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质图件的编制_第1页
13+地质图件的编制_第2页
13+地质图件的编制_第3页
13+地质图件的编制_第4页
13+地质图件的编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课程内容一、地质实际材料图二、地质图三、构造纲要图11.概念:指用线条、符号、花纹等在地形图上表示地质界线、地质观测点、地质观测路线、各种样品的取样点及其编号、山地工程和钻孔等位置的一种图件。一、地质实际材料图2是根据野外地质草图编制成的。内容要求准确、真实。本次的实际材料图直接编绘在野外用 110000 地形图(老图)上2.作图要求3一张正规的实际材料图,在结构上应由图名、图幅代号、比例尺、主图(实际材料图)、图例及责任表几部分组成。3.实际材料图的构成4线条比例尺4.地质实际材料图图式5 地质界线及地质体代号; 地质观测点()及其编号; 地质观测路线(绿色虚线L10 -L10); 实测剖

2、面位置及编号; 各种产状要素(地层、面理、线理 等); 取样点位置()及编号; 注:地质点与取样点重叠用5.主图的内容6若在测区布置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水文地质等观测点,以及山地工程(探槽、竖井、平巷)和钻孔等,也应用特殊性的符号将其位置及编号表示在图上。5.主图中的其它内容7先绘制各种观测点、样品采集点、山地工程和钻孔的位置及编号;然后绘断层;再绘其它地质界线,各种界线不要穿过各种符号和编号;最后注上各种时代符号注意:凡是被各种地质界线和断层或圈闭的范围均应注意时代符号。6.主图清绘顺序8图例的内容与主图的内容不尽一致,它只含实际材料部分,而不含地质体的图例。原因在于地质图例已在地质图中清

3、楚地表明了。7.关于图例9图例的排序,一般按上述主图的内容由至,自上而下或自左而右进行。7.关于图例10可以反映:(1)测区工作布置及其合理性;(2)成果及地质论断的合理性;(3)实际工作的详细程度和深度;(4)存在的问题。8.编制实际材料图的意义11实际材料图不需着色!121.概念:以实际材料图为基础编制。是用规定的符号(文字、颜色及线条)把某一地区的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各时代地层、岩体、地质构造、矿床等的产状、分布和相互关系),按一定比例概括地投影到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二、地质图13一张正规的地质图包括:图名、图幅代号(以国际分隔为单位)、比例尺、主图(即地质图)、图例、综合地层柱状图

4、、图切地质剖面图、图幅结合表和责任表等几部分。2.地质图的构成143.地质图图式综合地层柱状图另 附接图表15纸张大小:4944 cm主图:38 26.5 cm左边空 3 cm,装订上余 6 cm作图名、比例尺下留11.5 cm,图切剖面右面作图例3.地质图图式格式16将实际材料图中的地质观察点、观察路线及编号、取样点及编号、实测剖面和山地工程等去掉后,将其余内容用透明纸转绘出来即是。4.主图内容174.主图图框(1)先从给定地质图上套取图框及重要地物标志;(2)套在实际材料图上,进行校正。185.主图内容填图区内和教师带队的路线,为实际测量内容;填图区外,从所给地质图中转绘;上述二区接图处,

5、注意连线、接图误差范围和合理性。19主要地形、地物标志,如高地、公路、桥梁、村庄、水库、五副坝、重要山谷、山沟名称等; 地质界线(实线),包括不整合界线(实线+虚线); 产状要素(与实际材料图一致); 地质体代号; 断层及其性质和产状(用红线);滑坡体。 4.主图内容20图切地质剖面图主要用于补充说明全区主要地质构造的地下延伸情况。该图位于主图的下方,要求有图名、比例尺(可略)、剖面方位、图例(与主图相同)等。绘制程序如下:5.图切地质剖面图21图名:A-A地质剖面图比例尺:同地质图方位:从地质图上由A- A 线量出5.图切地质剖面图内容22(1)剖面位置选择原则: 垂直地层和构造线走向; 地

6、层发育较全; 地质研究程度较高。从162.9高地193.9高地201.2高地大砾岩山官地村可将162.9高地201.2高地(大砾岩山南侧)连线,向两侧延至主图图框止,下方(SSW)为A,上方(NNE)为A。5.图切地质剖面图编制程序235.图切地质剖面图编制程序(2)在方格纸上作图:选一水平基准线(0 m),NW(SW)-SE(NE)代表AA;两边用垂直线限制,按1:10000在垂直线上标注标高,标高应与地形的标高一致(高293.9 m,300350 m);从地形图上,依剖面各地形拐折点的标高绘出地形剖面图;245.图切地质剖面图编制程序在水平基准线上画上各地质界线的位置,并将各地质界线点垂直

7、投影到地形剖面图上,按各点产状绘出地质界线,并注记上各地质体的代号; 注:地质界线的连线,据地表产状、厚度等向深部的变化进行推断。将剖面所经过的主要山峰、河流、城镇名称注明在地形起伏线上面,标上剖面方向,图切剖面即告完成;255.图切地质剖面图编制程序(3)将方格纸上图切剖面转绘在地质图上。教师审查后,转绘到地质图的下方,上墨清绘后,加上颜色 (要与地质图主图、图例相同)。266.图例(1)位置:右侧,由上而下,由左至右,分两列,框1.20.8 cm;(2)顺序:地层、岩浆岩(或侵入岩)、断层、产状及其它;(3)内容:地层:Q, P1y, P1s, C2t, C2b, O1m, 2+3, 1+

8、2, 1f, QbJ, QbC, QbX, JxT, JxH, JxW, Arg;岩浆岩: 5, 5, Q 5 ;276.图例断层、产状及其它:28上述表示方法系指黑白图而言,若是颜色图则应在图例格中还应注标与地质图地质体相同的颜色;地质图、图切剖面及图例颜色参照实习指导书后(p.117)。7.着色298.图幅结合表一般置于图的右上角,用以表示所测图幅的位置。该表由九幅图组成,所测图幅位于中央,图廓中注有各幅图的名称及国际分幅代号。309.责任表31三、构造纲要图1.概念是以地质图为基础编制的,以不同的线条、符号、颜色表示一个地区地质构造的一种图件。322.构成图名: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地区 构

9、造纲要图(正上方)比例尺:110000(图名下正 中);主图(构造纲要图);图例:在图幅的右侧;责任表,右下角。33 3.构造纲要图图式34纸张大小:4444 cm主图:38 26.5 cm左边空3 cm,装订上余6 cm作图名、比例尺右面作图例3.构造纲要图图式354.主图内容主图表示的内容主要有:(1)构造层:所谓构造层系指一个地区,一个地质发展阶段,在一种构造环境下所形成的一套沉积建造、岩浆岩、变质岩、构造变形和矿产的组合。 构造层由角度不整合来划分,还可依据平行不整合划分亚构造层。36(1)构造层在本区,除Q外,分为:盖层构造层:进一步划分为四个亚构造层 C2-P1:上石炭统早二叠统亚

10、构造层 1-O1:下寒武统下奥陶统亚构造层 Qb:青白口系亚构造层 Jx:蓟县系亚构造层基底构造层:Ar:太古界构造层作图时将划分各构造层、亚构造层的不整合画在图上,以划分出各构造层、亚构造层。构造层、亚构造层以地层时代代号表示。构造层、亚构造层没有统一规定的色谱,一般时代愈老色调愈深,愈新色调愈浅。37(2)标志层所谓标志层系指岩性特殊、岩性稳定、地层不大的岩性层而言;在构造纲要图中运用它可以表示大型褶皱时的几何形态及其空间展布。不同构造层中的标志层由于变形特征及构造线的方向不同,还可清楚地表示出变形的序次其相互关系;本区没有特殊的标志层。38 (3)各种构造要素褶皱,以背、向斜轴迹表示(P

11、.117)。褶皱用轴迹线表示,轴迹线的宽窄(4 mm)反映核部或褶皱的宽度变化。褶皱的倾伏应用枢纽产状表示。164背斜:向东倾伏,核部变窄;太平山向斜:沿太平山二亩岗宽窄变化;NNE向褶皱:断层:地质图上的所有断层及其性质和产状;反映构造特征的产状,如断层产状、褶皱两翼、面理和线理;滑坡体。39(4)侵入体各侵入体及其地质代号: 燕山期花岗岩(5)燕山期花岗闪长岩(5)燕山期石英二长岩(5)燕山期石英闪长岩(5)闪长岩脉()闪长玢岩脉()煌斑岩脉()侵入体要并标出原生构造产状。40(5)主图作法将透明纸套在地质图上,将上述内容一一转绘出来。415.图例按(亚)构造层、岩浆岩、构造及其它顺序,放在右侧。主要包括:Q:第四系;C2-P1:上石炭统早二叠统亚构造层;1-O1:下寒武统下奥陶统亚构造层;Qb:青白口系亚构造层;Jx:蓟县系亚构造层;Ar:太古界; 5 :花岗岩; 52 :花岗闪长岩; 5 2:石英二长岩; 52 :石英闪长岩;及各种脉岩等425.图例436.责任表447.清绘、着色黑线-地质界线,红线断层,亚构造层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