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HYPERLINK 01/classroom/Lesson3812/TestPaperDetail.asp?NodeId=10846 t main 判断-法律基本概念1,判断题:法作为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调整人的行为。答案:错误-2,判断题: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之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法律调整人的行为。答案:正确-3,判断题: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之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法律调整人的行为。答案:正确-4,判断题: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该省的消防条例,关于该地方性法规的具体应用问
2、题,可以由该省政府以规章形式作出规定。答案:正确-5,判断题: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个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可以依据特别法优于般法的原则适用法律。答案:正确-6,判断题:当代中国法的形式,除法律、法规外,还包括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和国际条约等。答案:正确-7,判断题: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涉及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答案:正确-8,判断题: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答案:错误-9,判断题: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适用部门规章的规定。答案:错误-10,判断题: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
3、定不一致时,适用部门规章的规定。答案:错误-11,判断题:某甲请某乙到酒店吃饭,某乙在赴约途中遭遇车祸身亡,某乙的死亡可能导致某甲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答案:错误 HYPERLINK 01/classroom/Lesson3812/TestPaperDetail.asp?NodeId=10847 t main 判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判断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答案:正确-2,判断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
4、想,其内容博大精深。答案:正确-3,判断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根本指导思想的。答案:错误-4,判断题:维护法律权威,必须首先维护宪法权威。答案:正确-5,判断题: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答案:正确-6,判断题:国家立法机关的行为不受法律约束。答案:错误-7,判断题:执法为民理念,是具有鲜明社会主义特色的法治理念,其核心是政法工作必须坚持做到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答案:正确-8,判断题:人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不同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人权观。答案:正确-9,判断题:政法机关实施具体的管理行为只是手段,通过履
5、行管理职责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服务才是根本目的。答案:正确-10,判断题:文明执法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进步的表现,是政法机关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答案:正确-11,判断题: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答案:正确-12,判断题:公安民警在执法中要做到平等对待,就要做到反对特权,禁止歧视。答案:正确-13,判断题:秉公执法是公平正义理念对政法工作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答案:正确-14,判断题:公正与效率都是法治社会所追求的重要价值。法律公正是实现效率的重要条件,法律效率是评价公正的基本尺度
6、。答案:错误-15,判断题:公安工作服务大局,首要的就是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以民主政治建设为中心。答案:错误-16,判断题:坚持党的领导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都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原则,二者的共同目的都是保障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答案:正确-17,判断题: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业务领导。答案:错误-18,判断题: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答案:正确-19,判断题: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观需要,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答案:错误-20,判断题: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为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的价值
7、取向。答案:正确-21,判断题:把政法干警能不能坚持执法为民作为衡量干警政治上是不是合格的基本标准。答案:正确-22,判断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答案:正确-23,判断题: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正确错误答案:错误-24,判断题: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答案:错误-25,判断题: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答案:正确-26,判断题: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答案:正确-27,判断题:严格依法办事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答案:正确-28,判断题:依法治国,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而且是社会主义民
8、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正确-29,判断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上、适用法律上的平等。答案:错误-30,判断题: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答案:正确-31,判断题: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答案:正确-32,判断题:服从宪法和法律,就是服从于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答案:正确-33,判断题: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答案:正确-34,判断题: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答案:正确-35,判断题: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
9、是法律权威的重要标志。答案:错误-36,判断题: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答案:正确-37,判断题:执法为民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答案:正确-38,判断题:执法为民是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答案:错误-39,判断题: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答案:正确-40,判断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答案:正确-41,判断题: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努力为人民服务”。答案:正确-42,判断题:执法为民是政法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答案:正确-43,判断题: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是执法为民的
10、核心。答案:正确-44,判断题:走群众路线,是做好政法工作、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途径和保证。答案:正确-45,判断题: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生存权、发展权以及选举权、劳动权、受教育权和其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利。答案:正确-46,判断题:在执法过程中对当事人的人权保障程度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和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答案:正确-47,判断题:执法为民是党和人民对政法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政法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答案:正确-48,判断题:乱作为和不作为是执法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正确错误答案:正确-49,判断题: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答案:正确-50,判断题:实现公平正
11、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答案:正确-51,判断题:公平正义,是衡量法治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答案:正确-52,判断题: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足政法机关的神圣职责。答案:正确-53,判断题:平等对待,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价值追求。答案:错误-54,判断题:程序正义的一个突出功能就是对权力可能被滥用有较强的预防和制约作用。答案:错误-55,判断题: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价值追求,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重要保障。答案:正确-56,判断题:执法过程中对事实的认定必须以证据为基础,离开证据就没有所谓“事实”。答案:正确-57,判断题:法律是政法机关行使职权的依据,也是作出判断的准
12、则。答案:正确-58,判断题:真正的程序公正,要求政法机关在认真、严格地履行所有法定程序之后,才能作出最终决定。答案:正确-59,判断题:公正与效率都是法治社会所追求的重要价值,二者是相互依赖、相瓦制约的统一体。答案:正确-60,判断题:现代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应当是公正与效率的均衡。答案:正确-61,判断题: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就是保障和服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根本目标。答案:正确-62,判断题:政法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就是保障和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答案:正确-63,判断题:服务大局就是要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答案:正确-64,判断题:全面建设小康
13、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民主政治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答案:错误-65,判断题: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答案:正确-66,判断题:法律本身就是追求社会和谐的产物,法治的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一致性。答案:正确-67,判断题:在执法活动中应当强调法律效果优于社会效果。答案:错误-68,判断题:在具体执法活动中,法律效果是最基本的标准,坚决不能做执法违法的事。答案:正确-69,判断题:任何只求某种单一的执法效果而忽视甚至牺牲其他效果的观念和行为都是错误的。答案:正确-70,判断题: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
14、保证。答案:正确-71,判断题: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是我国司法体制的政治优势和重要特征。答案:正确-72,判断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途径。答案:错误-73,判断题: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答案:正确-74,判断题: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答案:正确-75,判断题: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答案:正确-76,判断题: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就在于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答案:正确 HYPERLINK 01/classroom/Lesson3812/TestPaperDetail.asp?NodeId=10848 t m
15、ain 判断-警察法1,判断题:人民警察的任务包括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答案:正确-2,判断题:人民警察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答案:正确-3,判断题: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是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答案:正确-4,判断题: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的场所和设施是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答案:正确-5,判断题:管理国籍事务是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答案:正确-6,判断题:维护国(边)境地区的治安秩序不是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的职责。答案:错误-7,判断题: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不是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的职责。答案:错误-8,判断题:对被宣
16、告缓刑、假释的罪犯实行监督、考察是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答案:正确-9,判断题: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个人或者组织,依法可以实施行政处罚。答案:正确-10,判断题:根据人民警察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批准继续盘问的违法犯罪嫌疑人,无需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答案:错误-11,判断题:继续盘问工作只能由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执行。答案:正确-12,判断题:人民警察对有违反公安行政管理嫌疑的人员,可以直接带至公安机关继续盘问。答案:错误-13,判断题:某派出所对一违法嫌疑人继续盘问,由于嫌疑人所在地公安机关的回函未到,继续盘问小时后嫌疑仍不能排除,所长决定待收到回函确认其无问题以后
17、再释放。答案:错误-14,判断题:对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法定最高处罚为警告、罚款或者其他非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的人员,不得适用继续盘问。答案:正确-15,判断题:为侦查犯罪活动的需要,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可以依法执行拘留、搜查、逮捕或者其他强制措施。答案:正确-16,判断题:紧急情况下,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可以优先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但使用私人交通工具必须事先征得个人同意。答案:错误-17,判断题:人民警察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遇交通阻碍时,可以优先通行。答案:正确-18,判断题: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答案:正确-19,判断题:公安机关
18、因侦查犯罪的需要,使用有关组织的交通工具造成损失的,由该组织自行承担修复费用。答案:错误-20,判断题: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精神病人,公安机关决定将其送往指定的单位、场所加以监护的,不需要通知其监护人。答案:错误-21,判断题: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精神病人,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必须采取保护性强制措施。答案:错误-22,判断题:公安派出所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和时间,限制人员、车辆的通行或者停留,必要时可以自行决定实行交通管制。答案:错误-23,判断题:公安机关作出交通管制规定,应当向公众公布。答案:正确-24,判断题: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对
19、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实行现场管制。答案:错误-25,判断题:各级公安机关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都有权实行现场管制。答案:错误-26,判断题: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在依法采取强行驱散手段时,对拒不服从的人员可以强行带离现场或立即予以拘留。答案:正确-27,判断题: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要实行现场管制,必须报经公安部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答案:错误-28,判断题:实行现场管制中,对滞留现场人员,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可以采取必要手段强行驱散。答案:正确-29,判断题: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只要没有着制式警服,遇有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可以不履行职责。答案:错误-30,判断题:人民警察在非工作
20、时间,遇有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应当履行职责。答案:正确-31,判断题: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答案:正确-32,判断题:人民警察对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答案:正确-33,判断题:人民警察可以依法参加罢工。答案:错误-34,判断题:年满22周岁的公民才能担任人民警察。答案:错误-35,判断题:担任人民警察应当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答案:正确-36,判断题:担任人民警察领导职务的人员应当具有法律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答案:错误-37,判断题:人民警察认为决定和命令有错误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但不得中止或者改变决定和命令的
21、执行;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必须服从决定和命令;执行决定和命令的后果由作出决定和命令的上级负责。答案:正确-38,判断题:人民警察认为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有错误,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而执行的,执行决定和命令的后果由作出决定和命令的上级负责。答案:正确-39,判断题: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人民警察认为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有错误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可以中止或者改变决定和命令的执行。答案:错误-40,判断题:基层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所在地党政领导下达的参加殡葬改革中“起尸火化”联合执法活动的指令,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但不得中止或者改变决定和命令的执行。答案:错误
22、-41,判断题:人民警察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人民警察职责范围的指令,有权拒绝执行,并同时向上级机关报告。答案:正确-42,判断题: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在执法活动中作出的错误决定,应当责令下级公安机关予以纠正,不能直接予以撤销。答案:错误-43,判断题:某县公安局法制部门在工作中发现一派出所作出处罚的案件有错误,责成派出所纠正,派出所拖着不办。县局法制部门提请局领导批准,决定撤销派出所的行政处罚决定。答案:正确-44,判断题:对受行政处分的人民警察,应当一并降低警衔或取消警衔。答案:错误-45,判断题: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或者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和其他有
23、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赔偿。答案:正确 HYPERLINK 01/classroom/Lesson3812/TestPaperDetail.asp?NodeId=10849 t main 判断-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1,判断题:制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目的之一就是既保障人民警察依法正确使用警械和武器,又防止人民警察违法滥用警械和武器。答案:正确-2,判断题: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人民警察可以采取强制手段;根据需要可以依法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的,可以依法使用武器。答案:正确-3,判断题: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时只能使用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中规定的警械和武器。答案:错误-4
24、,判断题:警械一般是指那些非致命性警用器械,各级公安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自行为人民警察配置。答案:错误-5,判断题: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唯一目的就是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答案:错误-6,判断题:高压水枪属于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的警械。答案:正确-7,判断题:手铐属于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的制服性警械。答案:错误-8,判断题: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答案:正确-9,判断题: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但人民警察使用非警用器械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不受法律保护。答案:错误-10,判断题: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前,应当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在场无关
25、人员应当服从人民警察的命令,避免受到伤害或者其他损失。答案:正确-11,判断题:人民警察遇有以暴力方法阻碍其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形,经警告无效,可以使用警棍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答案:正确-12,判断题:人民警察按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答案:正确-13,判断题:人民警察遇有结伙斗殴、殴打他人等活动,应当立即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以避免势态进一步扩大。答案:错误-14,判断题:人民警察按规定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应当以不致违法犯罪行为人伤害为限度。答案:错误-15,判断题:人民警察依法执行看押任
26、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警棍等制服性警械。答案:错误-16,判断题:人民警察依法执行逮捕、拘留、看押、押解、审讯、拘传、强制传唤任务时,可以使用手铐、脚镣、警绳等约束性警械。答案:正确-17,判断题:人民警察抓获违法犯罪分子或者犯罪重大嫌疑人时,可以使用警棍、手铐、脚镣等约束性警械。答案:错误-18,判断题:人民警察包围持枪犯罪嫌疑人后,该犯罪嫌疑人弃枪投降。在押解回公安机关的路途上,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手铐等约束性警械。答案:正确-19,判断题:某日,民警在值勤时,发现陈某在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即对陈进行纠正违章、处罚,陈某拒绝接受处罚并与之发生
27、争执,民警遂对陈某使用手铐,并将陈某按倒在地,造成陈某手腕表皮挫伤及头部外伤。民警的处置程序是合法的。答案:错误-20,判断题:人民警察使用武器,一般情况下应当先行警告,经警告无效的,才可以使用武器。答案:正确-21,判断题:人民警察对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犯罪分子,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答案:正确-22,判断题:人民警察对实施爆炸犯罪行为后拒捕的犯罪分子,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答案:正确-23,判断题:人民警察遇有抢夺枪支弹药的犯罪行为,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答案:正确-24,判断题:人民警察判明有放火、决水、爆炸等严
28、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答案:正确-25,判断题:人民警察对实施放火、决水或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犯罪分子,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答案:正确-26,判断题:人民警察对实施抢劫犯罪行为后逃跑的犯罪分子,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答案:正确-27,判断题:人民警察对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犯罪分子,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答案:正确-28,判断题:人民警察对抢夺枪支弹药等危险物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分子,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答案:正确-29,判断题:犯罪分子正举枪向人民警察准备射击的,人民警察可
29、以直接使用武器。答案:正确-30,判断题:人民警察对实施盗窃犯罪行为后逃跑的犯罪分子,可以使用武器。答案:错误-31,判断题: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前一律应先行警告。答案:错误-32,判断题:聚众械斗,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答案:正确-33,判断题:抢劫犯罪嫌疑人驾车冲出警方包围,强闯公路上的一堵截卡点时,经警告无效,守卡民警可以使用武器。答案:正确-34,判断题:宋某因泄私愤持炸药到孙某家相威胁,民警接到报警后到达现场,发现宋某正欲点燃炸药引爆。在这种情况下,民警可以不经警告即使用武器。答案:正确-35,判断题:夜晚,一辆长途客车正在行驶,旅客大都睡
30、意蒙眬。突然,一名歹徒对着车顶开了一枪,并将枪口对准乘客,声称谁不交出钱和首饰就打死谁。民警孙某见状,暗中掏出手枪,选择有利时机直接将其击伤。孙某的行为是合法的。答案:正确-36,判断题:谢某与吴某有矛盾。一日,谢某等人与吴某等人相遇,发生持械群殴,吴某被砍伤倒地。此时,民警陆某经过此地,喊道:“我是公安局的,不许打架。”但众人并未收敛,谢某持长刀冲上来,砍中民警陆某左手。陆某立即开枪将谢某击倒,其他人四处逃窜。陆某开枪的行为是合法的。答案:正确-37,判断题:民警谢某、倪某在抓捕一吸毒人员过程中,先对其口头警告,后鸣枪示警。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谢某开枪击伤其腿部后将其抓获。谢某使用武器的行为
31、符合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答案:错误-38,判断题:某晚,倪某酒后与小区管理员发生纠纷。派出所民警接指令到场处置。倪某不听劝说打了民警一个耳光,并纠集了名同乡将民警围住。民警立即使用催泪喷射器,控制了现场局势。民警的处置程序是合法的。答案:错误-39,判断题:陆某在一闹市区抢夺了一名妇女的挎包后逃跑,该妇女和群众从后面赶上将其围住,陆某抓住一名群众,将匕首架在该群众脖子上。民警到达现场后,先是口头警告,后鸣枪示警,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开枪将陆某击伤后抓获。民警开枪的行为是合法的。答案:正确-40,判断题:对任何暴力违法犯罪行为,人民警察都可以使用武器。答案:错误-41,判断题:怀孕
32、妇女、儿童实施暴力犯罪的,人民警察一律不得对其使用武器。答案:错误-42,判断题:怀孕妇女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人民警察可以依法使用武器。答案:正确-43,判断题:指挥中心接报:有人在鱼塘投毒。民警赶到现场,发现一孕妇正往鱼塘里洒农药。在这种情况下,民警可以使用武器制止。答案:错误-44,判断题: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人民警察一律不得使用武器。答案:错误-45,判断题:犯罪分子已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人民警察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答案:正确-46,判断题:只要犯罪分子已经实施完毕犯罪行为,人民警察就应
33、当停止使用武器。答案:错误-47,判断题:一旦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人民警察就应立即停止使用武器。答案:正确-48,判断题: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人民警察可以根据当时情况决定是否停止使用武器。答案:错误-49,判断题: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立即将伤者送医院治疗,保护现场,及时通知其家属。答案:错误-50,判断题: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人员伤亡的,无论伤亡人员是犯罪分子还是无辜人员,都应当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保护现场,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报告。答案:正确-51,判断题: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人员伤亡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
34、或者其所属机关报告。公安机关或其所属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答案:正确-52,判断题: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书面报告。答案:正确-53,判断题: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答案:正确-54,判断题: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警械、武器,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答案:错误-55,判断题:人民警察违法使用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的,由该人民警察依照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答案:错误 HYPERLINK 01/classroom/Lesson3812/Te
35、stPaperDetail.asp?NodeId=10850 t main 判断-宪法1,判断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答案:正确-2,判断题: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答案:正确-3,判断题: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答案:正确-4,判断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答案:错误-5,判断题: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答案:错误-6,判断题: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答案:正确-7,判断题:国
36、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答案:正确-8,判断题: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答案:正确-9,判断题: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0,判断题: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所以他们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答案:错误-11,判断题: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所以他们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答案:错误-12,判断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法律具体适用上一律平等。答案:错误-13,判断题:“国家尊重和保障
37、人权”是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答案:正确-14,判断题: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并选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答案:错误-15,判断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年满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答案:错误-16,判断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和罢工的自由。答案:错误-17,判断题: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答案:错误-18,判断题: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答案:错误-19,判断题:我国宪法规定,禁止拘禁和以其他方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搜查公民的身体。答案:错误-20,判断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搜查或者侵入公民的住宅。答案:错误-2
38、1,判断题: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在任何情况下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答案:错误-22,判断题: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在任何情况下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答案:错误-23,判断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答案:错误-24,判断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答案:错误-25,判断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答案:错误-26,判断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答案:正确-27,判断题:如果
39、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答案:错误-28,判断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答案:正确-29,判断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包括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答案:正确-30,判断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答案:正确-31,判断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答案:正确-32,判断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答案:正确-33,判
40、断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答案:错误-34,判断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解释法律。答案:正确-35,判断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答案:正确-36,判断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并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答案:正确-37,判断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答案:正确-38,判断题:全国人民代表大
41、会常务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答案:正确-39,判断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答案:错误-40,判断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答案:正确-41,判断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答案:正确-42,判断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答案:错误-43,判断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答案:正确-44,判断题:人民法院
42、审理案件,在任何情况下,一律公开进行。答案:错误-45,判断题: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答案:正确-46,判断题: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行政机关。答案:错误-47,判断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镰刀。答案:错误 HYPERLINK 01/classroom/Lesson3812/TestPaperDetail.asp?NodeId=10856 t main 判断-刑法11,判断题:我国刑法的任务就是用刑罚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答案:错误-2,判断题:刑法规定的“以牟利为目的”,是指为了出售、出租、自用、转让等谋取经济利益
43、的行为。答案:正确-3,判断题: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答案:正确-4,判断题:刑法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一律不得类推定罪。答案:正确-5,判断题: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都是犯罪。答案:正确-6,判断题:对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比照刑法分则最相似的条文定罪处刑。答案:错误-7,判断题:有的行为尽管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但只要它具有社会危害性,就可以比照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定罪处罚。答案:错误-8,判断题: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才能依照法律定罪处刑。答案:正确-9,判断题:罪责自负、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惩办与宽大相结合
44、,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三项基本原则。答案:错误-10,判断题: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从重兼从快原则。答案:错误-11,判断题: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答案:正确-12,判断题:犯罪的时间、地点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客观要件。答案:错误-13,判断题:犯罪对象是犯罪的构成要件之一。答案:错误-14,判断题:犯罪对象能决定犯罪性质,而犯罪客体则不能。答案:错误-15,判断题:无意识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不属于我国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答案:正确-16,判断题: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人和物。答案:错误-17,判断题:犯罪必须具有危害结果才能予以处罚
45、。答案:错误-18,判断题: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相同点就是都预见到危害结果必然发生。答案:错误-19,判断题: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答案:错误-20,判断题: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答案:正确-21,判断题:甲想杀乙,就故意向乙挑衅,乙被激怒,上前殴打甲时,甲掏出准备好的匕首将乙刺死,甲的行为是故意犯罪。答案:正确-22,判断题: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答案:正确-23,判断题: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过失犯罪。
46、答案:错误-24,判断题: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答案:正确-25,判断题:过失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答案:错误-26,判断题: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甲与丙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答案:错误-27,判断题:张某、刘某二人因故发生争吵,刘某气急败坏,想教训张某,于是乘张某不备拔刀向张某的大腿部位刺去,不料刺中腿部动脉,张某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刘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答案:错误-28,判断题:行为在客观上虽然
47、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答案:正确-29,判断题:宁某为了不赡养老人,在饭中下毒准备毒死老人,但其发现老人与小孩一起吃饭时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结果导致老人和小孩一起死亡。宁某的犯罪行为在主观上只有直接故意的心理态度。答案:错误-30,判断题:李某为了不赡养老人,在饭中下毒准备杀死老人,但其发现老人与小孩一起吃饭时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结果导致老人和小孩一起死亡。对此,李某的犯罪行为在主观上有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心理态度。答案:正确-31,判断题: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相同点就是都预见到结果必然发生。答案:错误-32,判断题:某
48、甲驾一货车行驶在陡峭山路,某乙为尽快赶到投宿地想搭便车,贸然抓住车厢后部,但却无法攀上,甲知道这一情况后,为摆脱乙突然刹车,致乙摔人山沟死亡。甲对乙的死亡结果的心理态度是直接故意。答案:错误-33,判断题:某甲驾驶一辆货车行驶在陡峭山路上,某乙为尽快赶到投宿地想搭便车,贸然抓住车厢后部,但却无法攀上。某甲知道这一情况后,为摆脱某乙突然刹车,致某乙摔入山沟死亡。某甲对某乙的死亡结果的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答案:正确-34,判断题:王某正在匀速行车,岁儿童李某玩弹弓,射出的石子击中王某的左眼,王某本能地捂住自己的眼睛,方向盘失去控制将正在骑自行车的刘某撞死。王某的行为是意外事件,不承担刑事责任。答案
49、:正确-35,判断题: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在没有预见危害结果上的区别是,前者是根本不可能预见而没有预见,后者是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答案:正确-36,判断题:吴某天亮不久上山打猎,发现距其米左右的山坡上离房舍不远的草丛中有一物体时隐时现,吴某认为是野兔,便开枪射击。结果击中一小孩的臀部,造成轻伤。吴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答案:正确-37,判断题:我国刑法第条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可以理解为是犯罪但不以犯罪论处。答案:错误-38,判断题: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是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才是犯罪;对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答案:正确-39,判断题:情节
50、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里的“不认为是犯罪”的行为,必须同时具备“情节显著轻微”和“危害不大”这两个条件。答案:正确-40,判断题: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里的“不认为是犯罪”,是指已经构成犯罪,而不作为犯罪来论处。答案:错误-41,判断题: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不受刑罚处罚的行为,都不是犯罪。答案:错误-42,判断题: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我国刑法禁止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答案:正确-43,判断题: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答案:正确-44,判断题: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答案:错误-45,判
51、断题: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答案:错误-46,判断题: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16周岁。答案:错误-47,判断题:15周岁的张某聚众斗殴并致人死亡,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正确错误答案:正确-48,判断题: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应当是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正确错误答案:正确-49,判断题: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正确错误答案:正确-50,判断题:赵某(13周岁)抢夺他人人民币2万元,应当定罪处罚。正确错误答案:错误-51,判断题: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
52、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正确错误答案:错误-52,判断题: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走私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正确错误答案:错误-53,判断题: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正确错误答案:错误-54,判断题: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间谍罪、故意杀人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正确错误答案:错误-55,判断题:根据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对制造毒品罪负刑事责任。正确错误答案:错误-56,判断题
53、: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正确错误答案:正确-57,判断题: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罚处罚的,应由政府收容教养。正确错误答案:错误-58,判断题: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正确错误答案:正确-59,判断题:陆某在17周岁时杀人,到19周岁时被抓捕归案,审判时19周岁,因此可以判处死刑。正确错误答案:错误-60,判断题:对不满18周岁的人既不能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不能适用死刑缓期年执行。正确错误答案:正确-61,判断题:15周岁的张某过失致人死亡,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正确错误答案:错误-62,判断题:失火罪、爆炸罪、决水罪
54、的犯罪主体只要年满14周岁就可以构成。正确错误答案:错误-63,判断题: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使用轻微暴力或者威胁,强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数量不大,且未造成被害人轻微伤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校学习、生活等危害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正确错误答案:正确-64,判断题: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使用轻微暴力或者威胁,强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数量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正确错误答案:错误-65,判断题: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正确错误答案:
55、错误-66,判断题: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在必要的时候,政府负有强制医疗的义务。正确错误答案:正确-67,判断题: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正确错误答案:正确-68,判断题: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正确错误答案:错误-69,判断题:精神病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不负刑事责任。正确错误答案:错误-70,判断题:精神病人在任何时候犯罪都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正确错误答案:错误-71,判断题: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
56、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正确错误答案:错误-72,判断题: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正确错误答案:正确-73,判断题: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错误答案:错误-74,判断题: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但不能免除处罚。正确错误答案:错误-75,判断题:哑巴甲于某日酒后人室盗窃价值元的财物,甲构成犯罪,但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错误答案:错误-76,判断题:醉酒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正确错误答案:错误-77,判断题
57、: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正确错误答案:正确-78,判断题:醉酒的人犯罪,是否负刑事责任与其醉酒程度无关。正确错误答案:正确-79,判断题:醉酒的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但是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且不应从轻或减轻处罚。正确错误答案:正确-80,判断题:醉酒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因此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正确错误答案:错误-81,判断题: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错误答案:正确-82,判断题:互殴案件,后动手的是正当防卫。正确错误答案:错误-83,判断题:李某与王某因
58、琐事发生斗殴,李某声称要将王某杀死,并去商店买了一把菜刀。王某害怕,在李某从商店回来的路上用猎枪将李某打死。王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正确错误答案:错误-84,判断题:李某与王某有矛盾,李某声称要将王某杀死,并去商店买了一把菜刀。王某害怕,在李某从商店回来的路上用猎枪将李某打死。王某的行为是防卫过当。正确错误答案:错误-85,判断题: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要求在实施正当防卫行为时,必须有不法侵害存在。这里的不法侵害,是指犯罪行为。正确错误答案:错误-86,判断题: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要求在实施正当防卫行为时,必须有不法侵害存在。这里的不法侵害,包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正确错误答案:正确-87,判断题:正
59、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已经开始,不包括为实施侵害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正确错误答案:正确-88,判断题: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已经开始,是指已经为实施不法侵害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正确错误答案:错误-89,判断题:实施正当防卫,防卫的强度并非不能大于不法侵害的强度,而是不能明显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正确错误答案:正确-90,判断题:只要行为人认为他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不法侵害,就可以实施正当防卫。正确错误答案:错误-91,判断题: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错误答案:错误-92,判断题: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
60、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正确错误答案:正确-93,判断题:某夜,刘某人室盗窃时,失主胡某(女)发现后欲抓刘某,刘某为逃脱,即持匕首猛戳胡某,正当胡某奋力反抗时,其丈夫王某下夜班归来,随手操起一把钳子猛击刘某脑后,致使其当场死亡,王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正确错误答案:正确-94,判断题:某夜,刘某人室盗窃时见室内一女子正处熟睡状态,遂起歹意欲对其实施强奸,正当该女子奋力反抗时,其丈夫王某下夜班归来,随手操起一把钳子猛击刘某脑后,致使其当场死亡,王某的行为是防卫过当。正确错误答案:错误-95,判断题:只要是正当防卫行为,均不负刑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高层建筑结构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办公家具采购合同
-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设计构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情绪行为异常儿童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女子学院《中国文化概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健康教育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文华学院《食品保藏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大学《外国建筑史(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学院《口腔生物学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二十校联盟高三第二次预热演练语文试题
- 《经络与腧穴》课件-手太阴肺经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英语期中复习:Unit1~4+期中共5套学情调研检测试卷(含答案)
- 中考化学主题复习(重庆)专题4综合实验的探究
- 专题01 富强与创新【考情透视+框架梳理+考点突破+题型归纳】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末高效复习资料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采购协议
- 2025年南京市事业单位招聘708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电动汽车充电桩项目投资商业计划书范本
- 西安市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建设技术导则.修订完整版
- 中国技能大赛-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水处理技术”项目技术工作文件
- 学校运动会目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