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瑰宝 源远流长_第1页
沧浪瑰宝 源远流长_第2页
沧浪瑰宝 源远流长_第3页
沧浪瑰宝 源远流长_第4页
沧浪瑰宝 源远流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沧浪瑰宝源远流长丹江口市沧浪文化研究会会员、习家店镇党委书记陈少斌 【摘 要】山有武当,水有沧浪。随着沧浪文化被列入省级文化遗产, 沧浪之水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文就沧浪历史沿革、源头 之争、现状保护、旅游开发等提出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历史源头旅游一、沧浪文化历史沿革滚滚流淌了亿万年的三千里汉江,跨越时空矗立的八百里武当, 孕育出了丹江口辉煌的文明史,造就出了丹江口两大国家级、世界级 的工程:武当山古建筑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形成了三大主体文 化:汉水文化、武当文化、楚文化。三大特色文化:沧浪文化、均州 文化、水都文化。这就是丹江口历史的昨天,发展的今天,这就是世 人瞩目的湖北省丹

2、江口市。四千年前,大禹率众来到武当山下汉江河畔治理水患。大禹首先 在龙山(郦道元水经注称龙巢山)察看汉水情形,进而从龙山顺 曾河逆流而上入武当山察看山水水系,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治水规划。 先疏导武当山之鬼谷涧、黑虎涧、磨针涧之水,汇入九渡河、剑河, 导沟壑之水入汉江。为疏导汉江河道,劈开了堵住汉水河道的一部分 龙山山脉,此处称为龙山嘴,龙山对岸的龙口镇、龙口村皆因此而得 名。宋代时,均州沧浪地的先民们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在龙山 上建了一座禹王庙,在武当山紫霄宫前建禹迹池、禹迹桥、禹迹亭。尚书禹贡记:“幡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即指 此,沧浪地始出。二千五百年前,孔子率弟子于鲁哀公

3、六年(公元前489年)周游 列国,自楚国负函(今河南信阳)来到楚西北境之沧浪地(即现丹江 口习家店镇行陡坡后河处)闻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听后对弟子们说:“小子听之,清 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二千三百年前,屈原被疏,于楚怀王二十四年一楚怀王三十年(公 元前305年一299年),来到楚西北之沧浪,与渔父歌“沧浪之水清 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即发出:“举世皆 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心、声。传说,一日,屈原游历武当沧浪, 见沧浪水碧鲜洁,以身相喻。从槐树关古渡口过河,登高望远,被洞 子堰和鸡鸣泉的水系环绕,群山迤逦,

4、白云出没。屈原按照路边樵夫 所指路径,坡度越来越大,当行至“恨陡坡”后,因力不从心,又转 了回来。渔夫看到后,问:“屈原大夫,你怎么又转回来了? ”屈原 说:“可恨坡太陡。” “恨陡坡”因此得名。历代武当山志、均州 志均有记载。由此而产生的沧浪和沧浪文化经孟子、司马迁、班固、郦道元等 的记载、传播,便逐步形成了流传千古的沧浪文化。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设 立武当县,汉从秦制。隋开皇五年(585年),始称均州,后又四废 四兴均州。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省武当县归均州,至清朝末年, 为均州。从武当县置到均州州置的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均州的州城及州 域的建设从

5、未停止过。汉代始建武当县城,即均州城。均州城东临汉 水,南遥接武当山,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守御千户李春以砖石 建造均州城。城东江对岸有文明千古的“沧浪亭”及著名的均州八景 之沧浪绿水、槐荫古渡、东楼望月、雁落莲池古均州这些建筑、 这些景点、这些历史、这些文化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进程而永没 龙宫!二、丹江口市是沧浪文化的源头关于沧浪的传说,至今已有四千余年,在全国七个地方有“沧浪” 文化元素,为沧浪文化也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潘冢导漾,东流为 汉,又东,为沧浪之水”(尚书 禹贡),“武当县西北四十里,汉 水中有洲,名沧浪洲”(水经注),早在北魏时期,地理学家、散 文家郦道元就将沧浪定位

6、于武当县,丹江口市是中国沧浪地和沧浪文 化的源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沧浪”一词来自夏、商、周时期,现丹江口市市域就被冠以“沧 浪(州)”的地名,自此便有了 “沧浪”。2200年前的秦朝在该域设 置武当县,便有了 “武当沧浪”,1400年前的隋开皇五年在该域设置 均州,便有了 “均州沧浪”。从而证明了均州、武当沧浪的原始性、 古老性,由此得到“州是中国沧浪地,均州、武当沧浪文化是沧浪文 化之源头。”清大岳太和山纪略王概乾隆九年(1744年)记有:沧浪亭 在州东门外汉江东,石壁上刻“孺子歌处”四个大字,旧志云孔子听 孺子歌。史记 正义云,括地志:均州武当有沧浪水。庾仲雍 汉水记:武当县北四十里汉

7、水有沧浪洲,或借此以名其亭无不可 者(卷二)。均州沧浪亭是中国沧浪地先民们,在这一吸引了人们数千年的神 秘区域内,修建的一组特色景观。这一景区景观承载了大禹治水,孔 子孺子歌处,屈原与渔父歌的历史;又传承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它 给丹江口人民、中华民族留下了不尽的沧浪文化和历史记忆。习家店 镇行陡坡村依然健在的老先生李秉义、李世昌于2014年3月15日实 地指认了古沧浪亭所在地,虽已淹没水下,但老人们所忆与史书记载的完全一样。由于历史的原因,丹江口市经历了多次变迁,丹江口水库的兴建, 使古均州城淹没水下,沧浪亭(现习家店镇行陡坡村后河处)、沧浪 州、关门岩等众多的历史古迹已不复存在。但是,沧浪之

8、水依然存在, 沧浪的文化精髓仍然保存在丹江口市民的心中,消失了的沧浪古迹仍 然可以在丹江口市沿岸恢复重现,沧浪精神仍然会在丹江口市人民中 永远流传。三、关于如何开发保护沧浪文化的建议说到沧浪文化的开发,就不得不提武当官窑的发掘和保护。2012年4月11日,故宫博物院考古专家王光尧一行,进驻我镇 青塘村九组进行发掘武当山琉璃瓦窑址以来,在短短两个星期内,挖 掘出了大量滴水、筒瓦、板瓦、匣子、琉璃砖、支钉、垫片等琉璃构 件残件。青塘村位于丹江口水库北岸,距古均州城约50公里,是元、明、 清时期陕西、河南等地香客到武当山朝拜进香的必经之地。4月27日,该考古队专家组共同得出结论,武当山琉璃瓦烧制 窑

9、址就是在青塘村这个地方。5月14日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李季率专家组一行赶 赴青塘村考察官窑遗址发掘。6月2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一行莅临我市,在副市长马力 和市政府办、市文体局相关负责人陪同下,专程考察习家店镇青塘村 明代官窑遗址。6月4日,丹江口市市委书记孙咏平一行,专程察看了官窑遗址 考古发掘现场后,都高度肯定了青塘村官窑遗址的考古价值,并表示 全力支持窑址的发掘和下一步的文物保护工作。目前,在该地的考古发掘探方已开有700余平米。专家们表示,随着发掘的不断深入,发掘面初步估计会达到2500余平米。2013年8月21日,在习家店镇行陡坡村,泛舟汉水之上,沧 浪文化项目传承人、学者

10、王永国先生和当地知名老学者凌秀国、蔡 学郊一道,对现存古均州遗址实地踏访。小船行至江心,宽阔的江面,碧波万顷,两位老学者饶有兴致的 回忆、指认。有成群白鹭水面翱翔,远处亦有渔民在撒网,数千年的 沧浪之水,让人概叹于它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齐腰深的茅草,荆棘密布,艰难徒步到山顶,大伙已是汗如雨下。 王永国老师发出“有史记载高大古槐,太阳初升,倒影至对岸沧浪洲, 过往行人无不叹为观止。”的感概。一路走来,王永国老先生一一指认了恨陡坡、土地庙、响水河、 古均州沧浪亭旧址、陈世美书院、槐荫古渡、方山晴雪、沧浪绿水、 龙山宝塔禹记亭、陵官殿等沧浪遗迹,处处胜景、处处传说,贯古渝 今的沧浪文化久远而神奇。

11、1月16日,受我镇特邀,丹江口市沧浪文化研究会、文体局、 电视台一行,慕名再次来到习家店镇行陡坡村石场沟,实地考察新发 现的明朝武当山建筑群采石场遗址。场内有许多摩崖石刻,其中一块 上刻着“长沙太领军,张校尉,永乐十年”,有依稀可见莲花和 帆船图案,在摩崖巨石发现许多凹槽。在悬崖的半山腰有一座巨石, 形似龟驼碑,在它的旁边有许多石阶,当地老百姓都称这些石阶叫梯 子石。1月20日,十堰政协副主席杨立志受邀前来为武当采石场进一 步定论,武当采石场石质与武当山建筑群所用青石料色泽、材质完全 一样。4月18日,武当采石场又有新发现,在习家店镇行陡坡村石场 沟入口看到,两块巨型石碑躺卧在河床上,这里距武

12、当采石场遗址大 约500米。这两块石碑位于采石场入口处,碑帽上的龙驾祥云图案、 文字清晰可见。在一块完整的石碑碑帽上用小篆体刻有“钦命提督、 大内李公、墓志铭”字样,碑文里依稀可见“十七年、修建”等字样。 不远处,也有一块残缺的石碑,碑文似乎是反体字。因年代久远,又经过汉水的常年侵蚀,碑文已模糊不清,是否与 武当采石场关联,有待进一步考证。武当采石场的发现,将会为北神道增添更加耀眼的光芒。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开始调水,清澈甘甜的沧浪之 水将一路向北,润泽京、津、冀大地,沧浪文化与中原文化进一步水 乳交融,并将增加新时代调水、移民、环保、旅游等新的元素,同时 也将获得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13、。习家店镇结合“武当北神道”文化、均州四大景、沧浪文化,拟 打造“武当沧浪观光旅游5A级景区”。从青塘村延至汉江库区,优美 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武当文化遗址于一体,开发潜力大,是旅游开发 的“黄金宝地”。“五虎寨风光一武当官窑遗址一武当神戏、古村落一方山晴雪、 槐荫古渡等古均州八大景一汉江河风光”一条精品旅游路线呼之欲 出。所有与武当沧浪文化有关的遗址、古迹均已登记在册。2013年 11月,北京规划设计院在市旅游局的带领下已对沧浪古迹各景点做 出初步定位、分布、规划。习家店镇积极做好文化旅游选传的同时,诚邀省市各级领导、文 物部门前来为我镇的沧浪遗址武当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指点迷津。 我们有一下想法和建议:1、请省市级媒体多给与关注、帮助做好宣传造势,打响武当沧 浪品牌。2、命名一批以“沧浪”为名号的学校、企业、街道、桥梁、宾 馆等。3、将每年8月份“水文化旅游节”更名为“沧浪文化旅游节”, 在体育赛事期间,4、在习家店镇举办“全国沧浪文化高层论坛”,“全国第二届南 水北调印象书画摄影奇石展”,“全国沧浪诗会”等活动,丰富其内涵, 提高丹江口市美誉度。5、恢复重建沧浪地源头之大禹治水景区景点;恢复重建沧浪亭、 沧浪绿水景区景点;建立沧浪文化博物馆。沧浪文化的开发,丰富了我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助推武当文化、 汉水文化和沧浪文化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