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龙区1比500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_第1页
蟠龙区1比500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_第2页
蟠龙区1比500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_第3页
蟠龙区1比500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_第4页
蟠龙区1比500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蟠龙区1:500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目 录 TOC o 1-3 h z 一、概况 PAGEREF _Toc75251653 h 2二、主要精度 PAGEREF _Toc75251654 h 9三、作业流程 PAGEREF _Toc75251655 h 9四、控制测量10五、地籍测量 14六、土地利用更新调查15七、图件便会与规格要求19八、集体土地地籍数据库的建设与数据接边22 九、面积计算与数据汇总统计22十、土地利用分离数据衔接.24十一、文字报告24十二、调查成果检查验收25十三、资料整理与归档25 蟠龙区1:500比例尺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一、概况1.1 工作目的、内容1.

2、1.1目的和意义集体土地地籍调查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查清全区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城镇地籍调查以外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土地利用状况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情况,形成权属清楚、地类明确、图数实地一致、数据准确、真实的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数据库;进一步依法健全土地调查制度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机制;实现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体制和统一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土地是重要的资源和资产,查清土地的数量、权属、利用状况,建立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体制,对于严格土地管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依法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利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和深远的意义。1.1.2工作

3、内容1.1.2.1与头沟、下关、江北行政区域界线调查转绘。1.1.2.2集体土地所有权界、宅基地以外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界、城镇地籍调查以外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界调查。1.1.2.3地籍控制测量。1.1.2.4地籍要素测量。1.1.2.5土地利用更新调查。1.1.2.6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调查。1.1.2.7建立地籍调查数据库。1.1.2.8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报告编写。1.1.2.9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分析报告编写。1.2 调查区概况蟠龙区位于南京市西部,东经1262122-1271613,北纬544554-544906。区东南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建筑物密集;西北部为山地,散列式居民地较多。区内主

4、要企业单位有:南京钢铁总公司、龙山公墓、玄武湖公园、南京重型机械厂、高井发电厂、永定化工厂等,主要交通有:一0一线铁路、京门铁路、京九铁路、西五环路、蟠龙路、阜石路、黑陈路、潭峪路、莲石路等,主要水系有:永定河、永定河引水渠、人民渠等。测区地形为西高东低,北高南地,气候适宜,季节变化明显。蟠龙区分为五里坨、古城、八角、鲁谷、广宁、金顶街、苹果园、老山、八宝山共九个街道,下设五里坨、黑石头、八角、衙门口、景阳、八宝山、向阳、古城、北辛安、八大处、麻峪、刘娘府等12个农工商公司(村农民集体)。现有土地面积84.30平方公里,其中已完成城镇国有土地地籍调查面积43.62平方公里。本次蟠龙区地籍调查区

5、域面积总计约为40.68平方公里,包括集体土地面积约为22.24平方公里,国有土地约为18.44平方公里。蟠龙区位于南京市城区西部,城市化发展较快,城市特征较为明显,土地利用现状较混乱,用地状况变更快,这种状况决定了测量、权调工作有较大的难度。蟠龙域区没有1:500比例尺工作地图,需要实测1:500比例尺线划平面图,工作量较大。1.3 主要技术要求1.3.1坐标系统本次调查采用南京市地方坐标系和高程系。1.3.2图幅规格和编号地籍图和土地利用图分幅根据南京市地方坐标系统进行。图廓为矩形分幅,以东西50cm、南北40cm为一幅图,按象限行列顺序编号。 坐标原点 X=300000m,Y=50000

6、0m。图幅号数的编定:由原点划分四个象限,右上为,右下为,左下为,左上为。每象限内以纵4公里、横5公里等于1:10000比例尺一个图幅。各象限内的行列数字均自原点起向外延伸。编号形式如下:-2-2-2-2原点 -1-1-1-1-2-1-1-21:10000分幅1:2000分幅:在1:10000图幅上分为25个图幅,每幅图东西1公里,南北0.8公里。编号形式如下图:123456789-1-1-151011-2-1162021251:2000分幅1:1000分幅:在1:10000图幅上划分为100个图幅,每幅图东西500米,南北400米。1:500分幅:在1:1000图幅上划分为4个图幅,每幅图东

7、西250米,南北200米。编号形式如下图:4123456789103211-2-1-28(3)202141606180811001.3.3比例尺本次调查区域全部采用1:500比例尺。1.3.4全覆盖调查结合城镇国有土地地籍调查成果,以卷地毯的方式进行调查,保证全区土地调查不重不漏。本次调查与城镇地籍调查应无缝衔接,覆盖各行政辖区。1.3.5控制起算点首级控制起算点,统一采用南京市测绘院提供的,经过全市整体平差后的城市一、二、三、四等GPS点控制成果。1.3.6测量方法地籍要素测量及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全部采用全解析测量方法进行。 1.4 现有资料情况 1.4.1 2003年由江苏第二测绘院提交的蟠

8、龙区城镇地籍调查资料及2004年提交的城镇地籍变更调查资料。 1.4.2 由南京市测绘院提供的蟠龙区1:2000地形图(2003年十月修测),1:10000地形图(2001年修测)。1.4.3 蟠龙区2004年1:10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1.4.4 民政局1:10000勘界图件资料,界线走向文字说明。 1.4.5平面控制资料南京市测绘院提供的两个一等三角点“八大处西山”、“老山”,两个三等三角点“上石府”、“卧牛台”,四个四等GPS点“GTSJS001”、“GTSJS002”、“GTSJS003 ”。江苏第二测绘院城镇地籍测量布测的近500个二级GPS点。以上资料经组织验收,可交付使用。

9、1.5 作业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第二次修订)(2)国土资源部关于依法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359号)(3)国土资源部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4)原国家土地管理局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年发布)(5)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登记规则(1995年发布)(6)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日常地籍管理办法农村部分( 试行) (1992年发布)(7)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城镇地籍调查规程1989发布,(1993年6月修订)(8)国家测绘局地籍测量规范(1987发布)(9)建设部城市测量规范CJJ8-99(1999年颁

10、发)(10)建设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1999年发布)(1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12)测绘技术设计规定(ZBA75001-89)(1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图式(GB/T7929-1995)(14)国家测绘局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1001-91)(15)国家测绘局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16)国家测绘局测绘产品质量评定规定(CH1003-95)(17)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试行的通知(2001年)(18)原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1984年)(19)原

11、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补充规定和说明(1987年)(20)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市)级汇总技术规程(1993年)(21)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省级汇总技术规程(1994年)(22)国土资源部市(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2000年)(23)原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依法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京国土房管权2002442号)(24)原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南京市地籍测绘规则(1998年)(25)原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南京市地籍图图式(1998年)(26)原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南京市地籍

12、测绘成果范例(2001年)(27)原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南京市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10000)技术实施细则(2000年)(28)原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编绘县级1:50000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技术规定京地通(1993)18号(29)南京市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办公室南京市集体土地地籍调查使用手册(2005年8月)(30)本技术设计书1.6工作机构1.6.1 蟠龙国土分局成立蟠龙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办公室,主管副局长张坚任办公室主任,张荫琪、魏明来任副主任,成员有李忠庆、吴煜权、季晓峰、刘丽娟、张青松、李文铭、胡晓明、刘敏生、谷中泉等,负责权属调查协调组织工作。1.6.2 南京

13、市新时代测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成立蟠龙区集体土地调查地籍测量项目组,总经理温殿忠任组长,杨学林任常务副组长,公司总工张自立任质检组组长,姚茂金、孙国龙任项目具体负责人,徐立东任控制组长,刘航、尤宾宾、邓宝军、张斌、张立恒、叶丰明、秦恒波、宋学峰、朱建新、杨志强等任测量组长。负责配合权属调查工作,负责地籍测量、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和后期内业处理工作,并保证数据顺利入库。1.6.3 辽宁华苑测绘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成立以朱志军为组长的监理组,成员有五名。负责全程监理各个环节作业情况,成果质量,保证本次调查成果的可靠性。1.6.4 广州开思测绘软件有限公司负责对本次调查数据的入库监理工作。1.7主要工作成果1

14、.7.1调查资料成果1.7.1.1土地登记申请书、权属来源资料、收件单、指界通知书等;1.7.1.2土地权属(行政境界)协议书或争议原由书;1.7.1.3调查所用的各种工作图件(调查工作底图、外业调查或测量原图、点之记等资料);1.7.1.4地籍调查表;1.7.1.5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外业手簿;1.7.1.6以街道为单位的宗地接合图。1.7.2图件成果1.7.2.1根据需要打印纸质图件的成果:1、地籍图分幅接合图;2、1:500分幅地籍图;3、1:500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4、理论与控制面积结合图表。1.7.2.2必须打印纸质图件的成果:1、街道土地利用现状图;2、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挂图;1.7.

15、3 统计汇总成果1.7.3.1以权属单位为单元,建立土地统计台账。1.7.3.2按行政辖区汇总,形成以下各类成果:行政村(街坊)土地分类面积汇总统计表;乡(镇)土地分类面积汇总统计表;区(县)土地分类面积汇总统计表。1.7.3.3按土地权属单位性质汇总,形成以下各类成果:街道按权属单位(国有、集体)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区按权属性质(国有、集体)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1.7.3.4以街道为单元集体建设用地面积汇总;按行政村汇总乡(镇)、村办企事业使用集体所有土地面积。1.7.4数据库符合相关“南京市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数据库标准”和“南京市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建库规范”的地籍调查数据库。1.7.5 文字报

16、告成果区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工作方案;区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区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报告;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分析报告。1.7.6 成果资料整理归档二、主要精度2.1界址点精度类别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误差(cm)相邻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cm)适用范围中误差允许误差一51010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界址点;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界址点二7.51515困难地区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界址点;城镇街坊内隐蔽界址点2.2地籍图的精度2.2.1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图上0.3mm,较差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2.2.2邻近地物点间距中

17、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图上0.4mm,较差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在丘陵、山区,中误差可按上述规定放宽一倍。2.2.3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图上0.5mm,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2.3地类图斑的精度明显地物界线在图上位移应不大于0.3毫米,困难地区或不明显地物界线的位移应不大于0.8毫米。三、作业流程组织准备: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组织专业队伍、人员培训业务准备:收集和分析已有各种图件和资料,技术设计书编写控制测量权属调查地籍要素测量其他地籍要素测量,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调查作业单位自检、互检、专检监理检查内业各类表格录入、属性

18、检查、修改,完善调查表各种图件生成、编辑、输出分类汇总统计,表格生成输出成果资料整理、编写文字报告调查成果检查验收数据归档、备份和提交四、控制测量4.1已有起算数据南京市测绘院提供的两个一等三角点“八大处西山”、“老山”,两个三等三角点“上石府”、“卧牛台”,四个四等GPS点“GTSJS001”、“GTSJS002”、“GTSJS003 ”可以满足起算数据的要求。江苏第二测绘院城镇地籍测量布测的近500个二级GPS点,经联测精度良好,但破坏较严重。4.2 控制测量原则控制网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也可越级布网),逐级加密的原则。4.3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

19、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四等以下网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4.4控制点名4.4.1 一、二级控制点名一、二级控制点名以区县为单位统一编号,前缀以 “GT”(国土)为标识加乡镇开头大写字母,后缀用“”、“”表示控制点的等级,加流水号进行编号。如:GTMC001表示庙城镇二级控制1号点。4.4.2 图根点名图根点名以乡镇为单位统一编号,前缀为大写英文字母“T”和乡镇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加流水号。如:TM008表示庙城镇第8个图根点。在同一测区内,不得出现两个相同的图根点名。4.5控制点密度、埋石与点之记要求4.5.1控制点密度及埋石要求一、二级地籍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的密

20、度,应满足地籍要素测量需要。一、二级地籍控制点均应埋设固定标志,有条件时应设置保护点,保护点个数不少于3个。地籍图根控制点可设临时标志。但当一、二级地籍控制点埋石数量不能满足下表要求时,适当的选择图根控制点作为埋石点,埋设固定标志。对于山区、荒地、滩地等建设用地稀少地区以满足地籍要素测量为准。比例尺埋石点最少数量/幅1:50034.5.2点之记一、二级地籍控制点和埋石的图根控制点按控制点点之记表格要求填写。4.6地籍控制测量方法地籍控制测量可采用GPS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方法。4.6.1 GPS卫星定位测量4.6.1.1 各级静态GPS定位测量技术要求各级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21、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等级平均边长(km)接收机性能接收级精度优于同步观测接收机数观测量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卫星数观测时段长度(min)数据采集间隔时间(s)一级0.5双/单10mm+3ppm3载波相位154301560二级0.2双/单10mm+3ppm3载波相位1543015604.6.1.2 GPS-RTK地籍图根控制点测量采用GPS-RTK技术进行一、二级图根控制测量、点的观测、布设应满足下列要求:1、基准站应架设在一、二级控制点上,并应采用能够覆盖测区的至少3个控制点进行校准,最大作业半径为5km;2、点位选在视野开阔处,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度;3、点位应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

22、射源、高压输电线及大面积水域,离高压线不少于50m,离发射源距离不少于200m;4、RTK接收机技术指标应为;双频接收机,标称精度(10mm+2ppmD),观测量为载波相位;5、用于RTK基准点求解WGS-84坐标系换算到到南京市地方坐标系的转换参数,所选参考点覆盖待测点的整个测区,转换后各点的残差分量小于5cm,经约束平差之后最弱点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5cm;6、观测时流动点的架设应稳固,流动站与基准站之间不得存在大功率的信号干扰区;7、RTK观测的采样率为1s,每次测量的历元数不小于10个。每点观测时间不低于3分钟,观测的平面精度2cm。必须联测周边已有同等级以上的控制点。检

23、测高等级控制点时,其点位互差5cm,检测同等级控制点时,其点位互差7cm,并将检核、校正情况填写在“GPS RTK点位检核校正表”中。4.6.2导线测量各级地籍控制点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 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全长相对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测角测回数J2J6一级3.6300155.01/140001026二级2.4200128.01/1000016134.6.3观测作业要求水平角的观测、距离的观测和地籍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核与整理按照CH500294地籍测量规范、TD10019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和南京市地籍测绘规则(1998)规定执行。4.6.4

24、地籍控制测量其它要求GPS点的布设、观测等技术要求按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和其它标准和规定执行。控制测量其它要求均应按照TD10019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执行。4.7平差计算地籍控制测量的观测成果,经检查后,方可进行平差计算。4.7.1一、二级控制点平差计算首级加密控制网采用严密平差。二级可采用简易平差。4.7.2一、二级图根点平差计算一、二级图根点平差计算可采用近似平差。4.8提交控制资料成果4.8.1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4.8.2图幅结合表与控制网布设图4.8.3观测手簿及平差计算成果4.8.4控制点坐标成果表及点之记4.8.5控制点精度检测报告4

25、.8.6地籍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报告五、地籍测量5.1地籍要素测量5.1.1界址点测量1、 基本要求(1)1:500调查区域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界址点全部采用野外全解析测量。(2)本次调查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与已登记发证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包括铁路、公路等用地)相邻时,其界址点测量成果符合本次调查技术要求的,应直接引用,不再进行解析测量。2、界址点的施测要求()全站仪测定界址点)街坊外围全部界址点、街坊内部部分明显界址点,应在图根或图根以上控制点上设站,使用不低于J6级的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测定;2)测定界址点视距大于80米,且局部地区图根点的密度不够时,可用极坐标法进行增补测点,不得连续2次增补

26、测点;3)对中整平仪器时,对中误差不得超过0.5cm;4)应对测站进行严格校核,以较远一点定向,用其它点进行检核,包括控制点校核和对已测地物点、界址点的检查;其检核较差在5cm内方可进行数据采集;5)全站仪观测时必须注意棱镜中心到界址点的偏差(棱镜对准误差)。由于反射棱镜是有厚度的,它的额定中心在棱镜定位螺旋的中心,而墙角(不管是阴角还是阳角)是界址点的确切位置,测量时棱镜放置不到位。通常是由持镜人员量取差值并告知观测者,由观测者采取距离、角度偏心等技术手段消除此项误差。(2)采用GPS RTK测定界址点时,其施测方法和技术要求,等同于图根控制测量。(3)对街坊内隐蔽地区的界址点,可采用间接方

27、法求得,可使用内插、外插、距离交会、直角推算等方法。距离丈量应使用检验过的钢尺丈量两次取中数。用直角推算时,严禁用短边推长边;用距离交会时,条件边不少于3边;用间接方法计算界址点坐标的数量,不得超过界址点总数20%。5.1.2 其它地籍要素的测绘1、其它地籍要素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围墙、地类界线、栏栅、铁丝网、道路、沟渠、坡坎、输电塔座,电线杆及宅基地上的房屋除外。2、有近期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其地籍要素可以直接引用地形图上的相关内容,并调绘土地利用现状地类界线,但要求实地核实和补测;没有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要野外全解析测量。3、其它地籍要素的测量方法等同于界址点的测绘方法

28、,测距不超过150米。4、宗地内临时房屋、简单房屋等非永久性房屋不予以测绘。5.1.3 地籍碎部测量成果数据地籍测量工作结束应提供以下成果资料,并对成果打印、整理、装订成册。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以宗地为单位的界址点坐标成果表地籍图宗地图质量检查记录由各测绘单位出具的测绘产品检查报告地籍测量技术总结报告符合相关标准的数据库六、土地利用更新调查6.1基本规定1、目的和任务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目的是对变化的土地利用地类及其界线进行调查。2、调查基本单元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土地利用图斑。同一地类被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分割时,应以行政界线、权属界线为地类界;地类界线要闭合。3、图斑编码规则:宗地内图斑

29、号为3位,以宗地为单位编号,图斑编码为地籍编码(14位)+图斑号(3位),共17位编码。6.2 外业调绘1、准备工作全解析测量1:500比例尺平面图。接收、检查、熟悉2004年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2、外业调绘基本要求外业采用逐图斑调查方式进行,调绘时要求一定要走到、看到、问到、画准、记清,界线和地物位置准确,各种注记正确无误,清晰易读,线划符号符合规程图例。3、地类调查在地籍图上,按土地利用分类标准,确定土地类型,标注地类代码和图斑号。4、图斑调绘 图斑测绘的最小上图面积为36mm(实地9平方米),小于最小上图面积的地块归并到该宗地内的其它地类。5、线状地物调绘田埂、路、沟渠、林带等

30、线状地物大于或等于2米,按图斑调绘;2米以下的归入其所在图斑,不单独计算其占地面积。6、精度要求明显地物界线在图上位移应不大于0.3毫米,困难地区或不明显地物界线的位移应不大于1.0毫米。7、内业资料整理外业工作后,应当日完成正式图斑编号等内业资料的整理工作,并注意各图幅的接边衔接。同时做好次日工作安排。6.3测绘上图 图斑地类确定后,首先在对应的图斑内注记地类代码和临时地块序号。图斑号用分式表示。其中分子表示图斑号,用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母表示地类号,表示至二级分类。在外业调查中,可以先注临时图斑序号,并与调查底图和外业记录手簿上保持一致。外业调查结束后,按村(街坊)正式编排图斑号。要求调

31、查成果图、外业记录手簿、数据库中三者完全一致。6.4外业调查手簿的填写外业调绘同时必须填写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外业手簿(见附表),一页手簿填写一个图斑,以村(街坊)为单位装订成册。具体填写方法如下:图斑所在图幅号填写地籍图图幅号,图斑跨图幅时填写全部图幅号。土地坐落填写XX乡(镇)XX村(街坊);页次应连续编号填写。地类代码和地类名称按照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据实调查填写。权属单位名称:集体土地填写图斑所属的村,国有土地填写使用权单位名称。国有单位名称字数较多,字格内填写简称,全名可以写在备注栏内。宗地号填写本页图斑所在宗地的地籍编号。附图栏用于绘制图斑示意图,要反映出其形状、相邻地物。附图栏与手簿所记

32、内容应一致,互为补充。外业调查手簿是外业调查的原始记录。填写时不得潦草和涂改。手簿中草图的形状应与实地情况大致相似,各项书写要工整、字迹清晰,不准涂改、就字改字、擦刮和重抄。 SHAPE * MERGEFORMAT 6.5土地利用分类、地类确定 以村(街坊)为单位,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划分地类范围;依据分类系统确定地类。2、分类系统(土地利用分类与编码)按报批稿执行。3、 补充说明(1)调查时按土地利用现状调绘,不得按规划用途调绘。(2) 已完成城镇地籍调查的宗地,需做补充调查,将土地利用类型统一到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中。 (3)国有铁路、公路(道路)、河流,以所确定

33、的权属界作为交通用地或水域的地类界,但权属界范围内成片的其它用地方式的,应在权属界内分别划定地类界。(4)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及其它特定区域等,应按其内实际地类调绘。(5)城市绿化带内部有林地、草地、住宅等各类用地按实际用地情况进行分类。(6) 道路、河流两侧的“绿色通道”、“绿色走廊”,凡符合工程主体设计标准且已办理用地手续的,统一按照规划地类调查统计,其它超出设计标准的,按实际地类进行调查统计。(7)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按耕地调查:人为撂荒的耕地;自然灾害破坏且由国土资源部门组织评估在三年内能恢复为耕地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程产生的,并已通过国土资源部门组织验收的耕地;农民自己

34、开发的耕地;耕地上种植饲料的;原为耕地现为非固定苗圃,经营性草皮,临时取土坑、堆放的建材、粪场、矿渣、垃圾、工棚、简易建筑物、晒谷场等用地;被污染和地面塌陷破坏的耕地。(8)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按现状调查:耕地已被征收或征用用于取土、采煤(矿)等的塌陷地、垃圾场(按公共设施用地调查)、矿渣堆放地、石油化工等污染用地;违章占地;自然灾害破坏且由国土资源部门组织评估在三年内不能恢复为耕地的。(9)耕地中用于为农业服务的农机站、修车场等用地,按其它商服用地调查。(10)固定的堆粪场,按设施农用地调查。(11)自然形成的垃圾场按空闲地调查。(12)农业灌溉的泵房,按水工建筑物用地调查。(13)高速公路转盘

35、内的草地按交通用地调查。(14)废弃建筑物按空闲地调查。(15)位于果园、水产养殖地、农田中的建筑物,用于看护、堆放工具等附属用房,仍属于农业用地,不单独调绘,但用于住宿、餐饮等服务的建设用地,视为住宿餐饮用地;其他已改变用途的,原则上按现状调查。(16)铁路、公路等穿过的隧道,若已被征收或征用,按交通运输用地调查,否则隧道按地表现状调查。6.6后期内业数据处理在计算机上对地籍测量数据(行政境界、权属界)和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地类界数据进行综合处理、拓扑查错,形成按街坊全覆盖、不重不漏的土地利用图斑图层。输入图斑属性后,完成土地利用数据库。7.7本设计书未规定的技术要求按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术规定

36、(试行)执行。七、 图件编绘与规格要求 7.1地籍图7.1.1分幅地籍图1、内容(1)行政界线和行政区域名称。包括省市行政界线、区县行政界线、乡镇行政界线;(2)村(街坊)界线及街坊号;(3)权属界线(国有土地使用权界址线、集体土地所有权界址线、集体土地使用权界址线)、宗地号和权属单位名称。(4)界址点;(5)各级控制点;(6)建筑物、构筑物、围墙、地类界线、栏栅、铁丝网、道路、沟渠、坡坎、输电塔座。(电线杆及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不表示);(7)数学基础与整饰。包括坐标系、内外图廓线、坐标格网线及坐标注记、控制点点位及其注记、地籍图比例尺、地籍图分幅索引图、本幅地籍图分幅编号、图名、比例尺及其它图

37、幅整饰等内容;(8)其它注记。如路名、村名和河流名称等。(9)不依比例尺的图形符号,点状符号、地类符号2、分幅地籍图编绘与整饰要求(1)当宗地界址线与行政界线重合时,应遵循高级覆盖低级的原则,在地籍图上只绘制高级界线。行政界线与宗地界址线的级别依次为: 省(市)行政界线、区(县)行政界线、乡(镇)行政界线、村(街坊)界线、国有土地使用权或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界址线、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界址线、其它地籍要素界线。(2)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界址点用直径0.8mm的红色小圆圈表示,界址线用0.3mm的红色实线表示,争议界线用红虚线表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界址点用直径0.8mm的绿色

38、小圆圈表示,界址线用0.3mm的绿色实线表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争议界线用绿色虚线表示;街坊界(村界)沿用土地详查中三划一点的红色点划线线型表示;行政界线采用与国标相对应的红色点划线线型表示。图斑界线用0.15mm黑色点虚线,图斑号不表示,用符号充填图斑表示用地类型。(3)地籍图上不注区县编号,只注记乡镇(街道)号、街坊号、行政村名称及宗地号(地籍编码的后3位)。乡镇(街道)号、街坊号注记在图幅内有关乡镇(街道)、街坊区域的适中部位,乡镇(街道)名称或行政村名称注记在图幅内有关乡镇(街道)行政界线及村(街坊)界线内的适中部位。(4)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只注记宗地号(地籍编码的后3位),注记在宗地

39、内适当的位置。(5)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宗地号和地类编码的注记以分式表示,分子表示宗地号,分母表示主要地类编码,并注记在宗地内适当的位置。(6)具有权属界线标识意义的垣栅、房屋、沟渠、坡坎等地物,必须按照其权属状况表示。(7)在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生成权属性质标注图层,国有土地用G表示,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用X表示,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用C表示。7.1.2地籍图的精度1、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图上0.3mm,较差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2、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图上0.4mm,较差允许误差的绝

40、对值不得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在丘陵、山区,中误差可按上述规定放宽一倍。3、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图上0.5mm,允许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2倍中误差的绝对值。7.2宗地图8.2.1宗地图是土地证书的附图,原则上从地籍图上复制。根据宗地大小和内部建筑物、构筑物形状、大小与稀疏程度,分别生成不同比例尺宗地图。图纸大小分为A1、A2、A3、A4四种规格。7.2.2生成的宗地图应符合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的要求,做到点、线清晰,各种注记清楚,宗地四至关系正确。7.2.3宗地图内容包括:地籍编号、地类号、宗地面积、宗地所在图幅号、宗地名称、界址点编号、界址边长、相邻宗地地籍号、相邻宗地名称、

41、宗地关系示意线以及主要的建筑物、构筑物。7.3 土地利用现状图7.3.1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7.3.1.1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内容行政界线。包括省市行政界线、区县行政界线、乡镇行政界线和乡镇名称;村(街坊)界线和编号权属界线。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界址线、集体土地所有权界址线、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界址线;地类图斑界线。数学基础与图式要素(见分幅地籍图内容)。根据调查需要,可适当添加等高线,并按国家测绘局颁发的地形图图式绘制。图斑号与地类编码;7.3.1.2 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编绘与整饰要求1、图斑是由行政界、权属界、线状地物、地类界线分隔的同类的地块,图斑要求闭合;2、地类采用土地利用分类(报批稿);3

42、、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地类编码和图斑号的注记以分式表示,分子表示图斑号,分母表示地类编码,并注记在图斑内适当的位置;如果是耕地,分母除加注地类编码外,还应加注坡度等级。4、图斑界线用0.15mm黑色点虚线表示;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界址线用0. 3mm的红色实线表示,争议界线用紫红色虚线表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界址线用0.3mm的绿色实线表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争议界线用绿色虚线表示;街坊界(村界)沿用土地详查中三划一点的红色点划线线型表示;行政界线采用与国标相对应的红色点划线线型表示。5、在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生成权属性质标注图层,国有土地用G表示,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用X表

43、示,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用C表示。6、土地利用图中的图式图例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1984年)、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试行)、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术规定(试行)、关于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权属界线图的技术规定京地通(1993)29号的顺序选用,以上规程、规范和规定未涵盖的图式图例,需报南京市调查办公室研究解决。7.3.2以街道为单位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以街道为单位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内容及图式规范和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相同,街道为单位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参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市)级汇总技术规程及相关规定整饰,地图用色依据附件。根据街道面积的大小和辖区形状自定比例尺。7.3.3区

44、土地利用现状图挂图参照原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编绘县级1:50000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技术规定京地通(1993)18号的要求进行编绘。比例尺定为1:10000。八、 集体土地地籍数据库建设与数据接边8.1建库使用ARCGIS软件作为空间数据管理与处理平台。8.2依据相关数据库标准和数据库建库规范,使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建立地籍调查数据库。地籍调查数据库是重要成果之一。8.3与相邻区县接边与相邻区(县)接边应统一采用行政区界线接边与转绘坐标成果,以保证行政界线的权威性和唯一性。 九、 面积计算与数据汇总统计9.1面积计算9.1.1面积量算指通过计算机编辑处理获得图斑、宗地准确面积数据

45、与数据汇总统计的过程,同时也是各级数据汇总统计的基础。9.1.2面积量算的单位为平方米(m),保留2位小数。9.1.3面积量算一律在数据库建立后,根据各种界线的连续点位坐标串,使用辛普森公式计算。9.1.4面积量算前应注意进行坐标串的检查,避免出现各种界线的打折现象。9.2数据汇总统计9.2.1数据汇总统计是在面积量算的基础上,按行政辖区,土地权属、利用分类进行汇总统计的过程。各级行政区域面积必须以调查工作底图比例尺图幅理论面积为基本控制进行量算,以图幅理论面积进行平差。9.2.2数据汇总统计首先需要制作“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简称接合图表),量算和计算各行政区的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46、是计算行政区控制面积的依据,县级结合图表基本单位为乡镇,南京市级结合图表基本单位为区县。结合图表的制作方法如下:在数据库中将各级行政境界用图幅界分割成若干个封闭的区域,每个区域作为一个面积量算单元。取出每个单元边界的坐标链数据,用辛普森公式计算面积。1:10000的图幅理论面积为20平方公里。1:2000标准图幅理论面积为0.8平方公里,1:500标准图幅理论面积为0.05平方公里。因为同一图幅内各面积量算单元面积之和应等于图幅理论面积,按照单元的面积权重对各单元量算面积进行平差。平差必须按照从大比例尺图幅到小比例尺图幅的顺序进行。小比例尺图幅中有大比例尺图幅的,小比例尺部分控制面积为小比例尺

47、图幅理论面积减去其中大比例尺图幅理论面积。平差后面积标注在结合图表上。9.2.3 南京地方坐标系大比例尺图与国家标准分幅图的接边1、将南京地方坐标系图调查范围界转绘到标准分幅图上。2、大比例尺图调查面积作为国家标准分幅图调查范围的控制面积(视为“真值”),对国家标准分幅图调查范围的控制面积进行平差,保证行政区域面积以国家标准分幅图汇总的统一性。9.2.4根据平差后的各单元面积计算各级行政辖区的控制面积。9.2.5由于投影面积与椭球面积不同,以及计算舍入误差,由各个图斑量算面积汇总得到的各级行政辖区面积与控制面积存在差值。当两个差值之和小于图幅理论面积1/400时,为衔接汇总面积与控制面积,将差

48、值面积放入除耕地、建设用地之外的较大宗地,并作好标记和记录。9.2.6经过面积控制,面积汇总应符合以下检核公式:市的总面积应等于各区(县)的面积之和。区(县)的总面积应等于所辖各乡(镇)的面积之和。乡镇的总面积应等于所辖各村级权属的面积之和。行政村的总面积应等于该行政村范围内各宗地(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面积之和。宗地的总面积应等于该宗地范围内各图斑的面积之和。以上各控制面积与下一级被控制面积之和进行校核,两者的面积较差S应在凑整误差影响限差内,即: S其中n为被控制面积个数,S取至0.1M2。9.2.7按照附件的格式和要求,计算和填写有关统计汇总表格。十、 土地利用分类数据衔接10.1在计算机上,将本次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图与最新的土地利用变更图叠加处理,制作数据平衡表。10.2分析各地类数据变化原因,进一步判断地类变化的合理性。10.3将本次调查的各土地分类面积数据与最新的变更调查上报的各土地分类面积的差值作为土地利用变化流量的控制数据,制定更新调查与变更调查的数据衔接方案。十一、 文字报告11.1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报告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报告包括调查工作和技术两方面内容。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下:调查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概况等;集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