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第四章_第1页
质量控制第四章_第2页
质量控制第四章_第3页
质量控制第四章_第4页
质量控制第四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1 质量检验概述 4.2 质量检验的方式及基本类型 4.3 产品检验管理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1 质量检验概述 质量管理方法:质量检验种类:传统的判定性检验“信息性检验”和“寻因性检验”。产品质量高标准要求质量检验经常化、科学化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1 质量检验概述 4.1.1 检验概述 1. 判定性检验的定义检验的定义: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1)针对实体进行。包括:活动或过程;产品;组织;体系或人;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2)检验工作的规定要求指质量标准。又

2、分:验收标准和内控标准。(3)检验的技术性在于对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或度量。(4)检验是一种符合性判断的活动。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1.1 检验概述 2. 判定性检验的工作内容及要求(1)熟悉与掌握规定的要求验收标准用于供需双方交接验收产品时。内控标准用于企业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检验时。(2)测量测量和监控装置的使用和控制应确保测量能力与测量要求相一致。(3)比较比较就是把检验结果与规定要求(质量标准)相比较。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2. 判定性检验的工作内容及要求(4)判定 符合性判断,判定被检验的产品是否合格。是检验部门的职能。 适用性判断,对经符合

3、性判断被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确认能否适用。由顾客判断。(5)处理 对单件产品,合格的转入下道工序或入库,不合格的作适用性判断或通过返工、返修、降级、报废等方式处理。 对批量产品,根据检验结果,分析并以接收、拒收或退回等方式处理。(6)记录按记录的格式和要求,认真记录下所测量的有关数据。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1.2 检验的职能1. 鉴别的职能2. 把关的职能3. 预防的职能4. 报告的职能5. 监督的职能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1.2 检验的职能1. 鉴别的职能 鉴别的职能是根据技术标准、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订货合同(协议)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检验方法观察、试

4、验、测量产品的质量特性,判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不进行鉴别就不能确定产品的质量状况,就难以实现其它各项职能。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1.2 检验的职能2. 把关的职能 质量把关是质量检验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 产品实现的过程往往比较复杂,影响产品质量的人、机、料、法、环境、测量等因素都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波动,各过程不可能始终处于等同的技术状态,质量波动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 必须通过严格的检验,剔除不合格品并“隔离”,实现不合格原材料不准投产、不合格半成品不准转序、不合格成品不准出厂,发挥质量检验的“把关”职能。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1.2 检

5、验的职能3. 预防的职能 现代的质量检验不是单纯的事后把关,还同时具有预防的作用。 检验的预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过程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应用起到预防作用 (2)通过过程作业的首检与巡检起到预防作用 (3)广义的预防作用 质量检验对前过程的把关,对后过程就是预防。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1.2 检验的职能4. 报告的职能 把检验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后形成书面报告,为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考核及质量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 质量报告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货验收的质量状况(包括合格率); (2)过程检验、

6、成品检验的合格率、返工/返修率、报废率和等级品率,以及相应的质量损失金额; (3)按产品组成部分(如零件、部件、组件)或作业单位划分和统计的合格率、返工/返修率、报废率及相应的质量损失金额; (4)产品不合格原因分析; (5)重大质量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意见。 (6)提高产品质量和质量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1.2 检验的职能5. 监督的职能 质量检验部门还担负着企业内质量监督的职能,该项职能一般通过设置专职的巡检人员完成。质量监督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对产品质量的监督; (2)对专职和兼职质量检验人员工作质量的监督; (3)对工艺技术要求执行情况的现场监督

7、。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1.3 质量检验、试验、验证和监视1. 质量检验 如前所述,产品质量质量检验是指根据产品标准或检验规程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观察,适时进行测量或试验,并将所得到的质量特性值(测定值)与规定要求相比较,判定出产品或产品批合格与不合格的一种技术性检查活动。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1.3 质量检验、试验、验证和监视2. 质量试验 试验是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产品、过程的一种或多种特性的技术性活动。对产品而言,试验就是按照规定的技术程序和方法,确定产品的一个或多个技术特性(性能)。产品试验往往是产品质量检验的一种手段,产品的周期检验就是通过

8、大量的试验来完成的,所以周期检验又被称为“例行试验”。产品试验一般包括产品性能试验和环境条件试验。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1.3 质量检验、试验、验证和监视3. 产品验证 产品验证是指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产品验证是对生产各阶段形成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其他科学技术手段及方法进行观察、测量或试验后所提供的客观证据,证实规定要求已经得到满足的认定。产品验证是一种管理性的检查活动。 产品的质量检验通常是产品验证的基础和依据,产品验证要以质量检验结果为客观证据,还要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认定。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1.3

9、 质量检验、试验、验证和监视4. 监视 监视是对某项事物按规定要求给予应有的观察、注视、监控和验证。现代工业化国家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产品的符合性、过程的结果及能力实施监视和测量。这就要对产品的特性和对影响过程能力的因素进行监视,并对其进行测量,获取证实产品质量特性符合性的证据及证实过程结果达到预定目标的能力的证据。 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过程监视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方式,并作为对质量检验的一种补充形式广泛地应用于机械、电子、化工、医药、食品加工等行业中。 在自动化生产线中,对重要的过程(工序)和环节实施在线主动测量,不间断地对过程的结果进行自动监视和控制(包括测量后的反馈、修正和自动

10、调整),以实现对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进行监视和控制。但主动测量结果要有对标准试样的检验结果作为比较的基准与参照的对象。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1.3 质量检验、试验、验证和监视4. 监视 有些产品在形成过程中,过程的结果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或试验来确认(如必须对样品进行破坏性检测,因检测费用昂贵而不能成为常规的检测手段),或产品属于流程性材料,其形成过程是连续不断的,这种情况下其产品质量特性取决于过程参数,而停止作业过程来进行检测调整参数是十分困难的、代价很高甚至是不可能的,对这样的过程,生产者往往通过必要的监控手段(如仪器、仪表)对作业有决定性影响的过程参数实施监视和控制(调整

11、参数),确保过程稳定,实现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的目的。 因此,在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控制中,监视和检验是不可能相互替代的,两者的作用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为确保过程的结果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有关人员一般是操作人员应对过程参数按规定进行监视,并对过程运行、过程参数做出客观真实、完整无误的记录;检验人员还要对作业过程实施巡回检查,并在记录验证过程后签字确认。这些记录均要作为验证过程结果的质量满足规定要求的证据,并按有关程序文件的规定进行控制。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2 质量检验的方式及基本类型4.2.1 质量检验的方式 4.2.2 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12、第四章 质量检验 4.2.1质量检验的方式 1. 按检验的数量特征划分(1) 全数检验。全数检验的局限性:检验工作量大,周期长,成本高,经济上得不偿失。常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和零部件;对后续工序影响较大的质量项目;质量不太稳定的工序;需要对交验不合格批进行100%重检及筛选的场合。(2) 抽样检验。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少量产品(样本)进行检验,以判断该批产品是否合格的统计方法和理论称为抽样检验。抽样检验首先要确定抽样方案。制定抽样方案要满足以下三个原则:其一,对于合格的交验批,抽样方案要保证以高概率接收;其二,对于质量变坏的交验批,接收概率迅速减少,达到某个限度时以高概率拒收;其三,样本量

13、大小合适。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采用以上国家标准时,一定要先弄清楚各种国家标准的适用范围及条件,比如有的适用于连续批、有的适用于孤立批;有的适用于计数型抽验检验、有的适用于计量型抽验检验等等。采取抽样检验能够显著地节省工作量,节约检验成本,在许多情况下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方法。抽样检验是统计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2.1质量检验的方式 2. 按检验的质量测定值的特征划分(1) 计数检验。计数检验是在抽样的样本中,记录每一个个体有某种属性或计算每一个个体中的缺陷数目的检查,计数检验的计数值质量数据不能连续取值,如不合格数、疵点数、缺陷数等。一些对样本中的

14、每一个单位产品的质量测定值仅确定为合格或不合格(如用塞规、标准杆等测量),从而推断整批或过程的不合格率,并作出接受或拒收判定的检验形式也是计数检验;(2) 计量检验。对样本中个体的质量测定值直接进行定量计测并与标准进行比较,从而推断检验批的批合格率并作出接收与否判定的抽验方案。对一般的成批成品抽验常采用计数抽验方法;对于那些需作破坏性检验以及费用极大的项目,一般采用计量抽样方法。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2.1质量检验的方式 3按检验方法的特征划分(1)理化检验。理化检验是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依靠量具,仪器及设备装置等对受检物进行检验。理化检验通常测得检验项目的具体数值,精度

15、高,人为误差小。 理化检验是各种检验方式的主体,特别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理化检验的计数和装备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如过去的破坏性试验有些已经用无损检测手段来代替;钢材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由于光谱分析计数的发展而得以实现等。(2)感官检验。感官检验就是依靠人的感觉器官对质量特性或特征作出评价和判断。如靠人的感觉器官对产品的形状、颜色、气味、伤痕、污损、锈蚀和老化程度等进行检查和评价。 感官检验的结果往往依赖于检验人员的经验,并有较大的波动性。尽管如此,但由于理化检验技术发展的局限性以及质量检验问题的多样性,感官检验在某些场合仍然是质量检验方式的一种选择或补充。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16、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2.1质量检验的方式 4. 按检验对象检验后的状态特征划分(1)破坏性检验。破坏性检验后,受检物遭到破坏。不再具有原来的使用功能。如寿命试验、强度试验以及爆炸试验等往往是破坏性检验。破坏性检验只能采用抽样检验方式。(2)非破坏性检验。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破坏性检验日益减少,而非破坏性检验的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例如具有穿透力的超声波被采用来探测金属内部的瑕疵和杂质。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2.1质量检验的方式 5. 按检验实施的位置特征划分(1)固定检验。固定检验就是集中检验,是指在生产单位内设立固定的检验站,给工地上的产品加工以后送到检验站集中检验。

17、固定建站专业化水平高,检验结果比较可靠,但也有不足之处,如需要占用生产单位一定的空间,易使生产工人对检验人员产生对立情绪以及可能造成送检零件之间的混淆等。(2)流动检验。流动检验就是由检验人员直接去工地检验。流动检验的应用场合有其局限性,但由于不受固定检验站的束缚,检验人员可以深入生产现场,及时了解生产过程质量动态,容易和生产工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以及有助于减少在制品的占用。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2.1质量检验的方式 6. 按检验目的的特征划分(1)验收检验。验收检验广泛存在于生产全过程,如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及配套件的进货检验,半成品的入库检验,产成品的出厂检验等

18、。验收检验的目的是判断受检对象是否合格,从而做出接受或拒收的决定。(2)监控检验。监控检验也叫过程检验,目的是检定生产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以预防由于系统性质量因素的出现而导致的不合格品的大量出现。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各种抽样检验就是监控检验。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2.2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 三种:进货检验、工序检验、最终检验 1. 进货检验 进货检验是对外购物资的质量验证,即对采购原材料、辅料、外购件、外协件及配件等入库前的接收检验。为了确保外购物资的质量,质检人员要按照规定的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及检查数量对进厂的物资进行严格的检验并判定合格后,才能交由库管员办理入库手续

19、。 进货必须有合格证或其他合法证明,否则不予验收。供方的检验证明和检验记录应符合需方的要求。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2.2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 2. 工序检验工序检验又称为过程检验或阶段检验。目的:防止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大批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工序检验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首件检验,也称为首检。对于大批量生产,“首件”一般指一定数量的产品。巡回检验,也称为巡检。在生产现场对各工序进行巡回质量检验。末件检验,也成为末检。目的:通过检验末件的质量,可以为下批生产做好生产技术准备或对末件前面的部分产品的质量提供判定依据:当末件经检验合格,能为下批次生产提供比对样品;如果

20、末检不合格,须对前面加工的产品进行追踪复核,直至追溯到已判合格的零件为止。工序完工检验。工序完工检验应在操作者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要求操作者对自己加工的产品做到自检、自分,作好标记。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2.2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 3. 最终检验 最终检验又被称为总检,是全面考核成品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规范标准的重要手段,是供方质量保证活动的重要内容。最终检验必须在进货检验和工序过程检验均已完成而且结果均满足规定要求的前提下方可进行。 总而言之,通过对产品实施进货检验、工序检验和最终检验,可以实施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实现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实现鉴别、把关、预防职能,向顾客提供

21、产品满足质量要求的证据。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 产品检验管理 4.3.1 质量检验计划 4.3.2 进货检验 4.3.3 过程检验 4.3.4 最终检验 4.3.5 成品入库、包装及出厂检验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1 质量检验计划 1. 质量检验计划的编制 (1)质量检验计划概念 质量检验和试验计划,简称质量检验计划,是对检验涉及的活动、过程和资源做出的规范化的书面(文件)规定,用以指导检验活动正确、有序、协调地进行。 检验计划是企业对整个检验和试验工作进行的系统策划和总体安排的结果,一般以文字或图表形式明确地规定检验站(组)的设置,配备资源(包

22、括人员、设备、仪器、量具和检具),选择检验和试验方式、方法和确定工作量,它是指导各检验站(组)和检验人员工作的依据,是企业质量工作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1 质量检验计划 1. 质量检验计划的编制 (2)编制质量检验计划的目的和必要性 通过编制检验计划,阐明产品及其检验和试验工作的基本情况和要求,如产品和零件的用途、质量特性、各质量特性对产品功能的影响,以及检验和试验的技术标准,检验和试验项目、方式和方法,检验和试验场地及测量误差等,并通过培训和检验人员自主学习,使检验人员熟悉和掌握这些方法和要领,以指导检验人员更好地开展检验工作。 现代企业的生产

23、活动从原材料、配件等物资进厂到产品实现最后出厂是一个有序、复杂的过程,涉及不同部门、不同工种、不同人员、不同过程(工序)、不同的材料、物资、设备,这些部门、人员和过程都需要协同配合,有序衔接。因而也就要求检验活动和生产作业密切协调和紧密衔接。通过编制检验计划,可以为检验活动和生产作业的协调性提供保障。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1 质量检验计划 1. 质量检验计划的编制 (3)质量检验计划的作用 检验计划是对检验和试验活动带有规划性的总体安排,它的重要作用如下: 按照产品加工及物流的流程,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统筹安排检验站、点(组)的设置,可以节约质量成本中的鉴别费用; 根

24、据产品和工艺要求合理地选择检验、试验项目和方式、方法,合理配备和使用人员、设备、仪器仪表和量检具,有利于调动每个检验和试验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检验和试验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物质和劳动消耗。 对产品不合格按严重性分级,并实施管理,能够保证检验职能的有效发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使检验和试验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使产品质量能够更好地处于受控状态。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1 质量检验计划 1. 质量检验计划的编制 (4)质量检验计划的内容 编制质量检验流程图,确定适合生产特点的检验程序; 合理设置检验站、点(组); 编制主要零部件的质量特性分

25、析表。制定产品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原则并编制分级表; 对关键的和重要的零部件编制检验规程(检验指导书、细则或检验卡片等); 编制检验手册; 选择适宜的检验方式、方法; 编制测量工具、仪器设备明细表,提出补充仪器设备及测量工具的计划; 确定检验人员的组织形式、培训计划和资格认定方式,明确检验人员的岗位工作任务和职责等。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1 质量检验计划 1. 质量检验计划的编制 (5)编制检验计划的原则 充分体现检验的目的,一是防止产生和及时发现不合格品,二是保证检验通过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 对检验活动能起到指导作用。检验计划必须对检验项目、检验方式和手段等具体内容

26、有清楚、准确,简明的叙述和规定,不会让参与检验活动的相关人员产生歧义。 关键质量应优先保证。所谓关键的质量是指关键的零部件或关键的质量特性。对这些质量环节,制定质量检验计划时要优先考虑和保证。 有关检验、验证的场所、方式、方法、数量等进货检验、验证的要求应在采购合同的附件或检验计划中做出说明,并经双方共同评审确认。 综合考虑检验成本。制订检验计划时要综合考虑质量检验成本,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检验费用。 当产品结构、性能、质量要求、加工工艺等方面有变化时,应对检验计划作相应的修改和调整。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1 质量检验计划 2. 检验流程图的编制 (1)流

27、程图的分类 有生产流程图、作业流程图(工艺路线)和检验流程图三种。 工艺(工序)流程图习惯上称为工艺路线。将工艺过程控制的要求和实现的方式、方法,表示为具体采取的流程顺序、工艺步骤和加工制作的方法、要求。 生产流程图将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用图表和文字组合形式予以表达,以便于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 检验流程图是用图形符号,简洁明了地表示检验计划中确定的特定产品的检验流程(过程、路线)、检验站(组)设置和选定的检验方式、方法和相互的顺序和程序的图纸。它是检验人员进行检验活动的依据。检验流程图和其他检验指导书等一起,构成完整的检验文件。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1 质量检验计划 2.

28、 检验流程图的编制 较为简单的产品可以直接采用工艺流程(路线)图,并在需要控制和检验的部位、处所,添加检验站(组)和检验的具体内容、方法,起到检验流程图的作用和效果,如图4.2所示。 对于比较复杂的产品,单靠工艺流程(路线)图往往还不够,还需要在工艺流程(路线)图基础上编制检验流程图,以明确检验的要求和内容及其与各工序之间的清晰、准确的衔接关系。图4.3是X X产品检验流程图。 检验流程图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形式和表示方法,不能千篇一律。但是一个企业内部流程图的表达方式、图形符号要规范、统一,以便于准确理解和执行。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1

29、质量检验计划 2. 检验流程图的编制 (2)检验流程图的编制过程 首先,要熟悉和了解有关的产品技术标准及设计技术文件、图样和质量特性分析。 其次,要熟悉产品的工艺文件,了解产品工艺流程(路线)。然后,根据工艺流程、工艺规程等工艺文件,设计检验工序的检验点,确定检验工序和生产工序的衔接点及主要的检验工作内容,绘制检验流程图。 最后,对编制的流程图进行评审。由产品设计、工艺、检验人员、生产管理人员、生产操作人员一起联合评审流程图的合理性,提出改进意见,进行修改。流程图最后经企业技术或质量的最高管理者(如总工程师、质量保证经理)批准。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1 质量检验计划

30、3. 检验站的设置 检验站作用:通过对产品进行检测,履行产品检验和监督的职能,防止所辖区域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或销售出厂。 (1)检验站设置的基本原则 重点考虑设在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和控制点。 要能满足生产过程的需要,并和生产节拍同步和衔接。 要有适宜的工作环境。 要考虑节约检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1 质量检验计划 3. 检验站的设置 (2)检验站设置的分类 按产品类别设置。 按生产组织设置。 按工艺流程顺序设置。 按检验技术的性质和特点设置。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1 质量检验计划 3. 检验站的设置 (3) 主要检验站设置

31、的特点和要求 进货检验站。进货检验通常有两种形式:在本企业检验;在供货单位进行检验。 工序检验站。又分为分散的或集中式的。 完工检验站。又分为开环分类式、开环处理式和闭环处理式三种。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1 质量检验计划 4. 检验手册和检验指导书 (1)检验手册 检验手册是质量检验活动的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的文件集合。 它是质量检验工作的指导文件,是质量体系文件的组成部分,是质量检验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指南。它是加强生产企业的检验工作,对质量检验的业务活动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检验手册基本上由程序性和技术性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产品和过程(工序)检验手册

32、可因不同产品和过程(工序)而异。 编制检验手册是专职检验部门的工作,由熟悉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和检测技术的人员编写,并按规定程序批准实施。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1 质量检验计划 4. 检验手册和检验指导书 (2)检验指导书 检验指导书:又称检验规程或检验卡片,是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用以指导检验人员正确实施产品和工序检查、测量和试验的技术文件。 它是产品检验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的是为重要零部件和关键工序的检验活动提供具体操作指导。其特点是表述明确,可操作性强;其作用是使检验操作达到统一、规范。 类型:进货检验用检验指导书(如机加工工序检验指导书、某电子元器件筛选检验指导

33、书等)、工序检验用检验指导书(如机加工工序检验指导书;电镀工序检验指导书等)、组装成品完成检验用指导书(如主轴组装检验指导书、清洁度检验指导书、负荷试验指导书等)。检验指导书如表4.1和表4.2所示。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1 质量检验计划 4. 检验手册和检验指导书 (2)检验指导书 编制检验指导书的要求。 a) 对所有质量特性,应全部逐一列出,不可遗漏。对质量特性的技术要求要明确、具体,使操作和检验人员容易掌握和理解。 此外,它还可能要包括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尺寸公差、检测顺序、检测频率、样本大小等有关内容 b) 必须针对质量特性和不同精度等级的要求,合理选择适用的

34、测量工具或仪表,并在指导书中标明它们的型号、规格和编号,甚至说明其使用方法。 c) 当采用抽样检验时,应正确选择并说明抽样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及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确定AQL (可接受质量水平)值,正确选择检查水平,根据产品抽样检验的目的、性质及特点选用适宜的抽样方案。 质量检验指导书的主要作用,是使检验人员按检验指导书规定的内容、方法和程序进行检验,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有效的防止错检、漏检等现象发生。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1 质量检验计划 4. 检验手册和检验指导书 (2)检验指导书 检验指导书的内容。 a) 检测对象:受检产品名称、型号、图号、工序(流程)名称及编号。

35、b) 质量特性值:按产品质量要求转化的技术要求,规定检验的项目。 c) 检验方法:规定检测的基准(或基面)、检验的程序和方法、有关计算(换算)方法、检测频次、抽样检验时有关规定和数值。 d) 检测手段:检测使用的计量器具、仪器、仪表及设备、工装检具的名称和编号。 e) 检验判断:规定数据处理、判断比较的方法及判断的原则。 f) 记录和报告:规定记录的事项、方法和表格,规定报告的内容与方式、程序与时间。 g) 其他说明。检验指导书的格式,应根据企业的不同生产类型,不同工种等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1 质量检验计划 5. 质量特性分析表 为了使检验人员充分

36、了解和掌握产品的各项质量特性要求及其与整机的关系,分析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应该在流程图的基础上,由技术部门编制质量特性分析表,以指导检验站的检验活动。 制定质量特性分析表所依据的主要技术资料有如下: (1) 产品图纸或设计文件(含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汇总表中的质量特性重要性分级标示或质量特性重要性分级表)。 (2)工艺流程(路线)及工艺规程。 (3)工序管理点明细表。 (4)用户或下道工序要求的变更质量指标的资料。 表4.3和表4.4是两种形式质量特性分析表的示例。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2 进货检验 进货检验是指对供方(供货厂商、外协厂)交付的原材料、元器件、零件

37、、组装件及配套分机等进行的质量检验。 1. 进货检验和实验的目的与作用 现代化的企业生产各种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元器件、配套件、分机等不可能都由本企业加工制造,而是适应专业化生产方式,选择专业化生产的原材料、元器件、配件套及外协厂的产品,来满足本企业生产地需要。 外购和外协的产品,涉及产品的质量,如性能、可信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的适应性等,它们对本企业的成品起着重要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进货检验和试验的目的,就是通过进货检验,确保所购的产品、所外协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防止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工序进行加工或装配,及减少购货引起的经济损失。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2

38、进货检验 2. 进货检验的要求 (1)按合同或协议明确的交货产品的质量保证内容进行检验。 (2)按企业形成文件的检验和试验程序,以及进货检验和试验规程进行检验和办理入库手续。 (3)外购产品、外协产品应是经企业评定合格的供方产品,其他情况进货应经过审批并通知相关部门。 (4)按文件化程序、质量计划、检验和试验计划执行。进货检验视企业的资源及检验产品后的有效程度来确定检验方法,既可采用检测设备进行检验,亦可采用其他验证方法进行验证。 (5)合格放行,不合格追回的处置。“紧急放行”的产品,需要在该项产品上做出标识,作好记录,能及时追回和更换,经相应的授权人批准,才可放行。同时,进货检验员继续对此批

39、产品进行检验,直到能判别合格与否并做完相应的处理为止。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2 进货检验 3. 进货检验的内容 进货检验、外协检验也称进厂检验,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首件(批)样品进货检验和成批进货检验。 (1)首件(批)样品进货检验 对首件(批)进货样品,按程序文件、检验规程及该产品的规格要求或特殊要求进行全面检验或全数检验或某项质量特性的检验;详细记录检测和试验数据,以便分析首件(批)样品的符合性质量及缺陷,并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缺陷,及时与供方沟通进行改进或提高。 要求供方(可在合同、协议条款中)在首件(批)送检与成批交货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这样可使供方有时间去纠正

40、质量缺陷,不影响正式交货。 (2)成批进货检验 现代化企业对外购、外协件按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分为A、B、C三类。实施A、B、C管理法。A类是关键件,必检;B类是重要件,抽检;C类是一般件,对产品型号规格、合格标志等进行验证。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3 过程检验 过程(工序)检验是对本工序加工完毕的在制品、半成品的检验,有的单位对生产加工的产品分阶段进行检验。 1. 过程检验和试验的目的与作用 (1)过程检验和试验的目的 过程检验和试验的目的是预防产生大批的不合格品和防止不良品进入下道工序。 (2)过程检验和试验的作用 可以实施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对检验出的不合格品做出标

41、示、记录、隔离、评价和处置,并通知有关部门,作为纠正措施的依据。 通过过程检验和试验实现产品标识。在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通过过程检验和试验,可实现生产过程中对每个或每批产品都有唯一性的标识。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3 过程检验 2. 过程检验和试验的要求 (1)依据质量计划和文件要求进行检验 按企业形成文件的检验和试验程序或依据质量计划,以及过程检验规程,工艺规程等文件进行检验,合格后转入下道工序或入库。 (2)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过程检验 以关键部位或对产品质量有较大影响及发现不合格项目较多的工序设置控制点,可以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进行控制,使产品质量稳定,以

42、及为质量改进提供数据。 (3)一般不得将未完成过程检验和试验的产品转入下一过程 如果生产急,来不及在检验报告完成前就要转入下一过程。则必须有可靠追回程序,并在相应的产品上明确标识,作好记录。并经相应授权人批准,方可放行。这种做法也被称为“例外放行”。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3 过程检验 3. 过程检验和试验的内容过程检验和试验的内容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首件检验其目的是及早发现质量缺陷,防止产品成批报废,以便查明缺陷原因,采取改进措施。(2)巡回检验检验项目和主要职责: 巡回检验的重点是关键工序,检验员应熟悉和掌握所负责检验范围内工序控制点的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并对加

43、工后产品进行检测或观察是否符合工艺文件、检验规程等规定的要求,发现质量缺陷应及时处理。 按照过程检验规程要求对关键工序的零部件进行抽样检验或全检,并做好检验后合格品、不合格品(返工品)、废品的存放处理工作。做好巡回检验记录,提出检验报告。(3)完工检验其目的是发现和剔除不合格品,使合格品继续转入下道工序或进入半成品库。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3 过程检验 3. 过程检验和试验的内容 除以上三种通常采用的形式外,还有以下两种。 环境检验:对工作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卫生实行严格控制所进行的检验。 工艺监督检查:对一些关键工序的操作工人是否严格执行工艺纪律所做的监督检查。 检查内容

44、有下列几项:根据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或检验规程的规定,对照所有量具、夹具、仪器仪表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所有原材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零部件的加工结果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3 过程检验 4. 过程检验的方式 工序产品检验的检验方式有较大差异和灵活性,可依据生产实际情况和产品特性而定。 (1)质检员全检。适用于关键工序转序时,多品种小批量、有致命缺陷项目的工序产品。工作量较大,合格的即准许转序或入库,不合格则责成操作员工立即返工或返修。 (2)质检员抽检。适用于工序产品在一般工序转序时,大批量、单件价值低、无致命缺陷的工序产品。 (3)员工自检。操作员对自己

45、加工的产品先实行自检,检验合格后方可发出至下道工序。可提高产品流转合格率和减轻质检员工作量,不易管理控制,时有突发异常现象。 (4)员工互检。下道工序操作人员对上道员工的产品进行检验,可以不接受上道工序的不良品,互相监督,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但会引起包庇、争执等,造成品质异常现象。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3 过程检验 5. 多种方式结合 有机结合各种检验方案,取长补短,杜绝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或入库,但检验成本较高。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4 最终检验 最终检验和试验也被称为成品检验或出厂检验,是完工后的产品入库前或发到用户手中之前进行的一次全面检验。

46、这是最关键的检验。 1. 最终检验和试验的目的与作用 (1)最终检验和试验的目的是防止不合格产品出厂和流入用户手中,损害用户利益和本企业的信誉。 (2)最终检验和试验的作用是全面考核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范和技术文件,并为最终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提供证据,因而最终检验和试验是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实行质量管理活动的必需过程。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4 最终检验 2. 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要求 (1)依据企业文件进行检验 按企业形成文件的检验和试验程序、质量计划、最终检验和试验规程等文件进行检验和试验,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 (2)按规定要求检验并做出结论 最终检验和试验的程序,应要求所

47、有规定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均完成,结果满足规定要求后才能做出是否合格的结论。 (3)审核认可 只有在规定的各项检验、试验都全部完成,有关检验结果符合要求,数据、文件都得到审批认可后,产品才能发货。 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4 最终检验 3. 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内容 以工业电子和机械行业为例,主要有装配过程检验、总装成品检验、型式试验。 (1)装配过程检验 依据:产品图样、装配工艺规程及检验规程对部件进行的检验。 内容:机械有部件的几何尺寸、不平行度,轴径的椭圆度、端面与外圆跳动、角度等,然后与标准比较,判断其是否合格。电气有部件的性能,包括电、声、色等质量特性。质量控制与现场管理 第四章 质量检验 4.3.4 最终检验 3. 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内容 (2)总装成品检验 依据:产品图样、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