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 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盛况、西藏和平解放等史实。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2. 通过模拟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概况和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3. 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的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理想。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同学们,新学期好!我们上学期结束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在你们的记忆中,中国

2、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学生可能回答:屈辱史,血泪史,抗争史,探索史,老师加以肯定)是的,坚强的中国人民正是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情况。知识点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 观察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场图片,结合教材,口述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教师:出示图片,指导学生了解政协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口述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答案提示:时间:1949年,地点:北平)2. 出席会议代表

3、的有哪些党派和团体?说明了什么?教师:出示问题,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结合教材得到出席会议的代表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思考问题,小组讨论,认识到:这次会议的代表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能够代表和反应全国人民的意愿,这是全国人民空前的盛会。3. 本次会议有何内容?共同纲领的作用是什么?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明确本次会议的内容: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国旗、国歌;纪年法,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共同纲领作用: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学生:分组介绍会议内容和共同纲领的作用。4. 国

4、旗上有很多寓意,你能从国旗上看出哪些寓意? 教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国旗的寓意。学生:小组讨论国旗的寓意,展示交流。教师:点评学生的展示活动,据情况适当补充: 国旗上的红色象征革命,黄色代表光明,五颗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5. 假如你当时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请你向全国人民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概况(包括: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等。要求: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过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师: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做好模拟报道的准备。学生:结合教材和老师的问题,模拟报

5、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概况。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给予鼓励性评价。知识点2 开国大典1. 插播开国大典视频片断出示问题:当我们看到毛泽东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54门大炮齐鸣28响,有何寓意?教师:播放开国大典视频片断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开国大典盛况,交流心情,重温盛典,讨论54门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总结得出:“开国大典54门礼炮齐鸣28响”中,54门礼炮的寓意是代表了当时参加开国大典的54个民族,因为1949年西藏还没有和平解放,台湾至今也未回归,所以藏族和高山族没有参加,(另一说:纪念五四运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还有的认为是:参加政

6、协会议的54个政治团体)。28响的寓意是共产党诞生后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奋斗了二十八年,建立了新中国。2. 假如你是当时参加开国大典的北京市民,请你向远方的亲友讲述开国大典盛况主要包括:时间、地点、大典盛况(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毛泽东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大炮齐鸣28响;朱德检阅三军 ;广场上万众欢腾,欢呼新中国诞生。)和激动的心情。学生:讲述开国大典盛况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点评学生的心情表述!3.自鸦片战争开始,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列强发动了一次次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华民族的领土、主权受到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后,上述情形不复

7、存在。新中国的成立引领了二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由此可知新中国的成立使世界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结合上述问题,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过渡】出示布达拉宫图片,播放青藏高原歌曲,引出西藏和平解放一目。教师:出示问题,补充史料,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小组思考讨论,展示交流,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并理解记忆。知识点3 西藏和平解放1.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什么?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看书,思考回答教师:点拨点评2. 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什么?中央解决西藏问题为什么要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 教师提示:中央解决西藏问题时,一面向西

8、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中央这样做的主要是考虑到维护民族团结问题,而对一些西藏上层反对势力给以坚决的打击,决不手软,最终促使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显示了新中国有能力解决历史上解决不了的问题。3. 饮水思源,是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并建立了新中国? 学生:齐唱歌曲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的不易,激发学的爱国主义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理想,升华认识。完成本课相关习题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2课 抗美援朝 1. 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

9、利。通过阅读课本第10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2. 通过阅读课本、地图及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3. 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

10、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知识点1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1史料解读: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提示:朝鲜内战爆发

11、后,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3教师提问:在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朝鲜内战局势急转直下,中国政府作出了怎样的决定?提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二)中国出兵朝鲜1史料解读:材料:毛主席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2请学生回答:由材料中毛主席的这几句话,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提示: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

12、了新中国的安全;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边环境。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9页内容,结合第10页地图,说说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情况,其结果如何。提示:(1)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2)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4教师过渡:在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面前,1950年10月,彭老总受命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朝人民并肩作战。在整个战争中涌现了许多的战斗英雄,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内容。知识点2 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一)战斗英雄1图片展示:战斗英雄黄继光战斗英雄邱少云2教师让学生读课本第10页的内容,分别请两

13、位同学讲述一下黄继光和邱少云的战斗事迹。提示:略。(要求生动、情节感人)3教师讲述:相信大家都被两位战斗英雄的英勇事迹所震撼,著名战地作家魏巍,1950年冬,随志愿军到了朝鲜前线,写了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最后这样写道: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提示: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同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二)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1教师讲述:抗美援朝的结果。正是由于这

14、些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战斗,终于在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2史料解读:材料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材料二: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3提出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议一议,朝鲜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国内人民的踊跃参军,国内人民的大力支持,志愿军战士和朝鲜军民的英

15、勇善战,党的英明决策,彭德怀的正确指挥,中朝人民的并肩战斗,抗美援朝是正义性反侵略战争。4请学生说说:胜利的结局对新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提示: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完成本课相关习题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是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资料丰富,鉴于此,学生课前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对抗美援朝战争作一定的了解。同时,用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在感知历史的同时,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面有所突破,后面的教学需要继续努力,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能力激发出来。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3课 土地改

16、革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通过讨论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3.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

17、翻身当家作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知识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教师: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学生:认真思考,阅读教材,归纳概括:封建制度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农民受尽剥削,迫切要求获得土地。设计意图:熟悉教材,加深理解知识点2 土地改革的意义教师:指导学生观看书中插图,了解土地改革的经过和农民当时的心情。1.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土地

18、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农民翻身后,对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完成练习册土地改革实现了孙中山先生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孙中山先生把民生问题概括为衣、食、住、行四个要素,时代在发展,而民生要素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背诵本课重点知识学生:认真观看插图,体会喜悦心情。分组讨论,然后回答问题。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起了巩固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回复发展,粮食产量增加。完成本课相关习题通过土地改革视频资料,使同学们深刻体会了农民翻身成为土地主人的喜悦之情,进而理解了土地改革的重大历史意义。学生的积极

19、性也提高了。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 了解和掌握“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组织学生模拟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培养其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2. 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3. 理解“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意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人

20、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一个五年计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同学们,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28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终于能够扬眉吐气,以独立的姿态昂首于世界东方。然而,面对西方国家的强大,新中国在建国后也在积极寻求着经济的起步和政治制度的完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知识点1 第一个五年计划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发展状况怎样?请结合教材第18页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和第19页“材料研读”加以概括。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图表及“材料研读”,思考回答问题。学生:看书思考、讨论交流,对新中

21、国的工业状况有一个感性认识。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2. 针对当时中国的国情,大家来献计献策:如何才能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中国国力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中国要改变这种落后的现状,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过渡】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3. 讲一讲: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9页第一、二段,思考并讨论回答。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讨论回答,当堂识记巩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4. 从一五计划的任务,我们不难看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一 1950年时美国的钢产量是8700万吨,中国只有61万吨,双方相差140多倍。在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较量中,志愿军战士用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而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也让人们认识到一个刚刚获得独立的民族距离真正的强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二 促成当时中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朝鲜战争所导致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此后西方对中国的封锁禁运,也使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要求更迫切。2武力温锐 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化的“轻、重”之辨教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讨论交流。深刻认识

23、到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发展重工业的必然性。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特别是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和更复杂国际局势的影响,恢复我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极端落后状况的客观要求显得更为紧迫。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故参考答案为:要缩小与大国强国之间的差距。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只有发展重工业,国防才能强大。-5. 比一比,说一说:结合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一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代表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有何意义呢?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结合教材回答第一个五

24、年计划的主要成就。学生:开展小组间竞争:比赛说一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代表性成就。【过渡】“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等都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一五计划后,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教师:创设情境,承上启下,过渡到下一个子目的学习。学生:理解一五计划成就的意义。知识点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 现场新闻报道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记者: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您收看“新闻直

25、通车”栏目。今天是1954年9月28日,历时14天的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中南海即将闭幕。本次大会,全国的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请跟随我们的镜头到现场去看看。记者:我们在现场了解到,此次大会的一项重要议题就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来采访一位代表。这位同志您好,请问您是哪个省份的人民代表?人大代表:我是山东人。记者:哦,原来是家乡来的,太好了!您能就此次颁布的宪法给我们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人大代表:好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这次大会上制定的宪法在颁布前就已经广泛地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根据

26、这些意见,大会又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记者:那么,这部宪法的内容都会有哪些呢?人大代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记者: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意义是什么?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记者:非常感谢您的介绍。观众朋友们,看来,我国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感谢您的收看

27、,下期活动再见。教师: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记者和人大代表进行模拟报道。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分工准备,模拟报道,以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梳理知识。时间:1954年9月地点:北京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要任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宪法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等。宪法意义: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成本课相关习题一五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基本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编制背

28、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巨大成就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 三大改造 1. 使学生掌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和比较能力。2. 通过指导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 使学生加强思想认识,认识到我党在过渡时期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三大改造的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

29、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课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确立的?怎样确立的?知识点1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3.教材p24两幅图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分组讨论,选代表回答: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缓慢。工业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所以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慢。阅读后分组讨论,然后归纳概括:分散经营制约农业为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需要。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过渡:与小农经济很相似的手工业,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也

30、形成了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底,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知识点2 公私合营1.什么是公私合营?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3.对待资本主义工商业党和政府采取的态度和农业、手工业有何不同?阅读教材后分组讨论,然后回答。各抒己见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我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的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新中国的美好前景正在拉开画面!完成本课相关习题多媒体

31、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2)通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重大失误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等基本史实。2.过程与方法(1)调动

32、全体学生进行研讨,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2)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建设成就和先进模范人物,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2)经过党和人民的努力,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邓稼先、王进喜等人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3)通过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个伟大的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探索建设社会主

33、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引导学生回忆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明确1956年完成的三大改造,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知识点1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多媒体演示:中共八大会址。教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学生:1956年底学生: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了强化重点,使学生对中共八大有更全面的认识。引导他们进行讨论。(达到学生熟记重点内容的目的)。多媒体演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图片多媒体演示:严重失误的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教师:看到这些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寓教于乐,营造愉快

34、轻松的学习氛围,使难点不难)。学生:火车拉一个大苞米太夸张了吧(同学大笑)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自由发言和笑声,我想大家对那个特殊的年代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那么当时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呢?(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请同学们看书,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这个问题。(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去看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1.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2.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3.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在大屏幕上老师打出正确的提示。教师: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我党采取了哪些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我党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失误,只

35、是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于是,在1961年春全面调整了国民经济,使生产好转。知识点2 “文化大革命”教师: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自学,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间、结束的时间、标志以及文革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使学生对文革获得初步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学生掌握:文革的起止时间:19661976年;标志: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主要历史事件:文革的开始、 “九一三事件”、文革的结束等。教师:出示图片: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狂热的红卫兵学生:感受文革初期学生的狂热,并预想文革的狂热程度,为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件预伏。教师:展示下列材料:材料一: 1

36、966年8月起,红卫兵以“横扫四旧”为名,走出校门“杀向社会”。他们砸毁老字号的店铺招牌,更改街道名称,任意揪斗“反动学术权威”,闯入住宅查抄、掠夺私人财物,焚烧中外古典名著,捣毁文物字画,破坏名胜古迹等。 材料二: 在各项工作都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指导下,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十年间,虽然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国民经济有一定进展,但据估算我国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人民币,几乎相当于1949至1979年建国三十年全国基本建设的总投资,拉大了我国同世界经济发展的差距。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在交通路口、

37、路边围墙、临街楼面原有的广告牌示全部消失,刷上了红色的大幅毛泽东语录。工厂、机关和学校上午上班后,先不工作,而是先搞一个小时“雷打不动”的“天天读”(“读毛主席的红宝书”),翻来覆去地背诵“老三篇”,“早请示、晚汇报”,人人学跳“忠字舞”。 整个文艺事业一片凋零,全国上下唯独江青搞得“样板戏”一枝独秀,“八亿人口八个戏”。 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旗号下,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大中学校“停课闹革命”,青年学生盲目参加打倒学校的“走资派”。将学习科学文化视为无关紧要,“炮轰”、“砸烂”不绝于耳,学校已不是宁静的读书地,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校开始招收“工农

38、兵学员”,只要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就可以上大学,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学生: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合作概括出“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教师:出示一系列数字、结论展现“文革”的破坏力:1.14000多名卓有成就的学者、教授被迫害!2.300多万人在动乱中非正常死亡!3.1600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失去了教育的机会4.2.5亿人民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缺吃少穿!5.5000亿元的经济财富损失殆尽!6.无数的文物古迹、艺术珍品被砸碎焚毁,中华文明惨遭浩劫!教师:林彪的言论: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 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 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

39、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就是这样一位“好战士”却发动了骇人听闻的反革命武装政变。幸好党和毛泽东、周恩来及时的、机智的粉碎了这次政变。学生:了解“九一三事件”理解“任何阴谋家都没有好下场”的真理。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四人帮的反动行径及其本质,引导学生掌握粉碎四人帮的过程。学生: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知识点3 建设成就教师: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出现了失误,但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请同学们看书,找一找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模范人物。多媒体演示:请大家说出每张图片反映的是哪位先进模范人物

40、?(培养学生识图和迅速记忆能力)。学生:邓稼先学生:焦裕禄学生:王进喜学生:雷锋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再请一位同学谈谈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学生:大庆油田的建成。电子、原子、航天等新兴工业的发展。教师:我们这节课同学们对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为了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懂得学好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道理。接下来,我们继续推出延伸探究题,请全体同学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锻炼学生的论辩能力。使同学们的兴奋点达到高潮。让学生学会史论结合,学会表达和表现)。多媒体打出延伸探究题:结合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

41、失误的原因,谈谈在现阶段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应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全班同学按着研讨学习小组坐在一起,进行研讨)。学生:尊重客观规律。学生:向雷锋,焦裕禄学习。学生:发展高科技领域。学生:要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学生:反对浮夸,实事求是。学生:提倡节俭,反腐倡廉。完成本课相关习题本节课全面介绍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着重叙述了其良好的开端(中共八大)和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同时也再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模范人物。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 伟大的历史

42、转折 1. 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及历史意义。2. 了解拨乱反正的表现和成果。3. 培养学生完整、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的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教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的伟人又是谁?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你们知道这一历史巨变是从哪里起航的吗?一个什么样的事件,使中国历史出现了重大转折?展示课题:伟大的历史转折【合作探究】问题:文革结束后,人

43、们最迫切的要求是什么?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得出不同的结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概括总结。回顾:“文革”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说说你认为“两个凡是”的方针正确吗?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得出不同的结论。生1:“文革”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十年“文革”给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政治上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经济瘫痪;社会秩序混乱、工厂停工、学生停课生2:“两个凡是”的方针不正确。伟人的话并不是每句都正确。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两个凡是”方针的错误。师:1977 年2 月7 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

44、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两个凡是”,既然“两个凡是”打着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旗号,就应该是以“完整准确的毛泽东思想做指导”,这个“完整准确”是指用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实质来统摄毛泽东思想的整个理论体系。而不是指毛主席的“每句话都对”、“绝对正确”,更不是说毛主席的每个具体论断或决策都是绝对不能动的。“两个凡是”恰恰在这一点上背离了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两个凡是”错误的要害在于利用人们热爱领袖的淳朴感情,借毛泽东思想的权威性,来借此维持“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既定方针”。“文革”是毛主席的错误决策,我们应该反对,“两个凡是”实际是“左”倾错误的延续。就在这时,光

45、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维一标准一文,与“两个凡是”针锋相对,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反对,有人支持。于是,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问题:结合教材,说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性质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生1: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生2:这次讨论中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生3: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教学视频: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视频,结合课本,完成以下问题: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学生回答。师: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先完成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任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

46、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全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然而,“文革”中,由于极“左”思潮泛滥成灾、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盛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抛弃了。粉碎“四人帮”后,又出现了“两个凡是”的“左”倾错误方针,造成新的思想禁锢,显然,不冲破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不端正党的思想路线,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就不可能确立起来,全会提出,党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就是领导、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历史教学设计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教学设计条件下

47、加以发展。政治上:首先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旧路线是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左”的错误日益升级直至发生“文化大革命”重要根源。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这是将过去的政治斗争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里的转移体现了共产党跟上了世界现代化的时代潮流,走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全新探索之路。组织上:以前党内长期犯“左”的错误,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悲剧的出现,在制度上的根源,就在于事实上没有很好地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应该从根本上建立在制度化、法律化的可靠保证的基础上,这是痛定思痛的集体反思的智慧结晶,也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正常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正是基于这种精神,此次全

48、会在事实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是新组织路线指导下的重大成果。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是伟大转折呢?学生看书回答。展示:外媒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正式开端。共同社这次会议作出的一系列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教学设计产生的影响比1949年建国以来的任何事件的影响都要大。美联社百姓眼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转折点,人民的生活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实现温饱奔小康,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彻底地从“文革”和“两个凡是”的阴影中走出来,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搞建设、谋发展,全面推进拨乱反正就成为了党

49、和政府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合作探究】阅读教材,说出拨乱反正在哪些方面展开?生:平凡冤假错案。展示:1980年刘少奇德意平反的图文资料。政策上:调整和落实知识分子、民族、宗教政策等。完成的标志: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教学设计问题的决议完成本课相关习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迈进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也是党和国家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和平发展的标志。通过这次会议实现的伟大转折,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了实践的前提和起点,我国民族复兴大业从此走上了“快车道”。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 经济体质改革 1. 了解家庭联产承

50、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2. 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3. 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的内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方案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提问:这首歌曲是对哪位历史人物哪项功绩的赞颂?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方案2:播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影像资料的片段导入新课

51、。方案3:利用凤阳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教师进行解说有关历史,由此导入新课知识点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阅读下列材料,谈谈改革前的农村存在哪些弊端?结合教材第39页,总结其原因。材料一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材料二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后家家户户背起花鼓去讨饭。师:出示材料和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材料,思考改革前的农村存在的弊端。生:阅读材料,学生阅读材料,思考改革前的农村存在的弊端,了解掌握家庭

52、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背景。师:点拨指出:材料一,农民劳动不积极;材料二,靠救济生存;原因:农村原有的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导致农民越过越穷。2. 如果你是当时上述情况的农民,整天混日子、饿肚子,你想一直这样下去吗?你有何想法呢?安徽凤阳的农民又是如何做的呢?效果如何?请阅读教材第38页相关史事。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思考问题,结合教材,了解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作用。师总结: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份文书成为中国第一份农村改革的宣言书,也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小岗村的成功尝试得到中央的肯定,并逐步在全国推开,并正式定名为“家庭联产承包

53、责任制”。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教师指出:农村的经济改革,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及时总结农民的创造,因势利导,加以推动,是党指导社会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3.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请阅读教材第39页。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结合投影讲解。4. 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哪几次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结合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说明生产关系变革应遵循什么规律?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生:自主合作交流师点拨:事件核心内容意义土地改革(19501952)地主私有农民私

54、有解放生产力开辟农业发展道路农业合作社(1953)私有制公有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人民公社化(1958)一大二公挫伤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土地公有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调动积极性农业大发展应遵循原则: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过渡】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师:创设情境,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知识点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 请阅读下列材料,说一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材料一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材料二 1956年夏天

55、,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师:出示材料和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师点拨: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吃“大锅饭”,职工没有积极性。2. 你能开出什么“药方”让企业摆脱困境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有何作用?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生:阅读教材第40页,踊跃发言。师点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从而解放了企业。【过渡】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有种声音反映了人民对改革的质疑,有人

56、认为社会主义应该是计划取向,而改革却搞了市场趋向,改革有方向性错误。到底计划还是市场,改革之路如何前行?敢问路在何方?师:创设情境,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知识点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什么时间?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师点拨:1992年,中共十四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什么作用?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师点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完成本课相关习题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

57、主义道路第9课 对外开放 1.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知道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2.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3. 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课前播放音乐春天的故事)(谈话导入)师:刚才大家听了一首

58、优美动听的音乐,这首音乐中的歌词写到:“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那么歌词中的老人是谁呢?他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又指的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 改革开放。(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了解本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先请同学们看两组图片(课件出示)。 师引导学生根据文字说明四幅图片表达的内容,并补充:的确,邓小平看到日本和美国如此发达先进,深深刺痛了她的心,同学们,如果你是邓小平,你会怎么做?(学生发表看法)是的,我们和邓小平同志一样,都渴望中国迅速发展壮大,所以党中央就制定了一项基本国策来发展社会主义中国

59、,我们通过一则材料了解一下。(出示材料)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指生朗读材料)思考:根据材料判断,中国是否要实行对外开放?引导学生解读材料,得出:中国要实行对外开放,中国的发展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P44地图,结合材料:说一说,1980年我国兴办了哪些经济

60、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特点?(出示材料)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组织小组讨论,师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汇报交流,得出结论:1980年兴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指生到讲台找出四个城市的具体位置),特点: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地处沿海,交通便利;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有利于吸引侨资;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师:没错,党中央正是考虑到了这些因素,才兴办了这四个经济特区,那么到底什么是经济特区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5“知识拓展”,了解“特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