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教案 核电站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三物理教案 核电站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三物理教案 核电站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三物理教案 核电站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物理教案 核电站教学设计1.常识性理解核能发电的大致情况.2.介绍我国核能发电的开展远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教具核电站的原理挂图或录像.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老师:通过前面的教学,我们知道重核裂变时可释放出宏大的核能,而且我们已经掌握了控制裂变链式反响速度的方法.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做核电站.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都是利用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响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理解核电站的大致情况.2.进展新课板书:第四节核电站1核电站的工作原理老师结合课本图1410或挂图讲解:核电站的核心是核反响堆,世界上第一座铀核链式反响堆是在物理学家费米指导下于1942年12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

2、体育场建成的.目前常用的反响堆的构造原理如课本上图1410所示.它以铀235为核燃料,为了有效地利用反响堆中释放的核能,设计建造了两个循环回路.第一回路在第一回路中,先用泵把水或其他液体压入核反响堆,在那里获得铀核裂变释放的核能,被加热,然后进入热交换器,在那里把热量传递给第二回路中的水,再被泵压回反响堆重新被加热.第二回路在热交换器内,第二回路中的水被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后,进入汽轮发电机推动汽轮机做功,把内能转化成电能.做功后的蒸汽温度和压强都降低了,它将进入冷凝器冷却成水,再由泵压回热交换器重新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通过两个回路的不断循环,把核反响堆中铀核裂变释放的核能,

3、源源不断地转化成第二回路中水的内能,去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转化成我们所需要的电能.这就是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板书:核电站的工作原理第一回路核能内能热交换器:把第一回路中的内能转换成第二回路中的内能第二回路内能电能推动发电机发电2核电站的特点消耗的燃料少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能产生大量的电能.例如一座10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每年要耗煤三、四百万吨,而一样功率的核电站每年只需核燃料三、四十吨,这就大大减少了燃料的运输.本钱低虽然铀燃料的开发和提炼比煤要复杂得多,但是最后核算下来的本钱仍然要比火力发电站低20%以上.所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展核电站.到1989年,全世界运行中的核电站已有4

4、34座,总装机容量约32019万千瓦,发电量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17%,预计到本世纪末,核能发电将到达世界总发电量的30%以上,核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之一.3我们的努力目的我国虽然有丰富的煤炭、水力和石油资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量并不高,而且资源分布很不均匀:水力资源的70%以上分布在西南地区;煤炭已探明的储量有80%都分布在北方,而江南8省只占2%;江南8省,再加上山东、河北、辽宁、吉林及河南共13个省的能源蕴藏量只占全国的13%,而人口却占全国的63%,能量消耗约占全国的65%.这种能源储藏和消耗上的不平衡,迫使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要用来运送煤炭.所以在交通紧张的华东、华南和东北地区开展核电站是迫切需要的.我国第一座实验性反响堆是在1954年6月建成投入运行的,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建造的秦山核电站已经运行发电了;广东大亚湾电站第一期工程也已建成,并运行发电了,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度.同学们都是21世纪的建立人才,希望在你们身上,同学们好好努力吧.因为铀核裂变有放射性污染,因此建立核电站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防止造成放射性污染,以保证核电站的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