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评课_第1页
相遇问题评课_第2页
相遇问题评课_第3页
相遇问题评课_第4页
相遇问题评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次观课分析报告撰写时间:2011年7月3日17:39执笔人:魏瑞霞(撰稿时间:2011年6月17日)观摩了刘雯老师执教的相遇问题,团队老师进行了分工观课,形成了各 自的观课报告。下面,我们进行课后研讨及评课。首先,请徐宁老师评课。一、徐宁评课我选择的观察维度是“教学环节设计和时间分配”。结合观课谈几点浅显的 体会和感受。本节课共设四大教学环节:创设现实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整理 信息,探究解决问题;迁移拓展应用,体验数学价值;全课总结,提炼升华。见 下表:执教老师刘雯单位东营市实验学校执教课题相遇问题观课者徐宁单位东营市实验学校观课维度教学环节设计观察中心教学环节的设计及时间分配主

2、要教学环节时间分配简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8分33秒整理信息解决问题23分拓展应用体验价值7分全课总结提炼升华1分56秒创设现实情境,发现提出问题一一建立相遇问题的直观动作模型,用时约8分33秒。细分为以下三步:(1)观看“王明和李华步行上学”的动画情境,直观感知两人相遇的运动 过程,做好数学建模的准备工作。用时约1分32秒。(2)师生分四次现场模拟表演“两生上学”的运动过程,分别理解“两个 地方、同时出发、相对而行及最后相遇”的含义,建立相遇问题的直观动作模型。 用时约5分50秒(3)在情景中直接添加数学信息,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从而提 炼生成相遇问题,建立相遇问题的语言文本模型,用时约

3、3分11秒。自主整理信息,探究解决问题一一建立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用时约23 分,细分为以下三步:(1)运用解题策略,自主整理信息一构建起相遇问题的图形模型。用时 约17分21秒。其中,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整理信息,用时约2分27秒。虽然用时不多,但给 学生提供了思考空间和时间,为小组交流提供了素材。组内交流汇总,用时约4分5秒。教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同学 之间相互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全班汇报研讨,用时约9分钟。此环节用时较多,三个小组汇报了各自的 方法,师生质疑问难中理清了该题的数量关系,并体会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将多种解题策略分析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画线段图解决相遇问题”的直 观性、

4、简洁性和必要性,用时约1分45秒。教师讲解线段图的规范画法,清晰而正确地建立起相遇问题的直观图画模 型。用时约2分5秒。(2)独立列式计算,自主解决问题一一构建相遇问题的算式模型。用时约 3分27秒。(3)回顾解题过程,抽出数量关系一构建相遇问题的本质模型。用时约 3分15秒。将两种解题方法进行对比,明确解决相遇问题的两种思路,抽象出数量关系。 课件直观演示“速度和X时间二总路程”的思考过程,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迁移拓展运用,体验数学价值一一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用时约7分钟。刘老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基本练习,拓展练习和延伸练习。将相遇问 题的解题策略和解题经验进行迁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5、,体会到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全课总结,提炼升华。用时约1分56秒。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老师再顺势引领将本节课的画线段图策略和 “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进行了必要升华和提升。以上可知:刘老师拿出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深刻理解了 “相遇问题”的内涵,清晰地构建起“速度和X时间二总路程” 这一数学模型。二、盖丽芳评课下面,结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助于相遇模型的构建”这个观察点谈三 点看法:观看上学情境,直观感知两人的运动过程,为构建相遇模型做准备。新课伊始,刘老师创设了王明和李华“相对出发”、“在学校相遇”的上学 情景。学生通过两次

6、观看动画,用语言描述两生的运动过程,初次感知两个物体 “相对而行”的运动过程,直观感受身边的相遇现象,为相遇问题的建模做好准 备。师生模拟表演,理解相遇问题的内涵,构建相遇问题的直观动作模型。为帮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内涵,创设了师生四次现场模拟表演的情境:第一次表演是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学生发现问题一一两人必须从两个 地点出发,纠错中理解“两地”的含义;第二次表演是老师晚走3步,学生发现问题一一两人必须同时出发,纠错中 理解“同时出发”的含义;第三次表演是老师在相对行走时拐了弯,学生发现问题一一两人必须面对着 面走,纠错中理解“相向而行”的含义;第四次表演是教室接受学生的指导建议,按照要求

7、进行模拟表演,学生不约 而同的点头赞成。这样,“师生模拟表演”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而且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现场表演一一发现问题一一纠正错误”的 运动过程中,理解“相遇问题”的内涵,构建起相遇问题的直观动作模型。情境中添加信息,生成相遇问题,构建相遇问题的语言文本模型。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内涵后,在上学情景中直接添加数学信息,根据信息发 现提出数学问题,从而提炼生成相遇问题,建立相遇问题的语言文本模型。综上所述,本节课的“问题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而且帮助学生理解了 “相遇问题的内涵”,建立起相遇问题的“直观动作模型” 和“语言文本模型”

8、,为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奠定了基础。三、刘晓萍评课下面,结合“解题策略的选择是否有利于相遇模型的构建”谈三点看法。首先,观察了学生在自主整理信息时选择策略的使用情况,如下表:解题策略摘录法列表法学具操作画小意图画线段图人数679104占全班的百分比16.67%19.44%25%27.78%11.11%表中数据可知:新知探索期间,学生自主选择使用了五种策略整理信息。其 中,采用摘录法的占16.7%;采用列表法的占19.4%;采用学具操作的占25%; 采用画示意图的占27.8%;采用画线段图的占11.1%。表中数据可知:学生对前 四种方法应用比较好,说明学生对以前学过的解题策略掌握较好,而用

9、“画线段 图”的方法“分析较复杂的两步问题”是本节课重点探究学习的解题策略。其次,我们对学生使用“线段图解决相遇问题”的情况进行了后测。后测时, 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层次是用自己喜欢的策略整理信息,并解决问题; 第二层次是先观察线段图再解决问题;第三层次是先画线段图整理信息,再解决 问题。后测结果如下:第一个问题见下表:线段图策略使用不使用人数(人)2214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61.11%38.89%表中数据可知:学生使用“线段图”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 的61.47%,不使用线段图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38.53%。对比发现:经过这节 课的学习,学生比较喜欢用“线段图”解决

10、相遇问题,这说明:相遇问题的线段 图模型已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较为清晰的表象。第三个问题后测结果,见下表:观察线段图情况规范不规范不用线段图人数(人)18171占全班的百分比50%47.22%2.78%表中数据可知:有36人参加测试,规范画出线段图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 50%,画的不太规范的占全班总人数的47.22%,画错的人数占2.78%;解答时, 由于时间关系4人没有完成,3人计算结果出错,3人忘记了两车还相距25千米。 测试结果说明:多数学生能够将“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迁移解决较复 杂的相遇问题。四、魏学兰评课通过观察记录、量化分析,我就“自主学习的方式是否有利于相遇模型的构建”这

11、一观察点谈观察后的几点想法:自主学习方式独立思考模拟表演自主整理信息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解决问题次数4次4次1次2次1次1次(三组)1次时间6分38秒1分30秒2分28秒1分46秒3分22秒4分46秒3分50秒行为状态执列八、八、VV认真VVVVVV积极VVVVV自信VVVVV消极从学生自主学习观察量表中可以看出:本节课共有七种自主学习形式, 自主学习时间为24分20秒,这说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较充分,占据了整 节课时间的60.01%,充分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为自主构建“相遇模 型”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七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中,师生的模拟表演很吸引人,学生对这一环节

12、充满兴趣,参与度很高,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这次自主学习中,学 生亲身体验,理解了“两地、同时、相对、相遇”等关键词,相遇问题的表象在 学生脑海中直观地建立起来。七种自主学习的时间长短不同,其中独立思考的时间最长为6分38秒,占 自主学习总时间的27.3%。小组合作之前,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用已有的方 法和策略自主整理信息,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诱发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 学习;另一方面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各种个体学习资源,以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 率,利于学生对相遇问题的深层次理解。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整理信息的基础

13、上,有三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将 组内各种方法向全班同学一一展示,汇报的小组占到了小组总数的33.3%。老 师通过“下面的同学还有问题吗? ”引导全班同学互相质疑问难,将合作学习引 向深入,在交流质疑中对模型“王明走的路程+李华走的路程二总路程”得以深化 理解。此时,短短一分多钟的摆纸条操作对相遇模型的构建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 的作用。通过质疑:表示什么?这样的5组又表示什么,自主构建起“速度和X时间二总路程”这一数学模型。10分58秒的汇报交流,实现了组 内资源共享,互相取长补短。学生在理清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刘老师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 决问题,并请两名学生把各自不同的方法板演到黑板上,讲解各自的解题思路。 调查发现,学生做对的占94.4%,出错原因都是计算结果出错。可见,学生对 相遇问题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以上可知,随着刘老师每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