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七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第1页,共26页。2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 科 后 孟郊第2页,共26页。知 识 梳 理夏商周时期,选官制度:世卿世禄制;选拔标准:血缘, 由贵族子弟世袭继承。积极影响: 稳固贵族统治,消极影响:不利于人才选拔。察举制,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 廷依次授予官职。选官标准:初期重家世、道德和才能,到西晋时期主要 看家世、门第、出身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影响: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 制无法继续。 汉朝三国两晋南北朝选官制度第3页,共
2、26页。东汉时,羊续曾多次任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其府丞焦俭为人也很正派,有一天,他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来。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但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也都不敢礼贿他了。因此当地老百姓都敬称其为“悬鱼太守”。羊续:“悬鱼太守”第4页,共26页。P38 历史纵横多由现任的中央官员兼任加强了中央集权九品中正制 第5页,共26页。知 识 梳 理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特点:自由报名,通过考试差额录取,因为有多种报
3、名科目,分科举人,故称为科举唐朝继承完善科举制度:1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和明经为主,2 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3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最重要的科目是进士科,考试方式为命题写作诗赋,录取不易,因此最受重视隋朝唐朝选官制度第6页,共26页。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
4、形成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的地位。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第7页,共26页。P39 学思之窗结合材料,思考:科举制度对我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科举考试图 第8页,共26页。知 识 梳 理积极:1社会中下层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2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3从察举到科举,古代选官制度逐渐成熟和完善消极:1 考试内容以儒学经义为主,从事科学技术研究 的人才力量薄弱, 阻碍科学技术新发展。2 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禁锢人们的思想,扼杀人的创造性,成为维
5、护专制统治的工具科举制的意义选官制度第9页,共26页。P39 雁 塔 提 名,进士及第第10页,共26页。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规律总结第11页,共26页。知 识 梳 理汉承秦制,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形成以尚书为主的中朝决策机构,三公权力被架空,具体事务由六曹掌管,三公九卿逐渐演化为一般执行机构,被称为外朝尚书台,改称为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形成三省制,共同执掌辅助决策和执行等权利汉朝三国两晋南北朝中枢政务第12页,共26页。知 识 梳 理1 隋文帝确立三省六部制,职权分工明确,彼此制约。 中书省,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不妥驳回; 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执行。2 三省长官
6、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1唐太宗:给品位低的官员,以宰相职位,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宰相召开会议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为中书门下 2 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一体化的趋势 隋朝唐朝中枢政务第13页,共26页。P39 唐代三省位置图第14页,共26页。六部与司、寺、监统属节制关系第15页,共26页。 大 唐 六 典 , 简 称 唐 六典,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官修的行政法典。它记载了唐朝前期的官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大唐六典书影第16页,共26页。知 识 梳 理1 相权三分,职权分明,加强皇权,节制君权2 三省合作,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3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
7、的重大变革,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益完善,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消极:随着君主专制日益强化,权力失去了制约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三省六部制的意义中枢政务第17页,共26页。知 识 梳 理田租轻,人口税和更赋很重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的租调, 成年男子承担一定的徭役汉朝三国两晋南北朝赋税制度第18页,共26页。知 识 梳 理唐朝赋税:租庸调制内容:征税对象为21-59岁成年男子,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男子不去服徭役,可以纳帛或布代役,称为庸意义:租庸调制,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以庸代役, 保障了农民充分的生产时
8、间,政府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唐朝赋税制度第19页,共26页。P40 史料阅读结合史料阅读,和课本知识,分析两税法实施的背景杨炎两税法实行的主要背景是:1 唐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 均田制 遭到破坏, 租庸调制难以维持;2 安史之乱后,在籍户口大幅减少,政 府财政收入锐降,国家财政紧张。第20页,共26页。知 识 梳 理 两 税 法 原因: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减少,均田制 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减。时间: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内容: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以当时的居住地,编 入户籍,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
9、田亩纳地税。 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征税影响:简化了收税的名目,扩大了税收的对象,保障了国家的收入, 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唐朝赋税制度第21页,共26页。知 识 梳 理赋税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直到两税法的实行,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赋税制度变化的意义赋税制度第22页,共26页。P40 思考点唐朝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唐朝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反映了古代税收制度从以土地和人丁为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 标准,由征 收实物税
10、到货币税的发展趋势。第23页,共26页。P41 问题探究阅读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税法利弊的认识。(1)利:两税法简化了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两税法扩大了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人。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由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也有利于改变贫富不均的现象。两税法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2)弊:量出为入造成统治者的横征暴敛。长期不调查资产,不检核户等造成负担不均。政府增加许多苛捐杂税,农民负担更严重。折钱纳物,加重了人民负担。第24页,共26页。P41 学习拓展查阅相关研究成果,初步了解唐律疏议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法制史上的地位(1)特点:以礼为本,礼法结合;科条简约,仅十二篇,并附以注疏,律文和疏注表现出高度概括性和严密性;律疏结合,把法律条文与法律解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律条疏议统一协调;法网密布,不漏犯罪。(2)地位: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封建社会成文法典,其文逻辑严谨,语言精练,解说详明,通俗易晓。实为中国古代律学之楷模,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具社会影响的代表性法典。 第25页,共26页。1、文艺复兴的原因、核心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防杀病毒软件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绿色蔬菜购销合同
- 2025合同法合同履行与违约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
- 2025个人的借款简单合同范本
- 2024年聚烯烃类线缆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粉末橡胶聚硫橡胶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大庆市建筑工程施工设备采购合同(试行)
- 2025年新版劳动合同全面实施
- 2025写字楼租赁合同模板2
- 2025年食品销售合同模板
-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word文档(三篇)
- 暖通空调锅炉系统详细介绍
- MT 194-1989煤矿用巷道支架试验方法与型式检验规范
- 蝴蝶小知识及标本制作
- FZ/T 13056-2021涤粘混纺色纺弹力布
-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案- 美术鉴赏
- 构图基础课件
- 文件记录控制培训课件
- 礼仪文书写作课件
- 微组装建线汇总-微方案
- 液化气站安全风险点告知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