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前心理学必背问题(wnt)注意(zh y)1、本部分内容(nirng)是最重要的内容,并非全部问题 2、部分答案只有要点,扩展部分看书本 3、选择题部分比较零碎,务必将课本多看几遍第一章 绪论一、为什么说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谈谈你的理解(l)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它不是消极地、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二、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
2、些方面?(学前心理学的内容是什么?) (l)个体心理的发生;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三、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的关系是?P5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P5(1)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3)同时,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并不是孤立进行的,他总是受到遗传,环境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五 .学前心理学和发展心理
3、学的关系? 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它多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 的发展,即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心理的发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也可以独立成为一些学科,如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 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除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外,还研究人类心理种系发展, 即从动物进化到人类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学前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六.学前心理学和普通(ptng)心理学的关系? 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zhngchng)的、成熟了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儿童的心
4、理活动,服从人类心理(xnl)活动的最一般规律。学前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学习学前儿童 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学前心理学,不仅利用普通心理学知识,反过来?A其研究资料和成果,又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七. 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P7-8 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了解: (l)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包括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儿童心理变化的原因。 (2)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幼儿教师在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之前总为不能完成教育任务而苦恼,甚至认为幼儿故意和自己捣乱而生气,但在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
5、律后,变为欣赏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 (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幼儿教师与孩子生活在一起,有条件系统地研究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 (4)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学习学前心理学可以具体了解儿童心理现象的发生条件,变化、发展原因,外界环境对心理的影等。每个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行为都可以找到其原因。这 些知识有助于形成唯物主义观点,反对唯心主义宿命论;了解人的认识如何从感知发展到思维及思维如何促进感知的提高,有助于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感性 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有助于理解量变到质变、矛盾的对立统一的思想。八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6、 (1)客观性原则; (2)活动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九、研究(ynji)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P10-17观察法 1、定义: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jbn)方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2、优点:所得材料(cilio)比较真实 3、缺点:如果过分强调儿童处于日常的自然状态,不去控制刺激变量,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则观察可能得不到所要求的资料 4、注意的问题制订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对学前儿童的观察一般应该反
7、复多次进行实验法 定义: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即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1)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一种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在研究初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 优点:能够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不足:幼儿在实验室内往往产生不自然的心态,导致实验结果有局限性,特别是研究较复杂的心理现象。 应注意的方面; 幼儿心理实验室内的布置,应尽量接近幼儿的日常生活环境,
8、同时要避免无关刺激引起被试幼儿的分心; 对幼儿的实验室实验,可通过游戏等幼儿熟悉的活动进行。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要用直接兴趣去激发其努力完成实验任务的动机; 实验开始前要有较多的预热时间,使幼儿熟悉环境和熟悉主试从怕生、不愿意参加实验,或过度兴奋等不正常心理状态,转入自然状态。对不易进行实验的幼儿,实 验者必须掌握一些技巧,诱导其接受实验;对幼儿的实验指导语,要用简明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有时需要具体的示范; 以帮助幼儿理解任务; 实验进行过程应考虑到幼儿的生理状态和情绪背景; 实验记录考虑到幼儿表达能力的特点,要准确地记录幼儿的原话,不要用成人语言代替儿童的语言。 (2)自然实验法 幼儿园教师
9、常用的是自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的特点在于,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种或某些条件是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控制的即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 学习和劳动等灭常活动中,创设游戏或学习活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 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使儿童在实验过程中心理状态比较自然,而研究者又可以控制儿童心理产生的条件,既与观察法接近,又是实验方法,兼有二者的优点。 自然实验法的缺点是:由于强调在自然的活动条件下进行实验,难免出现各种不易控制的因素。此外,一般来说,自然活动条件不如实验室那样有各种仪器设备,因而对实验自变量的控制和记录条件不及实验室实验。测验法 1、定义:是根据(
10、gnj)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 2、优点:比较(bjio)简便 3、缺点:不能说明达到结果的过程;只做量的分析,缺乏质的研究;测验题目(tm)很难同时适用于不同生活背景的各种儿童 4、注意对学前儿童的测验都是用个别测验测验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不仅要掌握测验技术,还要掌握对学前儿童工作的技巧,以取得幼小儿童的合作,使其在测验中表现出真实水平切不可仅凭一次测验的结果判断某个儿童的发展水平调查访问法 1、定义: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2、优点(yudin):有利于深入了解情况 3、缺点:比较费时间;被调查者的报告往
11、往不够(bgu)精确,可能出于记忆不确切,也可能是受个人偏见及态度的影响问卷法 1、定义:所问对象主要是与学前儿童有关的成人,即请被调查者按拟定(ndng)的问卷作书面回答 2、优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所得资料便于统计,较易作出结论 3、缺点:儿童心理情况复杂,有时难以从一些问卷题目上充分反映出来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1、谈话法:通过和幼儿交谈,可以研究题目的各种心理活动 2、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去了解儿童的心理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一、年龄特征的必要性 P18-20 (为什么在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往往和年龄相联系。因为,
12、年龄是儿童生活时间的标志。而时间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 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积累需要时间, 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二、简述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P21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1)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2)儿童的脑的发育是有一个稳定的顺序和阶段的。在头脑中建立神经联系是有一定次序的3)人类掌握知识经验是有一定顺序性的,儿童掌握人类知识经验
13、也必须遵循这一顺序4)儿童从掌握知识(zh shi)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也要经过一个大体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儿童心理发展(fzhn)年龄特征的可变性1)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tiojin)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2)儿童所生活的时代不同,也使他们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3)教育条件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也会有所变化。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辩证统一三、简述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必要性和复杂性 P23 (1)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必要性:儿童心理发展客观上呈现一定的阶段性。 = 1 * GB3 * MERGEFORMAT 理论上,有必要对客观存在的各个发展阶段有清醒认识,并作明
14、确标志,即儿童心理学上所谓的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 2 * GB3 * MERGEFORMAT 实践中,对在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及有关的儿童工作者,据划分标准,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和其他有关工作。 (2)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复杂性:心理发展阶段明显存在,但划分复杂。 = 1 * GB3 * MERGEFORMAT 儿童心理是渐变式的、连续性的,各阶段间无明显界限; = 2 * GB3 * MERGEFORMAT 儿童心理发展受生理发展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阶段有一定可变性,给掌握科学划分阶段的标准带来困难。四、转折期和危机期的关系 P25-26 (一)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必
15、定出现(二)危机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三)假如出现危机期,那么一定出现在转折期内五、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l)与生理发展的加速期有关; (2)与儿童心理发展本身的状态有关; (3)与儿童心理的整体发展有关。六.1-3岁(先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P39-44 (l)学会直立行走;(2)学习使用工具;(3)言语和思维真正发生;(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七、3-4岁(小班)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P44-47(3一4岁)在幼儿园称小班,其特点突出表现在:(1)最初步生活自理; (2)认识依靠行动。认识活动是具体的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
16、心,即“直观行动思维。(3)情绪(qng x)作用大。心理活动情绪性极大,认识过程(guchng)主要受情绪及外界事物左右,不受理智(lzh)支配。 (4)爱模仿。模仿性突出,模仿也是幼儿主要学习方式。八、4-5岁(中班)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P44-54(1)更加活泼好动;(2)思维具体形象;(3)开始接受任务;(4)开始自已组织游戏。九、5-6(大班)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P50-54 (l)好问好学,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大班幼儿思维仍是具体形象思维,但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萌芽;(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出现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已心理活动的能力,认知方
17、面有了方法。运用集中注意的方法,有意记忆的运用。(4)个性初具雏形。有较稳定的态度、兴趣、情绪、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不那么外露。十、说说现行我国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婴儿期(0-1岁),又称乳儿期,其中可分为:新生儿期(0-1月)婴儿早期(1-6月)婴儿晚期(6-12月)先学前期(1-3岁)又称幼儿早期学前期(3-6岁),又称幼儿期,其中可分为: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4-5岁)幼儿晚期(5-6、7岁)学龄期(6、7岁-18岁)十一、新生儿期的心理特征(0-1月)(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如吸吮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吧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击剑反射,迈步反射,游泳反
18、射,巴步金反射,蜷缩反射,这些都是无条件反射,是建立条件发射的基础(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A,条件反射的出现使儿童获得了维持生命、适应新生活需要的新机制。B,无条件反射只是本 能活动、生理活动,而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C,条件反射的出现,可以说是心理的发生(A,B,C是条件反射产生的意义)十二、1-6个月(半岁)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3)主动招人 (4)开始(kish)认生十三、6-12(半岁到周岁(zhu su))个月婴儿(yng r)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言
19、语开始萌芽 (4)依恋关系发展十四、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的关系?p31(1)无条件反射,是建立条件发射的基础(2)条件反射的出现使儿童获得了维持生命、适应新生活需要的新机制(3)无条件反射只是本 能活动、生理活动,而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4)条件反射的出现,可以说是心理的发生十五、试述条件反射的出现和心理发生的关系?儿童出生时已有多种无条件反射。但无条件反射对适应生活有很大的局限性而条件反射的出现使儿童获得了维持生命、适应新生活需要的机制。无条件反射只是本 能活动、生理活动,而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条件反射的出现,可以说是心理的发生,因此,成人冲孩子出生起就要注意对
20、他的教育。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一、什么是注意?(注意的概念)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能动的状态,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二、简述注意的特点。(简述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注意的指向性指在某一时刻人的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开了另外一些对象,使所指向的对象被反映得最完整、最清晰,而对其余的事物则往往印象模糊,甚至完全没有反映。指向性不同,人从外界获取 的信息页不同,注意指向哪个对象,哪个对象在人脑中就变得清晰,鲜明;反之,则变得模糊,暗淡,注意的指向性使人有选择地反映某些事物,从而获得有关事物的
21、清晰印象。注意的集中性指在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动聚集在其选择的对象上, 而且也指这些心理活动“深入于该对象的程度。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缩小,注意的集中性就是指心理活动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紧张度高,注意也就越集中。三.试述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P57-58 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可以从注意的功能(gngnng)及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注意(zh y)的功能(1)选择功能(gngnng),使儿童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选择性反映并接受更多信息。(2)维持功能,使儿童心理活动对所选择的对象保持一种比较紧张、持续的状态,
22、从而维持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3)调节功能,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变化,调整行为,为应付外来刺激作相应准备,从而能更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二)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1)注意与知觉的发展。凡是注意的对象,人们对该对象的知觉就最完全、清晰、突出;注意是感知的先决条件;注意是研究幼小婴儿感知发展的指标。(2)注意与记忆的发展。注意使感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注意发展水平低的儿童,记忆发展水平也低。(3)注意与坚持性的发展。注意能加强行动力量和坚持性。幼儿只有在集中注意时,才能坚持某一行动。注意力差的学生,不但智力发展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纪律、交际,形成道德不良。(4)注意与学前儿童的学习。
23、注意是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注意的范围、稳定性、分配、转移等品质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学习的效果。四.简述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活动本身性质的变化、注意对象的变化。(一)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1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原始的定向反射是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也是儿童最早出现的最初级的注意。最初的定向性注意,主要由外物特点引起,即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本能的定向性注意随年龄增长占据的地位日益缩小,但不会消失。2选择性注意的发生发展。选择性注意,指儿童倾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选择性注意在新
24、生儿时已出现,其发展表现在两方面:(1)性质的变化,由取决于刺激物的物理特性转向刺激物对儿童的意义;(2)对象的变化,即范围的扩大和对象的复杂化。(二)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1无意注意,指无预定目的,不需意志的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无意注意与生俱来,但也有发展过程,表现在注意的性质和对象不断变化;稳定性增长,对象范围扩大。2有意注意,指有目的、有意识支配的、主动的注意,2岁以后开始萌芽,幼儿期开始发展。有意注意的发展,使儿童注意发生变化,心理能动性增强。五、简述新生儿注意(zh y)的特征 (l)新生儿期注意的最初形态定向性注意出现(chxin)。定向反射性注意(zh y
25、)在新生儿期出现,婴儿期较明显,成人也可观察到,这是本能的无条件反射,也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 (2)选择性注意的萌芽,视觉偏爱法研究表明选择性注意在新生儿期已经萌芽。视觉搜索运动轨迹的实验,也证明了新生儿选择性注意的萌芽六、l岁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注意选择性的发展上,其基本特征是:1注意的选择性带有规律性的倾向,这些倾向主要表现在视觉方面,也称视觉偏好。2注意的选择性的变化发展过程,从注意局部轮廓到较全面的轮廓;从注意形体外周到注意形体的内部成分。3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七、l3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1注意的发展和“客体永久性”认识密不可分;2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表象的影响;3
26、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言语的支配;4注意的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加。八、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一)无意注意占优势,其发展表现为: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2与兴趣和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二)有意注意初步形成,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有如下表现特点:(简述有意注意的表现?)P69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九、.简述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发展过程中的
27、作用.第一,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即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并且用意志努力去保持注意。第二,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成人提出问题,往往能够引导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使幼儿有意地去注意某些事物。十、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幼儿注意的规律或特点组织活动p70-75 论述(一)注意选择性与幼儿(yu r)的活动 1注意的选择性随年龄增长而发展:一方面依赖生理成熟;一方面与后天的学习训练,个人的知识经验及兴趣(xngq)情绪有关。2教育(jioy)意义:(1)幼儿教育内容的安排,要适合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2)幼儿在注意物体特征方面存在个性差异;(3)幼儿注意选择性可
28、通过教育强化改变,应该根据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和教育的目的要求,有意识的训练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使幼儿的注意指向和集中到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内容上来(二)注意的范围与幼儿的活动1注意的范围,又叫注意的广度,是指人在比较短的时间片段中所能清楚地知觉到的事物的数量。注意的范围有一定的生理制约性,还取决于注意对象的特点及本人的知识经验。2教育意义:(1)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同一短时间内不能要求注意太多方面;(2)呈现挂图或直观教具时,数目不能太多,排列应当有序;(3)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方法教学,帮助获得知识经验,扩大注意范围。(三)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1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
29、意在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持续的时间越长,注意的稳定性就越好。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及幼儿自身状态有关,随年龄增长而增强。2教育意义:(1)教育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2)教育教学方式要新颖多变,富于变化;(3)幼儿园大中小班作业时间应当有别,集体活动时间适当、内容多样。(四)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1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就是同时进行的活动中,至少有一种达到自动化的熟练程度,还与注意对象的刺激强度、个人的兴趣、控制力、意志力等有关。2教育意义:(1)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与自我控制能力;(2)加强动作或活动练习,使幼儿对活动熟练,做起来不必花费太多注
30、意力和精力;(3)使同时进行的活动,在幼儿头脑中形成密切的联系。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一、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答:(l)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3)感觉(gnju)和知觉在36岁儿童心理活动(hu dng)中占优势;(4)幼儿的记忆、情绪(qng x)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关系。包括视、听、嗅、味、肤、动与平衡觉等。二、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答: (1)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1、儿童最初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 2、知觉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已经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1
31、、生后第一年,婴儿认识事物所依靠的是知觉的恒常性。 2、1岁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性水平逐渐提高。 3、1岁多的孩子,常常按照某个事物的明显特征来辨认物体。 4、随着孩子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逐渐向思维的概括过渡。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1、3岁以后,儿童对物体的知觉,渐渐和有关概念相联系 2、幼儿的知觉活动已经发展到能够进行观察三、简述从知觉的概括性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1、生后第一年,婴儿认识事物所依靠的是知觉的恒常性。2、1岁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性水平逐渐提高。3、1岁多的孩子,常常按照某个事物的明显特征来辨认物体。4、随着孩子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32、,知觉的概括逐渐向思维的概括过渡。四、简述视觉敏度发展的机制。 (l)晶状体的变化调节; (2)中枢神经系统对视感觉的信号加以辨认;(3)视觉系统突触组织的发展是辨别能力发展的基础(4)控制眼动的能力(5)经验的参与,即视知觉。五、视觉敏度测定的方法 P82-83(一)用一般的E字母检查表,或者专为儿童设计的图形视力表(二)简单观测法(简答用简单观测法来发现儿童的视力缺陷?) 1、突然的用手或者其他物体放在孩子眼前,如果不引起眨眼反射,是不正常表现 2、孩子对眼前出现的小玩具,没有追随或者去抓拿的表现,是不正常表现 3、一只眼被遮挡时候,孩子没有用手去拨开遮挡物,也不哭闹,表面该眼睛视力极差
33、4、看东西时候歪头,医学上称为“代偿头位”,表面两眼视力(shl)不平衡 5、看东西时候(sh hou),眼睛靠的过近,画画或者写字时候,鼻子贴近纸面,看电视时候,要求尽量靠近电视机,看远处时候,皱着眉头或眯缝眼睛,多为视力不正常 6、孩子(hi zi)有畏光现在,在太阳下常常把视力差的一只眼睛闭上,多是弱眼 7、斜视,多是视力功能不好 8、活动范围常常自我限制,动作缓慢,往往是由于视力功能不好,在估计周围景物的距离、高低、深浅上有困难 9、生下就出现“黑眼珠”,超过一般孩子,并且常常有“夜哭”,烦躁不安,可能是危害较大的致盲症先天性青光眼六、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有哪些?P84-85受遗传环境
34、影响,视觉经验是促进视觉发展的必要因素,影响视力减退的条件: (I)光线照明; (2)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 (3)坐姿不良。七、简述儿童弱视(包括定义、表现、原因、矫正方法) 弱视:是视觉发育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弱视者视力达不到正常水平,分不清物体离自已的远近高低,定位不准确,不能完成精细动作。原因:可能是先天的;大部分可能是由高度远视、近视、散光、或者两眼的屈光度数不相等所引起;也可能是斜视引起的;也可能是在婴幼儿期由于某种原因不适当的遮盖过眼睛,使外界的光刺激不能到达眼内和大脑。矫正方法:1、将一只健康眼睛遮住,强迫弱视眼注视物体 2、除正常活动外,还可以让孩子加做一些如描绘图案,剪纸等精巧
35、细致活动,一促进弱眼视力的提高3、如果健康眼有下降的情况,可以打开该眼24-48小时,即可恢复八、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P85-861)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继续发展。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更主要在于颜色视觉与掌握颜色名称的联系2)3岁儿童还不能认清基本颜色,不能很好的区别各种颜色的色调3)4岁儿童开始区别各种色调细微差别的能力才逐渐发展起来。4)5岁儿童不仅注意色调,而且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5)6岁儿童在按照明度和饱和度选取相同的图片中,正确率已达到80%,7岁可达到90%九、学前儿童听觉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一(dy)、听觉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第二、儿童依靠听觉感受音乐,
36、学唱歌曲,欣赏音乐,从而还得到美育(miy)的熏陶;第三、儿童与成人交往,特别(tbi)是学习口语,必须依靠听觉十、听觉和视觉协调(视听协调)活动的发生p88(1)听觉和视觉很早就发展起来;(2)持续、复合的听觉刺激有助于视觉的定向;(3)听觉刺激能导致时间的习惯化;(4)有实验表明,婴儿能够辨别同时呈现的视听对象的一致或不一致。十一、新生儿的视觉偏好p88-89新生儿爱听人的声音;最爱听母亲的声音;爱听柔和的声音;爱听高音调的声音。十二、听力的保护和培养的方法?p91(一)避免噪音污染 (1)在家庭为幼儿创设安宁环境;(2)在幼儿园教育孩子避免大声喧哗;(3)采用吸音设备;(4)用养花种草等
37、净化环境。 (二)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乐音和音乐活动都是幼儿发展听觉的有力手 段。 (三)通过学习语言发展听觉 十三、疼痛发生的条件p981、伤害或过强刺激的刺激量2、痛觉阈限3、痛的情绪十四、缓解疼痛的方法及评价 P98成人对孩子的痛情绪可以起暗示作用分心,也就是使注意不集中在疼痛的部位。这样虽然可以缓解疼痛,但是,长此以往,会培养孩子养成一起怪罪被人的观念,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不利。十五、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一)婴儿的形状知觉的发展1、很小的婴儿已经能辨别不同的形状,具有形状知觉的恒常性。2、婴儿对物体形状具有视觉偏好。(二)幼儿的形状知觉的发展1、在视觉,触觉,动觉的协同活动中,幼儿对
38、几何形体知觉的效果最好2、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形状知觉逐渐和掌握形状的名称相结合。幼儿对几何图形辨别的顺序从易到难是: 圆形 正方形 半圆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八边形 五边形 梯形 菱形 。幼儿对形状的知觉在先,用词概括形状的名称在后。十六、学前儿童大小(dxio)知觉的发展p101-102(1)幼小的婴儿已经有了对物体大小知觉(zhju)的恒常性(2)视触动觉的共同活动,有利于幼儿对积木大小(dxio)的知觉(3)大小是相对的,对物体的大小知觉的发展,蕴含着辩证思维发展的萌芽十七、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p105-106(1)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2)随着年龄的增长,会
39、产生与具体事物和事件相联系的时间知觉,主要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3)逐渐能通过钟表和日历认识时间,把钟表和日历上的字符形象化(4)6岁以后能够开始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控制(5)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联系起来十八、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p106-108 (一)观察的目的性加强(二)观察的持续性延长(三)观察的细致性增加(四)观察的概括性提高(五)观察方法的形成十九、幼儿教师如何根据感知觉的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答:(一)适应现象 (l)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适应现象。
40、 (2)幼儿园各班活动室应有通风换气设施和制度,以保证空气清新。 (二)对比现象 (l)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的对比,分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教师在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时,掌握对比现象的规律,对提高幼儿感受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不同分析器的感觉,也会因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在视觉感性方面较明显。在组织幼儿观察活动时,不应有喧哗声,教师的声音也不应太大. (三)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影响因素有: (l)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包括颜色、形状、声音和强度差别,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分离。 教师要运用背景与对象关系
41、的规律,教师的板书、挂图和实验演示示,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教材重点的部线条、粗字体或彩色笔,使它们特别醒目;教学指挥棒与直观教具的颜色不要接近。 (2)对象的活动性。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易知觉为对象据此,教师应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及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视觉刺激中,凡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的组合,即“时距的 接近也是分离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据此,教师绘制挂图时,为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或部位,周围最好不要附加类似的线条或图形,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色彩; 凡
42、说明事物变化或发展的挂图,更应注意每一个演进图的距离;教师讲课声音应抑扬顿挫。 (4)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结合。人的知觉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中的。由于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知觉的效果大大提高,直观材料加教师讲解,幼儿才能很好理解。据此,教师对直观材料的区别,必须和言语讲解结合起来。第五章 学前儿童(r tng)记忆的发展一、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fzhn)中的作用 (l)记忆(jy)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而知觉的发展离不开记忆。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依靠记忆,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 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儿童最初的原始的想象和记忆不容易区分。(3)儿童学习语言靠记忆,记住
43、声音的语义,交际时对句子的理 解和连贯性的保持都需要记忆。(4)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受记忆影响,记忆使儿童积累一些情感体验的经验,从而使情感丰富起来。意志行动离不开记忆。二、记忆发生的指标(1)习惯化;(2)条件发射;(3)重学记忆三、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p117-121(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1、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依次出现2、长时记忆保持的时间逐渐延长,称为记忆潜伏期的延长3、由“幼年健忘”到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1、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部都是再认性能(xngnng)感知的记忆2、在整个学前期,回忆(huy)都落后于再认3、再认依赖的是感知,回忆依靠(yko)的是表
44、象(三)记忆容量的增加1、记忆广度2、记忆范围3、工作记忆(四)记忆内容的变化1、运动记忆,在2周左右2、情绪记忆,在6各月左右,新生儿已经有明显表现3、形象记忆,在6-12各月左右,依靠表象进行4、语词记忆,在1岁左右,在掌握语音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四、幼儿常见的记忆策略(P121122) 答:(一)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二)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三)间接的意义识记五、1岁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p123-124(一)新生儿记忆的特点新生儿记忆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对刺激的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二)生后头半年记忆发展的特点1、长时记忆开始发生,1-3个月时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2、长时记忆有很大发
45、展,3-6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三)生后第二个半年记忆发展的特点1、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6-12个月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的延长2、开始出现工作记忆,8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六、13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p124-126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符号表象记忆产生短时记忆出现重要变化出现初步的回忆七、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1、无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幼儿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幼儿有意
46、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二)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1、机械(jxi)记忆用的多,意义记忆效果好幼儿机械(jxi)记忆用的多幼儿意义记忆(jy)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2、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幼儿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八、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答: 遗忘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再认或再现时发生错误。有几种情况:不完全遗忘,能再认不能再现;完全遗忘,既不能再现也不能再认;临时性遗 忘
47、,一时不能再认或再现;永久性遗忘,永远不能再认或再现。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无意义材料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且遗忘的 过程最初进展得快,以后逐渐缓慢,简单说,就是“先快后慢”。 科学组织复习: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式多样 化,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回涨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孩子进行科学的分散复习,分散复习不是简单重复,而要使复习方式多样化,做到眼 耳手脑并用。正确看待“回涨”现象,利用这一规律组织孩子学习、游戏。 排除影响保持的因素,科学地安排识记材料,排除影响学习材料之间的干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受前后两种学
48、习材料的类似程度、难度、时间安排及识记的巩固 程度等条件影响。 复习或学习时应注意:同一时问不能要求孩子学习识记内容太多;要求孩子巩固、牢记材料或事情。不能把内容、性质相近或相似的材料安排 在一起学习或复习,而应交错安排。先学习、巩固一种,中间安排休息或学习另一种内容、性质完全不同的材料,以减少或防止干扰。排除疲劳的干挠:识记时形成 的暂时神经联系,由于另一种活动的干扰而被抑制。因此要注意用脑卫生,排除疲劳记忆保持的干扰。 复习或学习时应注意:学习或识记活动安排要劳逸结合、动 静交替、适当安排;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交替安排。九、幼儿无意识记的影响因素?p128-129客观事物的性质: 客观事物与
49、幼儿主体的关系 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 活动中感官(gngun)参加的数量活动(hu dng)动机十、为什么意义记忆比机械(jxi)记忆效果好?p134意义记忆是通过材料理解而进行的机械记忆只能把事物作为单个的孤立的小单位来记忆,意义记忆使材料互相联系,从而把孤立的小单位联系起来,形成较大的单位或系统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一、什么是想象?p145-146想象是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的两个基本特点。它主要处理图形的信息,是以直观形式呈现在人们头脑中的表征,而不是词和符号想象跟其他心理活动一样,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想象所形成
50、的新形象,不仅可以是过去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不可能有的形象。二、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p152儿童最初的想像,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表现为以下特点: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简单的相似联想; 没有情节的组合三、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地位?p147-150(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想像依靠表象:表象越丰富,想像也就越容易、越丰富。想像依靠记忆,同时又促进记忆的发展想象的过程需要思维的参与,思维又促进了想像的进行。(二)想像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想像引发情绪,情绪影响想像想像引发情绪,情绪影响想像(三)想像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想像是象征性游戏的首要心理成分,没
51、有想像,就没有任何游戏活动!(四)想像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没有想像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无法学习,无法掌握新知识!四、学前儿童(r tng)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P152) 答:(一)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chxin)有意性。 (二)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zizo)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三)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五、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及有意想象的表现(P153154) 答:(一)无意想象的特点 (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二)有意想象的表现
52、(有意想象的萌芽和发展)p154 (1)在活动中出现了有目的有主题的想象 (2)想象的主题逐渐稳定 (3)为了实现主题,能够克服一定的困难六、幼儿再造想象的特点?p156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在幼儿初期尤为突出七、幼儿创造想像的特点?p160最初的创造想像是无意的自由联想。这种最初级的创造,严格意义上说还不是创造。幼儿创造想像的形象和原型(范例)知识略有不同,或者稍作改造。幼儿创造想像发展的表现在于:情节逐渐丰富,对原型的改造成分越来越大。八、幼儿创造想象的水平逐渐提高的具体表现(P161) 幼儿创造想象
53、随着生活、知识经验的丰富及抽象概况能力提高的具体表现是: 第一,时常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 第二,自编新故事。 第三,创造性的游戏活动。 第四,创造性的绘画活动。九、幼儿想象夸张性的表现及原因(P162164) 答:(一)表现 (1)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 (2)混淆假想与真实 (二)原因 (1)认知水平的限制 (2)情绪对想象的影响 (3)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十、2-3岁儿童(r tng)想象的特点?p16423岁,是想像(xin xin)发展(fzhn)的初级阶段。主要有以下特点想象过程完全没有目的想象过程进行缓慢想象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想象内容简单贫乏想象依靠感知动作想象依赖于成人的语言
54、提示十一、3-4岁儿童想象的特点?p167-168想像在34岁时迅速发展,这个时期的想像基本上是无意的,是一种自由联想。主要有以下特点:1、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2、想象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想象内容贫乏,数量少而单调3、想象受感知形象的直接影响;4、不追求想象成果,以想象过程为满足十二、4-5岁儿童想象的特点?p168-17045岁儿童的无意想像中出现了有意成分,但仍以无意想像为主。主要有以下特点:1、想象仍以无意性为主2、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3、想象的目的计划非常简单4、想象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十二、5-6岁儿童想象的特点?p170-17156岁的儿童,有意想像和创造想像
55、已经有了明显的表现。主要有以下特点;1、想象的有意性相当明显2、想象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3、想象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4、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第七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一、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P172173) 答:(一)思维的发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 (二)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y jing)齐全。 (三)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qt)认识过程产生质变。 (四)思维(swi)的发生发展使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 (五)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二、儿童思维方式的变化(P176177) 答:(一)直观行动思维 (1)思维是在直接感知
56、中进行的。 (2)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 (3)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 (二)具体形象思维 (三)抽象逻辑思维三、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p174-175出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况,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一)直观的概括(二)动作的概括 (三)语词的概括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p176-177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一)思维方式的变化儿童最初的思维是直观行动的,然后是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的思维。1、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在直接感知中进行思维在实际行动中进行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主观上无预定目的和计划2、
57、具体形象思维,依靠表象,即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在直观行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抽象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况,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是高级思维方式,严格说学前儿童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二)思维工具的变化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不断发生变化,变化规律是: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是有小到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 (二)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边做边说,语言和动作不分离。 (三)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五、
58、思维工具(gngj)的变化阶段(P177178)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不断(bdun)发生变化,变化规律是: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是有小到到,可以分为(fn wi)三个阶段: 答:(一)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 (二)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边做边说,语言和动作不分离。 (三)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六、试述皮亚杰的儿童智慧(思维)发展理论?p179-184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皮亚杰把智慧、认识、思维作为同义语。认为“阶段”的概念包括三个基本点,第一
59、、前后阶段的顺序是不变的,但是可以加速或推迟;第二、每个阶段有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它决定该阶段的主要行为模式;第三、各个阶段是前后联系的,每个阶段的结构是整合的,有整体性。 皮亚杰提出,儿童智慧(思维)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运算阶段。7岁前处于前两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是依靠感知和动作(口尝、手抓)等去认识周围世界的。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又可以分为6个小阶段: 反射练习阶段 最初习惯阶段 有目的动作形成阶段 方法和目的分化与协调阶段感知运动智慧阶段智慧的综合阶段 智慧的综合阶段产生了智力的最初形态,标志着感知运动协调的完成2.前
60、运算阶段(27岁) 此阶段又称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阶段,可分为以下两个小阶段: 前概念阶段(24岁):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出现表征功能,或称象征性功能。这一阶段出现许多自发的神话故事、“拟人化”和“泛灵论”的思想。直觉思维阶段(47岁):直觉思维的特点是它既能反映事物的一些客观逻辑,同时又还受直接感知形象的影响,所以又称为“半逻辑”思维。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所谓运算,是指在心理上进行操作,是外部动作内化为头脑内部的动作(操作)。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思维的5个区别:p184 运算思维依靠概念进行,前运算思维依靠表象进行。 运算思维有可逆性,前运算思维没有可逆性运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 Section B 3a~3b Self check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上学期《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 Module 10 A holiday journey Unit 3 Language in use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Unit 2 Travelling -study skills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牛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 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14 母鸡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3课 打开窗口天地宽教学设计 粤教版
- 《京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艺版(2012)音乐六年级下册
- 牙科吸痰护理操作规范
-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3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2 (新版)新人教版
- 2023年-2024年电子物证专业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设计策略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一)课件
- 采空区的勘察设计与治理技术教学课件
- 济宁港主城港区跃进沟航道工程项目一期工程导助航及监控系统施工招标文件
- 国开学习网电大数据库应用技术第四次形考作业实验答案
- 公司与公司签订劳务合同范本
- 第十四讲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 色织物工艺设计2
- 液压系统符号
- 年会颁奖晚会颁奖盛典简约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