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概论pp课件12_第1页
学前教育概论pp课件12_第2页
学前教育概论pp课件12_第3页
学前教育概论pp课件12_第4页
学前教育概论pp课件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前教育概论学习目标理解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含义;了解幼儿进入小学后面临的困难;明确我国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把握幼小衔接的策略。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小学一年级新生经常遇到的麻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何正确认识幼小衔接?如何让孩子快乐地度过幼小衔接期?本单元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案例导入 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二、幼儿进入小学后面临的困难三、目前我国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幼小衔接的含义和意义目录四、幼小衔接的策略

2、理论知识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一、幼小衔接的含义和意义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幼小衔接是指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通过创造良好的条件,做好一系列的工作,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教育阶段到小学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过程。(一)幼小衔接的含义 一、幼小衔接的含义和意义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一)幼小衔接的含义其主要工作有以下方面: (1)幼儿园长期的入学准备工作。 (2)幼儿园专门的幼小衔接工作,主要包括入学意识、入学愿望、入学能力等方面的准备。 (3)小学的新生过渡工作,使儿童尽快消除对新环境的陌生感。 一、幼小衔接的含义和意义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

3、衔接(二)幼小衔接的意义 通过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具体包括社会适应、学习适应、身体素质及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准备,有助于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二、幼儿进入小学后面临的困难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1.社会要求的提高 2.生活作息制度的变化 3.师生关系的不同 4.生活环境的不同 5.教学内容的加深 6.教学方法的改变 二、幼儿进入小学后面临的困难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1.社会要求的提高 幼儿园是启蒙教育,保教并重,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游戏形式灵活、自由、趣味性强,没有严格的规范,儿童在游戏中便能学到知识,不觉得有压力,也没有评分标准。 二、幼儿

4、进入小学后面临的困难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2.生活作息制度的变化 幼儿园各项活动动静交替,每天上课不超过1.5小时,其他时间以游戏为主,午睡2小时;小学生除早读课外,上午4节课,下午2节课,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午睡也得不到保证。 二、幼儿进入小学后面临的困难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3.师生关系的不同 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保教并重,全天参加幼儿的游戏、上课、日常生活等各项活动,对幼儿的冷暖、饮食、如厕、卫生等各个方面都照顾倍至,个别接触与谈话的机会较多,师生之间亲密融洽。 二、幼儿进入小学后面临的困难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4.生活环境的不同 幼儿园的活动室都布置得美观生动,桌

5、椅可移动,游戏材料丰富多样,有自然角、美工区、建构区等各种活动区,供幼儿自主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空间较大,孩子们每天接触新鲜、有挑战性的玩教具,生活充满快乐;而小学教室布置比较单调,密密麻麻排满了桌椅,座位固定,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对儿童缺乏吸引力,且场地上的运动器械多半是全校合用的,低年级学生享用的机会较少。 二、幼儿进入小学后面临的困难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5.教学内容的加深 幼儿园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学习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粗浅知识技能,不强调系统性,教师常用直观教具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而小学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的基本训练,儿童必须努力学习,才

6、能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良好成绩。 二、幼儿进入小学后面临的困难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6.教学方法的改变 幼儿园从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出发,常用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直观形象、灵活多样的方法,注重动静交替、手脑结合,尽量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事物,寓教于乐,因而幼儿学得轻松活泼,没有精神上的压力;而小学开始了正规的学习,小学生要面对许多术语和比较概括的指令,可能会产生不适应。 三、目前我国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转折。虽然人们认识到实现幼小自然和谐过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尝试,但是在现实工作和具体做法上却常常出现偏差,存在一些误区。单元

7、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三、目前我国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五种途径1.单一衔接2.超前衔接 3.单方衔接4.表面衔接5.突击衔接 三、目前我国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1.单一衔接 许多教师和家长在主观意识上,单纯重视“智”的衔接,而忽视体、德、美的衔接,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教学工作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英语知识的衔接,而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忽视幼儿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这些都可能导致儿童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生活不能自理、受不了挫折等现象,产生厌学、惧学情绪。 三、目前我国幼

8、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2.超前衔接 一些幼儿园为了得到家长的青睐,提前使用小学教材,甚至照小学的样子排出课程表。一些幼儿教师在不甚了解小学教学要求的情况下,自行开展拼音、识字、数学、外语教学,形成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 三、目前我国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3.单方衔接 幼小衔接的顺利实现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双方共同努力,然而,许多人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事,跟小学没有任何关系。 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幼儿园向小学靠拢,也不是小学向幼儿园靠拢,而是双方都要保持有效的教育联系,彼此沟通,相互衔接,共同为儿童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目前我国幼小衔接工作存在

9、的问题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4.表面衔接 很多幼儿园和小学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形式上,有很大的表面性倾向。 三、目前我国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5.突击衔接 许多幼儿园在大班幼儿毕业前的一段时间才强调进行幼小衔接教育,如带幼儿走进小学、观摩小学生的学习活动等,忽视了从小班开始就科学合理地规划幼小衔接的任务,忽视了逐步渗透、有序推进,致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增,难以适应。 四、幼小衔接的策略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贯穿整个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也涉及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入学教育。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四、幼小衔接的策略(

10、一)幼儿园全面的入学准备工作准备工作25341增强体质培养独立性培养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主动性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四、幼小衔接的策略(一)幼儿园全面的入学准备工作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1.增强体质 小学的学习活动比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枯燥,儿童入学后脑力活动增多,体力活动减少,书写任务较重,学习压力增大,睡眠不足,常感到疲惫,经常患病。 四、幼小衔接的策略(一)幼儿园全面的入学准备工作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2.培养主动性 培养主动性就是要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对周围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给他们提供自己选择、自己计划、自

11、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尝试,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幼小衔接的策略(一)幼儿园全面的入学准备工作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3.培养独立性 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在学前教育阶段,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独立意识,让儿童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并自觉去做,逐渐减少成人的直接照顾。 4.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儿童胆小,不能主动与同伴交往,或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等,结果没有新朋友,他们感到孤独,心情沮丧,学习兴

12、趣降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减弱。 四、幼小衔接的策略(一)幼儿园全面的入学准备工作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四、幼小衔接的策略(一)幼儿园全面的入学准备工作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5.培养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在小学环境中有大量的新规则出现,如进老师办公室要喊“报告”,上课前书要摆在书桌右上角,上课不能喝水、不能随便下座位、发言要举手等,而新入学的儿童往往难以记住和遵守,这成为不少新生在学校受批评的主要原因。 四、幼小衔接的策略(二)幼儿园专门的幼小衔接工作1.入学情感的激发2.学习能力的提高3.安全意识的培养4.引导家长走出衔接误区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四、幼小衔接的策略(二)

13、幼儿园专门的幼小衔接工作1.入学情感的激发 (1)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小学。 (2)调整幼儿园的作息制度。 (3)逐步养成小学生应有的行为习惯。 (4)进行毕业离园教育。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四、幼小衔接的策略(二)幼儿园专门的幼小衔接工作2.学习能力的提高 (1)倾听能力。 (2)书写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 (4)阅读能力。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四、幼小衔接的策略(二)幼儿园专门的幼小衔接工作3.安全意识的培养 幼儿好奇、好动,做事随心所欲、不知深浅,经常做一些危险的事,一旦进入小学,没有教师的时时提醒,面临的危险会更多。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四、幼小衔接的策略(二

14、)幼儿园专门的幼小衔接工作4.引导家长走出衔接误区 幼儿园通过幼儿园园报、家园联系栏、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宣传途径使家长与幼儿园统一认识、统一方法,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聘请对幼小衔接颇有研究的教师做专题讲座,引导家长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调整好家教计划,全面认识幼儿的发展。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四、幼小衔接的策略(三)小学的新生过渡工作1.合理调整一年级新生的作息时间2.重视环境创设3.允许新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4.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5.培养新生的团体归属感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四、幼小衔接的策略(三)小学的新生过渡工作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1.合理调整一

15、年级新生的作息时间 科学实验表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是15分钟,高年级一般是25分钟,而实际小学每节课都是40分钟,对低年级学生显然是不公正,也是不科学的。 四、幼小衔接的策略(三)小学的新生过渡工作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2.重视环境创设 借鉴幼儿园,布置一个既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环境的小天地,减少孩子们离开幼儿园的心理反差。 四、幼小衔接的策略(三)小学的新生过渡工作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3.允许新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 对一年级新生可适当调整课堂节奏,利用多种课间、课外活动缓解他们的学习疲劳;暂时降低学习难度,以减低新生压力,缩短在新学校产生焦虑、紧张

16、的时间,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 四、幼小衔接的策略(三)小学的新生过渡工作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4.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小学教师要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注意关爱每位学生,尊重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的个性化要求,尽可能与每位学生交流和沟通,增强亲和力,在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的要求上切忌简单急躁,要循序渐进,自然养成,对孩子多些理解与宽容。 四、幼小衔接的策略(三)小学的新生过渡工作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5.培养新生的团体归属感 小学必须抓准时机,恰到好处地引导新生尽快确定自己的身份,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17、从而主动去熟悉学校;创造更多的机会让老师和新生互相认识,鼓励新生间接触交流;利用集体活动,用活泼的形式告诉他们自己是几年级几班的学生,以后的身份就是班级的一个成员,在外代表这个班,进而培养新生的团体归属感。 四、幼小衔接的策略(四)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的策略2.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3.寻找和把握家庭教育的各种契机1.认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四、幼小衔接的策略(四)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的策略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1.认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 (1)了解大班幼儿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差异。 (2)理解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差异。 四、幼小衔接的策略单元1

18、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2.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 (1)按时参加幼儿园的家长活动。 (2)主动参加幼儿园的参观活动。 (3)愉快参加幼儿园的儿童活动。 (四)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的策略 四、幼小衔接的策略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四)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的策略3.寻找和把握家庭教育的各种契机 (1)培养孩子迫切的入学心情。 (2)激发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提高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实践活动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活动一:约会小学】【活动内容】(1)约会小学主题的环境创设、家园共育与 日常生活内容。(2)约会小学主题的系列活动计划的制订(3)“上学的小书包”活动的设计。(4)“课间我做主”活动的设计。单元12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班二:教师教幼儿画爸爸妈妈。教师指导幼儿将绘画用纸折叠,明确绘画区域,带领幼儿一步步绘画,讲解绘画的步骤及各部位的比例,然后涂颜色。最后,每个幼儿都工工整整地画出了自己的爸爸妈妈。1.简述幼小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