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教学(14年)(共19页)_第1页
第七章 教学(14年)(共19页)_第2页
第七章 教学(14年)(共19页)_第3页
第七章 教学(14年)(共19页)_第4页
第七章 教学(14年)(共19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教学(jio xu)一、选择题1、中小学实施(shsh)双基教学,其中双基包括( A )。 A.基础知识,基本(jbn)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2、在我国,教学的基础是( A )。 A.知识的授受 B.技能的训练 C.品德的发展 D.个性的完善 3、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 D )人。 A.有个性的 B.有特长的 C.片面发展的 D.全面发展的 4、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B )。 A.课外活动 B.教学活动 C.班主任活动 D.实践活动 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2、是( C )。 A.练习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讲演法 6、分组教学的类型主要有( A ) 。A.外部分组,内部分组 B.知识分组,能力分组 C.年龄分组,性别分组 D.学科分组,兴趣分组 7、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称( B )。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跨学科能力分组 D.学科能力分组 8、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 B )。 A.教学方案 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手段 9、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

3、面积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 )。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班级教学 D.设计教学 10、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B )。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11、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B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考试成绩 12、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 )。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13、不是根据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方法划分课的种类的是( A )。 A.新授课 B.实验课 C.练习课 D.演示课 14、学

4、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D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思想政治教育 C.课外活动 D.教学 15、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一是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二是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差异;三是了解( C ) 。A.学生个体的动机 B.学生个体的追求 C.学生个体的需要 D.学生个体的目标 16、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率先提出的观点?( B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d wi) D.凯洛夫 17、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shji)的认识,主要是通过( A )实现(shxin)的。A.间接经验 B.生产活动 C.直接经验 D.生活经验 18、推动学生学习的

5、内部动力是( A )。 A.学习动机 B.学习兴趣 C.学习目的 D.学习内容19、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生产活动 D.社会劳动20、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 ).A.教与学的矛盾 B.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D.主体与客体间的矛盾21、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能力,这遵循的是( C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22、教学工作中心环节是( B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批改 D.教学评价23、

6、“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 C )。 A. 量力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2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出自( B )。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 25、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C )。 A.孔子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2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B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27、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教学工作的总要求是( C )。 A.教学规律 B.教学规则 C.教学原则 D.教学细则 28、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经过事物本

7、身来教学,体现了( B )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性 29、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这是哪一条教学原则?( C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0、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 ( B ) 。A.概括性 B.灵活性 C.具体性 D.抽象性 31、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练习可分为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和( C ) 。A.模仿性练习 B.创造性练习 C.实际操作练习D.独立性练习 32、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

8、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这是哪一条教学原则?( C )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3、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 )。 A.演示(ynsh)法 B.讨论(toln)法 C.练习(linx)法 D.实验法 34、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 )。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35

9、、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指教学原则中的( C )。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6、课的类型是指根据( D )划分课的种类。 A.教学规律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任务37、“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D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38、下列不是贯彻直观性原则要求的是( D )。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D.重视组织

10、各种复习 39、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 B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村施教原则 40、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D )。 A.了解学生 B.融洽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课 41、启发的首要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 D )。 A.创造性 B.交往性 C.多样性 D.主动性 4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 C )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性 43、课外辅导是上课必要的( A ) 。A.补充 B.环节 C.延长 D.部分 44、按学生掌握技能

11、、技巧的进程,练习可分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和( B ) 。A.口头练习 B.创造性练习 C.书面练习 D.实际操作练习 45、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 ( B )。 A.课的模式 B.课的结构 C.课的内容 D.课的形式 46、根据某一年级的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分成不同的A、B、C组称为( A ) 。A.学科能力分组 B.跨学科能力分组 C.内部分组 D.外部分组 47、一个教师在同一个教室的一节课内向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B )。 A.小班教学 B.复式教学 C.班级授课 D.分组教学 48、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D

12、)。A.一种实践活动 B.一种主体活动 C.一种文化活动 D.一种认识活动 49、“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 D )提出来的。A 赫尔巴特 B 巴班斯基 C 布鲁纳 D 赞可夫50、“长善救失”、“教学(jio xu)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 C )首先(shuxin)提出的。A.论语(ln y) B.孟子 C.学记 D.劝学篇 51、“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 B )提出的。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52、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A )。A.讲述、讲解、讲演 B.讲述、讲解、讲读C.讲读、讲演、讲评 D.讲述、讲解、讲评、 53、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

13、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及活动方式的总称是( A )。 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过程 D.教学原则54、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A。 A.孔子 苏格拉底 B.孔子 亚里斯多德 C.孟子 柏拉图 D.朱喜 苏格拉底55、极力提倡使用发现法的人是( B )。 A.杜威 B.布卢姆 C.布鲁纳 D.罗杰斯56、教学史上最古老的和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 A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57、非指导性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D )。 A.杜威 B.布卢姆 C.布鲁纳 D.罗杰斯58、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

14、础的是( D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英国牧师贝尔 C、苏联教育家凯洛夫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59、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B )。 A.复式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 个别教学 D.分组教学6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称为( C )。A.内部分组 B.学科能力分组 C.外部分组 D.目标分组 61、班级授课制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 B )。A.分组教学 B.因材施教 C.个别辅导 D.个别教学 6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段话描述的是对师生关系的哪

15、个要求?( D ) A.民主平等 B.尊师爱生 C.心理相容 D.教学相长 63、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C )。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64、不是因教学过程的某个构成因素为中心,而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开展的教学策略是( C )。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综合型策略 D.方法型策略 65、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B )。 A.活动课时制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66、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说明这次测验的( B

16、)较好。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67、体现测验(cyn)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程度的指标是( A )。 A.效度 B.难度(nd) C.信度 D.区分度 68、衡量测验(cyn)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是( B )。A.效度 B.难度 C.信度 D.区分度 69、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的指标是( D )。 A.效度 B.难度 C.信度 D.区分度 70、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一是背景评价,二是输入评价,三是过程评价,四是( B )。A.目标评价 B.成果评价 C.目的游离评价 D.学生评价 71、测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较强的客观性的测验是( A )。 A、标准

17、化测验 B、教师自编测验C、客观性试题测验 D、主观性试题测验 72.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 B )A.备课 B.上课 C.课后辅导 D.练习73.下列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D )A.时教必有正业 B.君子之教,喻也C.藏息相辅 D.不凌节而施7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以传授( B )A.直接经验为主 B.间接经验为主 C.生活知识为主 D.生产知识为主7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式是( A )A.讲授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演示法76 “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主要说明的是( D )A. 教学内容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方法 D.

18、教学过程77.学记提出“学不躐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揭示了教学中的(C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78.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说明学生的认识具有特殊性,表现在( D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教育性 D.有领导的认识 79、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80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的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 C )高。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81 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B )

19、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8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 )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83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 A ) A以上课为主 B以课外活动为主 C以智育(zhy)活动为主 D以体育运动为主84班级(bnj)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C ) A唐朝中期(zhngq)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85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D )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86.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申,布鲁纳提出了( A )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87. 下

20、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C ) A复式教学可以在同一年级内进行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 C复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88. 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是( B ) A检查复习 B组织教学 C讲授新教材 D布置课外作业89. 教学过程中首要事件是( A ) A.引起学生注意 B.提示教学目标 C.引起先前经验 D.呈现教学内容90.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D ) A主要部分 B基本部分 C主要途径 D.基本阶段91. 19世纪末一些国家为了解决班级上课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缺陷

21、,采取了( B )的教学组织形式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92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是( B ) A.苏格拉底 B夸美纽斯 C卢梭 D杜威 93. 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行”的统过程的是( A )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韩愈94.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A ) A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B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C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95目的在于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了解学生接受情况,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教学环节是( B ) 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 C讲授新教材 D布置课外作

22、业 96. 下列关于智育与教学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B智育是教学要完成的任务 c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D教学就是智育97. 设计教学法的创立者是( C )A杜威 B布鲁纳 C克伯屈 D赫尔巴特二、填空题1_是实现教育目的(md)的基本途径。教学(jio xu)2备课受到三备,具体讲就是钻研教材(jioci)、_、考虑教法。了解学生3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有课堂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现场教学、_。复式教学4.我国班级授课制最早是在清政府开办_采用的。京师同文馆5“坏的老师奉送真理,好的老师引导发现真理”,这说明了教学的_原则。启发性6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

23、握科学文化_和_。基础知识,基本技能7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有3种:实物直观、模像直观、_。语言直观8. _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课的结构9. 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_过程。认识10. 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坚持_的原则。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1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申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的_的关系。感性知识12教师教学工作最基本的环节是_。上课13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_而采用的方法。教学任务14.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 所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的学15. 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理解教材16. 学生以学习 为主。间接经验17

24、.学生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 作用。主导18.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 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教师语言19. 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现场的观察要与教师的 相结合。言语指导20. 启发性原则是依据将教学活动中 的规律提出来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21.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 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个别差异2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预定的要求,利用指定的设备,采用特

25、定方法而进行独立操作,并在观察研究中获取直接经验、培养技能技巧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称为 。实验法23. 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可包括研读 、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教学参考资料。课程标准24. 课外辅导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shjin)对学生进行的学习指导。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y zhn)_形式(xngsh)。补充25. 学业成绩的检查,主要是通过 和考试两种方法来进行。考查26. 评定学生的成绩,一般采用记分和 两种方法。写评语27. 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称为 。教学组织形式28. 教师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活动的形式称为 。现场教学

26、29. _是教学阶段中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30.一个老师教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了以前的内容,“跃”这个字,右边的“夭”正好是今天学的这个字“笑”的下面的部分,于是当学生再学“笑”这个字的时候就容易多了,这个老师是运用_原则来进行教学的。巩固性三、简答题1简述教学的任务。(1)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能、创造才能和体力 (3)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美感,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2、教学过程应遵循哪些基本规律?要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教学的

27、教育性规律)(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3、简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但也要辅之以直接经验,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学生要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直接经验作基础,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基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只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一是只强调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去发现、积累知识,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讲授。4、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是相

28、互依存、相互促进的。(1)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的发展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2)只有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能力。(3)贯彻(gunch)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必须防止单纯(dnchn)地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视能力发展的片面做法。5、简述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jioy)相结合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首先,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基础。其次,知识学习的本身是艰苦的劳动,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

29、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要防止两种倾向 。一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6、简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这个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7、简述我国目前主要的教

30、学原则。要点:(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简述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9、简述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

31、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 10简述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chbi)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jnxng)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cinng)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11、简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12

32、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1)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年龄特征和 知识水平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13、简述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 (3)讲究语言艺术。(4)讲授法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14、简述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谈话前要做好准备,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2)谈话要面向全体的学生。(3)谈话过程中要善于引导。(4)谈话结束要做好小结。15教师备课应做好哪些工作?(1)钻研教材。钻研教材包括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2)

33、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46、一堂好课有那些要求?目的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恰当。 结构紧凑。 (师生双方)积极性高。 教学基本功好。教学效果好。 17、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班级授课制的缺点:(1)在强调系统(xtng)的书本知识的学习时,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nny)完全适

34、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3)学生的主体(zht)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18、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要点:(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认知与情意的统一关注学科与关注人的统一 (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四、材料分析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要点:“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

35、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即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2、通过教师启发,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乌鸦真聪明,通过投石子,终于喝到了水的共识。唯有一位学生提出了异议乌鸦不一定喝到水!那是一个胖胖的小男生,稚气的脸上满是执着。执教者有些惊慌失措,“你为何这样说?”她追问。“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孩子忽闪着大眼睛,教室内静得

36、出奇。“石子怎么会淹没水呢?连常识都不知道,以后回答问题前一定要多动脑筋,希望小朋友们也要注意!”执教者显然有些发怒了。在学生们的齐声“知道了”中,孩子默默地坐了下去,沮丧的神色中透出一丝不服。请运用新课程下的教学观及有关理论分析评价(pngji)上述的案例。新课程倡导怎样(znyng)的教学观?要点(yodin):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他的行为违背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1)新课程认为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

37、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2)案例中,且不说“乌鸦不一定喝到水!”是否一定正确,但它却充分表现了学生大胆的怀疑精神,从实践中得出结论更是一种求实的科学品质。一句富有新意的“石子把水淹没了!”却被老师视为不知常识,还成了教育其他学生的反面素材。教师的做法显然违背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教学应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对话中既没有无所不知的圣人,也没有完全无知的愚人。师生双方应在对话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发展。(3)在以上案例中,倘若教师能尊重学生的观点,耐心地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肯定“乌鸦不一定喝到水”的

38、正确性,对学生大胆的怀疑精神和求实的科学品质作出赞赏,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1)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生成与开放)(2)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流互动)(3)教学重结论,更要重过程(全面发展)(4)教学关注学科(知识),更要关注人(全面发展)3、一次,一位老师讲铁棒磨成针这篇课文,当他问到“老婆婆把铁棒磨成针”包含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时,一名学生的回答令大家惊讶不已:“她在浪费时间,为什么非磨不可呢?难道不能想想用别的方法

39、又快又好地造出针来吗?”没想到,老师对这位学生说:“上课要认真听讲,要根据我们课堂讨论的内容来思考。”然后继续启发引导学生认识老婆婆那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运用有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分析下面的案例。要点(yodin):该教师(jiosh)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他的行为违背了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1)新课程认为(rnwi),教学不只是知识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且是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的过程。学生的疑惑和问题是教学的起点,是教学的重要资源。而案例中教师对于学生独特的见解粗暴地予以否定,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与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相背离。(2)新课程认为,教材

40、不是圣经,其内容和方法是可以质疑的、可以超越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教材提出质疑,敢于挑战权威,超越书本上观点,鼓励他们提出个人见解,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案例中教师以教材为中心,强调教材的权威,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这种做法是不妥的。(3)我认为,该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大胆的质疑精神给予肯定和赞赏,然后认真倾听该学生独特的个人见解,并与其进行平等的对话,或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以求得共识,丰富彼此对问题的看法,达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答案要点不必拘泥于以上范围和顺序)4、一位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语文课文萤火虫时有这样一个片断:老师问学生,萤火虫燃烧了自己,怎么啦?有的孩子回答说

41、,萤火虫燃烧了自己它就死了;也有的孩子说,萤火虫燃烧了自己,它没有怎么,这只是一种生理现象;还有一部分孩子有一些其他的理解。这时,老师无法对这些理解给予肯定,因为书上不是这样说的,书上的正确答案是,萤火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人间。所以,老师不但不能理直气壮地肯定孩子的理解,相反还得不断运用教学技巧和教学机智,想办法如何一步步地“启发”孩子得出“正确”的认识,于是让同学们再想一想,再看一看。看什么呢?当然是看书上,看课文。最后,孩子们终于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看”出一个“共同”的认识萤火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人间!试运用课程或教学的有关理论或观点,围绕以下所列问题评析上面的案例。(1)这则案例所反映

42、了怎样的传统课程观和教学观?请结合案例进行分析。(2)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应倡导怎样的课程观和教学观?基于新的理念,你认为应当如何对待类似案例中学生的行为?答:(1)案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种见解不能给于肯定,而是以书上的观点为唯一的标准答案,并“启发”下学生得出所谓的“正确”答案。这种做法反映的传统课程观和教学观:课程是封闭的、预设的,课程被窄化为学科,课程成为一种指定、指令(专制),教材成为圣经;教学是忠实执行课程的过程,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外在于课程,游离于课程的边缘。(2)新的课程(kchng)观和教学观:课程是民主的、开放的、科学(kxu)的,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

43、生成的;教学不只是忠实(zhngsh)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能够真实地进入课程。(3)教师应对的原则和措施:让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表达他们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在此基础上,老师与学生共同解读文本,教师、学生与作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对话的关系,彼此倾听和分享对方的认识成果,从而加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老师和学生都会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成长和发展,感受自己存在的意义。(答案要点不必拘泥于以上范围、顺序和表述。)5、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师:

44、你觉得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做法好吗?生:大家都慌了,有的去找大人,有的哭起来,只有司马光的办法又快又好。生:我觉得司马光的办法不好,砸坏了公园的缸,又可能把缸里的小朋友砸死。师:你们觉得第二位小朋友说得有道理吗?生:对,小石头都会砸伤人,这么大的石头真的会把缸里的小朋友砸死。生:缸片飞出来,还会把外面的小朋友砸伤,这办法危险。对学生的这些独特的解读,你如何看待?你认为此时教师应该怎么办?请运用课程或教学的有关理论分析。要点:(1)课程是民主的、开放的系统,课程的内容与意义是可以质疑的,教学是多元文化的对话。教材仅仅是一种对话的话题、素材或范例,是有待进一步解读、探讨、延伸和拓展的资源,是可超越、可

45、选择、可变更的文本性资源。教学是教师、学生在共同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学生、课程专家、文本等之间的对话。(2)课程与教学的开放性不是没有限度、没有原则的。其实,课文主要是要赞扬司马光在危险时刻能不慌不忙、急中生智、挺身救人。而这大智大勇的司马光在教师的引导下被群起而攻之,批了个体无完肤。片段中的那些脱离文本主旨,天马行空式的独特解读,是对文本的误解,它不仅严重偏离、曲解了课文原意,而且还出现了价值的偏离,从根本上扭曲了课程的方向和实质。如果不及时进行价值引导,必将使大部分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严重偏离课文的原意,失去课文原有的教育价值。(3)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进行多元理解,又要引导学生尊重(

46、znzhng)文本主旨,进行必要的价值引导,处理好个性解读与文本原旨领会、独特认识与共性认识、多元文化与普遍价值的关系。案例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不同(b tn)见解的合理性,在交流互动中进行必要的价值(jizh)引导,并抓住契机进行生命教育、公德教育和安全教育,拓展甚至超越课文的主题。6、某教师在数学课上讲10以内的加法:5+3=8。他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将黄的、红的橡皮泥分别搓成小球,然后要求在每个竹签上穿上5个黄色的和3个红色的小球,要连续穿20串。另一组在一筐玻璃球中检出5个蓝色的和3个绿色的玻璃球装成一袋,连续装20袋。学生们情绪很高,度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你是否认同下面案例中

47、教师的教学设计?为什么?你认为如何改进?请运用课程或教学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对这堂课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和评价。(1)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新理念,即注重学生的亲历、体验和经验、贴近学生实际,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的生成。这位教师的改革意识和大胆尝试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2)这节课的目标和重点是:学会加法的概念、掌握10以内加法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习提升对数学的兴趣。但这节课没能较好实现和完成,只有5+3;重点不够突出,有点像手工课,表面上学生兴趣很高,但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教学的基本目标。并且形式较单一、变式较少;不必要的环节如搓球等可能使部分学生流于“玩

48、”中而没有真正学到东西。(3)改进:删去费时多的不必要环节,突出教学重点;形式可再丰富些,变式再多些,如分组做游戏等,不仅5+3,还可以多种情况,提高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实现教学目标。(答案要点可不拘泥与上述范围和顺序)7、对学生来说,由于常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位的不同,对新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举行有效的合作和探索追究,难度很大。据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有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体现突出的只是那一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

49、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鼎新中碰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学改革中收益? (1)新课程的目标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最佳发展,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案例中的现象(xinxing)与新课程的目标相背离。(2)由于(yuy)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使得当前倡导主动学习的课改难度很大,难以全面(qunmin)开展,往往只能地适应主动性较强的学生。(3)对此,教师首先要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

50、 学会学习 。其次,要创设自由、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氛围,鼓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再次,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主动性差、性格内向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循序渐进地分配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他们能够体验主动学习所带来的成功和乐趣,增强主动学习的信心和勇气。8、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某个问题的解释有纰缪,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窗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上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根据当前的教育理念,评价该老师的作法。答:我认为该教师的做法至少有以下不当之处:(1

5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力,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敢于对教师提出质疑,正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而该教学对提出质疑的学生却一棒喝退,挫伤了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相互交流、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过程。而该教师为了满足自己虚伪的权威,不分青红皂白地否定学生的质疑,是“话语霸权”的表现,不仅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真正的威信,也使教学这种双边的活动变成单边的活动。我认为教师应该这样施教:(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把学生看作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特的、活生生的人。把教学看作是师生相互交往和平等对话的过程。(2)

52、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上述例子中,教师首先要充分肯定和赞赏学生敢于质疑、挑战(tio zhn)权威的精神,然后分析学生提出的质疑。如果是自己对问题的解释确实有误,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进一步对该学生加以赞赏;如果不能确定,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明辨是非。总之,教师要以自己的宽广的胸怀和谦逊的态度赢得学生的尊重,并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9、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shn me)办法”。如何理解教师(jios

53、h)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了吗? 提示:(1)该教师没有全面发挥其主导作用。(2)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衡量教师主导作用是否发挥要以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程度为根本标准。(3)案例中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10、一位老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这样一段师生双边活动:老师问:“邱少云身上是怎么烧着的?”学生答:“敌人打出的燃烧弹烧着的。”老师又问:“邱少云身后有什么?”学生答:“有一条水沟。”老师再问:“邱少云跳进水沟里没有?”学生答:“没有。”老师接着问:“邱少云最后怎么样?”学生答:“牺牲了。”有人认为这是启发式教学,你认为是吗?为什么?请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进行分析。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1)这个教学片断不是启发式教学。(2)启发式是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而上面教学片段中的师生双边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未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也未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基本上是简单的、教条式的一问一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