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ⅱ湘教版1.1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课件_第1页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1.1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课件_第2页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1.1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课件_第3页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1.1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课件_第4页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1.1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人口与城市(课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第1页,共69页。2第2页,共69页。3内容标准学习要求发展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知道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根据资料,分析某一地区的人口增长类型及形成原因。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作为课外学习探究的内容。比较、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形成的原因。通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分布特点,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分析:指把某一件地理事物、一种地理现象、一个地理概念分成各个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原因结果 、辩证思维。 第3页,共6

2、9页。4教学建议1.利用有关人口材料,引导学生归纳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如图表、文字、数字等,表达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 3通过相关图表资料,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4.运用统计图表,如“人口增长曲线图”和“人口金字塔图”等,引导学生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归纳出人口增长模式的不同类型和特点。第4页,共69页。5教学建议5.组织学生讨论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有利与不利之处,以培养学生地理批判性思维。 6.引导学生运用山西省或本地有关人口资料,绘制人口增长统计图,在合作交流与反思中,探究区域人口发展模式。 7采用图表分析法,利用

3、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等资料,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 8介绍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形成科学的人口观。 第5页,共69页。6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第6页,共69页。7(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 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 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 通过案

4、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第7页,共69页。8(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 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 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8页,共69页。9(四) 教学的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五)难点:1.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2.理解生产

5、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法: 1.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收集人口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反思。如: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 2.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第9页,共69页。10第10页,共69页。11大学生招聘会现场拥挤的列车车厢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第11页,共69页。121.阅读教材中的“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请你简要说明人类不同文明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2.根据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请你举例说明计算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方法。3.请你阅读教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并分别举例说明它们怎样影

6、响人口增长。4. 仔细阅读教材,请你列表整理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分布地区。5.根据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请你举例说明人口增长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基础把握自主学习 独立完成第12页,共69页。13 2011年10月31日,第70亿位居民诞生,联合国将地球村这一天定为“世界70亿人口日” 。在过去的200年里,每增加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在19 世纪初全球仅有10 亿人,125年后达到了20亿;在1957年世界人口突破了30亿;1974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 50亿;1999年10月12日达到60亿,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突破70亿。第13页,共69页。14思

7、考1.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有何特点? 2. 从历史角度看,世界人口增长有何差异?世界人口增长的“拐点”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 3. 世界人口增长的总体趋势如何? “J”曲线4. 如何衡量人口自然增长速度? 第14页,共69页。15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出生率=100% 死亡率=100%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 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100%=_ 100% =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口数 总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总人口数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自然增长人口数总人口数自然增长率第1

8、5页,共69页。16 右面图形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练一练第16页,共69页。17第17页,共69页。18国家总人口(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埃及63982.500.65日本126870.940.82 读2000年埃及和日本两国的人口统计资料,回答: 1、计算两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2、计算两国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 3、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国家,人口数量增长多,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国家,人口数量增长少,这句话对吗?探究1.850.12118万15万4、为什么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埃及低呢? 取决于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率 第18页

9、,共69页。19活动:根据下表资料计算我国1949年-199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并绘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图(要求分别绘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年 份1949515355575961636567697173出生率36.036.536.537.534.028.019.529.037.934.534.532.030.0死亡率20.018.017.512.510.814.020.010.09.59.08.07.57.5自然增长率年 份1975777981838587899193959799出生率23.019.818.319.022.020.021.022.019.718.117.116

10、.615.0死亡率7.37.37.07.07.76.96.96.86.76.66.66.56.5自然增长率第19页,共69页。201.我国1949年以来的人口转变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各阶段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加速增长负增长高速增长减速增长波动增长低速增长第20页,共69页。21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有哪些?导致我国人口变化的直接因素是率的波动。“大跃进”政策失误和自然灾害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第21页,共69页。223.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始于哪年?1970年代以后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22页,共69页。23 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人口

11、自然增长率不同;在同一地区或国家,不同时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存在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探究第23页,共69页。24材料1: 从20世纪60年代起,俄罗斯人口数量逐年减少。从1993年至今,俄罗斯人口总数从1.49亿减少到1.43亿。造成俄罗斯人口减少的因素很多,其根本原因是苏联解体后国家经济状况严重恶化,居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以及生育观念的变化,很多俄罗斯人不愿生孩子或选择少生孩子。此外,心血管疾病、结核病、艾滋病等疾病的蔓延以及酗酒、毒品泛滥导致居民死亡率,特别是青壮年死亡率直线上升,免费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废除更是加剧了这种形势。专家认为,如果俄罗斯不对人口政策作

12、出重大调整,该国人口将在本世纪中期减少到1.2亿甚至9000万。请从材料中找出尽可能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 第24页,共69页。25材料2: 我国自1949年以来的人口转变过程波动起伏。在建国初期,战争减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死亡率迅速降低,而此时并没有相应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因此出生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在1958-1961年,我国不仅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还受到国内经济政策和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出现了负增长;60年代以后,经济的恢复和人口增长惯性的影响,出现了两次小的增长高峰;而8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出生率较低,但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增长的老年人口对环境和社会的压

13、力变得越来越大。请从材料中找出尽可能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 第25页,共69页。26第26页,共69页。27思考: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影响?第27页,共69页。28人口政策 瑞典:夫妇双方均有18个月产假,若育有三名子女,每月可获约3400元人民币补贴。法国:基本享有16周产假,生第三胎产假增至一年,每月更可获约1万元人民币补贴。俄罗斯:三十岁以下夫妇生首胎可获约4000元人民币的奖金,生第三胎则获8000元人民币的奖金 中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已从1980年的1.82%下降到2004年的1

14、.23%.第28页,共69页。29 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30年来,人口少生了3个多亿,人口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现在1.8左右,进入到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第29页,共69页。30第30页,共69页。31婚姻生育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养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第31页,共69页。32 十多岁,本该是无忧无虑花一般的年纪,但在印度一些偏远村庄,女孩到了这个年纪就可能被迫出嫁,由此开始儿童新娘的悲惨命运。印度2005-2006年进行的一次全国家庭健康调查显示,22.6%的女性16岁以前结婚,44.5%的女性16-17岁间结婚,2.6%的女性不到13岁结婚。 印度婚姻习俗迄今已

15、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如摩奴法典 明确写道:“30岁的男人应同12岁的幼女结婚 ,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幼女结婚。” 让女孩子在发育之前结婚,父母死后可以升天。因而,童婚在印度早就成为宗教教义的一部分。此外童婚盛行原因还是在于农民经济困难。眼下在印度,姑娘出嫁时女方仍然要付给男方一笔价值不菲的嫁妆。按印度的规矩,女孩越小,男方要的嫁妆就越少;而男孩越小,举行仪式的费用也越少。印度父母希望通过让女儿提前出嫁免去昂贵的嫁妆,而男方也乐得早早给幼子定下终身,省下将来操持排场婚礼的大笔花销。风俗习惯第32页,共69页。33医疗卫生水平第33页,共69页。34新华网消息:据美联社报道,自2003年美国发动

16、伊拉克战争以来,已有65.5万伊拉克人死亡。伊拉克战争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伊拉克总人口的2.5%,也就是说伊拉克战争以来,每3分钟就有1个伊拉克人死亡,每40个伊拉克人中就有1人死亡。同时,美国在伊拉克阵亡的士兵总数为3863人,平均每天2.4人。war第34页,共69页。35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探究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发达程度妇女就业状况人口政策婚姻生育观念文化教育水平育龄妇女人数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医疗卫生条件战争生物学规律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出生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第35页,共69页。362001年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17、。 欧洲、北美和大洋洲较低。思考: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36页,共69页。37人口增长具有阶段性特点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率下降开始的;到率的下降而最终实现。死亡出生第37页,共69页。38老人教: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新人教:图中:原始型、传统型(相当于原传统型和过渡型)、现代型文中: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增长的原始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增长率的传统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说明第38页,共69页。39人教版增长模式

18、的划分第39页,共69页。40中图版:高高低、过渡模式(高增长和增长下降两个阶段)、三低模式。广大发展中国家目前还处于这个阶段中。(过渡模式)。鲁教版: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湘教版:高高低模式(又分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第40页,共69页。41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三种模式 高高低 模式 高低高 模式 低低低 模式第41页,

19、共69页。421、“高高低”模式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时间: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即工业革命以前分布:目前分布在发展中 国家的某些落后地区第42页,共69页。432、“高低高”模式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分布: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国家。美洲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基本结束。20世纪50年代起,成为发展中国家主要的模式。世界各国主要的增长模式。探究 为什么当前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呈现“高低高”模式?其死亡率下降的原因有哪些?时间:欧洲工业革命之后第43页,共69页。443、“低低低”模式 (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低出生率低死

20、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分布:目前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韩国、新加坡、古巴、中国) 探究 上述国家进入此模式,源于出生率的下降,请同学们思考其出生率降低的原因有哪些?第44页,共69页。45探究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经济产生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高高低”人口增长模式能够满足农业社会时期对劳动力增长的需求,但也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或过剩,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的“利”是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利于经济发展;弊在于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人口持续增长,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费也会随之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

21、、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克服了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有利于经济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但往往伴随着人口的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问题。 第45页,共69页。46案例研究中国人口变化模式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 “低低低”模式第46页,共69页。47时间(年)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19703.340.762.5819991.520.640.8820041.230.640.5920111.190.71048分析1970年至今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变化的原因。

22、社会经济因素:生活富裕有利于减少生育 制度因素:生育率下降计划生育政策:少生、优生、优育政策探究中国人口变化数据第47页,共69页。48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增长分别属于哪种模式?探究第48页,共69页。49从17501940年,世界发达与不发达两类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1)两类地区的“三率”高低有什么区别?属于什么增长模式?(2)两类地区“三率”的变化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第49页,共69页。50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增长模式第50页,共69页。51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一般表现为“低低低型”,但其内部差异较大。如欧洲的德国、匈牙利、德国和俄罗斯人口表现为负增长

23、,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出现零增长,而日本人口增长率很低,为0.2,美国、加拿大自然增长率稍高,约在0.5-0.8之间。2.发展中国家一般为“高低高型”,国家间差异更大,非洲自然增长率还是很高,亚洲、拉美也很高,而新加坡、韩国、古巴、乌拉圭则为现代型。我国已经接近“现代型”。第51页,共69页。52中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东部包括(按199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向高排列,下同)上海、北京、山东、天津、江苏、湖南、浙江、辽宁、吉林、河北、黑龙江、河南等12个省、市、区,其中上海市已于1993年率先进入负(自然)增长阶段,1995年自然增长率为-1.3;北京市也已接近零增长,其余均在3.48

24、.1之间,属典型的低增长类型。该类型合计占全国总人口46.6。中部包括湖北、福建、陕西、安徽、四川、山西、内蒙古等7个省、区,其自然增长率在9.310.5之间,其自然增长率较低。该类型占全国总人口29.3。 西部包括广西、江西、广东、新疆、云南、宁夏、甘肃、贵州、海南、青海、西藏等11个省、区,其自然增长率在11.016.1之间,属增长率偏高类型。其人口占全国24.1。第52页,共69页。53思考:试分析形成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人口再生产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思考:19891990年度,宁夏的死亡率在全国各省、区中是最低的,比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省、市都低得多,为什么? 主要是因为年龄结构原

25、因造成。第53页,共69页。541.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会带来不同的人口问题,你能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措施吗?2.请同学们收集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总结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并归纳目前中国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课后查找当地(乡、镇、县、市、省皆可)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判断目前本地属于那一种人口增长模式,并分析影响当地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迁移应用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第54页,共69页。55地区问题解决措施发展中 国家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快 少儿比重过大 人口压力大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力发展 教育事业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过重)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第55页,共69页。56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一、总人口:1370536875人二、人口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0.57%三、家庭户人口: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四、性别构成:总人口性别比为105.20 出生人口的性别比118.06 五、年龄构成:0-14岁人口占16.60%;15-59岁人口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六、城乡人口: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50.32%。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