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津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考试习题精选及答案_第1页
成都新津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考试习题精选及答案_第2页
成都新津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考试习题精选及答案_第3页
成都新津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考试习题精选及答案_第4页
成都新津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考试习题精选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成都新津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考试习题精选及答案一、单选题1教师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时,通过介绍显微镜发明的过程,自然的导入新课。这种导人方式是()。 A复习导入B故事导入C直观导入D事例导入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导入技能类型。复习导入是通过介绍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进行导入,故A错误。故事导人是利用生物学科的发现史和科学史进行导入,故B正确。直观导入是在课前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体标本、模型、图标、幻灯片、电视短片等形式导入,故C错误。事例导人是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导入新课,故D错误。 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发生的是( )。A.等位基因分

2、离B.同源染色体分离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C解析:知识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是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部位排列,后期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项错误。A项:减数第一次分后期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减数第一次分后期是同源染色体分离,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3关于种群特征和种群

3、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样方法可用于估算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B.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C.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会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D.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的种群属于衰退型 答案:A解析:知识点: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对于不活动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可用样方法估算该种动物的种群密度,A项正确。B项: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B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K值是环境允许动物生存的最大容纳量,迁人大量同种个体不会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C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的种群属于增长型,D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

4、除。 4与酵母菌相比,大肠杆菌细胞中不具有的结构是( )。A.细胞壁B.核糖体C.细胞膜D.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D解析: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相关知识。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细胞壁,只含有核糖体、质粒,没有细胞核、有拟核。酵母菌是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因此答案选D。 5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细胞具有各项生理功能B.已分化的细胞全部能再进一步分化C.已分化的细胞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D.已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答案:D解析:知识点:对细胞全能性的理解 。能性是指已高度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故D正确项。

5、6在进行“DNA分子的结构”教学时,为加深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认识,教师准备了硬纸、剪刀、黑色签字笔及细铁丝等材料,让学生分组制作DNA分子简易模型。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是( )。 A.概念图教学策略B.合作学习教学策略C.探究学习教学策略D.STS教学策略 答案:B解析:题干中,教师让学生分组完成DNA分子简易模型的制作,意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思考,使成员间相互帮助并通过组内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用的是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7在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及鸡的红细胞中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 A.中心体发出星射线B.无丝分裂C.合成蛋白质D.ATP合成 答案:D解析:人的

6、成熟红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进行分裂,它的细胞核和细胞器退化,不能合成蛋白质,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ATP来自糖酵解阶段。而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都具有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所以三种细胞均能够进行的是ATP的合成。 8高中生物课分为选修和必修课,属于选修的是( )。A.分子与细胞B.稳态与环境C.遗传与进化D.生物科学与社会 答案:D解析:新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和要求设计的,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有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每个模块

7、2学分,每个学分18学时。因此答案选D。 9某教师研究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设计相关表格记录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B观察法C访谈法D调查法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察法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视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等手段。本题通过设计相关表格记录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属于观察法,故答案选B。 10关于PCR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需要耐热DNA聚合酶B.Tag酶催化D

8、NA链合成的方向为35C.应用PCR与探针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突变D.新合成的DNA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答案:B解析:PCR技术是在实验室中以少量DNA制备大量DNA的技术,其技术原理是DNA在解旋酶作用下打开双链,每条DNA单链可作为母链,以4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因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而只能从3端延伸DNA,因此PCR过程需要引物。在引物作用下,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延伸DNA链,即DNA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向 3端延伸的。PCR过程分为变性(当温度上升到90以上时,双链DNA解旋为单链)、复性(温度下降到50左右,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

9、单链DNA结合)和延伸(72左右时,酶有最大活性,使DNA新链由5端向3端延伸)三个步骤。综上可知PCR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DNA聚合酶必须是耐热的,A项正确;殉酶催化DNA链合成的方向为53,B项错误:应用PCR技术实现DNA的扩增,然后用探针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突变,C项正确;新合成的DNA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D项正确。 11下列植物中,属于C4植物的是()。 A棉花B小麦C水稻D玉米 答案:D解析:光合作用时CO2中的C直接转移到C2(3-磷酸甘油酸)里的植物,叫作C3植物。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无叶绿体,CO2的固定不需能量仅需酶,与CO2的还原发生在同一细胞的同一叶绿体内。常见

10、的C3植物有:小麦、水稻、大麦、大豆、棉花和菠菜等温带植物。光合作用时CO2中的C直接转移到C4(草酰乙酸)里,然后再转移到C3中的植物,叫作C4植物。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内含无基粒的叶绿体,且细胞比较大。C4植物的CO2的第一次固定需要消耗能量,第一次固定与还原不在同一细胞内完成。C4植物能在CO2浓度较小的情况下固定而生成有机物。常见的有:玉米、甘蔗、高粱等热带植物,故选D。12DNA复制时,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式是()。 A都从3到5 B都从5到3C随机分配合成方向D一条从5到3,一条从3到5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DNA的复制方向。DNA有两条链,一条从5到3,一条从3到5,但是DN

11、A复制时子链的合成方向都是从5到3。 13关于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血液中含量极少B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C是内分泌腺分泌的特殊物质D对人体生理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激素的特点。激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特殊物质,在血液中含量很少,但是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发挥重要作用。 14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 A.将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用甲紫溶液染色,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B.将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C.先将淀粉、淀粉酶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采用标志重捕法可以调查土壤中

12、小动物的丰富度 答案:B解析: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植物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增殖,染色质不能变成染色体,无法观察有丝分裂过程,A项错误。将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进行饥饿处理后,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B项正确。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将淀粉、淀粉酶置于相同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后再混合保温一段时间;淀粉、淀粉酶先混合,会导致淀粉被淀粉酶水解,实验现象不明显。C项错误。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D项错误。 15静息电位的形成和兴奋的产生,均是以细胞膜两侧离子的不均匀分布为基础。将神经细胞浸浴在无

13、 Na+的等渗溶液中,则该神经细胞( )。 A表现为外负内正的静息电位,刺激后可产生兴奋 B表现为外负内正的静息电位,刺激后不产生兴奋 C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刺激后可产生兴奋 D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刺激后不产生兴奋 答案:D解析:静息电位的产生与 K+的外流有关,此时细胞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 Na+ 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把神经细胞浸浴在无 Na+的 等渗溶液中时,给予其刺激时由于无 Na+内流,它仍然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不能产生兴奋。 16图7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

14、(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B.由于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原因,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C.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形增长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第5年时增长速率最大,此时该种群数量为200只,等于K2,故理论上K值(环境容纳量)为400只,A项正确;第15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快;第5年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第5-9

15、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虽然逐渐减小,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慢,但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多,B项错误;图示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但未达到K值),C项错误;防治鼠患时,若将其数量控制在K/2左右,则在该条件下鼠种群具有最大的增长速率,很快就会恢复到较大的数量,应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以下D项错误。 17图1、图2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生物膜除了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B.图1中的A是NADPH,图2中的B只来自丙酮酸C.图1、图2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图1、图2中的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限制因素分别是温度和光 答

16、案:A解析:图1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为叶绿体的内囊体膜):水的光解H2OHO2,ATP的形成:图2表示的是呼吸作用的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因此A正确、C错误。图2中B是H,它来自葡萄糖和水,B错误。呼吸作用的发生不受光的影响,D错误。 18在“鸟类的生殖与发育”一节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播放翠鸟交配视频,随后提问:翠鸟的受精过程与前面学习过的两栖类动物的受精过程有什么不同 该提问属于()。 A回忆提问B分析提问C应用提问D评价提问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提问类型。应用提问是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许多生物学的概

17、念分析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常用这类提问。根据定义,题干中,教师在一定的情境中,根据新学的翠鸟的知识和回忆两栖动物的类型来学习鸟类的生殖类型,属于应用提问。故答案选C。 19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是Nt=Not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中生物课程目标的制订体现了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B教师在理解宏观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制订具体教学目标C教师在制订具体内容标准时,要使用行为动词D知识性目标各水平要求包括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和领悟(内化)水平 答案:D

18、解析:知识目标的水平要求原则上划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基本层次;能力目标的水平要求原则上划分为模仿、独立操作和迁移三种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水平分为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和领悟(内化)水平三个层次。21在光合作用的教学中,教师制订了教学目标:“阐明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该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目标应具备除以下哪项外的特征 () A指向性B准确性C可测量性D以教师为主体答案:D解析:三维教学目标的特征:指向性,规定教学活动的目标方向。准确性,在分析学生学习背景、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可测量性,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进行测量并作出客观判断

19、。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故本题选D。 22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A解析: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项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项错误。 23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不需遵循的原则是()。 A科学性和学科性B

20、针对性和生动性C多样性和强化性D简明性和启发性 答案:C解析:运用教学语言需遵循的原则是科学性和学科性、针对性和教育性、简明性和启发性。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高中生物课程目标的制订体现了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B.教师在理解宏观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制订具体教学目标C.教师在制订具体内容标准时,要使用行为动词D.知识性目标各水平要求包括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和领悟(内化)水平 答案:D解析:知识目标的水平要求原则上划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基本层次;能力目标的水平要求原则上划分为模仿、独立操作和迁移三种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水平分

21、为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和领悟(内化)水平三个层次。 25选择正确的实验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能够与所用试剂对应的是( )。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0.5gmL的蔗糖溶液B.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TB(溴代麝香草酚蓝)溶液C.叶绿体色素的分离无水乙醇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苏丹染液 答案:B解析:05gmL的蔗糖溶液能够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但是其浓度较大,使细胞失水过多死亡不能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应选择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A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以由BTB(溴代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

22、故B正确。无水乙醇可用来提取植物组织叶绿素,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在层析液中进行,层析液主要是石油醚、丙酮和苯的混合物,C错误。苏丹染液使脂肪着色,而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剂应用紫色龙胆紫,D错误。 26图表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正在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B细胞和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 C细胞和细胞所示过程不可能发生在同一器官中 D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数量之比为 1:2:2 答案:C解析: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将要 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同源染色体没有联会,各染色体的着丝

23、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 分裂中期。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据此可判断: 细胞中,等位基因正在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A 项正确;细胞和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8 项正确; 细胞和细胞可能发生在同一个器官中,如精巢,C 项错误;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 的数量之比为 1:2:2,D 项正确。 27生物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棕猴(Bb)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出现一些白猴,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雌雄异株的植物进行异花授粉,两次套袋,一次是去雄,一次是授粉结束后C.纯合甜玉米与纯合非甜玉米间行种植,由亲代植株

24、结的籽粒判断性状的显隐性D.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代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答案:C解析:棕猴(Bb)之间相互交配,子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白猴是性状分离的表现,基因重组至少两对等位基因,A、D错误。对雌雄异株的植物进行异花传粉,需做套袋处理,但不需要做去雄处理,B错误。纯合的甜和非甜玉米间行种植,可由亲代植株结的籽粒情况判断其显隐性,如果甜玉米植株上出现非甜玉米,则非甜为显性;如果非甜玉米植株上出现甜玉米,则甜为显性,C正确。高茎与高茎豌豆杂交,其子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出现,是不同的配子随机组合的结果,D错误。28如图,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

25、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答案:B解析:酶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是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反应所需的能量减少,所以图中没有酶催化所需能量与有酶催化所需能量的差值就是酶降低的活化能。 29山坡上的丛林因山崩全部毁坏,一段时间后,经历草本、灌木和乔木等阶段逐步发育出一片森林。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该山坡发生的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 B竞争不会改变不同阶段的优势物种 C森林阶段相对稳定,群落不再发生演替 D上述演替过程中群落垂直结构变得复杂 答案:D解析:二、问答题30研究者进行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组合处理对葡萄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开度及胞问C02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

26、)在两种光照强度下,随温度升高,叶片光合速率均_。从甲、乙两图分析,原因可能是:随温度升高,_,使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_循环受到抑制。(6分) (2)据丙图可知:适宜光强40、强光37及强光40的组合处理,胞间CO2浓度均明显升高,推测这些条件下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3分) (3)分析甲图数据可知,强光或高温都会抑制光合作用,而且_。因而在炎热夏季的葡萄生产中,可采用一措施。(6分) 解析:(1)下降;气孔开度下降;卡尔文(2)高温破坏类囊体膜结构(或高温使酶的活性下降等其他合理答案)(3)高温和强光共同作用下抑制作用更强;适当遮光解析:(1)根据图甲,在两种光强度下,随着温度的升

27、高,叶片光合速率均下降;从甲、乙两图分析,原因可能是随着温度升高,气孔开度下降,使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进而使卡尔文循环受到抑制。(2)根据图丙分析,三种光强下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均上升,但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温度上升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如高温破坏类囊体膜结构(或高温使酶的活性下降)。(3)根据甲图强光或高温都会抑制光合作用且高温和强光共同作用下抑制作用更强,因而在炎热夏季的葡萄生产中,要采取适当遮光措施以保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31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培养该新

28、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_酶和_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_,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将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_组织,然后经过_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养技术称为_。 (6分) (2)上述杂种植株属于多倍体,多倍体是指一。假设甲和乙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是可育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6分) (3)这种杂种植株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_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3分) 解析:(1)纤维素酶;果胶酶;原生质体;愈伤;再分化(或分化);植物体细胞杂交 (2)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前者染色体联会异常,而后者染色体联会正常 (3)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1)为了培养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A、B,再用化学诱导剂聚乙二醇诱导融合形成杂种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根、芽,长成完整植株,以上获得杂种植株的方法叫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植物A、B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是四倍体,且该杂种植株减数分裂能形成正常配子,理沦上是可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