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北苏拉威西金矿地质特征_第1页
印尼北苏拉威西金矿地质特征_第2页
印尼北苏拉威西金矿地质特征_第3页
印尼北苏拉威西金矿地质特征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印尼北苏拉威西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池祥成摘要BLD金矿产于西环太平洋岛弧带中段新生代火山岩岛弧环境。金矿化产出在浅火山岩系列的 中酸性岩脉内、外接触带之断裂破碎带中,并受断裂破碎带控制;控矿断裂为近东西-北东向断层;矿化蚀 变为一套碧玉和玉髓状硅化、绢云母、绿泥石、黄铁矿等低温系列组合;矿石构造以细脉状、细粒浸染状 为主,属低硫型矿石。成矿类型初步判断为火山岛弧浅成低温热液(中低硫化物型)金矿床。调查发现多 个有一定规模的矿化带和矿体,展示出良好的成矿远景,有一定的找矿潜力。关键词BLD金矿;断裂破碎带;蚀变组合;找矿潜力BLD金矿床位于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岛中段南部的近海岸。其大地构造环

2、境属于新生 代火山岛弧,区域内有丰富的与岩浆活动有关的金属矿产,目前已发现有塔帕达(Tapataa)、 尚盖卡奔克(Sungai Cabang Kiri)等多个斑岩型Cu-Au矿床,该系列矿床产在波里奥乎多 闪长(杂)岩体早期相(Tmb)的闪长杂岩中及近岩体围岩中,规模为铜15-107万吨,金 8-73吨,矿石品位Cu 0.43-0.77%,Au 0.39-0.58 x 10-6自19世纪荷兰人开始,至今仍有 民采,但系统地质工作尚无记载。2012年初笔者对BLD 一带的金矿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 分散流扫面、路线地质、老硐调查、采样分析、遥感解译等工作,初步揭称LD金矿具有火 山岛弧浅成低温热

3、液(中低硫化物型)金矿床的成因特征,工业类型应属与火山岩有关的蚀 变破碎带金矿。调查中发现了多个有一定规模的金矿化带和矿体,展示出良好的成矿远景, 初步认为有一定的找矿潜力。1地质背景苏拉威西岛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岩带之新生代火山岩岛弧带,处于亚洲板块东南缘多岛弧 盆系。多岛弧盆系主要是在新生代由菲律宾海、印度洋以及亚洲三大岩石圈板块汇聚而形成 的(图1)。区域矿产属于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带和特提斯一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带交汇部位的铜 金锡镍铁铝钾找矿靶区。据印尼1 : 25万Tilamuta幅区域地质图:区域地层时代为新生界,最老为古近系古新 统,由玄武岩、细碧岩、安山岩、火山角砾岩与杂岩砂、粉砂岩、灰

4、岩及低级变质岩组成。 其上假整合或角度不整合渐新统的安山质粗火山碎屑岩、凝灰岩、安山质-基性熔岩。最新 的为第四系全新统的陆相至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区域岩浆岩活动与岛弧演化有关,可划分出不成熟和成熟岛弧两个时期四个阶段。古近 纪古新世不成熟岛弧期为玄武质熔岩和辉长岩、细粒辉长岩和辉绿岩,仅有一个阶段;新近 纪成熟岛弧期为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矿区范围的侵入岩为第二阶段的中新 世岩浆。岩浆岩活动有喷出式与侵入式:火山岩有安山质粗火山碎屑岩与安山质熔岩;侵入 岩有以复式岩体形式产出的岩基、岩株,岩性为中酸性的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 -石英二长岩组合。岛弧区构造主要定型于新近纪

5、上新世至第四纪更新世早期,是印度洋板块往北俯冲形成 的东西向岛弧构造体系。主要地质构造有东西向宽缓褶皱和逆冲断层,北西、北北西向与北 东、北北东向两组挤压走滑断层。早期北西、北北西向与北东、北北东向两组断裂控制着中 酸性侵入岩体、岩脉的分布。2005年进行了区域重力测量,圈出了 6-7处布格高值异常和1处低值异常,异常报告 解译为:高值异常代表火山中心和火山口露头,低值异常围绕Isimu和Marisa的温泉,推 断是由火山作用引起的地热泉活动造成。矿区位于低值异常区北段及其梯度带上。矿区东部40 - 70 km距离范围,已发现有塔帕达(Tapataa )、尚盖卡奔卡(Sungai Cabang

6、 Kiri )等4个成型的斑岩型Cu-Au矿床,斑岩型Cu-Au矿系产在波里奥乎多闪长(杂)岩 体早期相(Tmb )的闪长杂岩中及近岩体围岩中,矿床规模较大。2地质特征 2.1矿区地质特征2.1.1地层为二套火山沉积岩系:其中下伏地层丁俄门布组(Tcot)岩性组合为玄武岩、细碧岩、 安山岩、火山角砾岩、杂砂岩、粉砂岩、绿色砂岩、红色灰岩、灰色灰岩和低级变质岩互层。 上覆于丁俄门布组的为平噢古火山岩(TQpv),岩性组合为集块岩、凝灰岩、安山质-基性 熔岩系列。2.1.2构造矿区地处在印尼苏拉威西岛弧的北部,区域构造线呈东西向,主要为一宽缓背斜,其核 部出露古新统丁俄门布组(Tcot )地层,翼

7、部为渐新统平噢古火山岩(TQpv)。区域内断裂 构造主要为北西、北北西向与北东、北北东向四个方向,野外观察认为,应属两期次的近南 北向挤压产生的二组四向相配套的(扭、张、压)应力面。矿区主要断层简述FA1 :位于矿区西北部,长3.5km。压扭性断层,主断面呈平直或舒缓波状,倾向330- 350,倾角50 -68。断面附近岩石破碎程度高,具碎斑-碎粒岩化,局部达糜棱岩化, 破碎宽度3-20m。1号矿化带位于该破碎带中。FA2 :于矿区西北呈北东东方向延伸,出露长约5 km。压扭性断层,倾向110。-140。, 局部反倾,倾角65-80,断层破碎带宽2 - 10m,岩石破碎程度较高,具碎斑-碎粒岩

8、化, 局部达糜棱岩化。2号矿化带位于该破碎带。F A4:从矿区西南部向北东方向延伸,在北部与FA2呈锐角相交,出露长大于6 km。 压扭性断层,320 -340,倾角45 -80,断层破碎带宽2-10m,岩石破碎程度较高,具 碎斑-碎粒岩化,细碧岩化。3号矿化带及6号矿化带位于该破碎带。2.1.3岩浆岩侵入相的波里奥乎多闪长(杂)岩体(Tmbo ),属于新近纪花岗岩类岩浆活动的第二阶 段(中期)产物。岩体的主体呈北东向带状分布于南部,宽约13km,面积约25km2。时代 为中新世,岩性为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斑岩等中酸性复杂组合。岩体外围 大量分布有呈岩瘤、岩墙、脉状等形态产出的岩

9、脉,一般宽20-100m,长大于数百米(图2)。2.2地球化学特征实地调查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取样,圈出了多个水系沉积物异常,为判断矿区成矿环 境及远景潜力提供了依据。以Au 15ppb作为异常场,共圈定分散流Au异常4个,分布于矿区西部、东北部和北 部(图3)。各异常面积2.3 - 9.7km2,与As、Sb异常套合良好。另圈出了 Ag、Cu、Pb、Zn、 Mo异常,与Au有一定的套合。异常明显与北东向断裂和中酸性岩脉有相伴关系,各异常内 均发现了金矿化带,部分矿化带内仅检查已发现矿体。2.3矿化带及矿体特征通过取样分析,确定矿化带6个。矿化带展布于矿区西部、东部和北部,沿近东西向逆 冲断

10、层和北东向挤压走滑断层(FA1-FA6 )断续分布。其中西部和北部的矿化带已圈出矿体。2.3.1 Au1矿化带矿化带展布受近东西向的压扭性断层控制,经调查延展长大于2 km。该矿化带可圈出矿体1个,矿体受东西向的压扭性断裂控制,主断面或平直、或舒缓波 状,倾向330 -350,倾角50 -68。矿体(推断)长(大于)600m,宽度1.5-4.5m, 出露高程90-320m,倾向采深大于50m,矿石品位Au 1.39 x 10-6 - 33.1 x 10-6,Ag 6.1 x 10-6-63.1x10-6。矿化岩石为花岗闪长岩、碧玉岩、凝灰岩,岩石破碎程度较高,普遍具角砾岩化、多具 碎斑-碎粒岩

11、化,局部达糜棱岩化。主要蚀变为碧玉和玉髓状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高 岭土化、黄铁矿化,次为方解石、绿帘石。矿化系金一硫化物类型,但金属硫化物的含量变 化较大,一般2-5%,少部分可达10-15%,主要是黄铁矿,次为方铅矿、闪锌矿,个别见 毒砂、铜蓝等。金的矿化富集程度与金属硫化物含量、种类的多寡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室内 分析结果显示其相关性不高,野外现场观察与玉髓状硅化密切。矿石结构以他形-半自形的粒状为主,构造以细脉状、细粒浸染状、角砾状居多。现场 选矿可见矿石中金为自然金,呈粒状、片状、树枝状。金与银的含量成正相关性,金品位越 高者,银的品位亦越高。2.3.2 Au6矿化带矿化带长1100

12、m,呈北东展布,倾向北西320 -340,倾角45 -80,矿化带宽2-10m。 在破碎带中发育北东、北西两组节理,黄铁矿浸染状、脉状充填于节理中。在该破碎带中可圈出一个矿体,受北西向的压扭性为主的断层破碎带控制,矿体(推断) 长约400m,宽度3.5-4m,出露高程450-600 m,沿矿体倾向采深20-100m。矿石品位Au 8.4 X 10-6-20.1x10-6, Ag 36 X 10-6-191 X 10-6。控矿断裂主断面呈平直或舒缓波状,其两侧 岩石破碎程度高,具碎斑-碎粒岩化,局部达糜棱岩化。矿化岩石为花岗闪长岩、凝灰岩,属低硫型矿石。主要蚀变为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 化、高岭

13、土化,黄铁矿化。现场多处见有古地热系统活动的痕迹,可发现发育的硅质泉华、 蛋白石、高岭石等转石。3控矿地质条件初步认识3.1围岩条件含矿及矿化围岩为丁俄门布组的细碧岩、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平噢古组的凝灰岩、火 山熔岩,波里奥乎多侵入岩系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等。矿化对岩性的选择不明显,而与火 山岩相伴的断裂构造对岩石的改造关系密切。3.2构造条件目前发现的所有蚀变矿化带均产出于断裂破碎带中,控制蚀变和矿化的断裂破碎带均为 近东西向-北东向断层。野外观测和室内解译认为,该组断层属于区域性的应力面,总体具 有层间断裂特征,具体显示为压扭、扭张等复杂性质,有明显的构造角砾岩带,已揭示的破 碎带宽度2-

14、10m,延展规模1.5-13km。控矿断裂在区域上迹象较为明显,延展较稳定。破碎带主要表现为角砾岩带,岩石构造压碎程度以碎斑-碎裂岩化为主,次为碎粒岩化, 局部达糜棱岩化。断裂构造发育的部位,蚀变和矿化也较强,有高品位的富矿囊存在。3.3岩浆岩条件矿化与受断裂构造改造的火山岩关系十分密切。蚀变矿化带与近东西向-北东向断裂及 波里奥乎多侵入岩形影相伴。岩脉多侵位于断裂带中,岩体和岩脉的展布方向也大致与近东 西向-北东向断裂同向。矿化的岩浆岩多为浅成的中酸性斑(玢)岩类。4找矿潜力评价通过工作在该区划出3个明显的矿化聚集区,即东部矿化区、北部矿化区、西部矿化区。 除东部矿化区尚未取样获得矿体外,北

15、部矿化区、西部矿化区均采样确定有一定厚度和延展 规模的矿化带,大部分矿化带内已发现存在矿体。三个区域都有明显的分散流化探元素组合异常,异常规模2.3-9.7km2;其中Au与As、 Sb异常套和较好,有明显的相关性;Au与Ag、Zn、Cu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异常峰值高、 连续性较好,判断为矿致异常。三个矿化聚集区内已确定有6条断裂破碎蚀变带存在,从实地观测的断裂性质、产出特 征、民采硐分布规律、蚀变种类、卫片地物地貌特征等综合迹象判断:各断裂带走向延长具 有一定规模,均大于2km;厚度基本稳定,均不小于2-4m,最宽10m;带内破碎、蚀变、矿 化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控矿最重要的近东西-北东

16、向断裂构造,属于区域性的应力面,总体具备层间断裂特征, 具体显示为压扭、扭张等复杂的逆冲、走滑性质,有明显的构造角砾岩带,已揭示的破碎带 宽度2-10m,延展规模2-13km。岩体和岩脉的展布方向也大致与该组断裂同向。矿化岩石为岩体(脉)及火山质围岩,普遍具破碎;主要蚀变为碧玉和玉髓状硅化、绢 云母化、绿泥石、高岭土化、黄铁矿化,次为方解石、绿帘石,为一套低温系列组合;矿化 系金-硫化物类型,主要是黄铁矿,次为方铅矿、闪锌矿,个别见毒砂、铜蓝等,但金属硫 化物的含量变化较大;矿石结构以他形-半自形的粒状为主,构造以细脉状、细粒浸染状、 角砾状居多。综合现有收集的资料判断:该矿成因类型属火山岛弧

17、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为中低硫化 物型金矿化;具体矿化赋存空间与浅成中酸性火山岩、断裂构造均有密切关系,据此认为其 工业类型应属于与火山岩有关的蚀变破碎带金矿床。近东西-北东向断裂FA1-FA6,既是控 矿断裂,也是容矿断裂,各断裂的走向上经调查均发现有矿化出现。已揭示的控矿条件、化 探异常、矿体特征、矿化类型等各方面因素指示:本区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有一定的找矿 潜力。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显示,火山岛弧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价 值的金矿床之一,也是印尼地区最具潜力的矿种之一,其向更深部位可以转换或过渡为脉型 金矿和斑岩型铜金矿床,具有成大矿的潜力。这些研究成果无疑为本区提供了明确的找矿方 向。参考文献1 1 : 25 万 Tilamuta 幅区域地质图,Geolog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1993.2 丰有成.火山岩区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研究进展J.地学工程进展,1998,15(1):10-15.3郭玉乾,方维萱,等.浅成低温热液金银多金属矿床矿化分带及找矿标志J.矿产与地质,200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