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生物化学(13制药)(共8页)_第1页
教学大纲---生物化学(13制药)(共8页)_第2页
教学大纲---生物化学(13制药)(共8页)_第3页
教学大纲---生物化学(13制药)(共8页)_第4页
教学大纲---生物化学(13制药)(共8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盘锦职业技术(jsh)学院石油化系生物化学(shn w hu xu)课程(kchng)教学大纲课程编码:300204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学 时 数:48 学 分:3适用专业:制药技术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课程的性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应用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研究活细胞和有机体中存在的各种化学分子及其所参与的化学反应的科学。(二)课程的任务:生物化学的任务是在分子水平描述所有生物体共同的结构、工作机制和化学过程,了解支配所有不同生命形式的基本原理,即所谓生命的分子逻辑,它的最终目标是揭示生命现象本质。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为

2、了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好的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基础,能够将这些基础知识运用到生物化学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能从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去认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要求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整理笔记;在课堂上注意老师的讲授和对问题的剖析,注意老师对各章节层次结构、知识点和面的关系的分析。通过对习题的解答,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三、课程的内容(一)课程的主要内容1绪论主要内容:生物化学特色;生物化学的学习内容与其学习目的;细胞组成成分与其生物学功能;学习生物化学的要点与难点;生物化学与生物工程技术、制药技术的关系教学重点:生物化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

3、及注意事项。教学难点:生物化学发展史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概念、学科性质、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发展简史,认识生物化学在现代生物学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2蛋白质化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i sh)一、蛋白质的定义与其(yq)生物学作用二、蛋白质的组成(z chn)三、蛋白质的分类第二节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一、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与通式二、氨基酸的分类三、氨基酸的理化性质第三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一、蛋白质的两性解离与等电点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三、蛋白质变性、沉淀与凝

4、固四、蛋白质的颜色反应五、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六、蛋白质含量测定第五节 蛋白质与氨基酸类药物一、蛋白质与人体健康二、氨基酸药物三、蛋白质药物本章小结练习题教学重点: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的概念、主要作用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教学难点:肽单元、肽链空间结构、螺旋、折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别构效应;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及分析分离。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其元素组成特点;氨基酸的分类、结构和三字母符号缩写;蛋白质的结构层次及其作用力;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熟悉蛋白质的分类;氨基酸等电点的求法;蛋白质一级结构序列的测定;

5、蛋白质主要理化性质。了解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蛋白质结构分析的原理及主要方法。3. 核酸化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一、核酸的元素组成二、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三、核苷酸的衍生物第二节D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一、DNA的碱基组成二、DNA的分子结构第三节 RNA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一、RNA分子的组成及种类二、RNA的一级结构三、RNA的二级结构第四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一、核酸的分子大小二、核酸的溶解性和黏度三、核酸的酸碱性质四、核酸的紫外吸收五、核酸的变性、复性和DNA杂交第五节 核酸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一、核酸的提取二、核酸含量的测定第六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技术一、基因工程的概念二、

6、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三、PCR技术四、DNA生物芯片五、核酸序列分析与基因组文库构建教学(jio xu)重点:核酸、核苷酸的概念;核酸一级结构(jigu)的概念及其重要性;DNA双螺旋结构;核酸的变性与复性;RNA的结构与功能。教学(jio xu)难点:碱基的化学结构;核苷酸的连接方式;Tm及其影响因素;核酸的拓扑性质以及提取、分离和鉴定。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掌握核苷酸的结构、成分和连接键;核酸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DNA和RNA的结构。熟悉RNA的种类与功能;信使RNA和转运RNA的结构特点;核酸的理化性质以及DNA的变性、复性概念和特点。了解核酸的分布和功能;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特

7、点以及DNA结构的多样性。4. 酶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一、酶的定义与其生物学功能二、酶的发现简史三、酶的存在与分布四、酶的应用第二节 酶的催化特性一、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共性二、酶催化的高效性三、酶高度的专一性四、酶活力的调节第三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一、习惯命名法二、国际系统命名法三、国际系统分类法及酶的编号四、六大类酶的特征和举例第四节酶的化学组成与结构一、酶的化学本质二、酶的化学组成三、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四、酶的活性中心五、调节酶六、诱导酶与结构酶七、同工酶八、抗体酶第五节酶的作用(zuyng)机制一、结构(jigu)专一性二、立体(lt)异构专一性三、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机理四、中间产

8、物学说五、诱导契合学说第六节酶促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一、酶促反应速率的测定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三、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四、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五、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六、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七、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第七节酶活力测定一、酶活力概述及其测定二、酶活力测定举例第八节酶的制备与应用一、酶的分离和纯化二、酶的应用三、固定化酶的制备及应用四、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教学重点:酶的概念和特性;酶促反应动力学;酶活性中心及酶活性调节。教学难点:酶促反应的作用机制;米氏方程;三种抑制作用的动力学特征。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酶的概念和酶促反应特点;酶促

9、反应动力学;酶作用的专一性;酶活性中心和酶活性调节。熟悉酶分子组成;酶活力的测定与酶活力单位;别构酶和同工酶的概念。了解酶的分类与命名原则;酶的作用机制。5.维生素和辅酶主要内容:第一节 维生素概述维生素的定义与其生物学功能维生素的分类维生素的命名维生素药物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和羧化辅酶(f mi)维生素B2和黄素(hun s)辅酶维生素B3(泛酸(fn sun))和辅酶A维生素PP和辅酶和辅酶维生素B6和脱羧酶、转氨酶的辅酶生物素和羧化酶的辅酶叶酸和叶酸辅酶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12辅酶维生素C和维生素C发酵第三节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鱼肝油与深海鱼油教学重

10、点:维生素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教学难点:B族维生素的结构及其辅酶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维生素的概念及分类;各种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熟悉B族维生素辅酶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了解维生素的来源和性质。6.糖代谢主要内容:第一节 新陈代谢分解代谢与产能合成代谢与耗能第三节 多糖的降解多糖的酶促降解淀粉水解糖的制备第四节 糖的分解代谢糖的无氧分解代谢糖的有氧分解代谢乙醛酸循环与回补反应教学重点:代谢途径的概念、定位、主要过程、关键酶及生理意义,特别是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教学难点: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作用机制;糖代谢的调节。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糖的无氧分解与有氧氧

11、化的反应过程及生理意义;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及生理意义;糖异生概念及生理意义;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过程及调节。熟悉糖酵解的调节;三羧酸循环及其调节;糖代谢中能量的计算。了解糖的生理功能及其在体内的消化、吸收;激素对血糖水平的调节。(二)实验、实训、实习内容1玻璃仪器的清洗及是实验前的准备项目(xingm)内容:学习实验室的注意事项,熟悉玻璃仪器的清洗,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好准备(zhnbi),打好基础。准备(zhnbi)条件:玻璃仪器,清洗液。目标要求:学会玻璃仪器的清洗,掌握实验室规程。注意事项:注意安全,避免玻璃仪器的破碎。2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实验项目内容:蛋白质的盐析与变性;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12、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准备条件:尿素、10%氢氧化钠溶液、1%硫酸铜溶液、2%卵清蛋白溶液、水浴锅、温度计、200ml锥形瓶、100ml容量瓶、试管、试管架、0.4%酪蛋白-醋酸钠溶液200ml、1.00mol/L乙酸溶液100ml、0.1mol/L乙酸溶液100ml、0.01mol/L乙酸溶液50ml。目标要求:了解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颜色反应原理;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学习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注意事项:蛋白质溶液要现用现配,防止变性。项目内容:糖化酶有催化淀粉水解的作用,能从淀粉分子非还原性末端开始,分解葡萄糖。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被次碘酸钠氧化,过量的次碘酸钠酸化后析

13、出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计算出酶活力。准备条件:乙酸-醋酸钠缓冲溶液、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碘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溶液、20g/L可溶性淀粉溶液、10g/L淀粉指示液。(400.2)恒温水浴锅、秒表、50ml比色管。目标要求:了解并掌握糖化酶活力的测定方法。注意事项:不同的稀释倍数,应做相应的空白试验。4.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激活剂与抑制剂项目内容:在酶促反应过程中,酶的激活剂或抑制剂可分别加速或抑制酶的活性,如氯化钠在低浓度时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而硫酸铜则是它的抑制剂。本实验利用不同水解阶段的淀粉水解液与碘液有不同的颜色反应,定性观察唾液淀粉酶在酶促反应中的激活或抑制现象。准

14、备条件:碘化钾-碘液、0.1%淀粉溶液、1%氯化钠溶液、0.1%硫酸铜溶液。目标要求:了解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学习激活剂和抑制剂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原理和方法。注意事项:本实验是用不含0.3%NaCl的0.1%淀粉作为底物,切勿用错;如1号、2号、3号管颜色反应无明显差别,可能是唾液淀粉酶活力太高或太低。若酶活性太高可将酶稀释后重做;若酶活性太低,可延长保温时间或增加酶的浓度。5.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项目内容:维生素C样品提取液的制备;样品液的滴定;空白对照液的滴定;计算。准备条件:1%草酸溶液、2%草酸溶液、2,6-二氯酚靛酚,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目标要求:学习维生素C定量测定的

15、一般原理,掌握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定量测定食物和生物体液中维生素C的基本操作技术;概括了解维生素C的生理意义及其在新鲜水果和蔬菜中的含量。注意事项:本法适用于果蔬中还原型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四、教学(jio xu)时数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课时分配讲授实验实训实习总学时1第一章 绪论222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63第三章 核酸化学64第四章 酶85第五章 维生素与辅酶46第六章 糖代谢67实验一 玻璃仪器的清洗及实验前的准备338实验二 蛋白质理化性质实验449实验三 糖化酶活力的测定方法3310实验四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激活剂与抑制剂3311实验五 维生素C含量测定33合计321648五、成绩考核与评定(pngdng)方式成绩(chngj)考核:平时占20%,实验占10%,期末占70%。评定方式:平时和实验以作业和出勤率为考核标准,期末以试卷的形式体现。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生物化学(第二版)李晓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主要参考书:1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罗纪盛等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2生物化学李玉白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生物化学的发展来自于其他许多学科有机化学、生物物理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医学、营养学等的成就; 生物化学的形成和发展又反过来推动其他学科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