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探讨_第1页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探讨_第2页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探讨_第3页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探讨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Summary:在总结几年来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分别在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和合理应用教学手段等方面作了研究,尤其在教学方式上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与大家共同探讨。 Keys: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分组教学;教学手段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teaching experiences of all these years,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teaching of the basic courses about the computer

2、culture in the aspects of adjus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improving the teaching patterns and applying reasonably the teaching methods, ect. This article especially shares the idea of group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pattern. Key Words: the basis of computer cultur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pattern

3、; group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作为一种基本的工具,计算机的应用显得特别重要。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是各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员所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教学目的就是要学员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员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并使学员掌握正确的学习和探索方法。学好这门课,可以激发学员对计算机的兴趣,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呢?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大家探讨。 一、调整教学内容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应

4、用软件及网络基础与应用等几大部分内容。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课时数很少(我们学校只有50学时,包括理论课和上机课,比例为1:1),系统完整地讲完每部分内容是不可能的,同时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完全都是理论,而且有许多新概念和术语,学员难免会对这部分知识产生厌烦心理,原本认为非常有趣的事变得十分枯燥乏味,降低了学习热情。其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除了基本知识这部分内容外,其它主要内容都是操作性非常强的。基于这两些原因,我们在教学内容上作了一些调整。首先,在不影响理解和操作的情况下,一些内容让学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另外在授课顺序上作调整,把需要动手操作的课程内容提前,而把计算机基础知识放在最后,学员在

5、前面上机实验的过程中也会对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或产生疑问,比如文件属性和磁盘管理部分遇到的“字节”的概念等,带着问题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效果,同时又不会降低学员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式 我们平时常用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先讲,讲授完一次课后下次课学员上机练习。但笔者发现这种教学方式不再适合现在的学员。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的接触机会增多,许多学员在入大学以前就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内容有过一定的了解或应用,比如他只是经常上网聊天玩游戏等。这部分学员往往容易产生自满情绪,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师讲课时就不容易集中精神听讲。相反,与这些学员不同的是,一些来

6、自偏远地区的学员,他们对计算机的接触很少甚至是没有,对计算机有一种特别神秘的感觉,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针对基础水平不平衡的这种情况,采用分级教学应该是最好的方法。但是,由于某种原因的限制,分级教学无法开展,于是我们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旨在以小组为单位,使学员协作学习,加强动手能力。 在授课前教师要先摸清学员对计算机掌握的情况,然后对学员进行分组,两人或三人一组,有基础的和没基础的互相搭配。上课时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不先上理论课,而是倒过来,先上机。上机前,教师把要求学员完成的实验内容布置下去,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完成过程中,可以采取任何方式方法,但要独立完成,而且要求考虑到尽可

7、能多的情况,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完成。理论课上,教师把要掌握的学习内容总结出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员来介绍每一项内容的完成情况,并且列出完成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必要时让学员到讲台上来操作或讲解,大家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对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并解答学员的问题,下次上机时,学员再把自己有疑惑的或没解决的问题加以练习和巩固。 在小组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探索寻找而获得答案,增强了学员的成就感,而且有助于记忆,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了其独立求知与思维的习惯与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不同的学员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想法,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可以学习到对问题不同的解决途径,从而对知

8、识产生新的领悟;在共同完成过程中,对于没有基础的学员,在基础较好的学员的帮助下,可以迅速进入状态,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员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对自己又有一定提高。 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员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培养了学员独立思维、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又突出了学员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合理应用教学手段 现阶段各高校的多媒体设备的配置都比较齐全,教师上课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且以Powerpoint幻灯片居多。先进的教学手段应该充分利用,但要合理。笔者认为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的授课当中,除了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其它内容是不用课件的。 我们理论的讲授是边讲边演示的。如果用课件的话,讲与演示都要用到屏幕,这就需要界面不停地来回切换,不仅课上的感觉很乱,而且学员很难对这次课留下深刻的印象。我采取的方式是屏幕加黑板。随着讲课的推进,在黑板上列出这次课讲授的内容,利用屏幕来演示所要完成的操作,真正做到用计算机教计算机。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