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总报告简介部分.标题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序言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泰勒认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是“要最大限度的利 用学校的资源,加强校外课程,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当代 课程开发专家认为:“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 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也就是课程资源的 适切程度”。因地制宜的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是推进当前高中历史课程改革 的关键。本课题着重探索一切对我校高中历史教学课程改革带来实效的资源 的占有和适用,构建具有本校和乃至区域特色的实践和理论体系。.摘要“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
2、针对当前课程资源开发的不足及历史学科的特点提出的,自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加强学习,定期集会, 分工合作,重点突破,不断完善实施方案,分阶段达成了既定目标。在学校 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成员在对校内资料整合的基础上,多次到市、区档案 馆、图书馆搜集、查阅地方资料,走访座谈,购买书籍,初步构建了切合学 校和地域特点的校本资源库:“高中历史备课资料库”和“乡土历史小书 架”。课题组先后开发了图书章话春秋一一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历史沿革 纪略、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等校本课程,开发了了解一下我们的家乡等数个专题讲座,编入潍坊一中校本课程一一专题讲座汇编。课题组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潍县战役等十几个研究性学
3、习的结题报告在校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课题组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对学生搜集、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进行了深入研究,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或发表,推动了教研教改的发展,不少实验教师被评为省市级教学能手。课题组配合学校成功举办了系列校友活动,特别是“黄道源先生诞辰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及 黄道源一书的出版,受到了各界的好评。.内容结构图研究问题、研究背景、研究程序、研究成果、研究结论、研究反思、参考文献、附录主体部分一.研究问题:1、研究目的(1)构建切合校本特色的富有成效的高中历史课程资源体系。(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自主探索。(3)形成具有普适性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机制和理性认识。2、研究
4、意义(D探索具有规律性意义的原理、原则、方法和实践模式,获得和建立高 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的理论架构和实践经验,推进校本课程资源 的开发与利用,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2)为我校乃至区域的高中历史教学建立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校本课程资源库,开发校本课程,推进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3)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的弊端,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和创新精神,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4)为学校“百年校庆”做必要的准备,为学校文化建设做出贡献。3、研究假设历史学科的独特性质、本校及地域的特点使我们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有效地收集
5、、研究和运用这些资源,可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 进师生的全面而生动的发展,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4、课题界定促进高中历史教学,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紧 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 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一切要素。二.研究背景1、现实背景(D当前,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滞后于课堂教学改革,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实施的需要。课程资源的认识上,不少教师将课程资源简单地理解为教科书、参考书;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主要是依靠少数专家,任课教师并没有积极参与;课程资源实施空间仅仅局限于班级课堂,并没有给学 生提供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空间
6、;课程资源的内容偏重于学科知识的开发, 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是还原历史学科本质,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最基本条件。学生在课堂内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他们在课内习得的知识、技能、态度若不向课外、校外、家庭迁移拓展,很难形成真正的科学素养;而课外、校外、家庭又存在着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它们可以为课内学习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使课内 外的学习相得益彰。2、理论基础(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学习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管采取的形式怎样,个人的学习,都是通过把新得到的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
7、去积极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他同时认为,人是主动参加获得知识的过程的,是主动对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选择、转换、存 储和应用的。也就是说人是积极主动地选择知识的,是记住知识和改造知识 的学习者,而不是一个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维果斯基(Vogotsgy)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并提 出了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维果斯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 作用。(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把认知和情感合二为一,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注重学生经验的积累,以便培养出完整的人。
8、在他总结出的十种学习方法中,特别提出了 “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尽量多的提供学习的资源,充分利用图书资料、实验室、学校中的人力资源,以 及社区中的人力资源”、“利用社区”等方法。(3)国外课程专家的理论。如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泰勒在( Tyler,R.W.)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中提出的“泰勒原理”, 提出了课程开发的四个要素:Haris,W.)、坦纳确定目标一选择经验一组织经验一评价结果。止匕外,哈里斯( 夫妇(D.andL.N.Tanner),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Stenhouse,L.)等人的理论为 我们提供了指南。3、相关研究成果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
9、,一直代 表着课程研究和课程开发的主流传统,体现着课程的主流价值观。由于学校 在课程开发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上基本上是以学校为本 位进行的,比较关注校本课程(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的研究和开发,比较 重视学校和教师的参与,课程开发的有关知识的构建注重那些决策、方法、 模型、模式、程序、评估等操作性知识。他们取得的重大成果直接转化到学 校课程开发和设计之中,推动了学校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有大量的经验教训 值得吸取,有大量的相关理论知识值得我们整理和借鉴。由于各国政治文化传统的差异,需要我们探索符合我国特点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道路。我国大陆和台湾的学者
10、近几年开始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理 论内涵、运行机制以及出现的问题做了全面探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 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一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已经取得了宏观 上的重要研究成果,课程资源在来源、范围、形式和采用方式上都得到扩展 和再认识。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前在各地区已经进行了零星的探索,主要限于地方的个案的探究,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突破,真正 具有价值的潍坊当地的历史资源开发可以说是大致空白,这种状况制约着新 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三.研究程序1、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校本课程资源和广大师生。具体研究内容是:(1)如何搜集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生命载体及非
11、生命载体)。(2)不同版本教材资源的整合及历史教材发展史研究,将岳麓版教材的导学案、课件等备课资源汇集,构建校本历史课程备课资源库。(3)潍坊地方史料的搜集与研究,建立适合新课程的地方史料库。(4)百年校史研究,编写校本课程教材。(5)运用校本资源,培养 学生信息搜集和运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6)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7)如何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综合素质。(8)如何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协调和共享机制。(9)网络技术与历史课程资的开发。(10)从学校历史看学校文化的定位。2、研究方法本课题以“教师的行动研究”和“校本研究”为主要形式,在行动中研 究;为行动而研究;以行动为
12、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让教师与学生都成为研 究者,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在校本历史课程资源调 查研究中,采用档案查阅、文献阅读、走访座谈、问卷调查、参观访问、录 音录像法等。课堂教学中采用对比分析法。在课程资源的运用和学生综合实 践中,采用在行动研究中辅以“调查法”来搜集第一手资料,“案例分析法”来加强个案归因研究,“观察法”来寻找研究最佳途径,“文献资料法”来 丰富此课题的研究内容3、过程设计(1)准备阶段(2006年8月 2006年10月)召开方案设计研讨会,选好研究课题,中报课题。召开开题会,进一步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分工与任务,撰写开 题报告。对高中历史校课程资源进行普查
13、,并做进一步界定。(2)实施阶段(2006年10月一一2008年10月)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考察等形式,组织师生对地方史料开 展研究。结合校史编写校本教材,并试用。同时编写其他校本讲座专题 材料。结合课标整合教材,搜集各年级导学案、课件等资源,实现网 上共享。设立实验班,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和运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 效。参加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研究热情及水平。召开中期总结会,并撰写中期研究报告。(三)深化阶段(2008年11月一一2009年12月)试用第一套教材,通过实践来寻找经验,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召开解题会,撰写结题报告,汇集编印校本教材、优秀案例、 相关课件、教案、论文
14、等,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研究性学习和调查报告进行评价,汇集 优秀作品。参与学校的重大活动及文化建设。专家结题验收。4、研究措施(1)定期集会、完善方案2006年8月15日,课题组成员举行开题会,就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研究 的发展前景、目的、研究范围、主要问题、研究方法等方面,课题组进行了 全面的探讨,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并根据各自的兴趣与特长进一 步分工。2006年8月一2007年1月,重点进行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课堂教学中 注重史料的运用。2008年1月,课题组召开会议,根据实际突出了两项研究: 不同版本教材资源的整合及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学校百年历史沿革的研究。
15、在研究方法上突出了档案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在研究目标上明确了本学期要 进入编写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的实施阶段。2008年5月,进行了中期总结。2008、2009年暑假,重点进行培训、交流和材料的进一步搜集整理。2009年以来,课题组利用“黄道源先生诞辰 60周年”、高8级、高31级校友会等机会, 进一步突出了校史的研究,并参与学校文化建设。(2)注重积累、提高素质课题组从开始就确立了 “人人都做有心人”的口号,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紧密配合,在资料积累上下功夫;多读书,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的教学观念和 水平。课题组购买了大量的潍坊文史资料、校史资料、多种版本的教材,并 进行整理。课题组成员通过参加省市
16、教学能手的讲课、优质课的评选、读书、 撰写论文、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每月一次的“科研沙 龙”使大家畅所欲言,交流所得。每学期两次大规模的“自主优质高效”课堂展示,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及时融入课堂教学中。尤其在2008、2009年两次全省教师远程培训中,课题组成员天天泡在一起,并于全省其它学校的同行、 专家就该课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3)查阅文献、购买资料课题组先后到学校档案室、潍坊市档案馆、潍城区档案馆,潍坊市图书 馆、潍坊学院图书馆、滨州医学院和青岛医学院图书馆、个人家中查阅资料, 或拍照、或抄录,收集了几十万字的资料。我们查阅的材料大致如下:(1)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及其纪录,包
17、括建校以来各个时期的图书、档案;(2)学校档案室的财务档案、教学业务档案、文书档案、学生毕业证存根和转学、退学的存根档案、1948年潍县解放以来学校历届毕业生的学籍档案。以上共计400余卷。(3)潍坊市档案馆的相关材料。(4)对潍坊市教育志、潍县教育志、潍坊市文史资料选辑(1 10辑)、潍城区文史资料选辑(124辑)、 坊子区文史资料选辑(共10辑)、寒亭区文史资料选辑(共 5辑)等有关学校 历史的内容进行引用,数量达八十余本。课题组花费数千元购买了潍阳书院课卷、潍县志稿(教育)、潍县志(影印乾隆本)、潍坊市志、潍城区志、潍坊市教育志、潍县教育 志、潍县丁(张、陈、享B)氏世家等乡土资料100
18、余本,几十辑的市区文史资料基本齐全。购买了民国和建国后初期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教材十余 本。课题组还收集到了关于潍县县立中学时期的不少珍贵资料。现在,课题 组已经初步建立了校本文史资料库。(4)走访座谈、实地考察为弥补史料记载的不足,进一步丰富校本研究资料,课题组走访了潍坊 市文史资料专家十余人(邓华、阚龙山、刘广顺等),召开校友座谈会十余次(均在潍坊一中报上报道),走访老校友几十人次。不少专家、校友将自 己珍藏的资料无偿赠给学校,积极撰写文章。课题组还组织部分学生到“大 十字口”旧址、坊子区“省立潍县中学”旧址、滨州医学院、潍城区民国民 间古建筑、十笏园、陈介祺博物馆、郭味蕖纪念馆、潍坊市博
19、物馆进行了实 地调查。课题组还参加了潍坊市首届文化节、烟标展、木版年画展、票证展 等,并与潍坊市众多的书籍、年画、票证、古玩收藏爱好者建立了联系,经 常在网上进行交流。(5)学校重视,多方配合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曹红旗校长、于允锋校长、杨树涛书记对我们的工 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图书馆、档案馆、有关高校、有关人员联系,出资出 车,帮助课题组开展研究活动。于允锋校长、吴彦华校长亲自带领课题组成 员远赴滨州等地调查资料。鹿永刚校长带领课题组走入市档案馆,广泛搜集 材料,指导研究。学校领导对材料的搜集、成果的呈现形式、文本的修改提 出了很多具体的指导意见。校本课程文稿几易其稿,逐步完善,最后又安排 专家
20、对校本课程进行了指导和鉴定。学校行政服务中心、财务结算中心、教 师发展中心、课程资源中心等部门协调一致,群策群力,确保了档案查阅工 作顺利地开展。(6)编写教材、指导实践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课题组编写分头编写了校本课程教材,并通过了 专家鉴定,开设校本选修课。图书章话春秋一一山东潍坊第一中学历史沿革 纪略12万字,随着材料的丰富,多易其稿,由讲座文本发展为完整的校本 课程教材,印证、修正、丰富了学校历史,填补了学校历史上的众多空白, 弥补了学校没有校志的缺憾。该研究成果多次获省市奖项。课题组成员结合 地方历史,编写了众多讲座类材料,有四篇载入潍坊一中校本教材一一专 题讲座汇编,在全校共享。课题
21、组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现实价值,是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乡土历史、学校历史,组织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服务社会。我们指导高63级学生利用暑假时间研究乡土文化,学生们对潍县战役、郑板桥在潍县、金石专家陈介祺、白浪河、潍坊道路、潍坊河流、潍坊风筝、学校植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对学校、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7)关注课堂、应用教学该课题的使命之一就是提高历史课堂的实效,从而推动历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信息搜集与整理的能力是课题组的关注的重点,而我们的课堂就是日常的主阵地。课题组教师对学生信
22、息搜集、呈现方式、呈现的时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较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常洁祖老师在实验班将大力提高学生材料解析能力作为重点展开研究,提高了学生材料 分析能力。更多的教师将丰富的乡土历史资源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活化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益。潍坊一中自1913年以来所走过的历史正是百年中国史的 缩影。中国历史的每一次重大变迁无不在一中的历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教师们讲授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二九运动、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等历史,都可以直接用一中本校的历史来讲述,直观生动。由于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而资料或者是校史的、或者是乡土的,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学生们有着浓
23、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8)参与活动、服务学校潍坊一中在2013年将迎来百年校庆,学校提出了 “建和谐学苑,迎绿色百年”的口号,开始校庆的筹备工作。课题组的研究内容恰恰切合了学校的这一重大活动。因此,课题组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突出重点,积极参与学校的相关活动,为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条件。课题组集中主要力量编写了图书章话春秋一一潍坊一中历史沿革纪略,基本理清了学校历史沿革的脉络。同时,课题组组织了 “寻访校友的足迹”活动。参与筹建北京、上海校友会,积极联系校友,协助召开了高8级、高13级、高31级、初15级校友会。2009年4月,参与了滨州医学院、潍坊市教育局、潍坊一中联合举办的
24、“纪念黄道源先生诞辰 60周年座谈会”,参与编写了黄道源一书。2009年7月,参加了 “潍坊一中首届战略发展研讨会”,结合学校历史为潍坊一中文化的定位提出了建议,得到了学校的充分肯定。学校校史馆的建设、拟建中的“潍阳书院”也基本参考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课题组在上述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大大加快了研究进程。四、研究成果1、初步建立了 “乡土文史资料书架”。经过不断的搜集,课题组通过购买、复印、拍照等手段,设立了 “校本文史资料书架”。其中有潍县志、潍县志稿(教育)、潍坊市志、潍坊文化志、潍坊文史资料选辑(多 种)等近200本,照片资料数百张,通讯录、学生证、毕业证、课卷等实物十 余
25、件。上迄乾隆年间,下至今天。为研究学校和潍坊市区文化提供了宝贵的 资料,为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为我校校史 馆的筹建打下了基础。2、初步建立了岳麓版教材资源库。我们重点对岳麓版教材的政治、经济、文化史导学案、课件等相关材料不断汇总,基本保证了全校历史教师导学案 编写、制作课件素材的完整性。我们还通过图书馆将其它版本的教材收集齐 全。另外,自民国以来的部分历史教材也不断增加。3-编写了校本课程图书章话春秋一一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历史沿革纪 略。结合档案资料,对学校图书章整理归并,考据求索,佐证钩沉,编写了 200, 000字的校本课程图书章话春秋一一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历史
26、沿革纪 略,丰富、完善了学校百年的发展历史。使参加讲座的学生对学校历史有了 比较全面地了解,培养了他们搜集、运用史料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热爱母校 的自豪感和为母校争光的使命感。该校本课程已在部分年级开设。4、编写了校本课程系列专题讲座。 如程世刚由过洋节看中西文化冲突 常洁祖“别有专长”的帝王、张吉刚异彩纷呈的书艺长廊、林娟美 国的大选和议会民主制度、李斌中国的世界遗产之自然与双遗产篇等。 上述专题均获得专家通过,并被选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教材。5、参与编写并出版黄道源一书。课题组查阅了校长黄道源先生的有 关资料,黄道源先生,学校更名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以来的第一任校长,首 任党支部书记,”为潍坊一中
27、的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2009年4月,正值黄道源先生九十诞辰,我们参与了诞辰活动,并提供了文字和照片资料。黄道源一书由青岛出版社出版6、丰富了校友资源,促进了学校的文化建设。通过对校史资源的搜集研究,校本课程的编写,课题组对学校建国以前的历史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并扩大了解放以前校友的范围。自县立中学创办至 1933年20年间,前后毕业 生共计553人,至1937年24年间,共毕业21个班,学生约680人。课题组配合 学校举行了多次校友集会,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在 2009年暑假,我们参加了 学校“首届战略发展研讨会”,对学校文化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提出了“容”、“雅”等体现学校历史和特色的
28、学校文化定位,获得了与会代表的 一致认同。7、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水平。我们指导学生加强对潍坊乡土历史、地域文化的研究。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 63 级的研究性学习作品调查学校生物(植物篇) (组长周文静)、潍坊风筝 与经济发展(组长杨刚)、潍坊河流的成长史(组长任怡飞、丁炜君)、潍 坊道路状况调查(组长杨刚)白浪河(组长邹王番)、潍县战役(组长 王京东)、潍县战役(组长孙一飞)等在学校研究性学习评比中获奖。在研究学校历史的基础上,吸引了一部分喜爱历史的同学,于是我们发起成立了 学生历史社团一一潍阳学社。取名依据是学校位于潍水之畔,承接山东省潍 坊第一中学的发祥地一
29、一潍阳书院,继承和发扬学校百年来的优良传统。这 学时奠定了社团的研究宗旨一一立足潍坊历史遗迹,追寻一中百年文化。社 团成立后,在学校“寻访校友的足迹”活动中表现出色。高63级的潍阳学社正在筹建。8、学生的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由于学生经常参与材63级料的搜集与整理,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据高 在高二和高三做的统计,学生在解决材料类问题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9、实验教师科研和教学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做到了对课程标准的科学阐释和有效解读,充分利用地方史料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课题实施以来,课题组成
30、员的教学水平有了较 大的提高。张吉刚老师获得山东省教学能手和潍坊特级教师称号,张年勇老师获得潍坊市教学能手称号,并获得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李斌老师被评为教学效率最高的老师,获得“自主、优质、高效”课堂教学实验与研 究一等奖的成绩。常洁祖老师的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新教材材料,大力提高学生材料解析能力荣获 2008年潍坊市中小学(幼儿园)金点子成红案例二等奖。常洁祖老师的构建自主高效优质课堂实验与研究课题中 期成果展示活动中教育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好新教材获得一等奖。课题组教师均获得教育部构建自主高效优质课堂实验与研究课 题展示、论文评选、个性化教学模式等各种奖项。实验教师教
31、师基于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2008年暑假,在山东省教师远程培训中,张吉刚老师的从一份50年代的档案看 五分制计分法”的得失等论文引起了省内专家、教师的强烈反响。有三篇文章被专家推荐,并被简报采用, 本人被评为学员之星专家的推荐理由是:池的文章和作业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科研”与 用心”。他的历史教学与校本课程联系在一起,与所在城市的十一五课题规划联在 一起,与学校的校史联在一起。眼界开阔,立意必当高远。”这代表着课题组所有人员的研究特色。五.研究结论1、校本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是促进师生发展,推进新课程改革 的必由之路2、课题研究应该以强烈的现实需要为指向。
32、课题研究应该与学生的发展、学校的需要、社会的进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该课题的成功推进与此直接相关。3、史料的获取与分析是历史学习的真谛,而校本历史资源无处不在。建立学生对史料的亲近感是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前提。4、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向学校的现实生活回归。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最能引发学生兴趣和愿望的正是他们身边的历史。克罗齐所说的“一切历史皆当代史”,新课程改革必须密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课题的研究与学校的需要密切的联系,本身就是一种发展的动力与保障。5、高中课程资源开发的重点首先不在于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建构,而是要
33、解决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学校课程的改革与发展问题。课程资源在开发中,首先要密切联系新课程标准,力求体现三维目标。其次要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在课堂教学中检验课程资源开发的效度。再次是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使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就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6、课堂研究必须建立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基础上,让实验老师在研 究中体验到从教的幸福感。我们既要使教师成为一个成功的课程实施者,又 要帮助他们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使教师有主动解释、开发课程的意 识与能力。六.研究反思1、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深入 研究,对结合历史教材变迁史探究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潍
34、坊一中校史编写、谈泉说史校本教材编写等工作做进一步的探索。我们还将不断丰富“高中历史备课资源库”、“乡土史料小书架”,并为学校校史馆的筹建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2、课程资源的开发尚未建立完全有效的机制。校内资源的整合已经初步形成机制,但社区资源的开发有待于建立多元的长期的渠道。3、校本课程的编写如何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校本课程的开设如何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研究。4、资料的不足和时间的相对紧张。比如在校史的研究中,对于潍坊解放以前学校的发展历史,能见到的资料太少。同时,缺乏更多的时间深入调查资料,撰写校本课程。七、参考文献1、魏国栋、吕达主编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案例。2、张廷凯与丰力
35、主编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等等3、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4、崔允渊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5、(美)拉尔夫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6、潍坊乡土历史资料100余种八、附录图书章话春秋一一潍坊一中历史沿革纪略参考书目1、潍县志稿(民国三十年版,常之英修、刘祖干纂,潍坊学院图书馆藏)2、潍坊市志(上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主编宋科富,1995年1月潍坊第1版)3、潍城区志(齐鲁书社,杨寿山主编,1993年3月第1版)4、潍坊市教育志(1840 1983 ) (潍坊市教育志编纂办公室,孙宗安主编,1983年12月第1版)5、潍县教育志(1840 1984)(寒亭区教育局,王洪英主编,1988年6月)6、潍坊市教育志(1840 1985 ) (潍坊市教育史志编纂办公室,1988年12月)7、潍坊文史资料选辑(110辑)(潍坊新闻出版局,中国人民政协潍坊市委文史委编,1985 1995年,共10册)8、潍城区文史资料选辑(124辑)(潍城区文史资料委员会、潍城区文史外事委员会,1985 2007年,共24册,后期为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9、坊子区文史资料共10辑(坊子区政协学宣文史委员会编,1986年开始发行)10、寒亭区文史资料选辑共 6辑(寒亭区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教案修改版
- 幼儿版反对校园霸凌课件
- oa系统如何选型
- PM模块系统试运行说明
- 2024年包头客运从业资格证报名考试题目
- 2024年江西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培训试题和答案
- 2024年男女双方离婚协议书范文
- 2024年员工入职合同书转让协议
- 2024年江西大客车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4年门市租赁协议合同书
- 水泥检验报告中常见指标的变异系数研究
-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试卷
- 高标准农田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 全球健康治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温州医科大学
- 《观察叶片的结构》 说课课件
- XX风电场升压站施工方案
- JJG 164-2000液体流量标准装置
- GB/T 40997-2021经外奇穴名称与定位
- GB/T 25074-2017太阳能级多晶硅
- GB/T 24218.11-2012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1部分:溢流量的测定
- GB/T 10544-2022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缠绕增强外覆橡胶液压型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