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百合花》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百合花》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百合花》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百合花》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百合花一、教学目标.厘清全文的线索、情节,分析通讯员、新媳妇、“我”等人物的形 象。.学习以小见大及用心理活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掌握题目的象征意义,体会小说表现出的战争中的人性美和人情 美。二、重点、难点.分析小说怎样通过叙事表现主题.理解心理描写的技巧与作用.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情节.探究小说的深刻意蕴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小说的内容(1)概念: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 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环境 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 大文学体裁”。(2)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

2、节、环境。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四局部,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3)小说的分类: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 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仙侠、武侠、古 典、现代等;按照体制可以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 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4)小说的开展:“小说” 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外物篇,但 庄子所谓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论,与小说观念相差甚远。直至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小说家”列为十家,其下的定义为“小 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才稍与小 说的意义相近。

3、唐代传奇的出现,尤其是三大爱情传奇莺莺传李 娃传霍小玉传,标志着古典小说的正式形成。宋元两代,随着 商品经济和市井文化的开展,出现了话本小说,为小说的成熟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开展的高峰,四大名著三 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皆发于此。.作者简介茹志鹃(1925T998),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中国文 坛的“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创作类型的代表性作家。1925 年9月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 她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 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 书,以后一直在

4、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 组长等职。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 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chang茹志鹃曾用笔名阿如、初旭。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 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 去反映时代本质。表现战争题材的,以空灵精致的笔触展示军民间的 深情厚谊;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生活的,那柔美纤细的笔触常游弋于劳 动妇女的心灵世界,显示人物内心的热切好性格的贤淑。生活是 她的第一篇作品,于1943年11月22日发表在上海申报副刊白 茅第36期。她的主要作品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剪 辑错了

5、的故事等。茹志鹃的作品大约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如愿春暖时节 静静的产院为代表,注重在对人物心理的探究中勾划人物的性格 特征并触及他们的精神历史;一类是以百合花高高的白杨树 为代表、抒情性较强的作品;一类是以关大妈三走严家庄为 代表、反映革命斗争题材的作品。.创作背景作者创作百合花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许 多知识分子都经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作者的亲人也未能幸免于此。 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的思念起战士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 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 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 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

6、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于 是,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百合花”便在作家“匝匝忧虑”“缅怀追 念”之中灿然开放了,给当时文坛带来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矛盾评 价这篇小说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 感动的一篇”。百合花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作家在表现革命战 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表现出 清新、俊逸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反右派斗争(1957年4月):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反革命分子乘 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之机,向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猖狂进 攻,甚至扬言取消党的领导,实行西方“轮流坐庄”的政党制度,走 资本主义道路。1957年7月,毛泽东在南京

7、计划召集华东各省的省 委第一书记开会,部署反右派斗争。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 内开展反右派斗争,到1958年夏季反右派斗争结束。但斗争被某些 人严重地扩大化了。1978年,中共中央决定对被划为“右派分子” 的人进行全面复查,将被错划为右派的人平反。.文题解读“百合花”代表纯洁、优雅、高贵。文中既指新媳妇棉被上的百 合花,又象征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好纯洁美好的心灵,以及百姓保护 解放军的真诚,暗示了文章主题。题目精炼巧妙。内涵丰富。(二)阅读鉴赏.朗读小说,读准字音lido nd nd niO ni han han zhi niu ji gan gd shanshan ch6u xi6 m6

8、 m6 zhdi qidnch6ng ke讷讷忸怩憨憨执拗髻尴尬讪讪瞅挟嬷嬷假设虔诚磕ke ban ban磕绊绊.理解词语(1)踌躇:形容犹豫;指停留,徘徊不前;形容得意的样子。(2)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3)讷讷:形容说话迟钝。(4)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5)傻气,难为情。(6)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7)讪讪: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梳理文脉(1)小说写了哪几个人物?明确:“我”、小通讯员、新媳妇(2)小说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以什么为线索展开的情节?明确:小说以时间为顺序,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3)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叙事视角?引导:表达学中,一般把“

9、谁说故事”“站在什么立足点上说故事” 称为表达视角,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 即表达者站在局外,不出现在故事中,但对事件的前因后果及人物心 理、过去和未来都十分清楚,有时甚至走到前台发表议论、评价人物。“有限视角”,即表达者为当事人,参与故事开展,我们依赖他的眼 睛看世界,靠他引领进入故事。第一人称叙事真实而有感染力,属于“有限视角”;第二人称叙事有对话效果,便于倾诉强烈的情感,第 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可全景式表现生活,这两者既可以是“全知视 角”,也可以是“有限视角”。明确:本文采用第一人称“我”的有限视角。(4)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件事?请分别概括明确:通讯员带“我

10、”去包扎所(带路)开端通讯员随“我”借被子(借被)开展新媳妇和“我” 一起在包扎所救护(救护)再开展通讯员救人牺牲、新媳妇献出自己的新婚被子(牺牲、献被) 高潮、结局(5)据此将小说分为四局部明确:开端(23段):通讯员“我”去包扎所(带路)开展(24-43段):通讯员随“我”借被子(借被)高潮(44-57段):通讯员壮烈牺牲,新媳妇缝衣服(牺牲、 献被)结局(58-59段):新媳妇执意献出新婚被子(盖被)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以及小说中出 现的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分析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小通讯员、新媳妇和“我”都具有怎样的性 格特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第一

11、组找文章第一局部,故事的开端; 第二、三组找第二局部,故事的开展;第四、五组找第三局部,故事 的高潮;第六组找最后一局部,故事的结局。明确:第一局部:(1)通讯员:第6段,在护送“我”时,他一路上一言不发,也不看“我” 一眼,“撒开大步”“把我搭下几丈远”,可是他既不把“我”樗下 太远,也不让“我”走近。这一奇怪的举动,表现了小通讯员的拘谨, 同时也说明了他的细心。他知道这是团长交给他的护送任务,必须尽 心尽力完成,他是在用上述独特方式表达对“我”这位女性的关心。 由于通讯员的独特,“我”便注意起他来了。第8段,“他见我挨他坐下.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这段 话采用了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

12、写出了小通讯员的腼腆、局 促,表现了他憨厚、质朴、单纯,不善于和女性打交道的特点,展现 了他纯真无邪的美好心灵。第17段,参军、参战对于小通讯员来说,是一种自觉行为, 他显然是一个具有忠贞信仰的革命者。第23段,“走路都没出一滴汗”而“为了我跟他说话”却“出 了一头大汗”,通过前后的比照,把小通讯员与女性说话时的拘束、 忸怩的情态描绘得淋漓尽致,突出了小通讯员的憨直、纯朴、可爱。第二局部:(1)小通讯员:第25段,小通讯员“踌躇” 了一下,才和“我” 一起出去, 他不习惯和女人打交道,但是对革命的责任感又促使他去,“踌躇” 一词真实地反映了小通讯员的心理状态。第28段,这里写通讯员借不到被子,

13、说“老百姓死封建”, 这一细节是否贬损了其形象?没有贬损其形象。通讯员不完美但充满人性,有毛头小伙常有的 急躁。在借不到被子时,他懊恼气切地说“老百姓死封建”。这种急 躁懊恼的情态,不仅没有贬损他的形象,反而给他增添了浓郁的人情 味,使他的性格更立体,形象更鲜活,也对他的正面形象起了衬托作 用,使他后来的可爱与可敬自然地凸显出来。第34段,小通讯员在“我”的帮助下终于借到被子后,“慌 慌张张地转身就走”,却不小心在衣肩上挂了一个破洞,又害羞地说 什么也不愿意让新媳妇给他补上,这里的细节描写,一方面写出了小 通讯员紧张、怕跟女同志打交道的羞涩心理,表现了他腼腆而又有些 执拗得性格,另一方面写出了

14、新媳妇的友善、热情,也为后文情节的 开展埋下了伏笔。第39段,当得知自己借的是新媳妇唯一的嫁妆时,他“皱起 了眉”,懊悔地成认自己“不了解情况”,觉得自己误解了新媳妇, 于是真心实意地提出要把被子送回去,这充分表现了他直率、纯朴的 性格特点和可贵的自我批评精神。第42段,一个关键词“干硬的馒头”,馒头是什么?馒头是 饭,原本是谁的饭?是通讯员的饭。“掏”“摸”两个字更是写出了 馒头的珍贵,同样是忙到下午都没顾上吃饭的小通讯员却把自己珍贵 的粮食留给了“我”,“我”是谁,“我”不过是他的一个同事,“我” 不过是他的一个战友,那你能看到在物资及其紧缺的情况下,他这样 做,反映了通讯员是一个什么样的

15、人?这是一个真诚善良、细心的小 战士,这是一个为别人着想、关心、体贴同志的小通讯员,可能大家 在这还不能预料,同样是因为真诚善良,这个小小的战士在沙场上舍 己救人,为了自己的战友,献出了年轻和珍贵的生命。同样,在这一段中,“脚不点地地走了”表现了他迫不及待回部 队的心情。还是在第42段,写到“小通讯员背的枪筒李不知在什么时候又 多了一枝野菊花”,我们回过头看第7自然段中,“肩上的步枪筒里, 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两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两处细节描写前后呼应,表现了小通讯员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天真、质朴的心灵以及临近战斗时沉着不迫的转态。这两处细节描写 使通讯员的形象更饱满、更鲜明生动。(

16、2) “我”:第43段,这里对小通讯员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的细节描 写,一方面表达出“我”对小通讯员的惦念、关怀好心疼,另一方面 也隐约地暗示着“我”大概再也么有机会补缀小通讯员肩上的破洞了, 也为最后新媳妇为小通讯员补缀肩上的破洞的情节埋下了伏笔。第三局部:(1)小通讯员、“我”和新媳妇:第52段,如何理解这段话?因为是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所以在包扎所照顾男伤员,为 他们擦拭身上的污泥血迹时难免会放不开手。这段话为下文小通讯员 牺牲后新媳妇“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的情节做了铺垫。新媳 妇前后的变化,写出了她对为百姓捐躯的小通讯员的崇敬,突出表现 了其善良、纯真、高洁的品质。第53段

17、,这里对“破洞”的细节描写,一方面印证了牺牲的 就是小通讯员,照应上文,另一方面也引起了 “我”和新媳妇以及读 者对前文小通讯员形象的回忆,表现了新媳妇和“我”万分痛惜的心 情。第54段,借担架员之口描写小通讯员舍身救人的壮举,只着 重写了小通讯员牺牲前的一句话(“快趴下”)和一个动作(扑)。 小通讯员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给读者和被救的群众留下他的姓名。他 那种临危不惧、舍身救人的崇高精神与在女同志面前的腼腆的表现形 成鲜明的比照。这个既天真纯朴又英勇无畏,对革命、对人民无限忠 诚的小战士在读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第56段,这里对“缝破洞”这一细节的描写串联起前面三处 对“破洞”的描写,表

18、现了小通讯员崇高的品质,而新媳妇“拿着针” “细细地”“密密地”缝破洞的行为,丰富了她的形象,这一针一线 里有对自己之前与小通讯员置气的懊悔和内疚,有对他牺牲的痛惜, 更有对他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的敬佩。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示了 这位平凡妇女的纯朴与善良。第57段,第二次写到馒头,不仅呼应了前文,还使“我”睹 物思人,想起小通讯员的羞涩、憨厚,想起他的天真、活泼,想起他 的善良、体贴。这饱含着战友之情的馒头,承载着作者对小通讯员深 深地思念、哀悼、痛心和崇敬之情。第四局部:第59段,原本娴静、腼腆的新媳妇,此刻“脸发白,劈手夺 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并“气汹汹地嚷了半句”,新媳妇的 表情

19、和动作都与前文形成了鲜明的比照,促使这一巨大变化产生的决 定因素是小通讯员的壮烈牺牲。这样写,一方面揭示了新媳妇美好的 心灵,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更为感人;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小通 讯员舍己救人的动人事迹对新媳妇的强烈的感染力,进一步衬托了小 通讯员的崇高形象,也使得读者对小通讯员这个人物更加热爱、更加 崇敬了。团部通讯员,在战斗开始前奉命护送女文工团去包扎所。他是一 个刚参军一年、只有19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 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 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在战斗中,当一颗 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们中间冒烟乱转时,他毫不迟

20、疑地扑了上去,用自 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人民群众的危难。过门三天的农村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 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善良纯朴开朗,也有着新嫁娘的矜持羞涩。一 条印着白色百合花的新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所以她十分珍惜这条被 子。小通讯员来借被子时,她没好意思说出不借的原因,只一味地表 示不借,让本来就拙于与女性打交道的小战士很为难。经过女文工团 员做工作,她终于同意借被子,同时心里对小通讯员充满了歉意。年轻的女文工团员,大战前夕,被派到前线包扎所帮助。热情开 朗,善于作群众工作。在与通讯员同行和借被子的过程中,对这个憨 厚质朴的小同乡产生了一种比同志、比同乡更为亲切的感情。在包扎

21、所帮助照顾伤员时,她心中还时不时想到通讯员,担忧他在战场上会 不会受伤,受了伤会不会被落下。“我”带有类似手足之情,带着一 种女同志特有的母性,来看待他,牵挂他,这是一种复杂微妙得无以 言表的美好情感。.景物描写分析问:开头以一句话独成一段,交代故事发生在中秋节这一特殊的日子 里,有何作用?明确:中秋节,皓月当空,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的月圆之夜, 本应是家人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刻,但在文中,即将开始的却是 一场战斗、一场生离死别!“中秋节”这一特殊情景烘托了战争的残 酷,把读者带入一个丰富而复杂的情景之中,痛恨战争、期盼和平自 然成为小说的基调。而后,第二段上来就说了 “这天打海岸的部

22、队决定晚上总攻。问: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总攻”为下文“借被子”以及通讯员受伤、牺牲的情节做铺 垫,同时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大背景。问:这是一段什么描写?这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景物描写。这样的一段景物描写,它描绘了一幅雨过天晴、庄稼青翠、露珠 清明、空气甜香的和谐画面。但是我们在这里需要值得注意的一点, 这幅美景它不是出现在太平盛世,而是爆发在战争的1946年,就像 文章中的“我”所说的那样,“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 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大家关注这一句话,你有没有 发现,这一句话它有一个逻辑关系是假设关系,强调的是如果和就, 那这种假设,它虽然透着一种遗憾

23、,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赶集”二 字,一种民间风俗,指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它能够让我们 看到即使在战争里,人们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感知,哪怕是一丝 乡间美景的欣赏,哪怕是一份对世俗烟火气的向往,这会让读者感觉 生命中仿佛有那么一瞬,残酷的硝烟在悄悄隐退,诗情画意的气氛慢 慢浮现了出来,这就为下文小通讯员与“我”在近走时表现出的那份 淳朴羞涩和善良的个性作出铺垫,也为后文当中通讯员与新媳妇在故 事里面那份人情美和人性美奠定了统一的基调,战争是残酷的,但诗 意的美却从未逃离,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人心感动,所以大家看到 了吧,环境描写能够让我出现一种感动的情绪,而这种感动的情绪恰 恰在美景里

24、,而这种美景包含着一种人间烟火的美好向往,而它冲刷 掉了、降低了战争的残酷性,因此,环境当中的诗情为我们带来了感 动的力量。问:文章中除了这段景物描写,还有哪里涉及到了这样的景物或是场 景的描写呢?明确:文章第11自然段,这里穿插了一段“我”对故乡竹海和拖 毛竹的场景的回忆。问:为什么要在这里写这段回忆,有什么作用?明确:天目山的竹海、窄窄的石级山道、小伙子拖毛竹时哗哗的响声, 这一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把读者带入了一个自然、安宁又祥和的世 界。这样写,一方面点明了小通讯员性格形成的原因,即富有诗情画 意的环境孕育了小通讯员这样心灵美好、品质纯朴的人,景物美与人 物美相得益彰,和谐统一;另一方面也抒发了 “我”对故乡的无比热 爱和思念之情,增强了 “我”对小通讯员的亲切感,于是“我”对小 通讯员的态度由先前的“生起气来”到“发生了兴趣”,最后“越加 亲热起来”。第47段,这里插入“我”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