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语文八上文言文知识点训练(附答案)_第1页
中考语文:语文八上文言文知识点训练(附答案)_第2页
中考语文:语文八上文言文知识点训练(附答案)_第3页
中考语文:语文八上文言文知识点训练(附答案)_第4页
中考语文:语文八上文言文知识点训练(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语文:语文八上文言文知识点训练(附答案)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3篇 三 峡北魏郦道元课文原文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为教材课下注释)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月。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

2、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春冬之时,则素湍(tun)绿潭,回清倒影,绝(y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寒肃杀,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

3、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思维导图】【中心概括】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写作特色】(1)结构严谨,布局巧妙。作者采取先大后小、先总后分的写法,按照季节划分层次,起止分明,各具特色。(2)善于观察,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描写生动,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3)用笔富于变化。文中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各种笔法相得益彰。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句归纳1.通假字略无阙处_同_,意思:。2.古今异义(

4、1)虽乘奔御风古义:_【F】今义:虽然(2)良多趣味古义:_今义:良好;善良3.词类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虽乘奔御风原意为:奔跑,句中意为:_。(2)形容词用作名词回清倒影原意为:清澈,句中意为:_。(3)名词用作动词每至晴初霜旦原意为:空气中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的白色结晶,句中意为:_。4.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 _自非亭午夜分 _手自笔录(送东阳马生序)_【F】陛下亦宜自谋(出师表)_【F】自康乐以来(答谢中书书)_【F】沿溯阻绝 _绝多生怪柏_哀转久绝_【F】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_【F】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_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_【F】湖中人鸟声俱绝(湖心亭看雪

5、)_【F】5.重点实词(1)隐天蔽日隐:_【F】(2)自非亭午夜分 亭:_ 夜分:_(3)不见曦月 曦:_(4)至于夏水襄陵襄:_ 陵:_(5)沿溯阻绝沿:_ 溯:_(6)其间千二百里 间:_【F】(7)虽乘奔御风 御:_【F】(8)不以疾也 疾:_(9)则素湍绿潭 湍:_(10)回清倒影回清:_(11)绝多生怪柏 绝:_(12)清荣峻茂 荣:_(13)林寒涧肃 肃:_(14)属引凄异 属:_ 引:_ 凄异:_(15)空谷传响 响:_6.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二、文意理解与探究1.第1

6、段写出了山_ _的特点;第2段写出了水_ _的特点。2.作者在写三峡的水时,为什么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而是先写夏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显了三峡的什么特点?4.(统编课后习题)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金题演练(作者相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甲】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犹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

7、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脐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四)【注释】践脐此境:亲自踏上这片土地。 【乙】三峡全文。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至峡口百许里()(2)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3)不见曦月()(4)属引凄异()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而两岸高山重障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其石彩色 其乡人曰C.悉以临惧相戒以残年余力D.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春冬之时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犹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

8、阻绝。4.【甲】文描写的是西陵峡的景象,【乙】文则描写的是三峡的全貌。比较两段文字,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何不同之处。(2分)统编教材文言文时间词集锦1.今:现在2.今日:今天3.穷冬:深冬,隆冬4.朝:早晨5.旦日:第二天6.明日:次日,第二天7.暮:晚上8.时时:常常,不时9.期年:满一年10.秋:时候11.昔日:当年12.尔来:自那时以来13.夙夜:早晚,日日夜夜14.夕:晚上15.四时:四季16.更定:晚上八时左右17.初:起初当初18.数日:几天19.寻:随即,不久20.俶尔:忽然21.秋日:秋天22.亭午:正午23.夜分:半夜24.旦:早晨25.昼:白天26.昏:黄昏27.明年:第二年

9、28.寒暑:冬夏29.已而:不久30.及:到,等到的时候31.今者:如今,现在32.尝:曾经33.俄而:不久,一会儿34.少时:一会儿35.久之:时间长了36.顷刻:一会儿第14篇 答谢中书书(2011课标)南朝齐梁陶弘景课文原文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为教材课下注释)教参段层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

10、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宋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第1层:感慨发端,以“共谈”概说从古至今人人皆爱“山川之美”,以“美”点明全文中心。第2层: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第3层:以赞美和感慨收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中心概括】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书信中的一部分。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写作特色】(1)结构严谨。作者先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再具体描写山川之美,

11、融情于景,表达了对山水的赞美之情;最后发出慨叹,总结全文,首尾呼应。(2)意境优美。作者笔下的山水相映成趣,色彩配合绚丽动人,晨昏变化生动丰富,动静结合,使人心旷神怡。(3)语言凝练。言简意赅,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强。金题演练一、重点字词句归纳1古今异义(1)晓雾将歇古义:_今义:休息(2)夕日欲颓古义:_今义:坍塌;衰败;萎靡2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五色交辉原意为:光辉,句中意为:_。(2)形容词用作名词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原意为:奇特,句中意为:_。【F】3一词多义夕日欲颓 _实是欲界之仙都 _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_【F】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_4重点实词(1)

12、山川之美 美:_【F】(2)四时俱备四时:_(3)晓雾将歇将:_【F】(4)猿鸟乱鸣 乱:_【F】(5)沉鳞竞跃 竞跃:_【F】(6)实是欲界之仙都实:_【F】(7)自康乐以来自:_【F】(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_5.重点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4)实是欲界之仙都。二、文意理解与探究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乱鸣”在整个描写场景中有何作用?2.(统编课后习题)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素养提升设问(统编课后习题)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金题演练(主题相

13、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茅子越中人,家童善篙楫。至中流,风妒之,不得至荷荡,旋近钓矶系筏。垂垂下雨,霏霏湿幔,犹无上岸意。已而雨注下,客七人,姬六人,各持盖立幔中,湿透衣表。风雨一时至,潭不能往。姬惶恐求上,罗袜无所惜。客乃移席新轩,坐未定,雨飞自林端,盘旋不去,声落水上,不尽入潭,而如与潭击。雷忽震,姬人皆掩耳欲匿至深处。电与雷相后先,电尤奇幻,光煜煜入水中,深入丈尺,而吸其波光以上于雨,作金银珠贝影,良久乃已。(节选自谭元春再游乌龙潭记)【注释】茅子:指茅元仪。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垂垂:形容下垂。霏霏:形容雨雪之密。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各持盖

14、立幔中()(2)而如与潭击()(3)姬人皆掩耳欲匿至深处( )(4)良久乃已()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风妒之无鲜肥滋味之享B.已而雨注下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C.客乃移席新轩屠乃奔倚其下D.而吸其波光以上于雨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姬惶恐求上,罗袜无所惜。4.选文写景很有特色,请说出其中两条。(2分)第15篇 记承天寺夜游(2011课标)宋苏轼课文原文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为教材课下注释)教参段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

15、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n)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第1层: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夜游”的起因。第2层:描写庭中月光的澄澈。第3层:议论抒怀。【思维导图】【中心概括】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营造了一个

16、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而又微妙的心境: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写作特色】(1)层次分明。文章虽然只有一段,但从交代时间,到作者的行为,到写景,到抒怀点题,脉络清晰可见。(2)行文自然。作者按照“所想所为所见所感”的顺序来写,一气呵成。(3)写景别致。全文写景只有一句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先虚后实,暗用“月光如水”的比喻,写法巧妙,匠心独运,别具一格。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句归纳1.古今异义(1)月色入户古义:_【F】今义:人家(2)念无与为乐者古义:_今义:纪念,思念(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古义:_今义:转折连词,但是闲人

17、:古义:_【F】今义:无事可做的人2.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相与步于中庭原意为:脚步,句中意为:_。【F】3.重点实词(1)欣然起行 欣:_【F】 行:_【F】(2)念无与为乐者 乐:_【F】(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至:_【F】(4)怀民亦未寝寝:_【F】(5)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4.重点虚词(1)念无与为乐者 _ _(2)相与步于中庭 _(3)盖竹柏影也_5.重点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二、文意理解与探究1.(统编课后习题)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

18、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2.(2016盐城)文章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作者怎样的情绪?3.(2017曲靖)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金题演练(作者相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选自苏轼书上元夜游)【注释】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过:苏轼的

19、小儿子。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2)归舍已三鼓矣( )(3)舍中掩关熟睡( )(4)更欲远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先生能一出乎 颓然乎其间者B.予欣然从之 实是欲界之仙都C.孰为得失 全石以为底D.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4.本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第16篇 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知识梳理重点字词句归纳

20、1.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_同_,意思:_。(2)窥谷忘反_同_,意思:_。2.古今异义鸢飞戾天者古义:_今义:罪过;乖张3.词类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猛浪若奔原意为:奔跑,句中意为:_【F】。(2)形容词用作动词互相轩邈原意为:高,句中意为:_。原意为:远,句中意为:_。(3)名词用作状语任意东西原意为:方位名词。东边和西边;指从东到西的距离,句中意为:_。负势竞上原意为:方位名词,与“下”相对,句中意为:_。横柯上蔽原意为:方位名词,与“下”相对,句中意为:_。【F】4.一词多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_【F】猿则百叫无绝_【F】5.重点实词(1)天山共色 共色:_(2)从流飘荡从:_(3)自

21、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许:_(4)急湍甚箭 甚:_(5)负势竞上 负:_(6)争高直指直指:_(7)泉水激石 激:_(8)蝉则千转不穷千:_(9)望峰息心 息:_(10)经纶世务者 经纶:_(11)窥谷忘反窥:_【F】(12)横柯上蔽柯:_(13)疏条交映 交映:_6.重点句子翻译(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第17篇 富贵不能淫(2011课标)孟子课文原文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为教材课下注释)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景春说:

22、“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说:“这怎么能算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儿出嫁的时候,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

23、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是妇女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其心智惑乱,贫贱不能使其操守改变,武力不能使其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思维导图】【中心概括】文章以景春的话开篇,论述了大丈夫应具有的优秀品质。“大丈夫”在古代是对品德高尚、节操高尚的人的尊称,而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行得正、站得直,为一个理想的正义目标去奋斗。【写作特色】(1)语言含蓄幽默,讽刺深刻尖锐。(2)排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形成排比,气势

24、磅礴,铿锵有力,成为千古名句。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句归纳1.通假字往之女家_同_,意思:_。2.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富贵不能淫原意为:惑乱,迷惑,句中意为:_。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动摇,句中意为:_。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句中意为:_。3.一词多义戒之曰 _必敬必戒 _居:居天下之广居 _居天下之广居 _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_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核舟记)_【F】面山而居(愚公移山)_【F】居无何,上至(周亚夫军细柳)_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F】得志_【F】4.重点实词(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_(2)安居而天下熄 熄:_(3)丈夫之冠也冠:_(4)父命之 命:_(5)以顺为

25、正者 顺:_【F】 正:_(6)与民由之 由:_(7)独行其道 道:_5.重点虚词(1)之:丈夫之冠也 _父命之 _母命之 _妾妇之道也 _与民由之 _(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3)以顺为正者_6.重点句子翻译(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二、文意理解与探究1.(统编课后习题)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金题演练(内容、主题相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

26、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节选自破窑赋)【注释】瞽叟(gsu):舜与象的父亲、黄帝的七世孙。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盖闻( )(2)富贵不能淫( )(3

27、)冯唐有乘龙之才( )(4)腰悬三尺玉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太公钓于渭水 受地于先王B.殊非凶恶之徒 闻之,欣然归往C.楚霸虽雄 故余虽愚D.周而复始焉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2)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4.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2分)第18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11课标)孟子全国视野:2018全国考情单篇:天津;对比:深圳、南充、龙东。课文原文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为教材课下注释)舜发于畎(qun)亩之中,傅说(yu)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

28、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舜从田地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9、入则无法家拂(b)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思维导图】【中心概括】本文通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虽出身贫贱,但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成大业的例子,正反论证了经受磨炼的益处来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写作特色】(1)论证层层

30、深入,将观点置于篇末,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观点。(2)运用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等方法,使文章气势磅礴,富有说服力。(3)语言简练,善用排比。文章开头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位著名人物的事例。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句归纳1.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_同_,意思:_。(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同_,意思:_。(3)入则无法家拂士_同_,意思:_。2.古今异义(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_今义:举起(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_【F】今义:判断动词(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古义:_今义:征讨,出征喻,古义:_今义:比喻3.词类活用(1)形容词的使动用

31、法苦其心志原意为:痛苦,句中意为:_。【F】劳其筋骨原意为:劳累,句中意为:_。【F】饿其体肤原意为:饥饿,句中意为:_。空乏其身原意为:财资缺乏,句中意为:_。(2)名词用作动词人恒过,然后能改原意为:错误,句中意为:_。(3)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动心忍性原意为:震撼,句中意为:_。原意为:坚忍,句中意为:_。4.一词多义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_有时朝发白帝(三峡) _【F】拂:行拂乱其所为_入则无法家拂士 _5.重点实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_(2)管夷吾举于士 士:_(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_【F】 任:_【F】(4)行拂乱其

32、所为 乱:_(5)曾益其所不能 曾益:_(6)人恒过,然后能改恒:_(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虑:_作:_(8)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_ 法家:_ 士:_(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_敌:_(10)国恒亡亡:_【F】6.重点虚词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入则无法家拂士_7.重点句子翻译(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文意理解与探究1.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_和_。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哪一类人?3.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

33、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金题演练(主题相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甲】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我作戒诗,思者无咎。(节选自敌戒)【注释】訑訑(dn):骄傲自满的样子。鄢(yn):鄢陵,今属河南。范文:范文子,春秋时晋国大夫。厉:指晋厉公。孟孙恶(w)臧(zng):

34、孟孙指孟孙速,春秋时鲁国大夫。恶:憎恶。臧指臧孙纥,春秋时鲁国大夫。药石:药物和治病的石针。矧(shn):况且,何况。 【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六国既除()(2)敌存而惧()(3)敌去召过()(4)人恒过,然后能改()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而不知为益之尤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B.兢兢以强不以千里称也C.范文为患行拂乱其所为D.矧今之人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有能知此,道大名播。(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4.【甲】文中“秦有六国,兢兢

35、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乙】文中的话来作答。(2分)虚词随文小练【用法归纳】于(11年4考)速记口诀:“于”字要记牢,在从对比到意义及用法: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2013C】;介词,到【2012C】;介词,引出对象,译为“给”【2008C】;介词,对,对于;介词,在【2018B】;介词,从、自;介词,表原因,译为“由于”“因为”;介词,引出对象,译为“向”“对”;连词,表示提起相关的另一件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中“于”字用法极为典型,共出现了13处,请完成下表。义项介词,引出对象,译为“给”例句:_义项介词,在例句:_义项介词,从、自例句:_义项介词,

36、表原因,译为“由于”“因为”例句:_【自主归纳】同学们,除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还能从其他课文中找到更多虚词“于”的义项和例句吗?请完成下表。义项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例句:所恶有甚于死者_义项介词,到例句:太守与客来饮于此_义项介词,对,对于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_义项介词,引出对象,译为“向”“对”例句:_义项连词,表示提起相关的另一件事例句:_ _ _词类活用随文小练名词用作动词1.天下缟素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2.主人日再食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3.腰白玉之环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4.神弗福也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5.公将鼓之原意为:_,

37、在句中意思为:_。6.朝服衣冠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7.以光先帝遗德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8.忧谗畏讥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9.名之者谁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10.客此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11.处处志之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12.故人不独亲其亲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13.不独子其子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14.策之不以其道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15.每至晴初霜旦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16.五色交辉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17.相与步于中庭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18.人恒过,然后能改原意为:_,在句中意

38、思为:_。19.介胄之士不拜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20.改容式车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21.苔痕上阶绿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22.不蔓不枝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23.棹数小舟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24.饭疏食,饮水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25.一狼洞其中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26.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形容词用作名词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2.此皆良实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3.优劣得所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4.弗学,不知其善也原意为:_,

39、在句中意思为:_。5.回清倒影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7.吾与汝毕力平险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8.温故而知新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9.百废具兴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10.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形容词用作动词1.请广于君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2.轻寡人与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3.恢弘志士之气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4.亲贤臣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5.远小人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6.近岸,卷石底以出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

40、_。7.日光下澈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8.互相轩邈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9.尔安敢轻吾射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10.香远益清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苦其心志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2.劳其筋骨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3.饿其体肤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4.空乏其身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5.凄神寒骨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名词用作状语1.主人日再食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3.北定中原原意为:_

41、,在句中意思为:_。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5.山行六七里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6.杂然而前陈者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7.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8.与余舟一芥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10.皆若空游无所依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11.斗折蛇行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12.其岸势犬牙差互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13.复前行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14.箬篷覆之原意为:_,在句中

42、意思为:_。1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16.横柯上蔽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17.面山而居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18.学而时习之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19.其一犬坐于前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2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动词用作名词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2.虽乘奔御风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3.猛浪若奔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4.尔安敢轻吾射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5.传不习乎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吾妻之美我者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

43、。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3.渔人甚异之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4.如鸣珮环,心乐之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动词的使动用法1.闻寡人之耳者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2.富贵不能淫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3.贫贱不能移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4.威武不能屈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5.所以动心忍性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6.闻之于宋君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动词用作状语余立侍左右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形容词用作状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动词

44、的被动用法帝感其诚原意为:_,在句中意思为:_。第19篇 愚公移山列子知识梳理重点字词句归纳1.通假字(1)始一反焉_同_,意思为:_。(2)甚矣,汝之不惠_同_,意思为:_。2.古今异义(1)方七百里,高万仞古义:_今义:指方向或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六面体(2)惩山北之塞古义:_今义:惩罚(3)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_今义:毛发(4)北山愚公长息曰古义:_今义:休息(5)惧其不已也古义:_今义:已经3.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吾与汝毕力平险原意为:险峻,句中意为:_。(2)名词用作状语面山而居原意为:脸,句中意为:_。【F】(3)动词的被动用法帝感其诚原意为:感动,

45、句中意为:_。4.重点实词(1)面山而居居:_【F】(2)惩山北之塞塞:_(3)出入之迂也迂:_(4)聚室而谋室:_(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_毕:_(6)指通豫南指:_(7)达于汉阴阴:_(8)杂然相许杂然:_许:_(9)其妻献疑曰献疑:_(10)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损:_(11)且焉置土石置:_(1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_(13)叩石垦壤叩:_(14)始龀,跳往助之始:_龀:_(15)寒暑易节易:_节:_(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叟:_(17)甚矣甚:_(18)北山愚公长息曰长息:_(19)固不可彻固:_彻:_(2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_(21)何苦而不平苦:_(2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46、_(23)操蛇之神闻之操:_(24)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_【F】(25)一厝朔东厝:_(26)无陇断焉陇:_断:_5.重点虚词且:年且九十 _且焉置土石_之:惩山北之塞_跳往助之 _甚矣,汝之不惠_告之于帝 _(3)吾与汝毕力平险 _以:以君之力 _河曲智叟无以应 _(5)其如士石何 _(6)虽我之死,有子存焉_6.重点句子翻译(1)甚矣,汝之不惠!(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第20篇 周亚夫军细柳西汉司马迁知识梳理重点字词句归纳1.通假字(1)军士吏被甲_同_,意思:_。(2)改容式车_同_,意思:_。2.词类活用名词用作

47、动词介胄之士不拜原意为:铠甲和头盔,句中意为:_。3.一词多义军:周亚夫军细柳_上自劳军_至霸上及棘门军_4.重点实词(1)匈奴大入边入边:_(2)上自劳军劳:_(3)已而之细柳军已而:_(4)彀弓弩彀:_(5)持满持:_(6)军中闻将军令闻:_【F】(7)不闻天子之诏诏:_(8)居无何居:_无何:_(9)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_(10)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按辔:_徐:_【F】(11)介胄之士不拜士:_(12)天子为动动:_(13)使人称谢称谢:_(14)曩者霸上、棘门军曩:_(15)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固:_虏:_【F】5.重点虚词(1)之已而之细柳军_不闻天子之诏 _称善者久之_(2)为乃以宗正刘

48、礼为将军_天子为动_(3)以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_以备胡_将以下骑送迎_(4)乃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_亚夫乃传言开壁门_6.重点句子翻译(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2)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第二部分答案第13篇 三 峡知识梳理一、1.阙 缺 空隙、缺口2.(1)即使(2)甚,很3.(1)飞奔的马(2)清波(3)下霜4. (1)于。这里是“在”的意思如果亲自自己从,由(2)阻断极,非常停止,消失到了极点 与人世隔绝断绝消失5.(1)遮蔽(2)正半夜(3)日光,这里指太阳(4)升到高处山陵(5)顺流而下逆流而上(6)相距(7)驾(8)快(9)急流(10)回旋的清波(11)极高的山峰(12

49、)茂盛(13)肃杀,凄寒(14)连接延长 凄惨悲凉(15)回声6.(1)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2)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3)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4)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二、1.连绵不断、遮天蔽日水位高、水势险恶、水流急2.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以“夏水”为首来写。作者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之水,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3.一是突显了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

50、形特点;二是突显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4.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金题演练1.(4分)(1)左右(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2)这才,才(始一反焉)(3)日光,这里指太阳(4)连接2.(2分)D【解析】A项中的两个“而”,前者表并列,可不译;后者表转折,译为“却”。B项中的两个“其”都是代词,前者代指“绝壁”;后者代指“他的”。C项中的两个“以”都是介词,前者译为“用”;后者译为“凭借”。D项中的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故选D项。3.(4分)(1)猿啼声极其清越,山谷里回声荡

51、漾,久久不绝。(2)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4.(2分)【甲】文是引用有关资料间接描写西陵峡的景象;【乙】文则以凝练生动的笔墨,直接描绘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参考译文】【甲】江水又往东流经西陵峡,宜都记记载说:从黄牛滩往东进入西陵境内,到峡口的百里左右航程中,山水萦纤曲折,两岸的高山峻岭层层叠叠,不到正午或半夜,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它的岩石色彩缤纷,形状常常很像某种事物。树高林密,到了冬春之交稍显凋零。猿啼声极其清越,山谷里回声荡漾,久久不绝。人们所说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听人们说,峡中水流险急,书中记载和口头传

52、闻,都是讲述身临险境时的可怕情景,用此来相互告诫,却没有人谈到这里的山水之美。等到我亲自踏上这片土地,一到这里就满怀欣喜,这才相信用耳朵听说的比不上亲眼看见的。第14篇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一、1.(1)消散(2)坠落2.(1)辉映(2)奇丽景色3.快要欲望想要意愿4.(1)美丽(2)四季(3)将要,就要(4)此起彼伏(5)争相跃出水面(6)确实、实在(7)自、从(8)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5.(1)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2)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4)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二、1.晨雾将要消散,猿、鸟的鸣叫声此起彼

53、伏。“乱鸣”渲染了欢欣热闹的气氛,给整个场景增添了勃勃的生机。2.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素养提升设问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金题演练1.(4分)(1)拿着(媵人持汤沃灌)(2)撞击(仓鹰击于殿上)(3)想要(虽欲言,无可进者)(4)停止(是亦不可以已乎)2.(2分)C【解析】A项中的两个“之”,前者是代词;后者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4、B项中的两个“已”都是副词,前者译为“不久”;后者译为“已经”。C项中的两个“乃”都是副词,译为“于是,就”。D项中的两个“其”,前者是代词,代指“潭”;后者是代词,可译为“这”。故选C项。3.(4分)那些姫人惊恐万分,想赶快上岸,也顾不上她们用丝罗制作的袜子了。4.(2分)以动态描写为主;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参考译文】茅元仪是越中人氏,他家的书童擅长划船。(我们)划到了乌龙潭的中心,也许是风在妒忌(我们的闲情雅兴)吧,(吹得我们)到不了荷荡,不久靠近钓鱼台了,将竹筏系好。下垂的雨密集,沾湿了帷幔,(我们)还没有上岸的意思。不久大雨如注,七位客人,六位姫人,每个人都拿着雨伞站在帷幔里,

55、衣服被雨打湿了。忽然间风雨交加,不能去到乌龙潭上。那些姫人惊恐万分,想赶快上岸,也顾不上她们用丝罗制作的袜子了。客人们于是把宴席移到新轩中,还没有坐定,大雨从树木之颠飞下,盘旋着没有离去的样子,雨落在潭水上,不像落入潭里,而是像撞击在潭面上。忽然雷声大作,姫人都掩住了耳朵,想躲到潭的深幽之处。闪电和雷声先后而来,那闪电尤其奇幻,耀眼的电光进入水中,深入一丈数尺,好像吸收了潭的波光,又反射到了雨中,现出黄金白银,珍珠贝壳的光影,过了好久才停止。第15篇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一、1.(1)门(2)考虑,想到(3)只是清闲的人2.散步3.(1)高兴行走(2)游乐(3)到(4)睡觉(5)共同,一起4.

56、 (1)介词,跟、同代词,的人(2)介词,在(3)大概是5.(1)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2)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3)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二、1.作者的心境是复杂而微妙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又颇有自许的意味,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2.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失落(或:不满,抱

57、怨)。3.示例:作者虽遭贬谪,内心悲凉,但面对如此月色,醉在其中,乐从心生。更有友人相伴,漫步的悠闲,孤寂之情顿消,喜从心来。如此“闲人”,尚能乐以忘忧,以豁达乐观的心胸来欣赏月下美景,更能突出其情趣的高雅。金题演练1.(4分)(1)几,几个(数月之后)(2)返回,回到(一屠晚归)(3)房屋(屋舍俨然)(4)想要(解衣欲睡)2.(2分)D【解析】A项中的两个“乎”,前者是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后者是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B项中的两个“之”,前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代指“他们”;后者是结构助词,译为“的”。C项中的两个“为”都是动词,前者译为“是”;后者译为“作为”。D

58、项中的两个“然”都是连词,表转折,译为“然而,但是”。故选D项。3.(4分)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不一定能钓到大鱼。4.(2分)作者认为人生应该达到取舍有度、进退自如的地步,始终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参考译文】己卯年农历正月十五,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来拜访,(他们)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便很高兴地跟随他们,走到了城西,进入了和尚的住所,经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市井中做生意的人井然有序。返回家中已经三更了。房屋中的人闭门熟睡,已经在打鼾了。(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愈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

59、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不一定能钓到大鱼。第16篇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1. (1)转 啭 鸟鸣,这里指蝉鸣(2)反 返 返回2.至、到达3. (1)飞奔的马(2)往高处伸展往远处伸展(3)向东或向西向上在上面4.形容词,到了极点动词,停止5. (1)同样的颜色(2)跟、随(3)表示约数(4)超过(5)凭借(6)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7)冲击,撞击(8)表示多(9)平息(10)筹划、治理(11)看(12)树木的枝干(13)互相掩映6. (1)(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2)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飞奔的马。(3)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

60、着往高处远处伸展。(4)蝉长久不断地叫,猿持续地啼叫着。(5)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第17篇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一、1.女 汝 你2.使惑乱,迷惑使改变,动摇使屈服3. (1)告诫谨慎(2)住进住宅处在坐在,在居住经过(3)能,能够实现4. (1)真正,确实(2)指战争停息(3)行冠礼(4)教导、训诲(5)顺从准则,标准(6)遵循(7)道路5. (1)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指“男子”代词,指“女子” 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义”(2)怎么,哪里(3)介词,把6. (1)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