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2021年春季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1页
【原创精品】2021年春季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2页
【原创精品】2021年春季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3页
【原创精品】2021年春季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4页
【原创精品】2021年春季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简案】第一课时1.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正确节奏停顿。课前预习2.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建议借助注释、插图等了解古诗大意,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教学内容单元导入,猜读诗题;初读古诗,感知诗意;再读课文,理清脉络;赏读古诗,感悟诗情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3个生字;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教学目标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2、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导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想象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教学过程新授一、单元导入,猜读诗题1.单元导读。2.导入课文题目。3.猜读诗题。14.了解作者。(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昼、耘、桑”。(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4.习得方法,自学古诗。(1)引导学生习得学古诗的方法。(2)学生利用这个方法自学古诗。(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默读古诗,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四人小组学习,交流不理解

3、的词语,并说说古诗的大意。(3)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三、再读诗歌,理清脉络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2.观察插图,感悟诗境。3.想象画面,体会乐趣。四、赏读古诗,感悟诗情1.读出诗味,体会诗情。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练习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学生在语文练习本上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小结回顾学习内容,理顺学习方法。1.基础作业:熟练背诵,正确默写古诗。作业2.拓展作业:结合前面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所描绘的画面,编写成一个小故事。【详案】【教学目标】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3个

4、字。2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难点】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正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用具】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单元导入,猜读诗题1.单元导读。课件出示冰心的话: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2.导入课文题目。(1)谈话导入:古时候,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5、。(板书:古诗三首)3.猜读诗题。(1)教师引导:童年生活历来总是诗人笔下最美的一幅画卷,诗人范成大将带领我们感受什么样的儿童生活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教师引导:猜猜诗题的意思。读了诗题,你会有什么疑问呢?(3)相机点拨: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会有很多的感想。同学们可以尝试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将重点词的意思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猜出古诗题目的意思,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31首。34.了解作者。(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设计意图】谈话导

6、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的基础。猜诗题的意思,指导学法。了解诗人,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做好准备。二、新授(一)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指名学生读古诗。老师相机正音:“供”读一声“n”时表示供给,读四声“n”时表示从事;在本诗中应该读四声。(2)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夏季)教师引导学生: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理解“桑阴”。“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荫了,当桑树成荫时,就是夏季。(3)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昼夜耘田供耕织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

7、再齐读。(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昼、耘、桑”。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4.习得方法,自学古诗。(1)引导学生习得学古诗的方法。教师引导:这首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古诗的大意。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呢?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借助诗句旁边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大意,再把每行诗句的大意连起来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2)学生利用这个方法自学古诗。(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默读古诗,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四人小组学习,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并说说古诗的大意。4(3)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5.教

8、师相机小结: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不是简单地把诗句的意思串起来,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地点、人物等,这样说起来就更流畅、更生动。(再指名学生说诗意)【设计意图】初读古诗,初步感知古诗的大意,引导学生习得学古诗的方法,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学古诗。(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1)指名学生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2)结合注释说一说“耘田”和“绩麻”分别是在干什么。锄草;搓麻线)(3)查工具书说一说“各当家”是什么意思。(各忙各的农活)(4)再读一读这两句

9、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2.观察插图,感悟诗境。(1)插图也能帮助我们感受诗情。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中这首诗的插图,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忙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的。(板书:劳动场景)一天的辛苦劳动后,回家看到妻儿各做各的事情,这样温馨的画面,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里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学生接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2)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的事情,就连小孩子们也(学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从诗中描述的小孩子学种

10、瓜的情景中,你又获得了怎样的感受呢?3.想象画面,体会乐趣。(1)指名学生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2)结合注释说一说“解”“供”“傍”和“阴”分别是什么意思。(懂得;从事;靠近;树荫)(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5趣。(全班自由交流)4.教师相机小结:能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劳动也是快乐的。(板书:勤劳)一起快乐地读最后两句(学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三)赏读古诗,感悟诗情1.读出诗味,体会诗情。(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

11、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2)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十分快乐,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板书:童趣、孩子)这样和谐、温馨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大家闭上双眼听老师在配乐中朗诵古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全班自由交流)四、练习:背诵古诗,默写古诗。(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学生在语文练习本上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赏读古诗,感悟

12、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意在重视积累。五、总结: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局面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孩子们也深受家长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溢着辛劳,也充溢着恬适。六、作业设计:结合前面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所描绘的画面,编写成一个小故事。6【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课时【简案】1.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至少五遍,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课前预习奏。2.结合插图,想一想:这首古诗讲了怎样的情景?认

13、识并能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教学内容诵古诗;说出古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完成练习和作业。1.借助拼音,认真观察字形,会正确认读“徐、疏”2个字,能正确书写“宿、徐、疏”3个生字。教学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背诵、默写古诗。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能想象并说出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怡然悠闲,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背诵、默教学重点写古诗。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能想象并说出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怡然悠闲,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教学难

14、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能想象并说出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怡然悠闲,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7教学用具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教学过程1.课件展示春天美景图片,学生说词语和诗句,引出课题。2.认读“宿、徐”,并相机教写这两个生字。3.解题:结合生活实际,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导入“徐”。“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4.读诗题师: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生:宿/新市/徐公店5.了解写作背景探究一:分层朗读,感知韵律。1.初读古诗,读得正确。(1)自由练读,相机指导难读的字词。(2

15、)指名朗读,相机正音。2.再读古诗,读出韵味。(1)自主朗读,尝试划分诗歌的节奏。(2)指名交流划分的节奏,并组织朗读。(3)齐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探究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新授1.整体感知,初步感知画面。(1)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2)组织交流,教师相机标红关键词语:篱落、一径、树头、新绿、儿童、黄蝶、菜花。2.看看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的篱落()的小径()的儿童()的蝴蝶()的菜花()的树3.读诗句,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8练习小结(1)根据对词语的理解,小组讨论交流。(2)选代表展示

16、交流。(3)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指导联系“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4)“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4.指导学生再次朗读,体会画面。探究三:吟吟诵诵,渐入诗境。1.我们读着诗句,就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请你把欣赏到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吧!2.看着这样的景色和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他有怎样的感受呢?请你把最喜爱的最有感受的诗句读一读。3.配乐一齐读诗。4.图文对照,学编故事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短短的镜头,展开想象,把你“见”到的说给同学听听吧。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2.认真练写

17、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两遍。回顾学习内容,理顺学习方法。1.基础作业:继续练写完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背诵并默写古诗;完作业成配套练习。2.拓展作业:将这首古诗有感情地背诵给家长听,并讲述古诗所描述的情景。【详案】【课前预习】1.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至少五遍,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2.结合插图,想一想:这首古诗讲了怎样的情景?【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认真观察字形,会正确认读“徐、疏”2个字,能正确书写“宿、徐、疏”3个生字。9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背诵、默写古诗。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能想象并说出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怡然悠闲,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18、。【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背诵、默写古诗。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能想象并说出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怡然悠闲,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能想象并说出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怡然悠闲,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教学用具】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件展示春天美景图片师:同学们,课件中展示春景美不美?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你又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学生回答,预设:生:万紫千红、诗情画意生: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

19、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师: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板书:宿新市徐公店)2.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并指导书写。3.解题师: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学生回答,预设:10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生: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4.读诗题师: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生:宿/新市/徐公店5.了解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在外出的旅

20、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于是他写下了这首宿新市徐公店。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引入课题,进而揭示课题,读好题目,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了解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二、新授探究一:分层朗读,感知韵律1.初读古诗,读得正确。(1)自由练读,相机指导难读的字词。疏疏:翘舌音,联系生活组词“稀疏、疏远、疏淡”,相机朗读。适时教写“疏”字。一径深:“径”,后鼻音,联系已有经验“石径斜”,理解“径”的意思。(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2.再读古诗,读出韵味。(1)自主朗读,尝试划分诗歌的节奏。(2)指名交流

21、划分的节奏,并组织朗读。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3)齐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设计意图随文认识难读的生字,并相机指导书写和字词理解。在此基础之上,分层次11组织朗读古诗,一步步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探究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1.整体感知,初步感知画面。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学生回答,预设:生: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篱笆)“树”“菜花”(油菜花)“儿童”“黄蝶”;生: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篱落”指的就是篱笆;“树头”是指树枝

22、上。“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小径”。(板书:篱落一径树头儿童黄蝶菜花)2.看看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的篱落()的小径()的儿童()的蝴蝶()的菜花()的树3.读诗句,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1)根据对词语的理解,小组讨论交流。(2)选代表展示交流。预设:篱落疏疏:联系上一首诗中“菜花稀”,想象篱笆稀疏的样子。一径深:点出“深远”之意。新绿:什么是新绿?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样的画面吗?(3)这样的春景给你怎样的感受?(恬静、美丽)(4)后面两句诗让平静的春景动起来了,是哪些词语让这春天的画面动了起来?自由阅读诗句,圈出关键词。学生交流,要点:急走、追、飞入、寻(5)“无处寻

23、”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没有找到)师:你知道孩子们为什么找不到黄蝶吗?生:因为菜花是黄色的,黄蝶也是黄色的,黄蝶飞入菜花,就跟菜花融在一12起了。师:孩子追不到蝴蝶,会是什么样子呢?生:东张西望、四处搜寻、失望极了.齐读诗句,读出孩子的失望之情。设计意图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础,在理解过程中,辅以画面帮助,在联系中发现古诗理解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梳理了知识,掌握了语言规律,使学习有规律可循。探究三:吟吟诵诵,渐入诗境1.我们读着诗句,就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请你把欣赏到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吧!小组交流说诗意,再在全班交流,预设: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深长的小路,小路旁边的树上露出一些新绿

24、,叶子还没长成树阴。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2.看着这样的景色和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他有怎样的感受呢?预设: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非常喜爱这乡村田园风光。(板书:喜爱)请你把最喜爱的最有感受的诗句读一读。3.配乐一齐读诗。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你随着音乐把诗诵读一番,读出自己的感受。4.图文对照,学编故事师: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短短的镜头,展开想象,把你“见”到的说给同学听听吧。范文,供参考: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赶一只黄色的蝴蝶。黄蝶儿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

25、像故意与他捉迷藏。追了一会儿,黄蝶儿大概也飞累了吧,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眼睛紧盯着蝴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诗人这时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艳丽。说时迟,那时快,小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油菜花13丛里去了,再也找不到了。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的不高兴。他瞅了诗人一眼,便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了。设计意图:入诗境、悟诗情在交流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以诗为

26、媒介开展听说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境丰满,境入人心。三、练习(朗读和练写)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2.认真练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两遍。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四、小结这节课,我们随文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还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感受乡村生活的怡然闲适,体会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五、作业1.基础作业:继续练写完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背诵并默写古诗;完成配套练习。2.拓展作业:将这首古诗有感情地背诵给家长听,并讲述古诗所描述的情景。设计意图: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需要作为基础作业进行巩固。如果班级统一购买了配套的

27、课堂作业,可以完成,以巩固学习成果。另外,要求学生将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家长听,重在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外显化,激励学习的积极性。【板书设计】宿新市徐公店喜爱篱落一径树头(静)儿童黄蝶菜花(动)14第三课时【简案】课前预习1.朗读清平乐村居至少五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结合注释和插图,想一想:这首词讲了怎样的情景?正确认读或书写本课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想象并教学内容说出这首词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进行课堂小练笔;完成练习和作业。1.结合语境,能正确认读“锄、剥”2个字,会正确书写“茅、檐”等5个字。教学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清平乐村居,能想象这首词描绘的

28、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并背诵这首词。3.通过学习清平乐村居,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体会词中的画面和情感,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唐诗宋词和辛弃疾的初步认识。2.释题:“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乡村生活。导入3.让学生联系生活和所学的古诗,说说在自己的印象中,农村生活是怎样的。4.让学生自由读清平乐.村居,注意把生字读准,并想一想词跟诗有什么不一样。15探究一:初读课文,朗读悟情(1)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再齐读。(2)指导生字书写,重点指导“檐”字。2.提问:你发现词

29、跟诗有哪些地方不一样?3.指导读好停连节奏。(1)出示停连节奏,老师范读,学生再自由读两遍。(2)提问:读了这首词,这里的村居给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探究二:再读课文,想象画面。1.学习上阕。(1)理解“溪上青青草”。理解“青青草”;想象“溪上青青草”的画面。(2)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看注释和插图,理解“翁媪”和“相媚好”。联系整首词,想象这老两口过得怎么样?喝酒时会聊些什么?新授2.学习下阕。(1)理解“大儿.中儿.”句。点拨:理解“锄豆”鸡笼”。启发思考:能赞一赞大儿子和二儿子吗?(2)理解“小儿”句。,点拨:联系注释,理解“亡赖”理解“莲蓬”出示荷花、莲蓬、莲子的图片,

30、理解“剥”莲蓬的动作。引导想象:小儿“卧”的画面,调皮的孩子会怎么“卧”剥莲蓬呢?练习表达:用“时而”或“一会儿”,把想象到的“卧剥”画面连起来说一遍。3.体会人物情感。提问:联系整首词,想象喝着小酒的老两口,他们心中有几重“喜”?探究三:课堂练笔,体会情感1.布置任务、“、“、从“居住环境”老两口聊天”大儿二儿劳动”小儿剥莲蓬”四个画面16练习小结中,任选一个,写一写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2.学生交流自己写的画面,教师相机点评。3.小结把大家想象的画面连起来,就是一幅景美、人更美的乡村生活画。辛弃疾想赞美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生活?4.齐诵清平乐村居。1.完成课堂练笔。2.认真练写本课要求会写的

31、生字两遍。回顾学习内容,理顺学习方法。1.基础作业:继续练写完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背诵课文;完成配套作业练习。2.拓展作业:认真完成课堂中的小练笔,并将练笔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家长听。【详案】【课前预习】1.朗读清平乐村居至少五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结合注释和插图,想一想:这首词讲了怎样的情景?【教学目标】1.结合语境,正确认读“锄、剥”2个字,会正确书写“茅、檐”等5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清平乐村居,能想象这首词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并背诵这首词。3.通过学习清平乐村居,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教学重点】体会词中的画面和情感,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宋词的特

32、点。【教学用具】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17学生用具:无【教学过程】二、导入1.谈话引入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宋代写词出名的人有很多,南宋的辛弃疾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和北宋的苏轼齐名,人称“苏辛”。2.释题。“清平乐”是词牌名词牌名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和曲调。比如说,凡是叫“清平乐”的词牌都是四十六个字。“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乡村生活。3.让学生联系生活和所学的古诗,说说在自己的印象中,农村生活是怎样的。预设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农村是忙碌的。预设2:牧童骑黄牛,蓬头稚子学垂纶,偷采白莲回。农村是充满童趣的。预设3:一水护田将绿绕,麦花雪白

33、菜花稀,草长莺飞,鸟栖虫居。农村是优美的。设计意图以“唐诗宋词”为谈话主题,进而导入“清平乐”这个词牌名的初步认识,而后回归“农村生活”,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和所学古诗,来谈谈心中的农村生活,充满着无限童趣。二、新授探究一:初读课文,朗读悟情1.自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并想一想词跟诗有什么不一样。(1)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再齐读。(2)指导生字书写。重点指导“檐”字,注意右边半包围结构中“八”两笔不能少。2.提问:你发现词跟诗有哪些地方不一样?18预设1:前面两首古诗每句字数一致;词的句子有长有短。点拨:所以词也叫长短句。预设2:前面两首诗不分段;词分为上下两段。点拨:段在词当中叫“阕”或“片

34、”。上面一段词叫上阕,下面一段叫下阕。课文排版时,上下阕中间空了两格,读的时候,两阕中间停顿要稍长一些。预设3:古诗押韵只有一个韵脚;这首词是可以换韵脚的。点拨:让学生读上阕每句话的最后个字,说说有什么发现都押o韵,而且都是第三声。读下阕,除了“赖”字,其余最后一个字发on的平声韵。3.指导读好停连节奏。(1)出示停连节奏,老师范读,学生再自由读两遍。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媼?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点拨:读词跟读诗差不多,但停顿不像古诗那么固定,词可以根据意思决定停顿的位置。比如:词中的六字句“中儿/正织鸡笼”和“

35、最喜/小儿亡赖”,朗读时不必一定按“222”的节奏读。(2)提问:读了这首词,这里的村居给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预设1:这里的生活环境优美,清新自然。预设2:这里的乡村生活很宁静、快乐。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重在读准字音,读好连停节奏,初步感悟课文所体现的感情。另外,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前面两首诗与此首词的区别,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宋词在字数、在结构、在朗读上的特点。探究二:再读课文,想象画面。1.学习上阕。(1)理解“溪上青青草”。理解“青青草”。提问:“青草”是绿色的小草,多加一个“青”字,让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草?点拨:叠词让这个句子更有韵味。19想象“溪上青青草”的画面。提问:这是一-条怎样的小

36、溪?小溪两边长满“青青草”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生想象清澈的溪水倒映着两岸青草的样子,远看仿佛草长在“溪上”。(2)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点拨:看注释理解“翁媪”。老两口一边喝着酒,边聊着天,这老两口过得怎么样?“相媚好”就是说老两口很恩爱。联系整首词,想象这老两口喝酒时会聊些什么?(超链接,听一听“吴音”)2.学习下阕。(1)理解“大儿.中儿.”句。点拨:理解“锄豆”:在豆田里锄草。理解“鸡笼”,出示鸡笼图片,帮助理解。启发思考:能赞一赞大儿子和二儿子吗?预设1:大儿子勤劳能干。预设2:二儿子心灵手巧。(2)理解“小儿”句。点拨联系注释,理解“亡赖”,想象小儿顽皮可爱。理解“

37、莲蓬”,出示荷花、莲蓬、莲子的图片,理解“剥”莲蓬的动作。介绍江南地区的莲蓬成熟时间是夏季。引导学生想象小儿“卧”的画面,调皮的孩子会怎么“卧”剥莲蓬呢?引导学生想象仰卧、俯卧、侧卧、打滚等有趣的画面。练习表达。用“时而”或“一会儿”,把想象到的“卧剥”画面,连起来说一遍。3.体会人物情感。提问:联系整首词,想象喝着小酒的老两口,他们心中有几重“喜”?预设1:一喜,居住环境好,风景优美。20预设2:二喜,大儿、二儿勤劳懂事,小儿天真可爱。预设3:三喜,老两口感情恩爱。设计意图再读课文时,主要是通过联系注释和教师的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词文中比较难懂的字词,使学生想象画面、体会人物情感的学习过程更加

38、顺畅。探究三:课堂练笔,体会情感1.布置任务从“居住环境”、“老两口聊天”、“大儿二儿劳动”、“小儿剥莲蓬”四个画面中,任选一个,写一写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2.学生交流自己写的画面,教师相机点评。3.小结把大家想象的画面连起来,就是一幅景美、人更美的乡村生活画。辛弃疾想赞美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生活?预设1:美好宁静预设2:安居乐业4.齐诵清平乐村居。设计意图用笔写下自己想象的画面,有助于学生认真组织语言,理清表达思路,使想象和表达能力得到同步发展。三、练习(朗读和练写)1.完成课堂练笔。2.认真练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两遍。设计意图:落实课堂学习内容,巩固教学目标。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南宋

39、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不仅能在想象画21面的基础上,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还初步了解了宋词的特点,为以后的宋词学习打下了基础。五、作业1.基础作业:继续练写完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背诵课文;完成配套练习。2.拓展作业:认真完成课堂中的小练笔,并将练笔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家长听。设计意图:背诵这首古诗是本课的一个学习目标,需要作为基础作业进行巩固。如果班级统一购买了配套的课堂作业,可以完成,以巩固学习成果。另外,课堂中的小练笔需要认真完成,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将想象的画面说给家长听,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茅檐青草溪水安宁美好翁媪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中儿织笼小儿剥莲蓬222.乡下人家【简

40、案】第一课时1.朗读课文至少三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借助拼音,自主认读课后的“构、冠”等10个生字;仔细观课前预习察要求会写的“构、饰”等15个生字,在旁边写一个,书写有困难的生字圈出来。3.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之后,在文中划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致,并简要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教学内容认读生字和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乡下人家的美景,完成练习和作业。1.借助拼音等识字方法,正确认读“构、冠”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构、饰”等15个字和“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教学目标2.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朗读和想象画面,体会

41、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美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美景。通过朗读和想象画面,体会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美景。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教学过程1出示一组关于农村生活的图画。导入2.让学生介绍画面上的乡村景色。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醉云的乡下人家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读不通的地方多新授读几遍。2.检查交流。(1)出示文中的生字词,指名读,再齐读。23(2)理解有新鲜感的词语:时令、向晚、捣衣。(3)指导文中比较难写或者容易写错的生字探究二:再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

42、文写了乡下人家的不少景物,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2.交流体会。要点提示:(屋前)瓜藤攀架。(门前)繁花次第开。(房前屋后)雨后春笋长;群鸡觅食;群鸭戏水。(屋前)摆桌吃饭;月夜人梦。3.引导学生根据提示,概述课文内容。4.聚焦中心句,把握课文结构。(1)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用笔画下来。(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独特”和“迷人”的初步理解。探究三:精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自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是怎么写乡下人家的屋前瓜藤的?2.交流讨论。(1)引导学生发现句子里表示动作的词,用笔圈画出来。(2)启发思考:屋前的瓜藤,本来是一处静物描写,为什

43、么作者却用了这么多表示动作的词?(3)引导学生发现句中的对比。出示:青的、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引导发现:课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乡下人家的生机与活力。(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1)思考:乡下人家都养了哪些花?这些花很漂亮,课文为何说这些24练习小结作业花“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2)读一读写竹的句子,思考:乡下人家种的竹子有什么特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真练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两遍。回顾学习内容,理顺学习方法。1.基础作业:继续练写完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2.拓展作

44、业:收集更多乡村美景的图片或文章去看一看、读一读。【详案】【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至少三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借助拼音,自主认读课后的“构、冠”等10个生字;仔细观察要求会写的“构、饰”等15个生字,在旁边写一个,书写有困难的生字圈出来。3.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之后,在文中划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致,并简要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等识字方法,正确认读“构、冠”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构、饰”等15个字和“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2.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朗读和想象画面,体会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美景。【教学重点】了解

45、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美景。【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和想象画面,体会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美景。【教学用具】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教学过程】三、导入1.出示一组关于农村生活的图画。252.让学生介绍画面上的乡村景色。预设:小桥流水、绿油油的庄稼、村落等。3.揭题乡下的风景,别样于城市,曾让很多人魂牵梦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醉云的乡下人家设计意图:由农村生活的图片,直观地导入,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和美的享受,为课文的学习增添更多的期待和乐趣。二、新授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检查交流。(1)出示文中的

46、生字词,指名读,再齐读。构成鸡冠花朴素率领倘若附近捣衣绘画和谐(2)理解有新鲜感的词语。时令:季节、节令先在文中圈出“时令”,读词语所在的句子,根据句子想想“依着时令”的意思。向晚:天色将晚,傍晚。同样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向晚”的意思。捣衣:在河边拿着棒子洗衣服。借助画面,了解“捣衣”的意思。(3)指导文中比较难写或者容易写错的生字蹲率谐饰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比较多,在初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集中识记,并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具有新鲜感的词语,从而整体感知课文的结构。对于比较容易写错的生字,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26探究二:再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乡下人家

47、的不少景物,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2.交流体会。(1)屋前瓜藤攀架。读第一自然段,适时辨识多音字“结”在句中的读音。(2)门前繁花次第开。鸡冠花的“冠”在这里读第一声,结合课文里“依着时令开”的意思,帮助学生提炼概括。(3)房前屋后雨后春笋长;群鸭觅食。(4)屋前院落晚餐;月夜人梦。3.引导学生根据提示,概述课文内容。乡下人家,屋前,门前,房前屋后。夏天傍晚,人们在屋前,秋夜,。点拨:抓住方位词和时间词,理清顺序,就可以把握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4.聚焦中心句,把握课文结构。(1)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用笔画下来。结合学生交流,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

48、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独特”和“迷人”的初步理解。预设:乡下人家的生活充满生机、多姿多彩、无拘无束、自然和谐.(3)小结:课文是分总结构,结尾这一句是关键语句,总结了全文。设计意图:要初步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需给足学生时间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大意,在抓住关键句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理清课文中写了哪些画面,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整体的乡下人家图。探究三:精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自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是怎么写乡下人家的屋前瓜藤的?2.交流讨论。(1)引导学生发现句子里表示动作的词,用笔圈画出来:攀、爬、落、结、27挂。(2)启发思

49、考:屋前的瓜藤,本来是一处静物描写,作者却用了这么多表示动作的词,这是为什么?点拨:用一连串动词写出了瓜藤生长的过程,随着课文的描写,在我们的面前徐徐展开了一幅瓜藤攀爬图,静中有动,能把景物写活,写出生气和活力。(3)引导学生发现句中的对比。出示:青的、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提问:高楼前的石狮子和旗杆,给人什么感觉?而青的、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呢?预设:高楼前的石狮子和旗杆让我们觉得严肃、单调;而青的、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让我们觉得很可爱,有生气。小结:课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乡下人家的生机与活力。(4)指导朗

50、读第一自然段。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1)思考:乡下人家都养了哪些花?这些花很漂亮,课文为何说这些花“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交流讨论,要点:“朴素”指的是这些花在乡下很常见,很普通,不需要怎么照料就能存活。“华丽”是指花开的美丽,好看。(2)读课文第二段中写竹的句子,思考:乡下人家种的竹子有什么特点?点拨:抓住“几十枝”“投下一片绿绿的浓荫”,体会到竹的多和茂盛。抓住“探”这个拟人词,体会笋悄悄地生长,长得快、可爱,生机勃勃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对屋前瓜藤、鲜花绽放、雨后春笋这三个景致进行深入体会,感受乡村景致的可爱、生机和活力。三、练习(朗读和练写)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真

51、练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两遍。设计意图:28巩固所学内容,进一步明确学习重点。六、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了文中具有新鲜感的词语;通过多种朗读,抓住关键词句,理清了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美景,在头脑中形成了一幅整体的乡下人家图。下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致。五、作业1.基础作业:继续练写完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2.拓展作业:收集更多乡村美景的图片或文章去看一看、读一读。设计意图:从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拓展、延伸,收集更多乡村美景的图片或文章,在增长知识面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板书设计】乡下人家屋前瓜藤攀架门前繁花次第开独特迷人房前屋后雨后春笋长鸡鸭觅食屋

52、前院落晚餐月夜人梦第二课时【简案】课前预习1.复习和巩固本课的生字及词语。2.在心中构思: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品味关键词句,展开想象,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体会作者教学内容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积累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完成练习和作业。291.能抓住关键语句,展开想象,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体会教学目标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2.通过感悟和摘抄的方式,积累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导入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教学过程1.回顾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美

53、景。2.过渡绿色瓜藤,翠竹浓荫,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的鸡冠花、大丽菊,多么富有诗情画意,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出示中心句,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探究一:品读课文,感悟风景1.自读第三至六自然段,思考:你对这几段课文中描写的哪处景致最感兴趣?可以将感受和发现批注在旁边。交流要点:(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抓住关键词“率领”耸着尾巴”“大踏步”,体会母鸡的负责和公鸡新授的神气,指导读出乡下人家对鸡的喜爱。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别。读读下面两句话,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A.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鸡的。B.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句式仿写:鸭”也是乡下人

54、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如果突出鸭的重要性,会怎么写?读文中写“群鸭”的句子,思考:为什么写鸭的时候,特别强调“即30练习小结作业【详案】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指导朗读:突出关键词,读出鸡鸭和人和谐相处的美好场景。(2)学习第五自然段。提问:吃饭,也是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吗?指导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乡下人家吃晚饭的舒适与惬意。(3)学习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寄住”唱起歌来”“甜甜蜜蜜”等,想象画面,说说感受。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试着读出自己的那份喜爱之情。(配乐)探究二:拓展延伸,深化乡情1.浏览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究竟写

55、了哪几个季节,哪些时候的风景?圈画出相关的关键词。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的赞美和喜爱之情。3.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1)引导学生选择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交流阅读感受。(2)鼓励学生将自己觉得形象生动的句子摘抄写下来。4.课堂小练笔(1)乡下生活是丰富的,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乡下生活,看一看还有哪些课文中没有写到的风景。(2)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和印象,联想自己眼中的乡村美景,写一段自己的所见或所想,再明白地用一句话表达出自己的感情。1.认真积累并摘抄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2.完成“自己眼中的乡村美景”的课堂小练笔。回顾学习内容,理顺学习方法。1.基础作业:

56、继续完成摘抄和小练笔;完成配套练习。2.拓展作业:观看央视纪录片美丽乡村。31【课前预习】1.复习和巩固本课的生字及词语。2.在心中构思: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教学目标】1.能抓住关键语句,展开想象,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2.通过感悟和摘抄的方式,积累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教学用具】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教学过程】四、导入1.回顾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美景。引导学生说说,瓜藤、花和竹的哪些特点让人印象最为深刻。2.

57、过渡绿色瓜藤,翠竹浓荫,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的鸡冠花、大丽菊,多么富有诗情画意,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出示中心句,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我们已经在朗读想象中,领略到乡下人家的瓜藤、鲜花和竹子的独特、迷人之处,那么其他的风景怎么样呢?我们继续来欣赏!设计意图: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重拾本文的中心句,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32二、新授探究一:品读课文,感悟风景1.自读第三至六自然段,思考:你对这几段课文中描写的哪处景致最感兴趣?可以将感受和发现批注在旁边。交流要点:(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抓住关键词“率领”“耸着尾巴”“大踏步”,体会母鸡的负责和

58、公鸡的神气,指导读出乡下人家对鸡的喜爱。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别。读读下面两句话,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A.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鸡的。B.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要点提示:鸡在乡下是最为常见的家禽,在句子里,将鸡放在句子最前面,着重强调,突出鸡对于乡下人家的重要性。“句式仿写:鸭”也是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如果突出鸭的重要性,会怎么写?读文中写“群鸭”的句子,思考:为什么写鸭的时候,特别强调“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预设:强调了在乡下鸭子的生活是自由的,和人的相处也是自然、和谐的,这是一幅独特的风景。指导朗读:突出关键词,读出鸡鸭和人和谐相处的美好场景。小结:在

59、乡下人家,鸡成群,鸭戏水,一派和谐的景象!让我们进一步地体会到了,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2)学习第五自然段。提问:吃饭,也是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吗?点拨:抓住“天高地阔”,引导学生发现乡下人家是以天地为“餐厅”的。抓住“红霞”“微风”“归巢的鸟儿”等,引导学生发现乡下人家的“餐厅”33里多么热闹,有好多好友作伴。引导学生根据描写,想象乡下人家在门前吃饭的情景。指导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乡下人家吃晚饭的舒适与惬意。(3)学习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寄住”唱起歌来”“甜甜蜜蜜”等,想象画面,说说感受。点拨:“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与

60、开头搭瓜架相照应。通过描写纺织娘的歌声,写出了乡下夜晚的宁静,这也是乡下人家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试着读出自己的那份喜爱之情。(配乐)设计意图:“上节课已经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了“瓜藤攀架”“鲜花次第开”雨后春笋长”。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依旧是利用这种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从“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人梦”这几个画面中,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感受乡村生活的自由、美好、和谐。探究二:拓展延伸,深化乡情1.浏览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究竟写了哪几个季节,哪些时候的风景?圈画出相关的关键词。(1)要点季节是春天、夏天、秋天;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