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PPT医学课件_第1页
艾滋病PPT医学课件_第2页
艾滋病PPT医学课件_第3页
艾滋病PPT医学课件_第4页
艾滋病PPT医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艾滋病1张献芝:女、39岁,农民,家住河南省上蔡县王楼村1995年前后由于生活窘迫,在血贩子处先后卖过3次血。1998年6月出现发热、乏力、肌肉痛、关节痛、咽痛、腹泻、全身不适等类似感冒样症状,未予任何治疗。3周后,上述症状无改善,到医院检查,诊断为流感,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2000年10月,又出现发热、乏力、周身肌肉、关节疼痛、伴严重腹泻。同时在颈部、腋下、枕部以及腹股沟出现肿大的淋巴结。1月后,症状加重,皮肤表面出现大面积皮疹,搔痒重,腋下和腹股沟出现脓疱疮,口腔粘膜溃烂,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偶尔咳血。食欲下降、体重明显减轻。家属反映患者经常头痛,近1年来变得寡言少语。查体:一般检查:精神

2、萎靡,表情呆板。体温38.6,心率90次/min。体格检查:皮肤表面有紫红色丘疹;腋下和腹股沟区皮肤破溃;右足有足癣,趾甲全部脱落,足背可见多发性紫黑色隆起;颈部、腋下、枕部以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但肿大的淋巴结不融合,质硬,无压痛;心律齐,左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水泡音,右肺呼吸音减低;肝肋下3cm,脾肋下5cm;移动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1.抗HIV抗体阳性,并经确诊试验证实;2.CD4T淋巴细胞总数小于350个mm3 ;3.CD4/CD8小于1;4.血常规:WBC2.5109/L,RBC3.01012/L,Hb7.0g/dL;5.2微球蛋白水平增高;6.淋巴结组织活检发现淋巴结萎缩变小,淋巴细

3、胞几乎完全消失;肺组织、足背皮肤组织病理回报为卡波济(kaposi)肉瘤改变辅助检查:胸片显示右肺多发的结节状、边界不规则的病灶,纵膈增宽,可见胸腔积液;气管镜检查发现气管内病损。诊断:艾滋病 艾滋病前期2艾滋病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音译 。由感染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这种病毒在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

4、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低,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并感染其它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 345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的区别艾滋病病毒代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一个人感染了HIV 以后,此病毒就开始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功能是 艾滋病病毒及人体细胞击退疾病。经过几年,HIV 削弱了免疫系统,这个时候,人体就会感染上机会性感染病,如,肺炎,脑膜炎,肺结核等。一旦有机会性感染发生,这个人就被认为是患了艾滋病。 艾滋病代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无法抵抗其它疾病的状态或综合症状。人不会死于艾滋病,而是会死于与

5、艾滋病相关的疾病。 艾滋病病毒属于RNA病毒,由于RNA是单链,它不如DNA双链那样稳定,所以艾滋病病毒的突变频率极高,给研制疫苗带来巨大的困难。而且艾滋病病毒是逆转录病毒,所谓逆转录病毒是它在侵入宿主细胞后,以自己的单链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新合成的cDNA插入宿主的核DNA中,随宿主DNA复制、转录、翻译达到扩增目的病毒。2 6HIV和人体细胞7传播途径 (1)性交传播 (2)血液传播 (3)共用针具的传播 (4)母婴传播 (5)发现新途径 据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专家最新研究,泪腺或泪液可能成为艾滋病病毒的新“据点”。这意味着,艾滋病病毒可能通过

6、泪液传播。 据悉,该研究相关论文近日已发表在国际著名的艾滋病杂志上,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李太生等经过长达六年的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报道,研究结果提示,泪腺或泪液相关的组织、器官很可能为HIV病毒的新“据点”而可能通过泪液发生传染。 据了解,协和医院这一研究始于2005年,是国际上首个针对艾滋病患者泪液中HIV病毒载量进行的定量分析。研究以16例长期接受鸡尾酒治疗、外周血HIV病毒阴性的AIDS患者为对象,2例新诊断但未经治疗、3例治疗后产生耐药的患者为对照组展开的。研究人员取到每位患者1毫升以上的眼泪,用国际通用的病毒载量检测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多种方法,选取四个不

7、同的基因点位同时开展检测,结果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泪液中的HIV病毒载量无差异,为200拷贝/毫升20000拷贝/毫升,远高于正常值(50拷贝/毫升以下)。 8免疫系统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主要由淋巴器官(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其它器官内的淋巴组织和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等组成;广义上也包括血液中其它白细胞及结缔组织中的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构成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分是淋巴细胞,它使免疫系统具备识别能力和记忆能力。淋巴细胞经血液和淋巴周游全身,从一处的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至另一处的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使分散各处的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连成一个功能整

8、体。免疫系统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与各种致病因子的不断斗争中逐渐形成的,在个体发育中也需抗原的刺激才能发育完善。 910骨髓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是各类血细胞的发源地。胚胎期血细胞生成场所最早在卵黄囊,后移至胚肝和胚脾,最后由骨髓替代。成年期造血功能主要发生在胸骨、脊椎、骼骨和肋骨等扁骨的红髓。血细胞的祖先是多能干细胞,继而增殖分化为淋巴系和髓系干细胞,再进一步增殖分化为单能干细胞或前体细胞进入血流。禽类的前体B细胞进入法氏囊成熟,哺乳类包括人类的前体B细胞仍继续留在骨髓内直至成熟。 胸腺胸腺是T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因而T细胞亦称胸腺依赖性T淋巴细胞。骨髓中的T淋巴系前体细胞(前体T细胞)经血循

9、环进入胸腺后,也称胸腺细胞。它们在胸腺激素影响下,最终分化为成熟T细胞,随后释放入血液循环中。 脾外周免疫器官:脾(最大):对进入血液的抗原(Ag)产生免疫应答、储存调节血量 11骨髓12脾功能(1)滤血:脾内滤血的主要部位是脾索和边缘区,此处含大量巨噬细胞,可吞噬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和衰老的血细胞。当脾肿大或机能亢进时,红细胞破坏过多,可引起贫血。脾切除后,血内的异形衰老红细胞大量增多。(2)免疫:侵入血内的病原体,如细菌、疟原虫和血吸虫等,可引起脾内发生免疫应答,脾的体积和内部结构也发生变化。体液免疫应答时,淋巴小结增多增大,脾索内浆细胞增多;细胞免疫应答时则脉周围淋巴鞘显著增厚。脾内的淋巴

10、细胞中T细胞占40%,B细胞占55%,还有一些K细胞和NK细胞等。 (3)造血:胚胎早期的脾有造血功能,但自骨髓开始造血后,脾渐变为一种淋巴器官,在抗原刺激下能产生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但脾内仍含有少量造血干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或某些病理状态下,脾可以恢复造血功能。 (4)储血:人脾的储血能力较小,约可储血40ml,主要储于血窦内。脾肿大时其储血量也增大,当机体需血时,脾内平滑肌的收缩可将所储的血排入血循环,脾随即缩小。 131415淋巴组织淋巴组织是以网状组织为基础,网孔中充满大量的淋巴细胞和一些巨噬细胞、浆细胞等。淋巴组织主要有两种形态。 一、弥散淋巴组织二、淋巴小结16淋巴组织17弥散淋

11、巴组织 弥散淋巴组织(diffuse lymphoid tissue)无固定的形态,是以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形成支架,网孔中分布有大量松散的淋巴细胞,与周围的结缔组织无明显分界,其中除含有T、B淋巴细胞外,还有浆细胞和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弥散淋巴组织中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postcapillary venule),其特征是内皮为单层立方或矮柱状,故又称高内皮微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是淋巴细胞由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当弥散淋巴组织受抗原刺激时,可出现淋巴小结。 18淋巴小结淋巴小结(lmphoid nodule)又称淋巴滤泡(lymphoid follic

12、le),呈圆形或椭圆形密集的淋巴组织,小结的形态明显,境界清晰,通常直径为0.21.0mm。淋巴小结内有大量的B淋巴细胞,尚有少量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小结的形态结构随生长发育程度和免疫功能状态而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通常淋巴小结有两种类型:初级淋巴小结(primary lymphoid nodule),见于未受刺激的淋巴小结,体积较小,是由分布均匀并密集的小淋巴细胞所组成;次级淋巴小结(secondary lymphoid nodule)的周围有扁平的网状细胞,境界清楚,在小结的中央部分染色较浅,常见细胞分裂象,此处产生林巴细胞,故称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 1920

13、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胚胎期则来源于卵黄囊和肝)。在人体胚胎期和初生期,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细胞或前T细胞迁移到胸腺内,在胸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熟,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21发病的淋巴细胞减少22淋巴细胞 T细胞、B细胞:发挥核心作用的免疫细胞,负责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称免疫活性细胞ICC 其他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通过脱颗粒作用损伤细胞膜和裂解DNA导致细胞凋亡。 通过其表面表面FcR与IgG结合介导溶细胞。抗病毒抗肿瘤 抗原提呈细胞: 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将抗原肽提呈给T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 专职性APC:单核-巨噬细胞:膜表面分子、吞噬、抗原提呈、产活性因子

14、 树突状细胞DC:提成抗原 B淋巴细胞:无吞噬功能 非专职性APC:内皮细胞、纤维细胞 其他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杀伤)嗜碱粒细胞(杀寄生虫)、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 免疫分子 细胞因子CK:由细胞分泌,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小分子多肽蛋白。细胞因子CK 粘附分子AM:介导粘附作用的膜蛋白,在胚胎发育、分化,组织结构维持、炎症、免疫应答、止血凝血、 肿瘤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3淋巴细胞特性特异性 转化性记忆 24淋巴结功能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当局部感染时,细菌、病毒或癌细胞等可沿淋巴管侵入,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

15、 如该淋巴结不能阻止和消灭它们,则病变可沿淋巴管的流注方向扩散和转移。 2526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检测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方法,一般要经过两个步骤:首先做初筛试验,如果为阳性,再做确认试验,确认试验阳性才可诊断为艾滋病病毒感染。27诊断依据1.持续消耗性疾病综合征:包括发热、疲劳、盗汗、腹泻、消瘦、咳嗽、淋巴结肿大、过敏反应迟缓等表现。 2.反复严重的条件病原体感染。3.特殊少见的恶性肿瘤。4.获得性免疫缺陷的确切证据:包括HIV检查阳性及HIV抗体检查阳性,T4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等。这是诊断艾滋病的最重要的硬指标。28艾滋病最可

16、能侵犯淋巴结和脾脏的哪一个部位淋巴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攻击目标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它首先侵入免疫系统CD4+ T淋巴细胞内,或侵入巨噬细胞等其它细胞。受染者体内的免疫系统和病毒进行持续的博斗,病毒不断的复制和不断的清除,造成CD4+细胞的破坏。当免疫系统损害到一定程度时,许多细菌、病毒和其他的微生物乘虚而入,从而引起一系列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其它系统亦受到损害。29结合淋巴结和脾脏的结构,试叙述HIV病毒是如何破坏这两个脏器,以及产生的后果艾滋病病毒对TH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有特别的亲和力,或者说,TH淋巴细胞就是艾滋病病毒的靶细胞。当艾滋病病毒附着在TH淋巴细胞上面后,便把内含物注

17、入淋巴细胞中进行繁殖,借助逆转录酶的作用,将病毒的RNA转化入DNA中,使该细胞成为带有病毒遗传信息的感染细胞。 艾滋病病毒利用靶细胞提供的一切条件分裂繁殖,产生成千上万的新病毒,又纷纷攻击其它靶细胞,主要针对TH淋巴细胞,也可以侵犯其它细胞(如神经系统细胞),这样循环不已,艾滋病病毒最终散布全身。正常的TH淋巴细胞,对正常的免疫系统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TH淋巴细胞,其功能会大大减弱,甚至完成丧失,最终因整个细胞不断受蚕食而毁灭。人体大约拥有10亿个TH淋巴细胞,不可能一下子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 30反复感染会加速病情的发展,使疾病进入典型的艾滋病期。约有半数病人有比较严重的脚癣,通常是单侧的,对局部治疗缺乏有效的反应,病人的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常发生葡萄球菌感染大疱性脓庖疮,病人的肛周、生殖器、负重部位和口腔黏膜常发生尖锐湿疣和寻常疣病毒感染。口唇单纯疱疹和胸部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也较正常人群明显增加。口腔白色念珠菌也相当常见,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糜烂、充血、有乳酪状覆盖物。 其他常见的感染有非链球菌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