宋明理学之后,确实具备了一些宗教化的特征,例如康有为等人。有些学者将后期的儒学称之为“半宗教”或“准宗教”,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人们批判儒学所造成的思想僵化等不良后果,其实就是将儒学宗教化的产物。第41页,共92页。中国的信教人数 1949年以后,宗教逐步受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排挤,在1966年到1976年的“文革”中更被当作“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而遭禁。1982年通过的

21、宪法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信教人数呈迅速增长的趋势。1993年官方宣布中国信教人数有3000多万,1997年这个数字就超过了1亿。但近来官方谈到中国的信教人数时,仍说是“超过1亿”。中国到底有多少人信教?恐怕很难有准确的统计数字。因为很多信教民众并不去寺庙、教堂等宗教场所,而是自己在家,或者和相熟的教友一起在非正式宗教场所从事宗教活动。 第42页,共92页。广西宗教信仰概况 2009年广西有信教群众55万人,其中天主教7万多人,基督教11万多人,伊斯兰教3万人,佛教34万多人,道教1000多人。正式登记的宗

22、教活动场所670处,其中天主教教堂和固定活动场所116处,基督教教堂和聚会点321处,伊斯兰教清真寺19座,佛教寺庙、庵堂212处,道教宫观2处。第43页,共92页。44二、多元信仰与社会和谐(一)信仰的社会功能(二)信仰差异往往导致社会关系的紧张(三)宽容和包容是缓解和解决信仰差异 带来的紧张关系的必由之路第44页,共92页。45(一)信仰的社会功能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必然要求对社会的一系列复杂现象做出解释和说明, 这就为宗教信仰提供了心理背景。对于社会的不平等、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异己力量的存在,贫富两极分化等, 宗教教义一般用命运的理论来说明。佛教宣扬因果报应,现在的果,是由前世的因造成

23、的。伊斯兰教也要求人们“信前定”。现实的存在是命运或神意的安排,这就是宗教对社会现存秩序的回答。第45页,共92页。 这种回答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一些人的精神上的需要。因为, 在阶级社会被压迫阶级虽然多次进行了反抗, 但却很难改变自身的状况。这种事实往往使他们相信命运说,寄希望于“来世” 得到改变。因果报应论为广大群众接受就说明了这一点。第46页,共92页。47 同时, 宗教神学又竭力宣扬神的大能大德, 各种神灵被说成是关心和干预世俗事务的。善恶一定会报, 神有这种权能和智慧来达到干预现实生活的目的。从而使人对此深信不疑。正如费尔巴哈所反映出的: “ 谁抛弃天意, 谁就是抛弃上帝的整个本质, 真

24、正说来, 就表明他不信有上帝的存在。 如果上帝并不关心人间的事情, 不管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 那末, 宗教就没有原因再存, 因为毫无得救的希望。第47页,共92页。48 宗教对社会秩序的神学论证还突出表现在政权与神权的结合上。政权与神权的结合, 在历史上曾演变为多种形式。有时教权在政权之上, 有时教权为政权服务。总的来看, 宗教是为政权统治服务的。它为政权提供了一系列的神学论证。第48页,共92页。49 宗教维持社会存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为社会提供道德支持。基督教的“摩西十戒” (“摩西十诫”在圣经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出埃及记,另一次是在申命记。两次语句有差异,但是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它是以色

25、列人一切立法的基础,也是西方文明核心的道德观。)的前四条是关于神的信仰的内容, 后六条则是社会道德方面的内容。第49页,共92页。 摩西十诫传说是上帝在西奈山的山顶亲自传达给摩西的,是上帝对以色列人的告诫。第一条:“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第二条:“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第三条:“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第四条:“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上帝当守的安息日。”第五条:“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

26、帝所赐你的土地上得以长久。”第六条:“不可杀人。”第七条:“不可奸淫。”第八条:“不可偷盗。”第九条:“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第十条:“不可贪恋他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第50页,共92页。51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的社会行为规范, 在宗教产生之前就产生了, 但宗教却强化了道德的意义。宗教为道德行为制造了强有力的心理环境。遵从宗教道德是进入来世生活的重要条件,因而就容易培养强烈的道德行为动机。宗教对道德的作用还表现在它能够使信教的人完全自觉自愿地遵从某种道德。道德被看作是神的命令, 因而它具有特殊的约束力。第51页,共92页。52(二)信仰差异往往导致社会关系

27、的紧张 各种信仰尤其是宗教信仰对社会秩序往往会起到“稳定器”的作用。然而,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表明信仰的差异往往会导致矛盾、冲突,甚至战争,尤其是不同的宗教信仰之间。第52页,共92页。排他性是所有信仰、宗教的共性 世界上之所以存在各种不同的信仰,原因在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存在深刻差异。没有任何一种信仰的理论是完美无缺的,因而人们才会不断探索新的理论;而新的理论之产生一定是建立在对既有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必定存在差异之处和不相容的地方。第53页,共92页。54 与非宗教信仰相比,宗教信仰的排他性更明显,尤其是一神教通常有很强的排他性,甚至为捍卫宗教进行圣战。即便在同一宗教

28、信仰内部,不同的宗派之间也常常会产生紧张关系,甚至导致严重冲突。这一点突出说明了宗教信仰的局限性。第54页,共92页。上帝的“选民” 犹太人,后来也包括基督徒、穆斯林,都声称自己接受了神的启示,认为自己是神的选民。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大部分教派都教导说,他们的道路是唯一使人得到拯救的道路。选民的观念有时会带来民族优越感,批评者认为这一观念带来了文化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第55页,共92页。 清真言,是作为穆斯林必须颂读的一段文字,含义:除真主外,绝无应受崇拜的,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清真言是伊斯兰教最根本的信条,是对伊斯兰教义的高度概括。也是穆斯林认主独一、信奉正教的誓言及表白。念清真言

29、并且相信清真言所包含的意义是成为穆斯林的条件。 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第56页,共92页。 三位一体是基督教的基本信条之一。相信上帝唯一,但有三个位格,即圣父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圣子耶稣基督,上帝之子,受上帝之遣,通过童贞女玛利亚降生为人,道成肉身,并受死、复活、升天,为全人类作了救赎,必将再来,审判世人;圣灵上帝圣灵。三者是一个本体,却有三个不同的位格。 圣经:“除了我(上帝)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和敬拜偶像;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第57页,共92页。 宗教之间的冲突,很少或几乎没有纯粹的宗教认识和信仰之间的冲突,他们都夹杂着大量的物质、政治等方面的

30、因素,有时候宗教则成了工具和随从。第58页,共92页。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伊斯兰世界称为法兰克人入侵,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他们认为是异教徒的国家(地中海东岸)发动的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性战争。参加这场战争的士兵佩有十字标志,因此称为十字军。第59页,共92页。第60页,共92页。 背景1:早在公元7世纪,塞尔柱突厥人(他们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就占领了耶路撒冷,他们干扰基督教商人,虐待在巴勒斯坦朝圣的基督教徒,因此就埋下了宗教战争的祸根。 11世纪,庞大的拜占廷帝国日益衰落。1091年,一支突厥人准备进攻拜占廷首都君士坦丁堡,帝

31、国危在旦夕。走投无路的皇帝阿历克塞一世(10811118年)不得不向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求援。拜占廷帝国的困境,终于成为西欧封建主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第61页,共92页。 背景2:11世纪末,西欧社会生产力长足发展,已有的财富已不能满足封建主贪婪的欲望,他们渴望向外攫取土地和财富,扩充政治经济势力;许多不是长子的贵族骑士不能继承遗产,成为“光蛋骑士”,热衷于在掠夺性的战争中发财;许多受压迫的贫民幻想到外部世界去寻找土地和自由,摆脱被奴役的地位;欧洲教会最高统治者罗马天主教会,企图建立超自己的“世界教会”,确立教皇的无限权威。这些动因促使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地中海东岸国家。第62页,共92页

32、。 教廷的煽动: 1095年11月,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勒芒宗教大会上说“在东方,穆斯林占领了我们基督教教徒的圣地,现在我代表上帝向你们下令、恳求和号召你们,迅速行动起来,把那邪恶的种族从我们兄弟的土地上消灭干净!”他盅惑人们“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它的物产丰富无比,就像另一座天堂。在上帝的引导下,勇敢地踏上征途吧!”。他允诺说,凡是参加远征的人都可以赦免罪过,死后直接升入天堂。 第63页,共92页。 情况: 在1095-1291年的200年间,出现过8支十字军,如果把其他较小的十字军活动计算在内,则最少有11支,动用的总兵力不下三四百万。 后来几次的十字军在小亚细亚和回教军反复较量,不

33、过,就是没有办法再取得像第一次东征那样的成绩。整个运动到了后来也完全变质,成为赤裸裸的劫掠,甚至出现基督教徒自相残杀的局面。 到1291年,十字军占领的最后一个陆上据点阿克城被穆斯林攻克,至此,十字军东征告终。 第64页,共92页。 劫难: 圣地耶路撒冷遭到空前的血洗。耶路撒冷史记载,十字军占城后,对穆斯林实行了惨绝人寰的3天大屠杀。“勇士们”为了掠取黄金,剖开死人到肠胃里去找。因死人太多,把死人堆起烧成灰烬,再在尸灰里扒寻黄金。攻占君士坦丁堡时,烧杀抢掠一星期,将金银财宝、丝绸衣物和艺术珍品抢劫一空,使繁荣富庶的文明古城变成了废墟。为了分赃方便,就把金属雕塑熔铸成块。 第65页,共92页。

34、影响: 十字军这种强盗行径,充分暴露了其宗教的欺骗性和虚假性。十字军东征的失败不仅导致罗马教廷建立世界教会的企图完全落空,而且由于其侵略暴行和本来的罪恶面目,使教会的威信大为下降。第66页,共92页。67中国历史上的儒佛、佛道之争 两汉之际,古印度佛教传到中国,开始只在少数上层人物中流传。汉亡以后,魏晋南北朝混乱时期,佛教得到广泛流传。隋唐时代,是佛教鼎盛时期,与中国本土的道教、儒学并称三教,互相争立,形成鼎足之势。佛教思想具有显著的外来特征,与本土的传统思想不相适应,并引发了儒佛、佛道之争。第67页,共92页。 佛教的盛行,必然严重国家财政收入,给征兵、劳役、官吏诸方面都造成严重困难,在人民

35、中,积怨甚多。有识之士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依据儒学思想,提出反佛的意见。第68页,共92页。69 韩愈谏迎佛骨表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道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於境,不令惑於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以入宫禁! 第69页,共92页。 韩愈卒后二十一年,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秋七月,诏天下佛寺僧尼并勒归俗。这是佛教的一次大劫难,又称会昌之难,拆佛寺四千六百余所,迫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还俗。佛教受到

36、严重打击,元气大伤,从此再也不能重现当年盛况。这与韩愈的谏迎佛骨的反佛思想有关。韩愈的文学地位大大扩大了他的反佛思想的影响。第70页,共92页。 西晋时,道教流传老子化胡经,记述老子入天竺变化为佛陀,教胡人为佛教之事。“胡”指的就是释迦牟尼。后来,这本经书成了道教徒的依据,借此说明道教地位高于佛教。老子化胡经产生后,很快成为佛道二教斗争的一大公案,双方围绕此书的真伪,辩论了近一千年。第71页,共92页。 道教方面力证老子化胡经之真,并以此为基础,相继造作了许多具有明显化胡内容的道书,如玄妙内篇出塞记关令尹喜传文始内传老君开天经等,以证明道优于佛;佛教方面除力辩此书之伪外,也造作伪经进行反攻,如

37、周书异记汉法本内传等,说释迦为孔子、老子之师。至唐高宗、武周时,佛教方面将此事诉诸朝廷,请求禁毁老子化胡经,中间虽有较大争议(如八学士奉敕议老子化胡经,回言此经不假),终于两次下令焚毁。但是当时焚毁令不严,老子化胡经照样流传。第72页,共92页。 到了元代,一些佛教徒抓住元代统治者是“胡人”的心理,提出老子化胡经的真伪这一敏感问题。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朝廷还三次组织佛道辩论化胡经的真伪。辩论的结果,元宪宗五年(1255年),皇上宪宗裁决:化胡经为伪书,道士遭殃,化胡经连同刻版一起被焚毁。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下诏弹压全真教,魏晋以来之佛道之争遂平息。第73页,共92页。基督教与儒家信

38、仰的冲撞 基督教传入中国最早的确切记载是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大秦国(指波斯而非古罗马)有大德阿罗本带来经书到长安,由名相房玄龄迎接,获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此时进入中国的是聂斯托留派,来华后被称为景教。一直到明代,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都很缓慢,信众不多,未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第74页,共92页。 利玛窦(15521610),原名中文直译为马泰奥里奇,利玛窦是他的汉名,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神父、传教士、学者。1583年(明神宗万历十一年)来到中国居住,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

39、主教教义外,还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1610年5月11日,因病卒于北京并葬于北京。第75页,共92页。 当时的中国人多半有祭天、祭祖、祭孔的习惯。利玛窦自认为西儒,秉持着儒家作风,对中国习俗保持宽容的态度。他容许中国教徒继续这些传统的仪式。他认为,中国人祭祀祖先与孔子,这些只属追思先人与缅怀哲人的仪式,与信仰并无什么干涉;只要不掺入祈求、崇拜等迷信成分,本质上并没有违反天主教教义。利玛窦的传教策略和方式,一直为之后到中国传教的耶稣会士所遵从,是为“利玛窦规矩”。“利玛窦规矩”第76页,共92页。康熙皇帝:“天下没有不忠不孝的神仙” 清朝时,康熙仍然重用意大利传教士。但后来欧洲

40、其他天主教各派系之间,对中国传统祭祖敬孔习俗的争论,削弱了利玛窦等人本已取得的成功。多为西班牙籍的道明会传教士,为了在中国排挤意大利人居多的耶稣会传教士,向教皇申诉并取得教皇敕令,宣称利玛窦等人允许中国教徒崇拜祖先,违背了天主教教义,并派特使到中国晋见康熙帝,态度骄横,和康熙争辩。康熙认为“天下没有不忠不孝的神仙”,“众西洋人自今以后,若不遵利玛窦规矩,断不准在中国住,必逐回去。”愤怒的康熙帝还敕将特使押往澳门交葡萄牙人禁锢,直至其病死狱中。此即中国礼仪之争事件。 第77页,共92页。当今的宗教冲突 宗教是当前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当今占世界总人口4/5左右的宗

41、教信徒,是社会的一支巨大力量。宗教和谐不同宗教之间的和谐,同一宗教内部不同派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纵观当今社会发展形势,宗教的力量和影响依然无比强大,但它并不一定会带来和平。第78页,共92页。当今全球重大事件大多与宗教信仰有关乌克兰危机伊拉克乱局恐怖主义巴以冲突克什米尔问题第79页,共92页。宗教冲突案例印度清真寺被毁曾掀宗教冲突二千死.f4v埃及开罗教派冲突:民众集会呼吁维护宗教团结.f4v缅甸宗教冲突死亡人数增至84人.f4v80第80页,共92页。(三)宽容和对话是缓解和解决信仰差异带来的紧张关系的必由之路 宗教冲突往往源于民族冲突。民族冲突除物质利益原因外,就是文

42、化观念的原因,而后者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不同民族之间文化观念的差异,主要是宗教信仰的不同。宗教被视为神圣权威、神圣准则和神圣归宿的观念,是不可动摇、不可改变和不可放弃的。在宗教冲突当中,往往没有任何一方愿意退让,犹如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一样。第81页,共92页。 只有正视宗教这个民族之间观念分歧的根本,提倡宗教宽容,开展宗教对话,解开死结,才能有望缓解、消除民族之间的观念冲突,并逐渐认识民族之间利益的关联性、一致性,进而有利于不同民族的和睦共处,世界和平。第82页,共92页。宗教宽容 要实现宗教和睦,宗教宽容是极其重要的前置条件和基础。宗教宽容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概念,既要求社会对宗教宽容,也要求宗教采取宽容的态度处理一切内部、外部关系。宗教宽容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同构的概念,既体现在支配人们行为的思维方式、观念上,更表现在具体的社会行为与宗教实践中。具体来说,宗教宽容要求宗教与社会有关组成部分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宗教内部,都能秉承理解、容忍、平等、理性、克制的理念和态度,对待彼此间的分歧差异和利益矛盾,按照求同存异、“和为贵”的原则处理彼此间的关系。第8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