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四章课件_第1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四章课件_第2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四章课件_第3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四章课件_第4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四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目标掌握变面积、变极距、变介质电容传感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电路;掌握电容传感器的基本使用方法。第一节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以电容器作为敏感元件,将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传感器称为电容式传感器。当忽略边缘效应时,平板电容器的电容量C可以表示为:(4-1) 式中:电容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 =0r;0为真空介电常数;r为极板间介质相对介电常数;A两平行板所覆盖的面积;d两平行板之间的距离。 当被测参数变化使得式(4-1)中的A、 d和发生变化时,电容量C也随之变化,如果保持两个参数不变,而改变三个参数中任何一个,就可以把该参数的变化转化为电容量的变化,通

2、过测量电路就可以转化为电量输出。 电容式传感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改变极板面积A的变面积式;改变介电常数r的变介电常数式;改变极板距离d的变极距式;它们的电极形状有平板形、圆柱形和球面形三种。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有:结构简单,非接触测量,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动态响应好,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但易受电磁干扰,受温度影响大,存在寄生电容等是其明显的缺点。一、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结构如图4-1所示,图4-1(a)、(b)、(c)所示为单边式,图4-1(d)所示为差动式,图4-1(a)、(b)所示结构也可做成差动形式。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特点是测量范围大,可测较大的线位移和角位移。一般情况

3、下,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常做成圆柱形,如图4-1(c)(d)所示。图4-1 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结构原理图(a)、(b)、(c)单边式,(d)差动式1、3-固定极板,2-可动极板(a) (b) (c) (d) 图4-2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原理图 极板间为空气介质,不考虑边缘效应时,电容的初始电容C0为: 当动极板移动x后,两板极间的电容变为:(4-2)(4-3)电容的变化量为:(4-4)灵敏度K0为:(4-5) 图4-3是改变极板间遮盖面积的差动电容传感器的原理图。上、下两个圆筒是固定极板,而中间的为可动极板,当可动极板向上移动时,与上极板的遮盖面积增加,而与下极板的遮盖面积减小,两者变化的数值

4、相等,传感器输出为两电容之差。 图4-3 差动变极板遮盖面积电容传感器原理图二、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图4-4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结构原理图1、3为固定极板,2为可动极板图4-5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原理图图4-5为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的原理图,图中上极板固定不动,下极板随被测参数的变化上下移动,引起极板间的距离d0相应变化,从而引起电容量发生变化。电容器(空气介质)的初始电容量为:(4-6) 当初始间隙d0减小d时,则电容量增加C,即:(4-7) 电容的相对变化量 :为 (4-8) 对上式进行线性处理,可得: (4-9)由此可得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为: (4-10)利用上述公式可得到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

5、,其值L为:(4-11) 在实际应用中,为解决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减小非线性误差这一矛盾,常采用图4-6所示的差动变极距电容结构。图4-6 差动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当动极板移动时,其中一个电容C1随位移增加而增加,另一个电容C2随位移增加而减小,构成差动结构,其特性方程为: (4-13) (4-12)采用电桥测量电路时,将两差动电容接在相邻桥臂上,可得到传感器电容的总的相对变化为: (4-14) (4-15) 对上式进行线性处理:由此可得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为: (4-16) 即灵敏度K0与初始间隙d0成反比关系,同时作近似线性处理后会带来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L为:(4-17)由以上分析可知,电容传

6、感器采用差动形式后,灵敏度提高,线性变好,采用差动技术是提高传感器的综合性能的很重要的方法。三、变介电常数型电容传感器变介电常数型电容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如图4-7所示。(a) (b) (c) (d)图4-7 变介电常数型电容传感器结构原理图测量电介质的厚度,如图4-7(a)所示测量位移如图4-7(b)所示测量液位如图4-7(c)所示还可根据极间介质的介电常数随温度、湿度、容量改变而改变来测量温度、湿度、容量,如图4-7(d)所示。图4-8为变介电常数型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图,此时和S为常数,图4-8 变介电常数型电容传感器原理图当有一厚度为d的相对介电常数为r的固体电介质通过极板间的间隙时,电容器

7、的电容可等效为两个电容串联而成,总电容为(4-18) 若被测固体的介电常数因环境变化发生变化时,变化量为r,此时电容量变化为:电容相对变化量为: (4-19) 式中:N2灵敏度因子, 式中:N3非线性因子,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d)/d越小,传感器灵敏度越高,非线性误差越小,传感器的综合性能提高,此种类型传感器适用于测量介电常数变化。N2和N3的值与固体介电常数有关,选用r小的材料可得到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非线性误差。第二节 测量电路一、变压器电桥电路 电容式传感器中电容值以及电容变化值都十分微小,这样微小的电容量还不能直接被目前的显示仪表所显示,也很难为记录仪所接受,不便于传输,必须借助于

8、测量电路检出这一微小电容增量。将电容量转换成电压或电流的电路称为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它们的种类很多,目前较常用的有电桥电路、调频电路、脉冲调宽电路和运算放大器式电路等。1.交流不平衡电桥电路 图4-9所示为交流不平衡电桥电路,是电容传感器最基本的一种信号变换电路,其中A点为变压器次级绕组的中间抽头,C1、C2为差动电容,初始电容量均为C0,当被测量发生变化时,C1、C2都会发生变化,C1=C0C,C2 =C0+C,图4-9 交流不平衡电桥电路U0Ui/2Ui/2电桥输出电压为: (4-20) 2.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 图4-10所示是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原理图。Ui为高频方波电源,D1、D2

9、为特性完全相同的两个二极管,R1、R2为阻值相等的固定电阻,C1、C2为传感器的两个差动电容,当传感器没有输入时,C1=C2。图4-10 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原理图若传感器输入不为0,即C1C2,那么I1I2,此时RL上必定有信号输出,其输出电压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为: (4-21)式中: f 电源频率。当RL已知,设 (4-22)(常数),可得 二、差动脉冲调宽电路图4-11 差动脉冲调宽电路当C1=C2时,取R1=R2=R,则脉冲宽度T1=T2,所以输出的平均电压U0=0。当C1C2时,则C1和C2充放电时间常数Tc1Tc2,则A、B两点电压不再为零,此平均电位可由A、B两点间电位差,经低

10、通滤波后而获得,它等于A、B两点间电位的平均值之差,为 (4-23)式中:U1触发器输出的高电平电压值。对于阻容支路由电子学知识有:可得: (4-24)差动脉冲宽度调制电路还有以下特点:不需要解调器,就能获得直流输出;输出信号一般为100KHz1MHz的矩形波,所以直流输出只须经低通滤波器简单的引出。由于低通滤波器的作用,对输出波形纯度要求不高,只需要电压稳定度较高的直流电源,这比其它测量电路中要求高稳定度的稳频、稳幅交流电源易于做到。(a)C1=C2时的各点波形图 (b)C1C2时的各点波形图图4-11 脉冲调宽电路中各点波形图 三、运算放大电路 将电容式传感器接入运算放大电路中,作为电路的

11、反馈元件而构成测量电路。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K非常大,而且输入阻抗Zi很高的特点可以使其作为电容式传感器的比较理想的测量电路。图4-12是运算放大器式电路原理图,Cx是电容传感器,Ui是交流电源电压,UO是输出信号电压。 图4-12 运算放大器式测量电路由运算放大器工作原理可得: (4-25) (4-26)如果是变极距式电容传感器,则代入式(4-24),有: 第三节 保持电容式传感器特性稳定的方法一、减小边缘效应的影响 在理想条件下,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场均匀分布于两极板相互覆盖的空间,但实际上,在极板的边缘附近,电场分布是不均匀的,从而使电容的实际计算公式变得相当复杂。这种电场的边缘效应相当于传感器并联了一个附加电容,其结果使传感器的灵敏度下降和非线性增加。为了尽量减少边缘效应,首先应增大电容器的初始电容量,即增大极板面积和减小极板间距。此外,加装等位环是一个有效方法。以圆形平板电容器为例,如图4-13所示,在极板A的同一平面内加一个同心环面G,A和G在电气上相互绝缘,二者之间的间隙越小越好。因使用时必须始终保持A和G等电位,故称G为等位环。这样就可使A、B间的电场接近理想的均匀分布了。图4-13 带等位环的圆形平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