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二○一五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五四制解析版)_第1页
济宁市二○一五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五四制解析版)_第2页
济宁市二○一五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五四制解析版)_第3页
济宁市二○一五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五四制解析版)_第4页
济宁市二○一五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五四制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试卷类型A济宁市二一五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6页。考试时间60分钟。共5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3.答第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4.答第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共20分)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2、。每小题1分,共20分。)1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政府中分管监察的机构是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中书省【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首创中央集权制度,其中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负责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掌管军事,因而选项 C 符合题意;选项 A、选项 B 均不符合题意,选项 D 中书省是元朝设置的机构,故正确答案 C。东晋2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代表的朝代分别是A蜀、西晋、隋 B东汉、南宋、隋 C蜀、西晋、金 D蜀、西夏

3、、元【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把握,考查学生识读示意图和综合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220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 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是蜀,选项 B 不符合题意;之后 280 年西晋灭掉了吴,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是西晋,因而选项 D 不符合题意;589 年隋朝灭陈,实现了统一,是隋,因而选项 C 不符合题意,选项 A 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 A。3“和同为一家”反映的是唐朝和某一少数民族的关系,这个少数民族就是今天的A维吾尔族 B藏族 C彝族

4、D白族【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唐朝和少数民族的关系,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解析】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与吐蕃(今藏族)关系交好,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与唐“和同为一家”,因而选项 B 符合题意;选项 A、选项 C 和选项 D 均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 B。4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功绩不相符的一项组合是 = 1 * GB3 = 2 * GB3 = 3 * GB3 = 4 * GB3 A = 1 * GB3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B = 2 * GB3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C =

5、3 * GB3 重用房玄龄、杜如晦为相 D = 4 * GB3 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及其主要功绩。考查学生全面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选项 A图片一是秦始皇,秦始皇时,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不符合题意,选项 B图片二是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不符合题意,选项 C图片三是唐太宗,唐太宗时重要贤能,重用房玄龄、杜如晦为相,不符合题意,选项 D图片四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 D。5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

6、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考查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选项 A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不符合题意;选项 B 洋务运动期间,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符合题意;选项 C 戊戌变法是洋务运动之后一次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不符合题意;选项 D 辛亥革命是戊戌变法之后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 B。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毛泽东 6右边是毛泽东对近代史上两位人物的评价,关于

7、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B都提出了“求富”的口号C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D都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张之洞和张謇的主要活动。考查学生综合把握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解析】张之洞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而张謇是中国民族工业企业家的代表之一,因而选项 A 不符题意;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运动提出了“求福”的口号,而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因而选项 B 和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期间,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而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也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而选项 C 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

8、 C。7.魏源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撰写的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资治通鉴【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魏源的主要著作。考查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解析】鸦片战争以后,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即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以抵御外国的侵略,因而选项 A 不符合题意,选项 B、选项 C 和选项D 均与题意无关,故正确答案 A。8.右图是小红同学的笔记,据此可以判断这是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运动,下面对该运动表述正确的是新青年是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这次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次运动也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是中

9、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C D【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从右图图片可知,小红同学的笔记记录的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是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说法正确,因而选项 C 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文化运动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说法不正确,因而选项 D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说法不正确,因而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说法正确,故正确答案 A。9毛泽东说:“长

10、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下列红军长征中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1 * GB3 四渡赤水 = 2 * GB3 强渡大渡河 = 3 * GB3 吴起镇会师 = 4 * GB3 飞夺泸定桥 = 5 * GB3 强渡乌江 = 6 * GB3 遵义会议A = 6 * GB3 = 1 * GB3 = 5 * GB3 = 2 * GB3 = 3 * GB3 = 4 * GB3 B = 5 * GB3 = 1 * GB3 = 6 * GB3 = 2 * GB3 = 4 * GB3 = 3 * GB3 C = 6 * GB3 = 1 * GB3

11、 = 5 * GB3 = 2 * GB3 = 4 * GB3 = 3 * GB3 D = 5 * GB3 = 6 * GB3 = 1 * GB3 = 2 * GB3 = 4 * GB3 = 3 * GB3 【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红军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考查学生综合把握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红军长征初期,强渡乌江,渡过湘江,遭受重创,1935 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接着,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雪山。1935年 10 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难险阻,到达陕甘革命根

12、据地的吴起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因而正确顺序,因而选项 D 符合题意;选项 A、选项 B 和选项 C 先后次序混乱,均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 D。10右图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有: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解放区、辽沈战役、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南京解放、北平解放。据图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1 * GB3 = 2 * GB3 = 3 * GB3 = 4 * GB3 = 6 * GB3 = 5 * GB3 B = 2 * GB3 = 1 * GB3 = 4 * GB3 = 3 * GB3 = 6 * GB3 = 5 * GB3

13、 C = 2 * GB3 = 1 * GB3 = 3 * GB3 = 4 * GB3 = 6 * GB3 = 5 * GB3 D = 1 * GB3 = 2 * GB3 = 4 * GB3 = 3 * GB3 = 5 * GB3 = 6 * GB3 【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考查学生综合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解析】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1947年3月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发起了重点进攻,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发起了辽沈战役,1946 年6月,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1949 年4月2

14、3日,南京解放,1949 年 1 月北平解放。根据图示可知正确顺序为,因而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 A、选项 C和选项 D 先后次序混乱,均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 B。11右图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成就示意图,图中的字母所对应的成就正确的是A长春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B沈阳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C鞍山大型油田投产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新中国一五计划的成就。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通过识图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时期,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因而选项A 不符合题意;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因而选项 B 不符合题意;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因而选项 C 不

15、符合题意;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毛泽东赋诗一首“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因而选项 D 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 D。12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各民族共同发展【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它是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巨变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因而选项 A 符合题意;选项 B、选项 C 和选项 D 均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 A。

16、13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中不包括A俄罗斯联邦 B外高加索联邦C爱沙尼亚 D乌克兰【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苏联的成立。考查学生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苏联成立时加入的除选项 A 俄罗斯联邦、选项 B 外高加索联邦和选项 C 乌克兰外,还有白俄罗斯,选项 C 爱沙尼亚是后来加入的;故正确答案 D。14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下列同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A BC D【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考查学生综合把握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解析】图片一蒸汽机,是第一个工业革命的成果,因而选项 A 不符合题意;图片二火车,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

17、成果,因而选项 B 不符合题意;图片三珍妮机,珍妮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因而选项 C 不符合题意;选项 D 电灯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爱迪生的发明,故正确答案 D。15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以处置战败国德国为中心的巴黎和会,英、法、美三国首脑以“三人会议”形式控制了局面,下面不属于“三人会议”的是A克里孟梭 B达拉第 C威尔逊 D劳合乔治【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一战后“新秩序”史实的识记。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解析】依据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 3 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子目战后的“新秩序”中的内容:“参加巴黎和会的有

18、27 个国家。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同为战胜国的中国和其他弱国处于无权地位。”可知,巴黎和会的“三巨头”是指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因而选项 A、选项 C 和选项 D 均不符合题意,选项 B 达拉第是二战前夕慕尼黑协定的签署人,故正确答案 B。16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A高速度、信息化 B全球化、低膨胀 C信息化、全球化 D低膨胀、信息化【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小。【解析】20 世纪 90 年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结

19、构的调整,美国新经济特征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和全球化,因而选项 C 符合题意;选项 A 高速度、信息化、选项 B 全球化、低膨胀和选项 D 低膨胀、信息化均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 C。1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行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美苏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两极格局由此形成,形成的标志是A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美苏冷战的史实。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难度较大。【解析】选项 B 马歇尔计划是援助欧洲复兴的计划、选项 C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时美苏冷战的开始,选项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是美苏冷战

20、军事上的表现,为应对北约的威胁,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故正确答案 A。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事件是A印度独立 B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C纳米比亚独立 D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纳米比亚独立的历史地位。考查学生的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解析】选项 A 印度独立是亚洲的一件大事,选项 D 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是拉丁美洲的一件大事,因而均不符合题意,选项 B 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埃及是非洲最早独立的国家之一,不符合题意, 1990 年,纳米比亚获得独

21、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故正确答案 C。19.右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在某一次会议上几个国家领导人的留影照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次会议是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华盛顿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签订九国公约的华盛顿会议 D慕尼黑会议【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慕尼黑会议。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图片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通过观察图片可知是慕尼黑会议召开的场景,1938 年 9 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出席的情况下,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 10 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因而选项 D 符合题意,选项 A 和选项 C 华盛顿会议是第一次世

22、界大战后召开的会议,均不符合题意;选项 B 雅尔塔会议时二战后期,苏联、美国和英国召开的加快法西斯灭亡和解决战后问题的会议,故正确答案 D。20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主要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B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C它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 D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其核心【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把握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其核

23、心,因而选项 A、选项C 和选项 D 均符合史实,均不符合题意,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信息时代”而不是“电气时代”,因而选项 B 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 B。第卷(非选择题 共30分)一、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国家实现近代化的重要内容,追求民主政治是世界各国共同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8分)【民主政治,世界潮流】 材料一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

24、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节选自英国权利法案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于哪一年通过了权利法案?(1分)这一法案使英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1分)材料二 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大国崛起之“新国新梦(美国)”解说词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战争主要的领导者。(1分)依据1787年宪法,美国掌握立法权的应该是哪一机构?(1分)【华夏共和,深入人心】材料三 如右图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右图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这一事件又被称为什么革命?(1分)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

25、这次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1分)【答案】11689 年(1 分);君主立宪政体(或君主立宪制)(1 分)。2华盛顿(1 分);国会(1 分)。3武昌起义(1 分);辛亥革命(1 分);三民主义(1 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答出两层意思 1 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世界各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史实,考查学生综合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1本题考查英国权利法案的相关知识。为限制国王权力,1689 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并对

26、公民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理论和法律保障,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2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领导人及战争胜利后颁布的法律文件。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实现了民族独立,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1787 年美国颁布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国会拥有立法权。3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史实及其意义。从图片中的楚望台和战争形势可以看出是广州起义的图片,广州起义首先在武汉三镇打响,由于发生于 1911 年,因此又称“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二、珍

27、爱生命,反对战争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心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苦难岁月】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请回答:4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场战争爆发于哪一年?(1分)为什么说它是中国人的一块“界碑”?(1分)材料二 右图反映的是某条约的签订场景5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签订的这一条约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危害?(1分)材料三 近代以后,由于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中日两国经历了一段惨痛历史,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侵略罪行不容掩盖,历史真相不容歪曲。2

28、015年5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的重要讲话6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时间、名称)。(2分)面对当今日本某些领导人掩盖歪曲历史的行径,请举出一例日军在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进行驳斥。(1分)【珍爱和平】材料四 如右图7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后,在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日本首相是?(1分)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对中国外交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1分)8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使全国人民广泛参与中央及各地区各部门举行的纪念活动,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1天。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中国

29、为了适应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需要,应始终不渝坚持走什么样的道路?(1分)【答案】41840 年(1 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答出两层意思 1 分)5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出核心意思即可,1 分)6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1931 年,发动局部侵华战争;1937 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间、名称正确,1 分。共 2 分)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731 细菌战等。(写出任意两次暴行 1 分)7田中角荣(1 分);

30、推动了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世界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中国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答出一层意思即可,1 分)8和平发展。(1 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旧中国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和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考查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和正确认识中日关系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4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及其对中国的重大影响,从材料“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知是第一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成为最主要的矛盾,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5本题考查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危害。从图片场景可知是辛丑条约签订的情况。辛丑条

31、约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本题考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1894 年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37 年发动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杀害中国军民大 30 万人以上,充分日本军国主义野蛮与残暴。7本题考查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史实。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中日实现了邦交的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推动了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世界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中国外交工作出

32、现新局面。8本题考查中国未来所走的道路。为了适应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需要,中国应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和发展的道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际合作,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自己贡献。三、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后被简称为“一带一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丝路辉煌】ABCDEF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图9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字母B所代表的地区。(1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专门设立了什么机构来总管西域事务?(1分)10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哪一历史事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1分)

33、“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古代中西方的交流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1分)【丝路发展】材料二 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美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华人”。 摘自中国历史六年级下册(鲁教版)11材料二中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2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两例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历史事件。(1分)你认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分) 材料三 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位于中国福建省市。早在汉朝时已开始海上对外交往,两宋年间,由于游牧民族盘据华北地方导致丝路断流,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

34、维基百科1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朝因从事海外贸易而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1分)宋朝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的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1分)【丝路畅想】材料四 可以说中国“一带一路”的构想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它的最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又将地球翻转了过来,令我们看到了已经沉睡了500年的欧亚大陆,更重要的是,中国又回到了最显眼的地方。中国日报网2015-05-061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地理大发现指什么事件?(1分)这一事件对世界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1分)如何理解“中国一带一路的构想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这句话?(1分)【答案】9河西走廊(1 分

35、);西域都护。(1 分)10张骞出使西域(1 分);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成为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加强经济文化联系的重要舞台,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的重要通道(或桥梁)。(意思相符即可,1 分)11美洲改为亚洲,华人改为唐人。(2 分)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唐与新罗交往频繁、玄奘西游等;(答出任意两个,1 分)对外交通发达,便于对外交往;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有巨大的吸引力。等等(答出任意两层意思即可,1 分)12广州、泉州(两项正确,1 分);市舶司(1 分)。13新航路的开辟(1 分 );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

36、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答出一层意思即可,1 分)“一带一路”关系亚非、亚欧,甚至辐射到太平洋沿岸的部分国家,最终要形成的就是跟周边国家和区域形成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会再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所以说“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 (相符的一层意思即可,1 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有关“一带一路”相关的历史知识,考查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和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难度中等。【解析】9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路线及新疆归中央的史实。丝绸之路,是贯穿东西的陆上交通线,因运输精美的丝绸而得名。它从西汉的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37、,通往中亚、西亚,直至欧洲。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专门设立了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新疆正式归中央管辖。10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开辟的开辟和历史意义。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是中西方重要的陆上交通线,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的桥梁,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11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活跃及其原因。唐朝与亚、非、欧三洲交往密切,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因而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唐朝与新罗交往频繁、玄奘西游等是其对外交往活跃的见证;唐朝政治稳定,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影响和吸引了世界各国是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主要原因。12本题考查宋朝的对外交往。宋朝从事海外贸易而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是广州和泉州。宋朝时,在主要的港口设立的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还设立“蕃坊”、“蕃市”和“蕃学”,以鼓励海外贸易。13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一带一路”的相关知识。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