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_第1页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_第2页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读深度学习有感暑期有幸阅读了学校推荐的深度学习一书,在第一讲“为什么要推进深度学习”中 引用了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一一约翰杜威的教育名言,深深打动了我。约翰 杜威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们仍旧用昨天的教育培养今天的儿童,那么我们就是在剥夺他们 的明天。”这句话让我深感作为教师的责任之重,也引起了我很大的好奇,怎样的教育才是 给孩子们更好的未来的教育呢?作为教师如何为未知而教,作为孩子如何为未来而学呢?以 下是阅读此书和实际教学结合后的一点点思考。一、深度学习提出的背景和内涵近些年来越来越感觉到教学中存在着“机械学习”、“浅层学习”等问题,这些问题困

2、扰着教师,也剥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学生的深度思维,从而使学生没法达到全面的发 展。因此,一些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深度学习这个理念,并开始把该教学思想深入到教学实践 中。虽然教学方式不一样,但在尝试的过程中,达到了一些共识:深度学习是教学中的学, 而不是一般的自学,因此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深度学习的内容是有挑战性的;深度学 习是学生感知、思维、情感、意志、价值观全面参与的、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深度学习的目 的指向具体的、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简单地讲,深度学习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参与、积极构建、强调学生教育性发展的一 种学习。深度学习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触及学生心灵的教学,是充分发挥教师主

3、 导作用、充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活动。二、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 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一种高效高质量的学习,是小组成员发挥集体智慧,团结 协作,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教材,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知识探究氛围;设计的问 题具有更多的互动性、层次性和思维的深度,多结合实际,注重知识的生成。如结合“澳 大利亚”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笔者先把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并设计了如下合作 探究的主题,让各小组先开展组内合作学习,然后在课堂上汇报,达到全班共同学习的目的。探究课

4、题分组探究提示探究材料探究结果我看澳大 利亚的人 口(城市)气候组(若干小组组成)1、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上有何 特点?2、为什么澳大利亚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范 围特别广呢?3、哪些气候区人口分布较多?为什么?澳大利亚气 候图、地形 图和水文图地形组(若干小组组成)1、澳大利亚的地形有何特征?2、澳大利亚人口密集区地形有何特证?水文组(若干小组组成)1、在图中找出墨累河和达令河的位置。2、澳大利亚人口密集区水源条件怎样?我看澳大利亚的农 _牧区_若干小组澳大利亚的羊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草场牧 羊区、粗放牧羊区和小麦一牧羊混合区。思 考哪个区域羊多呢?谈谈你的理由。澳大利亚主要农牧业分一

5、布图我看澳大 利亚的环 境问题(林 火)政府官员森林管理员普通市民(分别由若干小组组成)1、澳大利亚森林火灾易发区在哪里? 2、哪 个季节容易发生森林火灾? 3、林火多发的原 因是什么? 4、面对火灾敲响的警钟,如果你 是一位政府官员,或是一位森林管理员,或 是一位普通市民,你会怎么做呢?澳大利亚林火相关资料通过以上的分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度,生生互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和评价。三、地理课堂小组合作中常见的浅层学习行为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堂、热情洋溢的笑脸,这是教师梦寐以求的课 堂教学情境。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并考虑该

6、方式是否有助 于促成教学目标,能否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换句话说,教师应当避免形式化的、盲目 的、无意义的、机械式的教学活动,使地理课堂教学更为有效。那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有 哪些行为会落入浅层学习中,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呢?(一)重形式轻实质个别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无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一碰到问题就采用小组 合作学习方式,根本不去考虑该教学内容有没有讨论的价值,有没有合作探究的必要。有些 教师对于问题的设计缺乏挑战性、开放性和梯度性。课堂上出现了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合 作而合作的怪现象。在一些显而易见的基础知识上因讨论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不仅影 响了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也挫伤

7、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本堂课探究“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 类型?分布上有何特点?”时,笔者发现学生的反应比较冷谈,没有合作学习的热情。课后 反思其原因,是因为这两个问题难度上不具备挑战性,学生独立思考即可回答,没有小组合 作学习的必要。(二)重分组轻分工课堂上经常会有教师精心分组后一声令下,顿时讨论声音充满整个课堂,每个人都在说 话,搞不清谁在发言,谁在记录,谁在听。当教师要小组成员发表讨论结果时,教室里顿时 鸦雀无声。即便有学生发言,发表的是个人见解而非小组讨论结果。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组 内分工不到位,学生合作意识不强,团队观念缺乏。(三)重活动轻管理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沉醉于“热闹”的讨论场

8、面,既没参与到学生讨论的进度中 去,也没在学生思维碰撞时予以适当的点拨引导。有些教师看重讨论结果,忽视讨论过程; 看重学生活动,忽视教师管理。小组合作学习处于无序状态,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 完成,课堂效率大为下降。(四)重成果轻过程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往往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和梯度性,容易产生思维碰撞,生成超出 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此时科学合理的评价能起到促成学生知识生成、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等积极作用。但是,一些教师只重视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忽视对学习过程进 行评价;重视对教师预先设计问题进行评价,忽视对生成性问题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和方 式比较单一。四、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组合

9、作学习策略探究(一)精心选择合作课题合作学习并不是对解决所有地理问题都有积极的作用,采取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是某项 学习任务需要多人的合作才能完成,或者多人合作确实比一个人独立完成效果好。深度学习 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课题,并将之细化成若干个小问题,使每个小 组的研究任务清晰明确,合作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流于形式。问题的设计当具有挑战性、 开放性和梯度性。如本堂课第二和第三个主题的探究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可以激发学生的 个性思维和发散思维,促进学生与同伴交流辩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所以教师应该设计具有梯度性的合作课题,引导

10、 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如通过对第一个课题的探究,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 特征。第二个课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刚刚所学到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锻炼其知识 迁移能力和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第三个课题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种具有梯度性的合作课题, 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锻炼其思维深度,提高课堂效率。(二)科学分组合理分工合作学习小组绝不是任意几个同学的简单组合,一个优秀的合作小组应该具有“协调、 融洽、互补、合作”的品质。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要考虑到个体差异,每组由不同特质、 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成员

11、间可以实现互补,合作才能水到渠成,这样的分组学习才有 更好的效果。组与组之间总体水平应相当,才能实现组间的互动竞争。组员人数以4-6人 为宜,如果是课堂内合作学习,在目前传统教室布置形势下,座位相邻的前后4-6个人合作 讨论比较方便,亲和力较强。如果是地理实验或野外调查实践等,因分工环节不同,人数可 适当增加。(三)贴近学生精心管理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在合作学习中,教 师应当在各小组之间走动,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中,并做到以下几个关注:1、 关注各小组有否明确的分工,小组成员有否独立思考,有否都参与了讨论,参与状态是积极 的还是被动的,小组成员有

12、否专注倾听其他组员的见解,各成员之间有否互助合作意识。教 师应尽可能地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大胆尝试实践;鼓励学生学习倾听 别人的见解,接纳不同的看法,帮助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2、关注学生对课题的探究过 程。当学生思考探究某一问题遇到困惑时,教师应适当加以点拨引导。3、关注浅层的学习 行为。有些学生在活动中会讨论一些与课题无关的内容,甚至出现闲聊的情况。野外实践活 动中,也会出现与探究课题无关的行为。对此,教师应加以制止和引导。4、关注学习进度。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度是否与预设的教学进度相吻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 整,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本堂课笔者发现学生完

13、成第一个课题的探究比预设时间要少, 因此提前引导学生进入对第二个课题的讨论。相比前者,后者“澳大利亚哪个区域羊多”的 讨论更能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组与组之间的看法有很大的分歧,讨论非常激烈。笔者延长 了该课题的学习时间,以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分析表达能力的锻炼。(四)及时反馈多元评价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科学合理的教学评能够诊断教学效果、予以 学生知识、激发学生兴趣、调整教学行为,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好的教学评价是多元化的, 既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又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既重视对教师预先设计问题的评价, 又重视对生成性问题的评价;既重视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也不忽视对组内个体的评价。本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