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i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4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章总论5.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项目名称5.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建设单位概况: 5. HYPERLINK l book

2、m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项目建设地点5.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5. HYPERLINK l bookmark14 o Current Document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6.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t 项目预期目标7. HYPERLINK l bookmark18 o Current Document 项目建设期限7. HYPERLINK l bookmark20 o Current Document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7. HYPERLINK l bookmark22 o Current Document 结论8. HYPERLINK l bookmark24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10 HYPERLINK l bookmark26 o Current Document 项目建设背景1.0 HYPERLINK l bookmark28 o Current Document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 HYPERLINK l bookmark30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三章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分析 20 HYPERLINK l bookmark32

4、 o Current Document 项目建设地点20 HYPERLINK l bookmark34 o Current Document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22 HYPERLINK l bookmark36 o Current Document 第四章总体规划及建设规模 26 HYPERLINK l bookmark38 o Current Document 旅游发展战略26 HYPERLINK l bookmark40 o Current Document 项目规划27 HYPERLINK l bookmark42 o Current Document 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29第五章 拆

5、迁安置方案43 HYPERLINK l bookmark48 o Current Document 政策依据及目标 43 HYPERLINK l bookmark50 o Current Document 拆迁安置方案43 HYPERLINK l bookmark52 o Current Document 拆迁安置程序45 HYPERLINK l bookmark54 o Current Document 第六章环境保护.4.7编制依据47 HYPERLINK l bookmark56 o Current Document 污染源分析47 HYPERLINK l bookmark58 o Cu

6、rrent Document 环境保护措施49 HYPERLINK l bookmark60 o Current Document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53 HYPERLINK l bookmark62 o Current Document 结论54 HYPERLINK l bookmark64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七章 劳动安全保护及消防 55 HYPERLINK l bookmark66 o Current Document 劳动安全保护55 HYPERLINK l bookmark68 o Current Document 消防56 HYPERLINK l bookma

7、rk70 o Current Document 小结56 HYPERLINK l bookmark72 o Current Document 第八章 项目组织运作与管理 58 HYPERLINK l bookmark74 o Current Document 项目组织运作与管理模式 58 HYPERLINK l bookmark76 o Current Document 项目正常组织运作61 HYPERLINK l bookmark78 o Current Document 项目运作保障措施64 HYPERLINK l bookmark80 o Current Document 第九章项目实施

8、进度、建设管理及招标 66 HYPERLINK l bookmark82 o Current Document 一.项目实施进度 66 HYPERLINK l bookmark84 o Current Document 二工程招标.6.6 HYPERLINK l bookmark86 o Current Document 第十章投资估算69 HYPERLINK l bookmark88 o Current Document 投资估算依据69 HYPERLINK l bookmark90 o Current Document 投资估算70 HYPERLINK l bookmark92 o Cur

9、rent Document 二.资金筹措71 HYPERLINK l bookmark94 o Current Document 第十章 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 72 HYPERLINK l bookmark96 o Current Document 财务评价分析 72 HYPERLINK l bookmark98 o Current Document 社会效益分析75 HYPERLINK l bookmark100 o Current Document 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78 HYPERLINK l bookmark102 o Current Document 结论78 HYPERLINK l

10、bookmark104 o Current Document 建议78第一章总论项目名称某某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建设单位:某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地点某某省某某市某某镇镇区。某某镇镇区大致范围如下:北至某某、南至某某、西至某某、东 至某某村。规划控制范围面积为654.22公顷,其中水域面积为115.17 公顷,现状未开发用地多为山体林地,为规划控制发展用地。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某某旅游度假区,包括某某古镇及其周边的白马山、 某某滩水库 等区域,规划面积63.61平方千米。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为某某古镇镇区。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湿地公园、生态农业观光园、公建设施、道路绿化广场基

11、础设施和住 宅、商业六项内容。项目总用地:340.75公顷。其中湿地公园110公顷,道路绿化广 场公建用地92.77公顷,住宅商业开发用地112.25公顷,生态农业观 光园(农业流转用地)25.73公顷。项目总建筑面积某某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某某平方米,商 业建筑面积平方米,生态农业观光园场馆建筑面积某某平方米, 各 类公建设施建筑面积某某平方米。其中征收涉及民房某某户,房屋建筑面积约某某平方米;另改造 古镇房屋建筑面积约某某平方米。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6中华人

12、民共和国森林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8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鄂发200816号)关于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决定(十发20089号)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2006)1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3 .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计发200933 号)14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农计发201039号)某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某某市某某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5)18 .某某市

13、某某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委托书某某市某某镇规划分区图项目预期目标将某某旅游度假区建设成集休闲度假、乡村体验和养生居住于一 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建设成华中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鄂西圈一 流的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到十二五末期建设成国家 4A级旅游区和 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旅游者提供超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为当地居民 创建幸福生活。项目建设期限2012 年 1 月-2016 年 12月。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该项目总投资估算为某某万元。 其中道路绿化广场基础设施、公 建设施和湿地公园总投资某某万兀, 住宅、商业及生态农业观光园总投资某某万元。主要建设投资指标见下表:项目总投

14、资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名称总投资占投资的比重估算说明1开发建设投资100.00%1.1土地费用4.24%1.2前期工程费用4.53%1.3基础设施建设费14.38%1.4建筑安装工程费59.04%1.5拆迁补助补偿费0.58%1.6改造费用0.85%1.7其他费用1.21%1.8管理费用4.03%1.9不可预见费4.44%2.0财务费用6.70%2经营资金3项目总投资100.00%结论某某古镇俗称“小汉口”,有富集的山水古镇旅游资源,非常适 合开发旅游业,南水北调、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十白高速等国家重 大项目的实施,为某某古镇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契机,同时,某某镇 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区、秦巴山

15、片区、城区欠发达地区,民生和生态保 护问题突出,产业发展不足,民意对开发镇区旅游资源有高度共识,热切期盼通过旅游业拉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提高生活水平。本项目 以具有核心吸引力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引爆人气,大幅提升区域价 值,开发可实现快速回报的休闲地产项目来持续支撑旅游业发展。以旅游拉动农业和服务业发展,在某某形成特色农业和服务业的聚集与 聚合,这些产业和旅游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现区域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本项目财务评价良好,社会效益显著。因此,本 可行性研究报告认为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ii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项目

16、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项目建设背景(一)某某镇基本情况某某是闻名全国的汽车工业基地,是驰名中外“某某车”的故乡, 荣膺“中国卡车之都”;某某是享誉中外的旅游目的地,境内有“天 下第一仙山”、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是鄂西生态文 化旅游圈的重要支撑和核心板块; 某某是南水北调的核心水源区,丹 江口水库被称为“中国水都、亚洲天池”;某某是资源富集的山水大 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4.8%,水能资源500多万千瓦,生物资源3100 多种,中药材资源1360种,矿产资源50种,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某 某是贯穿东西的交通枢纽,随着一个机场、两个码头、三条铁路、四 条高速加快建设,区域性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17、正在形成; 某某是充满生 机和活力的热土,先后获得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创建先进城市、中国投 资环境百佳城市等殊荣。某某镇历史悠久,1851年建镇,至今159年。某某镇曾是鄂西北 地区重要的水运港口和区域性的货物集散地,素有“小汉口”之称。 水运时代,某某商业发达,人流如织,古镇繁荣景象盛况空前。1967年之前,某某镇地属郧县管辖,后随着某某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划归 某某市中心城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方式的变迁,导致 城镇原有功能衰退,城镇性质改变。而某某镇边缘化的地理区位、落 后的交通条件和短缺的空间资源日益成为制约城镇发展的瓶

18、颈。某某镇共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 2.1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895 元,远低于周边村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第一产业比重 较大,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本区经济收入结构单一,大部分青年外出 打工求生。近年,在政府的带动下,无公害蔬菜种植、土鸡、鱼、生 猪等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区内 路、电力、通信、邮电等基础设施正 在完善。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区内部分农田位于库区消落带, 部分建筑位于拆迁线下,一些道路等基础设施也将被淹没。本区面临 着社会经济调整转型的压力。某某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坝区、 库 区、移民安置区和核心水源区,老的城镇生活及生产设施存在对南水 北调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某某

19、还是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6个县市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 作重点县,是全国、全省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之一。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步伐的加快,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等一系列国家和某某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举措相继出台,高速公路、铁路等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不断落实实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启动,某某地区的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某某镇在迎来新的机遇的同时,诸如生态保护压力大、产业结构问题 突出、城镇功能亟待提升等等问题开始凸显。除此之外,新时期统筹 城乡、关注民生和低碳经济等新的发展理念已成为社会共识,新的发展理念也对某某镇未来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 某某政

20、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策略: 改善城镇交通条件、拓展镇区空间资源等,以期在新一轮的发展竞争 中争取主动。特制订了某某市某某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科学合理的指导城镇建设和保障该地区的开发建设品质, 期望通过和某某旅 游开发有限公司等共同的努力,建设好新的某某镇,促进某某镇的经 济和社会发展。(二)产业分析1、产业发展背景:随着某某省工业化、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居民消费结构 升级也进一步加速,人们更加注重文化等精神层面的消费与追求, 这 种变化大大刺激了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休闲旅游消费已经成为我国 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国内旅游在旅游方式和游程的选择上, 主要选择 一日游、周边游、近地游、自驾车

21、游、家庭亲子游等短程游,以及学 习和工作单位组织的小规模集体旅游; 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以乡 村旅游、自然旅游为主体的农业观光旅游和城郊休闲游, 将会更受欢 迎。随着社会中“亚健康”群体的增多,以康体、健身为主要形式的 旅游也是今后旅游发展的趋势,开拓这类旅游度假区的重要客源市 场,营造休疗养环境、提供养生餐饮、发展养生活动、开展养生教育, 为度假游客提供有个人针对性的休疗养服务, 是旅游度假区发展的必 然选择。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实现乡村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综合型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方向转变,从以餐饮住宿收入为主向以旅游综合收入为主

22、转变,注重本土化开发和特色化开发,推进乡村旅游产业链本地化和乡村旅游经 营者的共生化,逐步培育和发展中高端乡村旅游市场, 重点发展家庭 旅游、特色餐饮、观光农园、观光果园、休闲渔场、民俗节庆等六大 乡村旅游产品系列。结合城市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构建郊区旅游圈。强化和 完善新城的旅游服务功能,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 项目,形成区域性的旅游服务基地。重点发展休闲度假、名胜观光、 生态康体、会议服务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度假区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 强化生态型项目的建设。2、产业发展机遇(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将带来新的机遇。 首先,水源地保护对 生态环境保护

23、要求和产业发展限制将会促使规划区生态环境的提升 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伴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良好生态环境的 追求与价值认同会日益强烈。生态环境的提升会进一步增强规划区的 吸引力和竞争力,并促进观光度假、休闲旅游、会议、房地产、生态 农业等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环境门槛的提高将促使规划区发展模式 的转变,摒弃传统高污染、资源高消耗的的粗放发展,转向发展环境 友好型产业,实现产业发展层级的跃升。其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 实施将促进规划区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的较大改善。未来库区上游地 区重要城镇都将实行污水、圾垃集中处理。同时库区周边的区域性交 通设施将加快兴建,缓解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第三,水源地的

24、建设 将提高某某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扩大某某地区的影响力,促进某 某的旅游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第四,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深入实 施,生态补偿机制将逐步健全,为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发展迅速, 旅游已经成为日常生活进入千家万户, 呈现出大众化趋势。人们旅游 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山看水”,生态游、休闲度假游、农业旅游、 文化旅游、会展旅游等成为新的旅游热点,这为某某镇带来了良好的 发展机遇。在休闲旅游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某某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 设也为某某镇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契机。鄂西生态文化旅

25、游圈建设将整 合鄂西8个市州的区域旅游资源,联合发展旅游产业,以区域整体优 势和竞争力推动鄂西地区发展。目前旅游圈项目库已初步建立,包括 520个项目,投资总计1664亿元,某某省将在旅游基础设施、联合 营销、政策扶持、重点项目建设等多方面大力投入,将鄂西建设成生 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文化考察、康体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 性全国示范旅游圈,这为某某镇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3)区域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区域交通条件提升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某某省城 镇体系规划(2001-2020)、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等区域规划, 在未来十数年内某某地区的对外交通条件将大大改善, 区域

26、交通条件 将有明显的提升。铁路方面,2009年襄渝铁路复线已经开通,运城 某某一宜昌铁路正在筹建,建成通车后将为某某新增一条南北向的 运输通道,未来郑渝客运专线的建设将强化某某与郑州、 重庆的直接 联系,此外意义重大的武汉-西安高铁也在论证当中。高速公路方面, 连接西安和武汉的福银高速已经开通,某某至汉中的高速公路也在兴 建,未来随着谷竹高速、郧十高速以及十房高速等的建设将加强某某 与周边城市的快速联系。除此之外,某某武当山机场也在积极筹备当 中。这些区域性的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将从根本上缓解制约城市发展的 对外交通瓶颈,大大改善城市的区域交通条件。3、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水源保护要求高,生态

27、保护任务艰巨由于某某镇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不足,未来经 济社会发展会对水源保护带来压力。 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生 态文化教育事业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由落后带来的经济发展要求与相 对薄弱的生态保护意识,给某某镇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带来较大压力。(2)水源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矛盾水源保护能提升某某镇独特的环境优势,但近期对经济发展仍形 成制约。由于水源保护的严格要求,产业发展环境门槛大大提高,致 使用地的安排方面也受到严格制约; 移民安置和就业压力大,特别是 山区劳动力素质较低,安排就业比较困难,水源保护面临贫困的压力。(3)周边城镇功能定位雷同某某地处四省(市)毗邻地区,周

28、边的城镇同处于秦巴经济走廊。并与西部陕西省的安康商洛地区发展条件极为相似,同为山区城镇, 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且皆属于丹江口库区的上游生态保护地区, 生态旅游业皆是该地区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 某某与东部的襄樊同处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而且旅游业都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这种空间相 邻、发展条件与发展方向相似加剧了发展上的竞争,未来强化某某镇在产业选择上的分工协作非常必要。因此某某镇的产业发展方向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第一产 业,带动城镇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形成合理的产业体系。突出发展高 效观光农业,使农业生产逐步由传统生产转向高效、观光、现代化、 生态、精细农业生产的方向发展。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

29、、发展城乡一体化,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需要2010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 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 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 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 统筹、强基增后劲

30、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 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 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 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 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 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 民工问题。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 题。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抓住产业转

31、移有利时机,促进特色产业、优 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吸纳农村人口 加快向小城镇集中。完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等配套政策, 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要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方便农民就近转移就业。2、解决南水北调水资源安全的需要某某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坝区、 库区、移民安置区和核心水 源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提高了某某地区生态保护的压力。某某镇目前多为低层民居,各种污水废水排入犟河中。出于水源保护需 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水源涵养、 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治理的力 度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的环境准入门槛也大幅提高, 不仅需要加快 流域环境设施建设和流域水环境治理

32、步伐, 同时还要妥善安置由于库 区水位抬升和水源区保护带来的外迁居民。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 水时限日益临近,为有效防治水环境污染,确保某某镇犟河的水质稳 定达标,确保一库清水北送,迫切需要对某某镇重新规划建设。从另 一方面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也为某某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 机,随着进某某镇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生态相关产业得到了的发展机 会。3、某某市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需要2008年某某提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对某某旅游业发展 是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要充分发挥某某大山、大水、大人文的优势, 以武当山和丹江口水库为中心,整合山水人文旅游资源,打造集旅游 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健身和文化

33、体验于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的旅游胜地,努力把某某建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根据以上情况,某某政府特制订了某某市某某旅游度假区总 体规划,科学合理的指导城镇旅游开发建设。本报告内容为该规划 的主要部分。4、解决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脱贫的需要某某还是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6个县市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 作重点县,是全国、全省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之一。某某在秦巴山片区的战略定位,就是建设秦巴山区域性中心城 市、国家级生态功能示范区、科技扶贫示范区、秦巴山区交通枢纽、 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示范区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深入实施“一城两 带”战略,以整村推进、整乡推进为抓手,统筹协调推进水、电、路、 视

34、、信“五通”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加大产业扶 贫力度,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提 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打造秦巴片区重要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切实加 大生态环保建设力度,着力提升库区承载功能。整村推进与生态环境 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产业,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建设。5、新时期新形势要求某某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新时期以绿色、低碳产业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使依靠低成本、 低附加值发展起来的传统经济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 产业结构调整成 为新时期城镇转型的重点。因此某某镇必须通过加快产业结构的调 整,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传统的

35、经济增长 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应的城镇空间布局也需进行相应调 整。城乡统筹、关注民生、加快城镇化进程等新的发展理念和要求促 使某某镇调整发展策略。某某镇地处山区,生态环境敏感,统筹城乡、 关注民生、加快城镇化对某某镇具有特殊的意义, 未来某某镇的发展 策略需要进行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新型产业,建设生态文明; 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对城镇和农村的发展引导;关注民生,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第三章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分析项目建设地点1、项目地点项目位于某某市某某区某某镇镇区, 北至某某医院、南至某某村 二组、西至某某站、东至某某村。某某镇位于某某市城区西部,西邻郧县,南接竹山,北接方滩

36、乡, 东南接柏林镇,距市中心26公里,镇域面积133平方公里,是一个 以农村经济为主的农业型乡镇。襄渝铁路、316国道穿境而过,汉江的支流堵河横亘境内,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之一的某某滩水 库也建设于此,位于镇区的西南方。某某镇拥有悠久的历史。某某镇始建于明末清初,建镇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并于清咸丰元年(1815年)设保,属郧县西乡二十九保 之一。集镇曾经三次迁建,现集镇建于清同治年间。设有塘讯,由 郧阳府委派千总把守。历史上某某是一个交通重镇,水陆商贾云集, 素有“小汉口”之称,现仍存黄州会馆、武昌会馆、山陕会馆、江 西会馆等。在战争年代,某某镇也经历了革命烽火的洗练,1926年12月,某某

37、镇成立了某某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党组织 中共郧县第 四小组。在“三线”建设中,某某滩水力发电厂、襄渝铁路、老白 公路某某滩大桥先后在某某兴建。2、市政建设状况(1)发展现状:某某镇镇区沿316国道(城西路)沿线发展, 已形成由城西路、西宁路、某某街等道路组成的道路骨架,行政办公、 商业服务、居住等用地主要沿这几条道路布局。老镇区商贸服务区大部分规模偏小, 在道路沿线建设,其扩展用 地受到一定的限制,现有的集贸市场、商业服务设施位于西宁路北侧。绿地、文化娱乐设施、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居民生活条件及环境 有待进一步改善,沿路新建的多层住宅质量相对较好。 位于镇北侧和 东湾的移民搬迁区已基本建成。(2)公

38、共服务设施现状:镇区内现有一所中学、两所小学、一 所幼儿园、一所医院、一座集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镇区内已建变 电所、邮政所、电信营业点、垃圾中转站等市政公用设施。(3)供水现状:城镇供水设施建设落后,供水能力不足,自来 水普及率较低,人均用水指标相对较低。给水管网已经建成,但未接 入城市供水体系,无统一规划,不成系统。给水管道老化开裂现象严 重,提供的仍是未经净化处理的原水。供水系统现状为枝状供水,给 水管管径偏小,水压较低,给水安全性比较低。(4)排水现状:犟河河道堤岸均为自然土坡,无防洪措施。现 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排放。规划区现状排水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尚无完善的雨水、污水排放系统,

39、规划区现状无排涝泵站。规划区内现状污水以生活污水为主,区内污水排放至雨水明沟, 形成雨污水合流排放。区内无任何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对区域水体造成一定的污染。为满足南水北调工程核对心水源区水质要求,规划污水处理厂拟 选址位于斤坪。环保现状:规划区内现状开发强度低,周边山体自然生态 保持良好。规划区内现状水体主要为犟河,由于规划区一些地方存在场地开 挖等工程,所以有一定程度的扬尘污染;另外,目前铁路车次不多, 噪声污染不严重。现状水污染源主要来自村民生活污水, 大气污染来 自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环保基础设施缺乏。历史建筑及自然风貌现状:规划区内无市县级文物保护单 位,除某某老街以外,

40、大部分建筑均为 80年代以后建设,建筑质量 一般,建筑特色不鲜明。其中黄州会馆、武昌会馆、山陕会馆、江西 会馆等较有保护价值。规划区的整体生态环境良好,土地以农业生产为主,除部分现状 建成区和部分推平未建设土地以外,均为农田、水塘、河流以及山林 地。项目建设条件分析1、地理位置某某镇坐落在秦巴山麓,汉江中游,堵河之畔,北邻郧县,南接 竹山,东邻某某城市中心区,西通陕渝。跨东经109 56 110 - 04 ,北纬 32 51 32 58 。某某镇历史悠久,自 1851年建镇,至今159年。某某镇曾是鄂西北地区重要的水运港口 和区域性的货物集散地,素有“小汉口”之称。水运时代,某某商业 发达,人

41、流如织,古镇繁荣景象盛况空前。2、自然环境某某镇位于秦巴山脉的东延余脉武当山北麓的低山丘陵区,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地貌上由于北有秦岭屏障,南有巴山相 隔,在自然地理上形成一个独立单元,冬季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相比略 为温暖,光热和降水均较为充足,年均气温14C 16C,年平均日照时数16551958小时,无霜期224255天,而且雨热同季,不仅 为亚热带植物和作物生长提供了保障,也是适宜人居的气候。某某镇境内的堵河为某某市汉江水系的最大支流,全长338.6公里,在某某省中、小河流中位居第二,年平均入库(某某滩水库)水 量60.6亿立方米,是某某市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 源。犟

42、河是汉江在某某的最大支流堵河的一级支流,也是某某市城区 最大的河流,河流全长35公里,流域面积326平方公里。犟河自东 向西流经镇区,将镇区分为三片用地。(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均海拔480米,最高峰1048m (2)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6C,夏季28.1 C,冬季4.6 C;年平均降水量700伽;光照充足,年光照 2000小时以上,无霜期240天。(3)区内水系发达,溪流纵横,主 要有堵河和犟河,堵河上建有某某滩水库。(4) 土壤以黄沾土和黑沙 土为主,略显碱性。(5)植被资源丰富,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森 林覆盖率54%。3、社会经济现状某某镇共

43、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 2.1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895 元,远低于周边村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第一产业比重 较大,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本区经济收入结构单一,大部分青年外出 打工求生。近年来,在政府的带动下,无公害蔬菜种植、土鸡、鱼、 生猪等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区内道路、电力、通信、邮电等基础设施 正在完善。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区内部分农田位于库区 消落带,部分建筑位于拆迁线下,一些道路等基础设施也将被淹没。 本区面临着社会经济调整转型的压力。4、旅游开发现状(1)政府对区内旅游开发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某某市某某镇 旅游开发办公室。(2)区域内仅有某某电厂、白马山、聚仙谷、某

44、某 湖等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开发,但是,对资源价值的挖掘不够,开发层 次不高。随意性强,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统筹规划考虑不足。(3)旅游活动以零散的自发性旅游为主,主要集中于某某水库水上观光和 某某电厂观光,客源规模小,游客消费低,停留时间短,旅游的季节 性较强。(4)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配套服务体系亟待建立。项目地距某某生态文化旅游区约 10分钟车程,与白马山景区、 某某湖景区及某某风情小镇形成组团式旅游景区品牌集群,为生态休 闲旅游提供农业类项目地支撑。5、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条件项目内土地均为流转或合作利用土地, 不存在另外征用土地的问题。由于项目所在地现为农业用地,也不存在拆迁与移民

45、安置等问题。6、施工条件该项目所需的建筑材料如钢筋、水泥、砂、花卉、苗木等均可从 当地采购。项目区现有多条水泥路、沙石路,各种原材料可直接运至 施工现场。项目区有充足的施工场地,施工用水、电能满足。因此, 施工条件较好。第四章 总体规划及建设规模旅游发展战略某某旅游度假区发展本着“生态优先、以旅助农、文旅互动、和 谐发展”的原则,选取休闲引领战略、度假驱动战略和镇景合一战略, 走“旅游+商业+地产+休闲农业”的开发模式,通过旅游休闲 集聚人气,通过地产开发支撑旅游发展。休闲引领战略。顺应休闲旅游蓬勃发展趋势,先期开发农业观光、 古镇休闲、城郊休闲旅游产品,快速启动旅游市场,提升人气。度假驱动战

46、略。通过乡村度假、会务度假、山水休闲度假等产品 开发,配套养生设施,形成支撑度假区发展的核心产品。镇景合一战略。镇区即景区,景区亦镇区,统一规划和整体建设 某某镇,将小城镇综合改造、旅游景观地产开发与旅游度假区中心接 待区的建设相结合,通过度假区中心接待设施建设、 景观地产开发和 环境改造推动小城镇建设。强化城镇旅游功能,严格控制景观风貌, 镇景交融、密不可分,形成具有独特风情的某某旅游小镇。以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载体, 以滨水古镇和乡村环 境为核心吸引物,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品和景观地产, 形成集休闲购 物、古镇体验、乡村度假、养生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 假旅游目的地。建立

47、“一镇二区”的景区格局。一镇指某某旅游风情小镇,既是 度假区的依托城镇,又是核心景区;二区指二个功能各异的旅游景区, 分别是白马山景区和某某湖景区。一镇二区组合发展,形成山、水、 镇和谐共生、镇景相融的格局。建立“一主二辅”的旅游服务格局。一主指依托风情小镇建立 的综合服务基地,二辅分别是指白马山的南入口服务区 (李家院综合 服务区)和北入口服务区(张家坡入口服务区)。建立“一环三线”的旅游线路格局。一环是指区域大环线,即风情小镇一李家院一明家垭子码头一聚仙谷入口 一聚仙阁一白马山柏林镇一风情小镇;三线是指三条主要游线,分别是聚仙谷环形游 线、某某湖一二龙戏珠一卧龙沟一白马山西部游线和张家坡一

48、白马山 游线。项目规划1、规划理念生态保护理念:不仅仅从城镇建设的角度,更重要的从区 域发展的角度构筑城镇生态空间发展格局。文脉传承理念:深度挖掘地域文化,使城镇真正成为文脉 传承的载体,展现郧阳山水的深刻内涵和风土人情。以人为本理念:从公众行为需求出发,设置满足其要求的 项目。经营运作理念:采用灵活多变的运营模式,除满足社会效 益和生态效益外,还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2、规划构思(1)打造专业化的休闲产业服务平台:针对镇区功能定位,对 镇区进行复合型的功能分区布局, 既保证明确镇区的主导产业,也从 产业经济安全和开发时序的角度出发,保证镇区建设的经济性和灵活 性。(2)强调整体性的发展目标:

49、规划城镇内各个功能区不是相互 独立的,而是彼此关联的。规划寻求东部居住区与中部的核心区、西 部的综合服务区形成良好的功能、景观的延续;通过步行系统、道路 系统强化各功能区与核心区的联系。(3)树立现代化的城镇形象:设置适宜的城镇开发强度与建设标准,对城镇的开发建设进行整体控制,特别需强化316国道沿线城 镇门户地区和犟河两岸核心区的城市空间形象控制。注重对城镇公共空间和生态环境的营造,充分利用城镇中部犟河两岸绿化,使之成为 城镇的生态保育核心区和净化区;在核心区设置相应景观和绿化节点,成为整个城镇的核心公共空间和形象标识, 并由此形成多条绿化 景观廊道,构建开放绿网,共同构建高标准、现代化、园

50、林式的新型 城镇。3、功能定位某某镇的功能定位为:某某镇是某某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 业基地。主体功能包括:移民产业园、休闲产业园、文化展示基地、 商业服务、居住,强调区域性服务功能的培养。4、功能分区主要规划为以下几种功能用地:居住功能区、体育休闲服务区、 商贸服务区、文化服务区、生态农业展示区、传统文化展示区、生态核心保护区。居住功能区:规划结合自然水系和山体安排城镇多样的居住空间,分为低密度、中高密度居住区。传统文化展示区:主要范围是某某老街,对老街进行整体的保护 和提升。通过利用和改善老建筑,增加商业服务和文化休闲设施,拆 除对影响地区整体风貌的建筑,增设旅游咨询服务设施,重新构筑服

51、 务和休闲空间,划分特色旅游区,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突出老街原有 的建筑高度、建筑形式、建筑色彩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肌理,建设 文化、商业、旅游三者相结合的商业地区,振兴老街的城市功能。商贸服务区:商贸服务区是新的特色中心,是某某镇城镇形象的 集中展示区,也是旅游商贸聚集区。商贸服务区是近期主要的发展区 域,在政府的引导下可以很快的形成新镇中心。文化服务区:位于传统文化展示区与商贸服务区的结合部,连接古镇与新区,是古镇与新区的风貌景观协调区域。生态农业展示区:主要是城镇东部犟河两侧用地,依托现有良好 的农业基础,建设富有特色的观光农业园。体育休闲服务区:规划在沿犟河南侧东湾片区,依托自然水面景

52、观,安排酒店、会所、俱乐部、会议、运动等度假休闲等活动。生态核心保护区:规划为犟河两岸绿化用地,结合水体建设滨河 绿地和人工湿地,是城镇发展的主要绿色空间。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根据某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委托书和某某市某某镇 镇区规划分区图,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为某某古镇镇区。项 目建设内容包括湿地公园、生态农业观光园、公建设施、道路绿化广 场基础设施和住宅、商业六项内容。项目总用地:340.75公顷。其中湿地公园110公顷,道路绿化广 场75.51公顷,公建用地17.26公顷,住宅商业开发用地112.25公顷, 生态农业观光园(农业流转用地)25.73公顷。项目总建筑面积某某平方米。其中

53、住宅商业建筑面积某某平方米,生态农业观光园场馆建筑面积某某平方米,各类公建设施(包括 行政办公、中小学、图书馆、体育场馆、文化活动、社区、交通、供 电、给排水等等)建筑面积某某平方米。基础设施:各等级道路约某某平方米,绿地某某平方米,广场某 某平方米,停车场某某平方米。另外建设湿地公园某某平方米。湿地公园区,位于316国道以南, 海拔171.29175.36之间的消落带。兼有游览和植被水土保护、景 观培育、游览、休闲等功能。其中征收涉及民房某某户,房屋建筑面积约某某平方米;另改造 古镇房屋建筑面积约某某平方米。根据某某市某某镇镇区规划分区图,镇区商业开发包括斤坪 居住区、李家湾休闲商业街区、古

54、镇与李家湾连接区域、古镇区域、 316国道以北区域和东湾片区六大区域。其中住宅商业用地某某公顷, 容积率平均为1.85。开发住宅建筑面积某某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 某某平方米,合计某某平方米。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占地总规模为 386亩。建设温室场馆某某平 方米、场馆外27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及附属基础设施。温室场馆包括 蔬菜馆某某平方米、花卉馆某某平方米、热带植物馆某某平方米、展 示馆某某平方米、生产用房某某平方米及生态农业体验厅某某平方 米。蔬菜馆、花卉馆采用高科技植物工厂立体种植技术。展示馆:园 区展示板及多媒体介绍、现代农业科技(LED展示、新奇特农产品 展示。热带植物馆:以南果北种技术展示为

55、核心,以热带、亚热带常 绿果树为展示主体,搭配彩色花卉为展示内容,设置自然起伏地形, 结合丰富多彩的果树品种,景观节点与种植相结合,景观欣赏与实际 功能相结合。营造自然生态的四季果园景观。含生态咖啡吧、茶吧、 酒吧、生态棋牌室、儿童乐园等功能。生态农业体验厅:生态农产品 消费体验以及娱乐、小型会议、高端会所等功能。场馆外27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一)城市设计1、自然景观保护保护好规划区内水体、山体自然景观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保 证“山水”的自然联系。保护规划区的犟河支流和周边的绿地,扩展 水系面积,沿水系设置大面积生态型和景观性绿地,作为整个规划区的绿化生态保育区、特色景观地区和休闲娱乐区

56、;避免减少水面,严 禁盲目开发和破坏,建设应体现小体量、具有人性尺度的自然特色风 貌。2、景观轴线结合规划区道路系统,组织开放性、生长性的线形绿化系统。滨河路为规划区内景观主轴,串联了传统文化展示区、文化服 务区、商贸服务区等功能组团,沿路景观丰富。应控制沿滨河路的建 筑体量与形象,加强本路段的绿化效果,使规划区内的绿化景观与犟 河的绿化融为一体,创造优美的道路景观。道路两侧绿带内应选择树 形优美、遮阳、易成活的树种为行道树。3、建筑高度规划区的建筑高度控制依据用地性质、使用需求和周边环境进行 控制。应对规划区的环境进行统一的设计和严格的控制。 规划区的建 设应体现集约而有秩序、简洁大方、具有

57、时代特征,形成具有时代特 色的现代化镇区。同时在设计中应对建筑的高低层数进行巧妙配置, 形成不同的空间感受。4、建筑环境规划区的建筑应体现地域特征,在建筑风格、色彩、体量上应统 一协调。在公建景观区应采用突出自然环境为主题的简约设计,配合反映绿化景观和自然环境的材料与色彩, 体量须贴近人性尺度,营造 人性化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各类建筑间距应根据某某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落 实。5、标志性节点商业服务区设置于中心组团东侧, 是规划区重要的公共空间,在 功能上是整个片区的活动中心,应通过其核心的放射作用组织本地区 的各景观节点。6、河流空间河流作为潜在的城市开放空间,规划以景观的手段重

58、新组织现有 河流及两岸空间,首先对河流进行整治,一方面加强河流的蓄洪能力,另一方面减 缓流速以恢复沿河植被,同时建设台地、坡道、湿地公园等公共空间, 加强沿途的公共设施开放性,为市民提供栖息地。其次对河流临近地区进行绿化建设, 创造连续的河流绿道,充当 城镇绿脊。通过绿色街道系统串联起沿河社区;改造利用沿河用地, 开发成为城镇公园用地。将雨水管理设施整合为公共景观用地,桥梁 和大门设计为有标示的公共区域,通过增加绿色公共空间改善环境,鼓励人们与周围环境的互动, 引导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二)市政公用设施规划1、雨水系统1.1、给水水源根据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某某镇由市第二水厂供水,因此 某某镇

59、的规划水源确定为市第二水厂。1.2、给水管网供水管道沿道路铺设,管网采用环状布置方式,为满足消防需求,最小管径DN200,最不利点的自由水压不小于 0.28MPa。规划区北部有地势较高的点接管水压如难以满足0.28Mpa的要求,该区域自行加压,以保证规划区的供水需求。1.3、消防系统消防给水系统采用与生活、生产同给水系统。按同一时间发生火 灾两次考虑,一次灭火用水量为 35升/秒,灭火持续时间按2小时考 虑。根据城市消防的相关技术规定,市政给水管道应设置室外消火栓, 备火灾时消防之用。消火栓设置间距不大于120米,消火栓处水压不 小于 O.IOMPa。1.4、雨水管渠及泵站根据地形地势及河流水

60、系状况,规划区内雨水经管道收集后就近 排入水体。规划的某某镇区及东湾的部分地区地势较低,分别设置两座排涝泵站。防山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标准,沿山体设置截洪沟,截洪沟断 面为500X 500伽,坡度不小于0.5%,将山洪引入排洪沟或雨水管。 以保护建设用地安全。排涝标准为 20年一遇标准,24小时暴雨径流 量一天排干。1.5、污水管网及污水泵站:根据地形地势及河流水系状况,规划区316国道北部污水系统的 污水以重力流排入污水处理厂,316国道南侧的污水收集后集中由污 水泵站提升入316国道的污水系统。污水管网沿道路西、南侧布置, 道路宽度大于或等于36米双侧布管。2、电力工程2.1、配电配电网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