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_第1页
大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_第2页
大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_第3页
大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_第4页
大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大肠息肉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批“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 一,自2018年1月至6月,中医院在脾胃病科应用“大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 共21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9例,患者平均住院日6天。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17例:脾虚夹瘀14例,气滞血瘀 2例,肠道湿热1例。2.补充证候诊断的病例数4例:肝胃气滞1例,寒湿内生1例,脾虚 湿盛1例,肝胃郁热1例。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活动、饮食、深呼吸/放松术、排便指导、监测营养指标、腹 部按摩。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红

2、外线。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主要病症病例数辨证施护方法实施人次百分比腹痛7活动7100%饮食7100%深呼吸/放松术7100%泄泻10活动10100%饮食10100%监测营养指标10100%排便指导10100%便秘2活动2100%饮食2100%腹部按摩2100%腹胀3活 动3100%饮 食3100%排便指导3100%腹部按摩3100%.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主要病症病例数中医护理技术实施人次百分比腹痛7穴位贴敷685. 7%耳穴压豆457. 1%红外线228. 6%泄泻10穴位贴敷220%耳穴压豆330%红外线330%便秘2穴位贴敷150

3、%耳穴压豆150%腹胀3穴位贴敷3100%耳穴压豆3100%红外线266. 7%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工程是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红外线。分析其原因:1.穴位 贴敷、耳穴压豆、红外线主要是主管医生积极与患者沟通,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中医操作的 作用机理、优点详细、具体、到位,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因此应用的频率高。2.无创伤, 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工程例数(人)依从性(%)满意度(%)依从局部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意穴位贴敷1212 (100%)0010 (83. 3%)2 (16. 7%)0耳穴压豆1

4、111 (100%)009 (81.8%)2 (18. 2%)0红外线77 (100%)0011 (100%)00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红外线。分析其原因:1.穴位贴敷、 耳穴压豆、红外线主要是主管医生积极与患者沟通,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中医操作的作用机 理、优点详细、具体、到位,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2.无创伤,无异味,患者易于接受。 因此应用的依从性性高。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红外线、穴位贴敷、耳穴压豆。分析其原因:1、红外 线根据患者出现的病症及反响照射不同部位,以减轻患者不适的病症。2、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简单,且经济实惠,易于实施并配合其他中医治疗有显著的

5、效果。3、耳穴压豆是由医生根据 患者的病症在耳部取不同的穴位,便于患者按压,且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因此患者的护 理满意度较高。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满意:21人(100%);一般:0人;不 满意:0人。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 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 加专业、统一,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实用性强:。人;实用性较强:5人 (23. 8%);实用性一般:11人(52. 4%

6、);不适用:5人(23.8%)。分析其原因:方案虽然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病症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 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但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知识和辩证施膳的理论知识掌握不 熟练,且不能够灵活运用,对方案的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并且,临床中的大肠息肉, 多是内镜诊断后切除的,切除后的原有中医技术是不能进行的,需要在临床中进一步探索。(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临床中,护士按辩证施膳给患者宣教,但患者及家属只关注营养,真正辩证施膳落实不 够,加上医院的营养食堂未能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健 康指导层面。.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

7、支撑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标准不一致。建议 通过专家论证,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三、护理效果评价与分析(一)护理效果评价.评价方法对大肠息肉的主要病症腹痛、泄泻、便秘、腹胀,应用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 术(包括应用次数及天数)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将病症的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二)护理效果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关键点为:以病症改善及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本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如下:主要病症病例数(人)护理效果()好较好一般差腹痛74 (57. 1%)3 (42.9%)00泄泻

8、106 (60%)4 (40%)00便秘22 (100%)000腹胀33 (100%)000通过开展辨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57. K的患者认为中医护 理配合治疗对改善腹痛病症有良好的护理效果,60%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泄 泻病症有良好的护理效果,100%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便秘、腹胀病症有良好 的护理效果。案例1:王某某,男,47岁。患者因反复大便不成形1年收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 因出现大便不成形,日1次,色黄,无黑便、黏液便及脓血便,便前感腹痛,便后痛缓,未 予重视,间断自行调理,病症时轻时重,之后病症偶有饮食不慎时大便次数略增加,约2次

9、, 不成形,曾口服中药(具体不详),病症略缓解。1月前于我院就诊行肠镜检查示“1.结肠 管状腺瘤2.混合痔,胃镜示“1.胃息肉2.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十二指肠球炎”,今日欲行 结肠管状腺瘤及胃息肉内镜下治疗,门诊医师以“结肠管状腺瘤、胃息肉”收入院,患者现 症见:大便不成形,日1次,色黄,无黑便、黏液便及脓血便,便前无腹痛,无发热恶寒, 无烧心、反酸,偶有口干、口苦及口中黏腻不爽,无乏力,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慌,食欲 可,睡眠差,小便色黄,量中等,无尿频尿急尿痛。颈腰部板僵。发病以来体重无明显减轻 或加重。T: 36. 0, P:72次/分,R:加次/分;BP: 132/72mmHg,生活自理

10、能力评分:100 分。入院诊断:中医诊断:大肠息肉(脾虚夹瘀);西医诊断:结肠息肉。根据“大肠息 肉中医护理方案”,针对患者便前腹部疼痛给予辩证饮食指导,观察疼痛的频率、程度、伴随 病症及与饮食的关系。情志护理,观察饮食状况,教会正确合理饮食,辨证施膳,给予健脾 理气的食物如山药、瘦猪肉、羊肉等。汤剂给予健脾理气,活血化瘀的药物。同时遵医穴位 贴敷治疗10天后,患者上腹部疼痛较前减轻。患者住院12天好转出院。案例2:李某某,男,52岁。患者因反复大便不成形3月收入院。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 因出现大便不成形,日2次,色黄,无黑便、黏液便及脓血便,便前感腹痛,便后痛缓,未 予重视,近日大便次数略增加

11、,约3-4次,不成形,1月前于行肠镜检查示“1.结肠管状腺 瘤胃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门诊医师以“结肠管状腺瘤”收入院,患者现症见:大便 不成形,日2次,色黄,无黑便、黏液便及脓血便,便前无腹痛,无发热恶寒,无烧心、反 酸,有口干、口苦及口中黏腻不爽,无乏力,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慌,食欲可,睡眠差,小便色黄,量中等,无尿频尿急尿痛。颈腰部板僵。发病以来体重无明显减轻或加重。T: 36. 5, P:78次/分,R: 17次/分;BP: 122/68mmHg,生活自理能力评分:100分。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大肠息肉(脾虚夹瘀);西医诊断:结肠息肉。根据“大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针对患者泄泻

12、给予辩证饮食指导,观察泄泻的频率、程度、伴随病症及与饮食的关系。情志 护理,观察饮食状况,教会正确合理饮食,辨证施膳,给予健脾理气的食物如山药、瘦猪肉、 羊肉等。汤剂给予健脾理气,活血化瘀的药物。同时遵医穴位贴敷治疗5天后,患者泄泻、 腹部疼痛、较前减轻。患者住院10天好转出院。案例3:患者柳某某,男,56岁。患者因大便不成形10余天收入院。患者20余天前无 明显诱因出现大便不成形,日3-4次,便前略腹痛,腹部怕凉,无黑便及粘液脓血便,无恶 心呕吐,纳食可,上腹胀满不适,暧气,无上腹疼痛,无烧心反酸,无恶寒发热,情绪烦躁 易怒,于我院就诊,门诊查肠镜示:“结肠多发息肉、结肠炎”,胃镜示:“慢性

13、非萎缩性 胃炎、十二指肠球炎、HP阳性”,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噗、胶体果胶钿及胃苏 冲剂”服用后腹胀好转,大便仍不成形,现为求镜下治疗,遂来诊,门诊以“结肠息肉”收 入院。入院症见:大便日3-4次,不成形,便前略腹痛,腹部怕凉,无黑便及粘液脓血便, 无恶心呕吐,纳食可,略感上腹胀满不适,偶暧气,无上腹疼痛,无恶寒发热,情绪烦躁易 怒,无烧心、反酸,无胸闷、胸痛及心慌,无头晕,偶感头痛,腰痛,下肢乏力,无咳嗽、 咳痰,眠可,多梦,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未见明显下降。T: 36. 2, P:66次/分,R:17次 /分;BP: 118/65nimHg,生活自理能力评分:100分。入院诊断:中

14、医诊断:大肠息肉(脾 虚夹瘀);西医诊断:结肠息肉。根据“大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针对患者泄泻给予辩证 饮食指导,观察泄泻的频率、程度、伴随病症及与饮食的关系。情志护理,观察饮食状况, 教会正确合理饮食,辨证施膳,给予健脾理气的食物如山药、瘦猪肉、羊肉等。汤剂给予健 脾理气,活血化瘀的药物。同时遵医穴位贴敷治疗10天后,患者泄泻、腹部疼痛、较前减轻。 患者住院15天好转出院。四、中医护理的作用分析(一)护理难点分析本方案中的中医护理技术穴位按摩、穴位注射,因临床效果慢,本科室未开展。因临床 大肠息肉是内镜诊断后切除的,切除后的艾灸、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洗治疗不能进行,所以 也未开展。(二)护理

15、作用分析从护理效果分析可以看出,根据医生的辨证施治,责任护士进行临症(证)施护、健康 教育等方法,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预防并发症的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1腹痛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及诱发因素,腹部剧烈疼痛时,注意观察患者神 志、血压、心率变化。疼痛发作时,宜卧床休息,防止活动及精神紧张。遵医嘱穴位贴敷,取 中脱、天枢、胃俞、关元等穴。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脾、胃、神门、交感、腹、内分 泌等穴。遵医嘱腹部红外线。7例腹痛患者,护理效果好或较好共3例,占42. 9%。2、泄泻观察大便的频率、次数、颜色、性状等,观察是否有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发生,并及时报 告医师。保持肛门及会阴部的清洁,便后用软纸擦拭,用温水清洗。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小 肠、大肠、胃、脾等穴。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天枢、神阙、关元等穴。遵医嘱腹部红外线。 10例泄泻的患者,护理效果好或较好共4例,占40%。3、便秘餐后12小时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直肠、脾、皮 质下、便秘点等穴。2例便秘的患者,护理效果好或较好共2例,占100%。4、腹胀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病症。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 保持大便通畅。根据食滞轻重控制饮食,防止进食过饱。保持心情舒畅,防止郁怒、悲伤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