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治疗的流派_第1页
心理咨询治疗的流派_第2页
心理咨询治疗的流派_第3页
心理咨询治疗的流派_第4页
心理咨询治疗的流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理咨询(治疗)的流派主讲: 毛华配温州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心理咨询师,催眠治疗师;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指导委员会专业委员,温州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成员心理咨询(治疗)的流派一、精神分析学派1、心理分析学说意识:个体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是现实的、理性的、能被社会接受的内容。前意识: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起到稽查作用,抑制潜意识的冲动潜意识: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不与现实直接发生联系,其内容会在梦中和白日梦中出现。 意识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最高形式。用通俗的话来说,它是人的心理因素大家庭中的“家长”,它统治着整个精神家庭,使之动作协调。正是在意识的管辖和指挥下,人的精神生活才得以正常地进行。 意

2、识的下面是“前意识”,这是曾一度属于意识的观念、思想,因为与目前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大,或根本没有关系,被驱逐出意识的园地,而留在意识的近旁。在意识活动过程中,属于前意识的观念有时可以“溜”出来,参与人的现实生活。 在意识和前意识的下面是“潜意识”。这是人类精神心理之最原始的因素。潜意识压在最深处、最低层,但它又是最活泼、最不安份守已的分子。它千方百计地想冒出来,但是意识作为最高统治者,发挥了它的威力,控制着潜意识继续留在最低层。这样才能保证人的意识的正常活动。 潜意识一般是无法进入意识层的,它是被心理抑制和压迫的领域,要经过外力的帮助、引诱和启发,经过精神分析的照明,除掉精神的压力,才能转化为“

3、意识”。示意图:-意识是现实、显现的,无意识却向下、向内紧压,形成压抑。压抑不会消失,以梦、口误、笔误、记忆错误等方式出现。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意识与无意识的直观图:潜意识潜意识2、心理结构学说本我(id):是建立人格的基础,是一种本能的冲动,遵守:“快乐原则”,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提供心理能量。自我(ego):是人格的执行部分,它统辖着本我与超我,并且为了整个人格的利益和外部世界交往。遵循“现实原则”。区分幻想与现实。超我(superego):是人格中体现道德准则的部分,是儿童吸收了父母的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而形成的,遵循“至善原则”。自我超我伊底意识前意识无意识图:意识的三种水平与人格本我、自我、

4、超我的关系 本我(原我)是指那些包含着不合理的、荒谬的内容的心理。本我(id)这个词来自于尼采,原意相当于英语的“it”,即“它”。“它”本身不属于意识,却又时时想表现为意识。更确切地说,本我就是一种本能的冲动,它不问时机、不看条件、不顾后果地一味要求自我满足。因此,在正常人的心理活动中,它很自然地要被压抑、受阻止。现实生活是不容许“本我”为所欲为的。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本我”的一部分由于在与外界的实际接触中不断遭到打击而失败,它就得到了修改。这部分得到修改的“本我”便成了“自我”。“自我”限制和驾驭着“本我”,以便寻求适当的时机,在现实的基础上使“本我”的一部分要求得到满足。在人的一生中,

5、“自我”往往是在幼年时期慢慢形成的。幼儿的“自我”刚形成时,还没有强到足以完全驾驭“本我”的程度。因此,儿童还要借助父母的威信来压制“本我”的冲动。父母的权威在儿童看来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由于儿童经常受到父母权威的压制,在他的内心中就形成了一种反映父母绝对权威的精神因素,这就是“超自我”(超我)的雏型。“超我”从儿童时代起,就比自我更高一等,它可以监视着“本我”的冲动,并强迫“自我”去压制那些它所不容许的冲动。所以,“超我”的胚胎是父母权威在儿童心理的“内部化”。到了成人以后,“超我”随着人的生活经验的丰富和知识的完善而不断得到充实和巩固,最后自然而然地作为一种所谓的“良心”的形式表现出来。我

6、们所说“某人没有良心”,指的就是他没有巩固的“超我”心理,因而缺乏理智,以致使他胡作非为。弗洛伊德说:有一句成语告诉我们,人不能同时侍候两个主人。但可怜的“自我”必须侍候三个严厉的主人,并且必须尽力和解这三个人的主张和要求。这三个暴君便是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自我”觉得受到了三面包围和威胁,当它被压迫得太厉害的时候,它的忧虑便越来越深,焦虑、抑郁和强迫症就由此而产生。正是这样,为“本我”所激动、为“超我”所包围、又为现实所阻挠的“自我”努力负起了调节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我们也可以明白为什么人们时常会抑制不住地喊出“人生艰难”的呼声。3、“抑制学说”人的一生中,会有一些痛苦的经历或性创

7、伤,常为文明社会所不容或禁止,即使现在重新回忆起这些经历,也会激发强烈的情绪体验。这些痛苦被一种强大的力量排除于意识之外,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并产生矛盾和冲突,引起精神症状。 弗洛伊德经过详细的观察,逐渐认识到:每一件被遗忘的事情,都有其痛苦的一面。如果以该患者的人格标准来衡量,那么,这些事情就包含着不能令他接受或使他引以为耻的观念。由于这些不能接受或引以为耻的观念在不知不觉间形成,所以它会被遗忘,或者说它不能在意识界中存在。所以,如果想使它重新回到意识界,就必须首先克服某些内在的阻力,以极大的力量去驱逐这些阻力。心理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所作的努力与患者试图回忆的事情难易成正比。在治疗中,医生所耗费

8、的功力,显然就代表了病人内在心理的阻力。此发现构成了弗氏的“抑制学说”。 例如,某人心里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冲动“本我”,但被另外一种强有力的趋势“超我”所反对。此时,所产生的心理矛盾会在“自我”的协调下相持一段时间,并保持平衡,而使其力量消失。这是正常人的解决途径。但是,在神经症的患者中,在出现上述矛盾冲突后,“自我”受到震惊而退缩回去,“超我”压制了“本我”,不让它的动力宣泄出去。这种得不到宣泄的“潜能”就是发生歇斯底里(癔症)的隐患。弗洛伊德把这一过程称为抑制作用。4、精神分析的诞生: 抑制作用这个学说是了解弗洛伊德心理治疗的关键,标志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正式诞生。 抑制作用学说是精神分析

9、学的中心,它直截了当地把歇斯底里症看作是心理冲突和抑制作用等动力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对此,费洛伊德采用自由联想技术,鼓励患者自由诉说心中产生的任何观念,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患者重新回忆起过去遭受精神创伤的情景,使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思想、情感、幻想得到疏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5、“奥底帕斯潜意识情意综“的理论。 抑制学说的建立使弗氏开始探索人的心理深处的神秘世界,并开始进行自我分析。也可以说,精神分析学产生于他的自我分析。 弗氏的自我分析是从1897年7月正式开始的。促使他进行自我分析的导火索是他父亲于1896年10月的逝世。弗氏说:“父亲的死终结了他的一生,但却在我的内心深处唤起了我的全部早年感受

10、。” 对于童年生活经历的发掘,使弗氏发现人类潜意识的基本成分恰恰就是幼年生活的凝缩物。因此,有目的地再现幼年生活的经历,将有助于了解潜意识的内容及其形成过程。 弗氏的自我分析工作所取得的第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发现儿童的“性本能”及其演变对于人类一生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当他在自我分析中发现自己从小就有亲近母亲的特殊感情时;当他发现自己的亲母感情具有排他性、独占性甚至由此产生妒忌父亲与母亲的关系时,他得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结论,即人从小就有一种“性欲”。这种“性欲”构成了人的最基本的“原欲”,它是人的一切精神力和生命力的原动力之一,称之为“性原欲”。由此,他进一步创立了“奥底帕斯潜意识情意综”的理论。

11、6、梦的解析 弗氏在自我分析以及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发现做梦现象同潜意识的活动的密切关系。导致这一发现的关键是两个因素,这就是幼童生活经历在梦中的发现和神经症患者的病源在梦中的显露。这一发现使弗氏看到了研究和分析梦的现象对于探索潜意识的极其重要的意义。 1897年11月5日,弗氏在一封信中宣布说,他要强迫自己去写一本“梦的解析”的著作,以便彻底地使自己从一年前丧父产生的悲哀心情中解脱出来。 在弗氏看来,潜意识中的被压抑的情感和愿望常以象征的方式出现在睡梦中,因而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治疗心理障碍。 梦是一种(受抑制的)愿望(经过改装后)的达成。7、自由联想法 弗洛伊德从梦的解析中创立出来了

12、“自由联想法”。这是弗氏在创立了精神分析学理论体系后治疗心理障碍的独特方法。依据这种方法,他不再催促患者对某一个指定的题目说些什么。相反,他要患者尽量放松身体与神经,进入所谓的“自由联想”状态。换句话说,他要求患者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给予任何思路上的限制或指引。患者必须把自己感受到的每一件事情都直说出来,从而把因“阻抗”而隐蔽起来的东西带回到意识界来。 自由联想法也叫分析法,即精神分析的过程。在自由联想的过程中,由于精神活动得到彻底的解放(相对于原来受约束而言),精神活动中的各种因素都可以自由的流出。而在这样的自由流出过程中,由于排除了外来的干扰,就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自我净化过程,即出现了精

13、神活动的纯粒状态。所谓净化或纯粒状态,就是排除了一切外来因素,恢复了精神活动的本来面目。这种净化会使人的心理变得宁静、满足和快乐。8、 移情 弗洛伊德在应用上述分析法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在治疗过程中,病人与分析者之间,会产生一种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有,而只有在治疗过程中才能有的强烈的感情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反面的。而且可能处于爱与恨这两种感情之间的任何一点上。弗氏把这种感情关系称为病人感情的转移移情。 弗氏认为,这种转移的发生恰恰表明精神分析的效应,说明精神分析已把患者精神活动的真实过程疏导出来了。只要医生头脑清醒,自始自终有驾驭患者的能力,并保持乐观,就可以借此引导出

14、患者心中受积压的各种精神因素,使之在这个缺口中宣泄出来。 如果医生不能驾驭事态的发展,惊慌失措。这种转移就会变成影响或妨碍治疗的消极因素。但是,如想规避这种作用,也是枉然之举。因为精神分析本身必然会导致感情转移,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在进行精神分析时,分析者要让患者感觉到转移的发生。要主动告诉患者:在他的转移态度中,正显示出他再次体验到他在儿童退行期内自己与最早爱慕的对象之间的感情关系。要用这种解释来说服和安慰患者,解除他(她)的顾虑。 如果医生能真正按这些要求去驾驭“移情”,就可以从抗性的最强武器,一变而成为精神治疗的最佳工具。9、精神分析对心理障碍的解释: 癔症(歇斯底里)发生的原因是潜意识

15、中性幻想得不到满足。其症状表现只不过是“潜意识幻想”的转化作用。 神经衰弱是一种性冲动受到压抑的结果。 性变态或同性恋,性欲倒退到孩童时代的表现。 抑郁症是长期将不满和愤怒情绪压抑到潜意识中,从而产生绝望的情绪。二、行为治疗学派 起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创始 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强调心理障碍的原因,在于环境刺激而不是什么内心的潜意识冲突。治疗着重当前的行为“症状”,认为不良行为来源于错误的学习,所以可通过重新学习或训练来矫正人的行为包括变态行为是广义学习的结果,引起不良行为直接原因是环境刺激,即刺激反应(S-R)模式。认为变态行为可通过再学习训练矫正,以适应不良行为为治疗目标。研究方法比较客

16、观,有实验证据,治疗方法简便、易行、有效。行为主义完全否定主体意识,认知期待和价值的意义,将人的行为动机归结为刺激反应模式,过于简单化,陷入机械论的危险。行为治疗在恐惧和焦虑中的应用:放松训练法:是患者用以减轻他们所体验到的的恐惧和焦虑的自律神经兴奋的方法。自律神经兴奋的反应,包括肌肉紧张,心跳加快、手冷、呼吸加快等。放松训练可改变这些情况,使焦虑减轻。1、渐进性肌肉松弛法(PMR)。患者系统地紧张并松驰躯体的每组肌群,经多次实践后,可试着不用紧张松驰每组肌肉而达到自我放松。一些肌群及用PMR法使用使其紧张的方法 肌 群 紧 张 的 方 法优势侧的手和手臂 先用力,握拳,再向肩部屈臂,屈肘非优

17、势侧手和手臂 同优势侧优势侧脚、小腿、大腿 脚趾抓紧地面;脚尖向上翘;大腿下压头部肌肉 皱紧额头;紧闭双眼;转动眼球,咬紧牙齿等肩部、背部、胸部 向后扩展双肩、耸肩,向内合紧双肩腹部 向上抬起双腿,弯曲你的腰臀部 收紧臀部,上提会阴2、腹式呼吸:是一种慢节律方式的 深呼吸,每一次吸气患者都用膈肌 把氧气深深吸入肺内。因为焦虑或 自律神经兴奋最常出现浅而快的呼 吸,腹式呼吸的一种更放松的方式 取代了这种浅快的呼吸。3、注意集中训练: 注意集中训练是由于练习者直接注意一个中性的或愉快的刺激,而转移了他对产生焦虑刺激的注意。方法包括默想、指导意象、催眠等所有通过集中注意机制产生放松的方法。4、行为放

18、松训练: 练习者坐在一张靠椅上,让身体 的所有部位都得到椅子的支撑,治 疗师指导练习者使身体的每个部位 都保持正确的姿势,不用紧张和放 松每组肌群。10组放松姿势:头部: 头部不动,由靠椅支撑,鼻子在身体的中间眼睛: 双眼睑轻轻闭合,外观平净,双眼在眼睑下保持不动嘴: 嘴唇分开,嘴的中心部位分开程度725mm喉咙: 缺乏运动双肩部: 双肩对称,并处于同一水平,双肩倚在靠椅上,保持不动身体: 躯干,臀部及双腿对称地围绕中线,倚在靠椅上双手: 双手放在椅子的扶手上或双膝部,手掌朝下,手指似瓜样自然弯曲双脚: 双脚相互分开,其夹角在6090度平静: 不出声或呼吸很重呼吸: 呼吸的频率小于观察基线,没

19、有呼吸暂停系统脱敏法的三个步骤:1、受治者运用一种上面描述的方法学习放松技术。2、治疗师和受治者一起建立一个恐惧刺激的等级。3、受治者在治疗师描绘那些恐惧层次的同时,练习放松技术。5、满灌疗法-直接接触恐怖,坚持到紧张感消失的快速行为治疗。原理:恐怖是习得的,若患者被置于恐怖面前而发现并没有危害发生时,恐怖情绪终将消失。适应症:焦虑、强迫、恐怖(心脏病者忌)显示满灌法:现实情景想象满灌法:设计情景6、厌恶疗法-通过厌恶刺激,建立新的条件反射。7、角色扮演8、强化法-强化类型:正强化-给予好的刺激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7、思维阻断法理论:外在行为能通过

20、抑制加以阻止,则内隐的行为也能通过抑制来阻止直至消失。*放松*进入强迫观念*喝止(当头棒喝):他人、自己三、人本主义理论 以马斯洛和卡尔.罗杰斯为代表。认为每个人都有向着健康的积极意志,向着成长的冲动或向着人的潜能自我实现的冲动。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仅仅注意缺陷。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包含内容如下图:自我实现尊重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按照此理论,卡尔.罗杰斯在上马世纪40年代创造了“患者中心疗法”1、强调自我实现是促使一个人发展其潜能的基本动力,这是每个人固有的、天生的倾向,这种倾向指引朝向满意的个人理想成长。2、接受。认为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验对其后的心理发展是重要的,如果

21、一个人童年的环境良好,即其周围人物(如母亲)对他“无条件地积极关心”,对于一个人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根本的重要性。3、问题的来源。心理障碍来源于个体自我的冲突。每个人心中有两个自我,一个是他的自我概念,即他的实际自我,包含了优点和缺点;一个是他打算成为的自我,即理想的自我。 根据患者中心模式,治疗心理障碍的途径在于促使患者把固有的成长潜能释放出来,治疗性医患关系是重新开始成长的原动力。*治疗的主要阶段 自我表达、自我分离、求助、唤起责任、问题解决、接受自我、经验适用等。*治疗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治疗过程-非指导、治疗师与当事人关系(共情、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2、语言与非语言技巧3、病人转变

22、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心理沟通、平等和真诚、不协调、无条件积极关注或接受、移情的知觉四、认知行为治疗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开创并发展起来,指出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而且人的认知过程所决定。1、心理障碍产生是人的认知而不是不良刺激造成的,认知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中介,每当人有一种想法并信以为真时,就会伴随出现相应的情绪和行为。2、心理障碍和负性认知(消极、悲观的态度)互相影响,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使症状得以延续。打破恶性循环成为治疗的关键。3、情绪障碍的患者中总能发现若干认知曲解,这些认知曲解正是患者痛苦的直接原因,识别和改变这些认知曲解,就能引起情绪改善。*艾利

23、斯总结的11种非理性信念,即“B”:1、自己绝对要获得周围人,尤其是周围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2、要求自己是全能的,只有在人生的每个环节都有成就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3、世界上有许多可憎、可惜、邪恶的坏人,应对他们做严厉的谴责和惩罚;4、当生活出现不如意时,就有大难临头的感觉;5、不愉快的事总是外界造成的,因此人是无法克服痛苦和捆扰的;6、人生充满困难与压力,因此要设法逃避现实;7、对危险和可怕的事情应高度警惕,时刻关注,随时准备其发生;8、一个人以往的经验决定现在的行为,而且是永远无法改变的;9、人必须依靠他人,特别是远比自己强的人,这样生活才会好些;10、十分投入地关心他人,为他人的问题伤心难过;11、人生的每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