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第二部分 专题二 中外重大改革课件(33ppt)_第1页
2022年中考历史第二部分 专题二 中外重大改革课件(33ppt)_第2页
2022年中考历史第二部分 专题二 中外重大改革课件(33ppt)_第3页
2022年中考历史第二部分 专题二 中外重大改革课件(33ppt)_第4页
2022年中考历史第二部分 专题二 中外重大改革课件(3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部分 传统专题专项训练专题二 中外重大改革【知识梳理】一、封建性质的改革1.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使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 北魏孝文帝改革:494年开始。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4. 日本大化改新:646年。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5.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 中国戊戌变法:1898年。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束

2、缚,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2. 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4. 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年。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 中国改革开放:1978年开始。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在改革中腾飞。2. 新经济政策:1921

3、年开始。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3. 苏联模式:斯大林时期。短时期内实现了工业化,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弊端日益显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4. 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开始。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的偏差。5.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年开始。“往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6.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开始。使人们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最后导致苏联解体。【专

4、题启示】1. 改革与创新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强国之路。2. 改革要结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不能盲目照搬他国模式。3.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发展的规律。4. 改革措施的制定要立足于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专题集训】 1. 据史记记载,商鞅治秦,“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A. 促进了秦国国力的增强B.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C. 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 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B2. 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的改革(

5、)A. 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B.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C.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 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B3. 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646年,日本向唐朝学习,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成为日本社会发展的转折点。这表明日本由此进入了( )A. 奴隶社会B. 资本主义社会 C. 封建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C4. 有人这样评价彼得一世改革:“他用一只专制的手,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种子”的含义是( )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保留了农奴制 C.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D. 强化了专制统治C5.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开始谋求与其经

6、济地位相符的政治权利。在戊戌变法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措施是( )A.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创办京师大学堂D. 训练新式军队B6. 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颁布之后,俄国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地主把“真正的解放”藏起来了。这主要是因为该法令规定( )A. 无偿分配土地 B. 兴办手工工场 C. 农民需高价赎买土地 D. 鼓励西部耕种C7.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当分遣舰队指挥官马修佩理的舰队在江户湾停泊时,它(日本)似乎注定要灭亡。但是日本人却是唯一的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世界市场的亚洲民族。”这里所说的“灭亡”和“唯一”是指( )A. 亡国的命运;确立天皇统治,

7、实现独立B. 被殖民的命运;脱亚入欧,实现政治、民族独立C. 亡国的命运;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 被殖民的命运;摆脱民族危机,跻身强国之列D8. “在新政期间,国家不再干预劳资纠纷,而是以总资本家的身份,在激进劳工运动的配合下,迫使垄断资产阶级承认劳工组织工会、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劳工处境。”美国政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 摆脱经济大危机的困境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 维护垄断资本主义制度D. 缓和资本主义劳工矛盾C9.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的商店又开始有商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这种现象说明新经济政策( )A

8、. 解决了帝国主义对苏俄经济的封锁 B. 适应了客观经济规律的内在性要求C. 调整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失衡的关系D. 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承和创新B10. 路透社评论某时期的苏联政府:“经济领域适度运用价值规律,对现有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科研领域平均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这一时期是( )A. 新经济政策时期 B. 赫鲁晓夫时期 C. 勃列日涅夫时期D. 戈尔巴乔夫时期C11. 在20世纪,世界历史上发生过三次重大的经济变革,分别出现在苏俄、美国以及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0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

9、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政府的暴动不断发生。于是,苏维埃政府从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材料二 下图为罗斯福新政前后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材料三 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邓小平十三大的两个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

10、本目的是什么?(2分)该政策的制定者是谁?(2分)侧重考查史料运用巩固苏维埃政权。列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33年之前美国失业率不断攀升的事件是什么?(2分)1933年后美国失业率呈下降趋势得益于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措施?(2分)侧重考查史料运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以工代赈”。(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以及中国的“新事业”,分别“新”在哪里?(3分)侧重考查历史理解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美国罗斯福新政“新”在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形式;改革开放“新”在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1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分)侧重考查唯物史观立足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潮流等。(言之有理即可)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随着大萧条的到来,西方经济变得一团糟。与此同时,苏联的五年计划经济却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独特的经验虽然伴随着严格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它确实使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保守势力和大商业领袖抨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批评罗斯福抛弃了自由政策。不过,广大中下层民众热情讴歌

12、了“新政”,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通过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的工业化存在的问题。(2分)侧重考查史料运用、历史解释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政哪些措施使“广大中下层民众”视罗斯福为“救星”?(4分)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