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生“抗挫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职高生“抗挫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职高生“抗挫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职高生“抗挫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职高生“抗挫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职高生“抗挫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富阳市城镇职业高级中学 马利娟 富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刘金虎【内容提要】文章分析了导致职高生挫折和挫折承受能力低下的原因、类型, 论述了提高职高生挫折承受能力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关键词 职高生 挫折承受能力 培养措施一、问题的提出抗挫能力也叫挫折容忍力或挫折承受能力,是指个体遭受挫折、打击后,能够适应、 抗御和对付挫折打击的一种能力。它不仅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密切相关, 而且与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气质、性格以及受教育的程度有关。挫折承受能力差将直接导 致职高生问题行为,影响个体健康发展。挫折是指一切能够引起人们精神紧张,造成疲劳和心理变化

2、的刺激性生活事件。在心 理学中,挫折(frustration)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 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常会碰到各 种各样不如意的事,使人时时产生挫折感。职高生更是这样,他们和同龄的普高学生相比, 遭遇的挫折情境更多。在学习方面,由于初中阶段的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制约,考试成绩达 不到自己或家长预定的目标,失去了升入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机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 了上大学(或进理想大学)的机会;由于学业成绩不及他人,课业负担过重,作业不能及 时完成而导致教师或家长的批评、指责。在人际关系、自尊、家庭等方面,受同学的排斥、

3、讽刺,交不到知心朋友;不被老师喜欢,重要活动被排除在外;家庭得不到温暖,父母不 是放任不管就是管压太紧;生理上剧烈变化所带来的“青春期骚动,也强烈地困扰着职高 生。导致职高学生产生上述种种挫折的原因,主要有:生理原因:处于心理断乳期的职 高生,由于需要和动机无法实现而产生的困惑、苦闷、焦虑、萎靡不振、沮丧等情绪体验, 严重的发展为心理障碍,造成焦虑性、强迫性、恐怖性神经症及学校适应不良综合症。 社会原因:即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带来的阻碍和限制,使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据对我 市10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抽样检测,当前职高生心理障碍的总检出率达到27.85%。我们在根据富阳市教委教研室2001年12月的

4、调查统计数字提供。 本校高一、高二所作的一项关于学生考试中表现出心跳加快、出汗、手足发冷、浑身发抖 等生理反应及苦恼、无助、担忧、自暴自弃等情绪体验的调查表明:职高生中已形成极为 不良的考试挫折反应;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脆弱,相当一部分人承受不了任何挫折。根据我们在教学中的调查和观察,职高学生常见的挫折类型主要有:学习挫折、理想 挫折、交往挫折、工作挫折和健康挫折等。挫折情绪的主要表现有:考试焦虑;打架、 破坏公物;冷漠,依赖性增强;喜欢批评别人,处事优柔寡断;自暴自弃,破罐子 破摔;多疑逃避等。二、研究的理论依据挫折的本能说。20世纪初,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M.Mcdougall)认为:人的

5、一切行为的动力是本能,而本能有着其对应的特殊情绪;人在活动中遭受挫折而产生的情 绪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种挫折行为反应,都是本能冲动的结果。精神分析学派的挫折理论。弗洛伊德(Flued)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以心 理性欲(即Libido)为动力的,如果心理性欲受到压制或阻碍,即为挫折。这就会使一个 人的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失去平衡而产生焦虑。焦虑反过来又使 得各种防卫机制发生作用,该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人遭受挫折后内心心理矛盾冲突得到 缓和,但过分使用防卫机制反而会损害其功能。弗洛伊德的学生阿德勒(A.Adlor )则人为:人的一切行为都要受“权力意志”的支 配,要求高人一等

6、。如果这种驱力遭到挫折,就会形成自卑感,自卑感如果得不到补偿, 则会产生反社会行为或精神病。个体对自卑感的对抗叫做补偿作用。阿德勒认为补偿作用 是推动一个人去追求优越的目标的基本动力。但补偿作用也能产生消极作用以致造成精神 病。弗洛伊德的另一个学生荣格(C.G.Jung )认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一个人常常为未来的目标而奋斗不息,以求达到人格各方面的和谐发展,着就是自我实现。 一个人的自我实现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 挫折 犯”理论。1939年,美国心理学家多拉德(J.Dollard)、杜波(L. Doob)等5人提出了 “挫折侵犯”假设。该假设认为,由挫折所产生的人的否

7、定性情 绪是一定要以某种方式发泄出来的。他们认为,是否产生侵犯行为,依赖于4种因素: 受挫力驱力的强弱受挫力驱力的范围以前遭受挫折的频率随着攻击反应而可能 受到惩罚的程度。 “挫折一 退理论与“挫折一 进理论。20世纪40年代,巴克(R.Barker)等人以及后来的蔡尔德(L.I.Child)和沃特豪斯(K.L.Waterhouse)等提 出“挫折一一倒退”理论。该理论认为,挫折会引起行为的倒退,出现与其年龄不相称的 幼稚行为。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姆塞尔(A.Amsel)则提出“挫折奋进”理论, 也称挫折效应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在受挫后,可以出现努力奋斗奋进的情况。5.挫折的ABC理论。这

8、一理论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A.Ellis)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诱发性事件只是引起情绪及行动反应的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 新年、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映的直接原因。国外心理学家在理论上从不同角度对挫折进行了阐述,说明了挫折的必然性、挫折的 两重性以及提高抗挫折能力的可行性。据此,我们认为:培养职高生的挫折承受能力不仅 完全必要,而且十分紧迫。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证明:挫折承受能力强的人,不但能经受挫折的打击和压力,而 且能积极改善挫折情景,排除挫折,直至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同样,职高生挫折承受能 力的增强,也有助于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和完善

9、;有助 于加速自身潜力的开发并为日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三、提高挫折承受能力的具体措施为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根据职高学生挫折的起因、表现和特点,我们有 目的、有计划地采取了以下措施:.主动出击,整体辅导,强化“抗挫”心理教育要强化学生防卫挫折的心理准备,一方面要使学生懂得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 免的,人的一生不可能没有挫折。但挫折并不可怕,怕的是挫折后丧失前进的勇气和信心。 所以,面对困难、失败、厄运,应学会自我宽慰,保持自信,坚韧不拔。另一方面还要使 学生认识到挫折未必就无益,它可使人从错误和失败中得到教训,变得更坚强、更成熟, 做到“吃一堑,长一智”。正如英国心理学家

10、布朗所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阻碍,则将 永远保持其满足和平庸的状态,既愚蠢又糊涂,象母牛一样逸然自得。”因此,教育学生辩 证地看待挫折,把挫折看作激励人生、增长才干的好机会,就能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不至于遇到挫折就惊慌失措,精神萎靡。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的原则,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提出了 “主 动出击,整体辅导”的总体要求。它要求教育者采取有效措施,主动出击,预防学生挫折 心理的发生。近年来,我校上自校长、书记、下至全体教职员工,均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挫 折教育。每学年(学期)在制定学校各项工作计划时,学校领导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进行 挫折承受能力教育与培养的力度,再三强调

11、要将挫折教育内容渗透其中,并亲自审查各项 计划,指定学校政教处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具体抓好落实,从而形成了主要领导(校长、 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全方位、多渠道齐抓共管挫折教育的局面。我校抓好挫 折教育的具体渠道有:专门渠道:包括开设心理导向课程和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学校根据市教委区 域性推中小学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总课题的研究要求,开设心理导向课程, 以北京师范大学沃建中博士主编的心理导向为教材,每两周一节课,对学生进行系统 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抗御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非专门辅导:包括各学科教学渗透、文体活动、团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社会实践、 家长学校和第二课堂等。要求每位

12、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深入挖掘,将挫折教育渗透于其中。 文体活动和团队活动丰富多彩,新生入学后的军训和社会实践长抓不懈,家长学校越办越 好,并能能根据学校要求,在活动及时发现子女的挫折心理,协助学校做好子女的思想工 作,做到不溺爱、善引导、懂抚慰。由于做到了多渠道渗透,全方位结合,使学生的挫折 承受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同时,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适应个别差异”原则,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建立 心理咨询信箱,对那些受挫后心理调适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为此,学校 聘请了五位受过专门培训的教师任兼职咨询员,主持这项工作。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要做好学生个别辅导工作,首先是要加强对班主任特别是心理

13、导向课教师的挫折教育理论学习和方法指导,使其了解挫折产生的原因、具体表现及有 关特性,学会如何指导学生来防卫挫折、战胜挫折。其次是要做好心理咨询工作,鼓励那 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大胆地前来咨询,通过咨询双方的交流,不仅可为遭受挫折的学生提 供心理宣泄的场所,而且指导他们正确认识挫折,掌握防卫挫折的一些基本方法。如:2000 级综合教育班的男生陈某,初中时成绩一直较差。上了职高后,他希望自己能有所进步。 然而,在一次次考试失败的打击下,他感到空前的羞愧和失望,为此痛苦不堪。当他鼓起 勇气来咨询后,终于明白了:像他这样刚上职高就遇到挫折的学生在职业学校并不少见。 当认识到职高今后的学习遇到困难会更多

14、,学会客观地分析自己的能力,调整好目标价值, 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困难的重要性之后,他逐渐树立起了自信,学习认真、刻苦,成绩逐不 提高,2001年下半年还被评为校的“三好学生”。这样的个案我校心理咨询员遇到不少。 经过我们的努力,他们终于逐渐走出了挫折的阴影。此外,学校还根据职高学生的特点,把提高学生挫折心理教育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 专题,通过班会,年级集会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整体性、阶段性的辅导,使提 高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教育活动系列化。众所周知,职高生尽管比初中生具有更大的自制 性、坚持性、果断性,但其心理仍不够成熟和稳定,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开设心 理导向课程的基础上,我校还利用

15、班团课时间,根据挫折教育的实际需要,开设心理辅 导专题讲座。近两年来,先后开设的专题讲座的主题有:“我看分数”一一使学生形成正确 的分数观;“啊,友谊”一一目的是消解来自同学交往中的挫折感,培养纯洁的友情;“如 何面对压力”一一让学生掌握化解压力的方法;“塑一个坚强的我”一一给学生以鼓励和希 望,帮助学生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为使专题活动系列化,我校对各年级教育内容 做了如下具体安排:高一年级:发现自己的优点;如何克服考试焦虑;成绩暂时落后怎么办?怎 样过好双休日;学会自我放松;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高二年级:成长的烦恼;异性交往的准则;做个快乐的职高生;攀比之风不 可长;我和好书交朋友。高三

16、年级:逆境与成材;理想与现实;当挫折到来时;人生的价值;条条 大道与“独木桥”;我理想的职业。.开展主题辩论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根据挫折教育的实施目标,拟定辩题,以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民主辩论。例如我们曾 以“挫折是利大于弊,不是弊大于利”为辩题,在高二年级各班中进行辩论。我们向辩手 们提供有关的资料,辩手们在经过充分准备后开展辩论。经过辩论使学生明白了挫折具有 两面性:适度的挫折对人的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在人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挫折能促进人 们更加努力,去实现既定的理想。所谓“愈挫愈奋”就是这个道理。超越限度的挫折对人 们的成长具有阻碍作用,它可以彻底摧毁人的意志,使人从此意志消沉,失

17、去生活的勇气。 当然,挫折的两面性是相对的,正如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说的那样:“苦难,对于天才才是 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渊。”此外,学校采取专 题讨论的形式,先后就“逆境与成材”、“理想与现实”、“当挫折到来时”等内容让学生展 开讨论。这种方法既可使学生展示才华,又可使之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确立恰当的奋斗目标,力求获得成功体验,提高“抗挫”的自信心职高学生的很多挫折源于学生初中阶段不切实际的过高的奋斗目标。有的是由生理缺 陷决定其目标的不可实现性。如身材矮小却想进校篮球队;眼有色盲却欲志攻美术;五音 不全却希望在舞台上一展歌喉。有的是由其原有基础、能力决定

18、难以达到的目标。如学习 基础较差,却想很快跃居年级第一。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客观条件缺乏理智地认识,好高鹫 远,便会因“理想”不能实现而陷于哀叹之中,进而导致挫折情绪体验的产生。因此,我 们应根据个人的禀赋和原有的基础,帮助他们确立适当的目标,使学生跳起来摘得着“果 子”。学校和班级还想方设法,为他们施展才能创造各种机会。如:通过举办各种文艺体育 活动、读书竞赛活动、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等,使个性各异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这样,一旦达到预定目标或自己的才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学生便体验到了成功的愉 悦,增添了信心。在既定目标实现后,教师及时鼓励他制定新的合适的目标,不断努力, 不断成功,学

19、生的自信心会逐渐牢固地树立起来。4树立逆境成材榜样,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逆境和挫折也是人类到达真理殿堂的道路之一。“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 征服中出现的。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弗兰西斯培根著,何新译.培根论人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6。*孟子正义卷十二。司马迁撰.史记太史公自序,卷一百三十。*马利娟.影响学生主动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原因及对策“.职业技术教育(教研版),2001, ( 4 ): 66 一 67.我国古代 思想家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 *古今中外,伟人成就的流芳百世的业绩,有

20、许多是在逆境中取得的。“昔西伯拘 羡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名,厥有国 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飞囚秦,说难、孤愤;诗 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向学生介绍与厄运顽强抗争, 并最终取得事业成功的人物的事迹,无疑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共鸣,使他们由钦佩进而模仿, 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中外历史上,身处逆境却自强不息的伟人不胜枚举。如因失 学而奋斗成才的爱迪生、法拉第、高尔基、蒲松龄、华罗庚;有处境艰难而倔然自强的高 士其、吴运铎、张海迪、海伦凯勒、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为此,我们结合市教 委等单位联合开展的中

21、小学生读好书活动,向学生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轮椅上的 梦、汪洋中的一条船、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等反映主人公与命运抗争,并取得成功的书籍。 同学们在读书之余,无不为主人公的顽强意志和坚毅决心所感动和折服。我们在日常教学 中,还注意向学生介绍报刊杂志上有关遭遇厄运却百折不挠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同龄人的事 迹。如:2001年上半年,市教育局利用首届中等职业教育技能节的机会,编辑出版了介绍 职高生艰苦创业事迹的成长之路一书,我们便适时指导学生阅读此书,并要求学生写 读后感和心得体会。这些“普通人”的事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易受感染,具有极 强的说服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在综合教育实验班开展了 “谁是真正

22、的强者”的讨论。 其中有三位同学荣膺此誉。他们具有共同的特点:家庭不幸(父母残疾或母亲卧病在床), 家境贫寒,却不怨天尤人、心灰意冷,而是积极生活,刻苦学习,成绩良好。这几位同学 就是同学们最亲近的榜样,这对意志薄弱的学生不啻是一剂清醒剂。.寓挫折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帮助化解学习困难提高职校生的挫折承受能力,不能光依靠专门渠道来进行,更要发挥各学科的渗透作 用。为此,学校在要求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时,把提高学生挫折承受能力列为一个重要的教 育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时刻不忘渗透挫折教育内容:在理科教学中,要求学生面 对难题应养成独立思考,不怕困难,勇于钻研的良好解题习惯。在文科教学中,通过学习 古

23、往今来英雄人物的事迹,使学生认识到“自古英雄多磨难”的道理,明白不经历风雨, 就不能见到彩虹,增强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丰富学生处理挫 折的智慧。笔者任教英语,英语学科往往是职高生最感头疼的学科之一。据问卷调查显示: 职高生最头疼的学科一是数学,二是英语。辜而该学科所应体现的人文性原则,其中之一就 是要求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有关意志内容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如职高基础英语第二册 Abraham Lincoln一文中所揭示的那样:林肯虽然从小家境艰难,却始终保持乐观向上 的进取精神,终于成为著名的律师和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当The American Civil War北方处

24、于劣势时,毅然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并最终获得事业的成 功。此外,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渗透挫折教育,特别是历史课、体育课,更易培 养学生面对失败的不屈性和面对困难的勇敢性的意志品质。为了克服学生的学习困难,班 里采取了多种措施,如“一帮一”结对子,让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定期举行典型错题分析 会等等,尽量减轻因学业成绩不理想所带来的挫折感。.严格制度,严肃纪律,培养意志的坚定性燕国材教授指出,规定合理的生活制度,要求学生自觉地去遵守,这对于培养他们的 坚强意志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必需培养学生严格遵守校纪校规的良好习惯,特别像冬天 早晨起床,规定须在15分钟内离寝,坚决杜绝赖被窝和做事

25、拖拉的习惯。还有像上课不迟 到、不早退,自修保持安静,作业及时独立完成,认真做好值日工作,都要求学生不折不 扣地执行。学校还设立班级学生监督岗制度,对学生行为进行提醒、督促,对违规违纪行 为及时纠正,决不漠视与姑息,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觉遵纪守规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养成过 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意志不断磨练,耐挫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开展生活磨炼教育,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学校或班级根据整体工作安排,通过体育比赛、社会实践、野外生存体验、家务劳动 等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意志。其中较有特色的是“双休日家务劳动竞赛活 动”和高一年级为期一周的军训活动、到我市场口镇革命老区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社

26、 会实践活动。为了磨练学生意志,提高其适应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我们还进行了登山、 故意不让带足食物、柴火的野餐(野外生存训练);骑自行车沿富春江考察;纪念“一二九” 越野赛跑等。活动中的艰苦和困难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这些活动培养了吃苦耐劳 精神和独立生存能力,提高了学生向挫折挑战的能力,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磨炼,竞争和 拼搏的意识得到加强,也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四、效果一年来的“抗挫”的教育的实践证明,由于我校防范挫折教育目标明确,方法科学, 形式多样,加深了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挫折防卫的自我调适能力得到加强,真正做到了防 患于未然,大多数学生终于逐渐地敢于直面人生,敢谈个人理想,

27、平时情绪轻松,思维活 跃;不少学生还做到了遇挫不惊,落后不馁,笑进试场,重视求知。学生在心理上逐渐形 成了对挫折心理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可能带来的伤害的抗拒能力。形成了政治上求上进、 家庭生活中能体恤父母的良好品质,“抗挫”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1年11月,我们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稳定性自我测验表周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2.对研究对象样本总体 进行了前后测对比,结果见表一和表二。表一:研究前后职校生焦虑倾向程度对照表项目班别人数及百分比重度中度轻度焦虑倾向研究前样本总体N=28750 人(17.42%)93 人(32.40%)119 人(41.46%)

28、25 人(8.71%)研究后样本总体N=28727 人(9.41%)52 人(18.12%)98 人(34.15%)110 人(38.33%)表一的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前职校生的焦虑倾向均偏高,存在较为严重的挫折消极反 应;研究后,学生的焦虑倾向明显下降,焦虑倾向重度学生数由50人(占总数的17.42%) 下降至27人(占总数的9.41%);焦虑倾向中度学生数由93人(占总数的32.40%)下降至52 人(占总数的18.12%);无焦虑倾向学生数由25人(占总数的8.71%)上升至110人(占总数 的38.33%)。即经“抗挫”教育,有85名焦虑倾向呈重度和中度的学生,已消除焦虑倾向; 有23名

29、呈重度焦虑倾向和41名呈中度焦虑倾向的学生,其焦虑倾向已得到缓解,这说明这些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显著提高(经X检验,p0.05)。表:研究前后职校生E情绪稳定性比较表对比项班别人数及百分比稳定基本稳定不稳定研究前样本总体N=287研究后样本总体N=28785 人(29.62%)123 人(42.86%)156 人(54.36%)143 人(49.83%)46 人(16.03%)21 人(7.32%)情绪是否稳定反映了个体的身心健康状况。从表二的分析可以看出:研究后情绪稳定 的学生数由85人(占样本总数的29.62%)上升至123人(占样本总数的42.86%)比研究 前要高出13.24个百分点,而

30、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则由46人(占样本总数的16.03%)下降 至21人(占样本总数的7.32%),下降8.71个百分点。即有38名情绪不稳定或基本稳定 的学生,经“抗挫”教育,其情绪已趋于稳定。这表明研究后样本总体的心理素质明显优 于研究前。五、建议与思考在一年的实践中,我们深感孤立的“抗挫”教育,其力量终究是有限的,要真正培养 并提高其挫折承受能力,有效提高心理素质,在当前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转变教育观念,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目前,社会、学校评价学生和教师优劣的主要指数还是学习成绩(分数)职业学校也 不例外。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数)往往违背教育规律,不惜牺牲学生身心健康 为代价:不按

31、教学大纲的规定,随意更改课程设置、增减课时数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与高 职考试相关的学科,课时有增无减。从而导致职校生课外活动时间愈来愈少,学生的生活 空间也更加封闭。这样的重压下,学生对学习的厌烦感和考试的恐惧感与日俱增;挫折感 也愈来愈强;生活经验、应付挫折的经验严重不足。因此,职高生耐挫能力的增强,有赖 于教育观念的改变,让学生在自主、自立、自如的学习中全面发展。2 .必须扭转家庭教育的误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家长的共同心理。由于自己生不逢时,屡遭挫折,遂产生 强烈的补偿心理,寄厚望于孩子。为了孩子的学习,自己可以节衣缩食,含辛茹苦,却尽 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让孩子干任何家务活,结果恰

32、恰使孩子滋长了依赖心理,缺乏生活 自理能力,在挫折面前软弱无能,一筹莫展。有的家长给孩子不断施加压力,致使孩子心 理包袱过重,反而损害了子女的身心健康,导致挫折心理的产生,不利于学习。因此,所 以,家长应慎施“爱”心和压力,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参与家庭建设,在磨练他 们坚忍不拔的意志上下工夫,重视孩子的意志品质培养,提高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3.重视社会环境对“抗挫”教育的渗透作用。个人的挫折感一定程度上是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的。对绝大多数职高生而 言,他们带着考不上重点高中的失落感而来,很快又将面临就业与升学的双重压力。所幸 近年高职大幅扩招,就业形势趋于好转;升学压力有所缓解,自信心随之增强。社会对劳 动者的学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致富的砝码已悄悄偏向高学历,这对职高生的学习也产 生一定的动力,使他们领悟“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