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_第1页
苏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_第2页
苏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_第3页
苏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_第4页
苏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固镇县湖沟中心学校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科教学设计 一、班级学情分析: 二、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与去年相比没有什么变动,现在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和克,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期末复习。一个“探索规律”的活动“间隔排列”,两个实践活动“周长是多少”和“多彩的分数条”。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综合与实践”三个部分。1、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和克,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数的初步

2、认识(一)。数的认识安排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教学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认识几分之一,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几分之几。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大小的比较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通过练习,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的运算安排了两个单元,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在二年级学生已完成表内乘除法的学习,掌握了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册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本单元涉及乘法的口算、估算、笔算等不同计算方式,在例题编排上是先口算与估算,笔算稍后一些。主要教学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两、三位数

3、乘一位数的笔算,中间有0和末尾有0 乘法,并掌握相应的乘法笔算法则,教学有关倍数问题,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结合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第四单元是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主要教学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商中间有0、末尾有0的除法。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本单元首次安排了除法的验算,这就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体会不同计算方式的特点和作用提供了机会。此外,“千克和克”属于常见的量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列表和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图形与几何”领域:教

4、材共安排了两个单元,其中第三单元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周长计算方法。第六单元编写时注意以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3.“综合与实践” :主要是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安排了3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拓展对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认识,如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安排的“周长是多少”。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结合解决问题策略安排的 “间隔排列”。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锻炼时间能力,如

5、结合分数的初步认识安排的“多彩的分数条”。三、总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方面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掌握笔算乘法法则;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会验算除法。 2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4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一些有关质量的简单计算。5.让学生在解决

6、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和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并能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6.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抽对称图形。(二)数学思考方面1.经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过程,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和符号感。2. 在探索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发展抽象思维。3. 在观察常用物体并把几何体与其相应视图进行转换的过程中,在通过折、量、比,探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

7、的过程中,在动手围、量、画、算平面图形周长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4.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三)解决问题方面1.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简单的一、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初步具有主动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经常与同学共同开展学习活动,经常与同学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初步体会到合

8、作的意义。(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经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2.通过多种学习资源,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初步感受到数学的文化价值,体会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 1.理解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笔算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并掌握除法验算。 3.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4.初步体会分数的含义。(二)难点1. 两、

9、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笔算。2.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3.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4.能根据实际问题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5.能在方格图中进行图形的平移,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五、方法措施1、认真钻研新教材,精心备课,能更好完成教案中个性化补充,及时细致地批改作业,对学困生实行面批面改。2、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3、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4、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1)本册

10、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6、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7、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8、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小棒 圆片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演示教具 各种秤 尺子 方格纸 教学挂图 彩笔等七、教时安排本学期实际教学时间18周,三年级数学每周5教时,计90教时。本册教材共安排8

11、1课时的教学内容,结余9教时作为机动时间,详细安排见进度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20课时千克和克 6课时三、长方形和正方形 8课时四、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8课时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8课时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5课时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8课时 八、期末复习 4课时期中测评 3课时附: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单元名称授课内容课时备注一8.28 9.39.1正式上课二9.4 9.10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19月10号半天庆祝教师节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2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1三9.119.174 练习一25.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2四9.

12、189.246.练习二27.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18.练习三2五9.2510.19.乘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乘法210.练习四111.复习2六10.210.8第一单元测验2国庆节三天假七10.910.15第一单元试卷讲评1二、千克和克1.千克的认识12.克的认识1练习五1八10.1610.22第二单元测评3三、长方形和正方形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2.认识周长1九10.2310.29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14.练习六15.周长是多少1第三单元测验2十10.3011.5试卷讲评1四、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12.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23.除法验

13、算1十一11.611.124.练习七2期中考试期中考试3十二11.311.195.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36.练习八2十三11.2011.267.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8.练习九29.复习1十四11.2712.3第四单元测评3五、解决问题的策略1.解决问题的策略2十五12.412.102.练习十23.间隔排列1第五单元测验2十六12.1112.17试卷讲评1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平移和旋转12.轴对称图形1第六单元测验(1)2十七12.1812.24第六单元测验与讲评2七、分数的初步认识1.认识几分之一12.认识几分之几13.简单的分数加减法1十八12.2512.314.

14、练习十一1多彩的“分数条”13第七单元测评十九1.11.7八、期末复习期末复习4元旦一天假二十到二十一1.81.21全面复习迎接考试期末考试二十二1.221.28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计算10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乘数中间有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能估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和知识解

15、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并能合理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探究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难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教学时间: 21课时主备人: 授课人: 全册 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

16、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课前准备:课件教学程序:首 备 设 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导入。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56= 78= 95=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66=二、新授。(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1.谈话过渡:2.出示情境图。(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

17、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1)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2)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4)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A、20+20+20=60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C、23=6,203=60(5)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1)完成“试一试”(2)教学过程同上。有了203的口算过程,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到口算2003的最简便方法。5.总结规律。23= 203= 200

18、3=(1)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2)说明: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借助表内乘法。6.综合运用(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鼓励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口算的方法和其中的规律。(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二)估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1.教学例2(1)出示例2情景图。(2)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96(3)鼓励学生根据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估算这道题。(4)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484200(元) 50 (5)完成“试一试”。(6)总结估算的方法: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2.综合应用。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三、综合练习。1.想想做做第3题

19、。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遇到错题,找找错误的原因,并督促改正。2.想想做做第4题。3.解决实际问题。(1)想想做做第5题。(2)想想做做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每道题自己的想法。四、全课小结。今天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主备人: 授课人: 全册 第 课时 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教材第4页例3、第5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能解决实际问题。2.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提高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3.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

20、趣和信心。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会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能在实际中运用。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课前准备:课件教学程序:首 备 设 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铺垫师:“今天大家的上课的精神都特别棒,所以下面的一些抢答题,相信你的举手动作是最快的。做好准备。”1口答。3个5是() 2个4是() 8里面有( )个2 2看图说说有几个几(1) 2个3(2) 3个2(3) 1个5或者5个1二、探究新知师:“前面的知识大家掌握的非常好,老师现在还想考考大家。”1出示情境图(例3)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蓝花:2朵 黄花:6朵

21、 红花:8朵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谁能把比较的结果说一说?2初步感知“倍”的含义(1)圈一圈,再比较:师:除了用多和少来比较两种花的数量,我们还可以像学习除法那样将它们分成一份一份地比较。如果我们将蓝花看成一份,那么黄花可以怎么分?请大家自己在练习本上圈一圈,看看你圈了以后有什么发现。”(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提示。指名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操作。并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3)学生汇报:师:“你圈出了几个几?为什么把2个圈一份呢?(黄花的只数是2)你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了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讲解:因为6里面3个2,所以6是2的3倍。所以黄花的朵数是蓝

22、花的3倍。”随机板书:求:6是2的几倍想:6里面有几个2 (3个2) 所以:6是2的3倍。3.体会加深“倍”的意义(1)比较红花和蓝花的朵数。(2)先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圈一圈,再在小组内说一说。(3)学生汇报:师:“你把每几朵圈成一份?(2朵)为什么?(蓝花的朵数是2朵)。那么把红花圈成了几个2(4个2)因为8里面有4个2,所以8是2的4倍。所以红花是蓝花的4倍。随机板书:求:8是8的几倍想:8里面有几个2 (4个2) 所以:8是2的4倍。(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板书课题)师“我们现在知道了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那么这个4如何用算式来表示出来呢

23、?”指名回答,82=4(3)小结: “说的非常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一般用除法来计算。”那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这个2如何用算式表示出来呢?三、尝试练习,加深理解。四、知识应用,巩固提高。五、全课总结今天怎么学习了( ),你知道怎么求一个数是另个一数的几倍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解决。)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主备人: 授课人: 全册 第 课时 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练习课(教材第6页5-9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和思考,更加明确“几倍”和“几个几”之间联系,进一步认识倍。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

24、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本质含义。课前准备:课件教学程序:首 备 设 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口算训练。(想想做做第5题)206= 480= 6009= 5700= 506= 3800=二、激趣导入1拍一拍学生拍拍表示一倍的次数,老师有节奏地拍出表示几倍的次数。生1拍:。老师拍4个2下。问:老师拍的次数是你们的几倍?生2拍: 。老师拍3个3下。问:老师拍的次数是你们的几倍?2谈话:大家表现得真棒,说明大家学习地非常努力。敢不敢迎接更大的挑战?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然后说一说如何测量线段的长度,要注

25、意什么?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解题思路。2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解题思路。3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1)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2)如何解答第一个问题?选择哪两个条件列式?怎么求出几倍的?(3)选择哪两个条件解答第二个问题?怎么求出几倍的?4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1)自行车的辆数是电动车的多少倍?你会列式吗?(2)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四课堂作业补充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主备人: 授课人: 全册 第 课时 教学内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问题(教材第7页例4、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紧密联系倍的概念和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2. 通

26、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3.探索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4.引导学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教学重点:加深“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认识。教学难点: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首 备 设 计二次备课记录一、操作导入1.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1)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4个2根。 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 )倍。(2)第一行摆4个圆片。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三行摆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你是怎么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27、谈话:生活中有好多有关“倍”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二 合作探究 1.教学例题,出示挂图,问:看了图,你知道了什么?问我们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动手画一画,或摆一摆。3.小组交流。4.全班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5.进一步提问:刚才大家画柳树时画了几个几棵?摆柳树时摆了几个几棵?(3个5棵),这样看来,求柳树有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5棵时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6.学生列式并口答。7.组织学生讨论小结:这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能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三、巩固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学生先画一画,再填一填。学生独立解答后

28、,思考:列式的时候是怎样思考的?2.做“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填一填,然后让学生利用线段图说一说如何解答题目。3.做“想想做做”第3-5题。(学生独立解答后说说每题是怎样想的)四、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主备人: 授课人: 全册 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一(1)(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和思考,进一步掌握不整十、整百数乘一位的方法;能熟练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加深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

29、关系。 教学难点:加深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首 备 设 计二次备课记录一、谈话导入。我们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方法,谁能来说一说我们计算时是利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的?(借助表内乘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利用表内乘法计算下面的题目。二、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练习。1.练习一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上下两题的联系与区别。2.练习一第2题。学生分组完成,然后集体订正,教师注意巡视指导。三、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练习。刚才同学们做的非常仔细,非常认真,正确率非常高,对于下面的练习有没信心?(一)完成练习一第3题。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白

30、菜有多少棵?青菜呢?2.你能提出一个关于“倍”的问题吗?(青菜是白菜的多少倍?)3.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可以先圈一圈,也可直接列式,教师注意巡视指导)4.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二)完成练习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要求学生列除法算式来解答,不熟练的同学可以先圈一圈,再列式。(三)完成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两名同学板演,再让其中一位同学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四、拓展延伸。今年,妈妈27岁,小明3岁。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追问:明年妈妈的岁数又是小明的几倍呢?五、全课小结。你知道如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主备人: 授课人:

31、 全册 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一(2)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和思考,加深对“倍”的数量关系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倍”。2.掌握利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倍”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倍”的数量关系。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首 备 设 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导入。1.填一填。4个6可以说成6的()倍。3个5可以说成5的()倍。5个8可以说成()的()倍。 7个9可以说成()的()倍。2.同学表现的真棒,下面就来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吧!二、求一个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练习。1练习一第6题。出示情景图,让

32、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问:已知谁是谁的几倍?相当求几个几?用什么方法解答学生独立列式解答。2.练习一第7题。(1)出示情景图,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初步比较一下三个数量。(2)提问: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这里要求用除法计算,打算提哪类问题?(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鸡只数是鸭的几倍? 鸡只数是鹅的几倍?鸭只数是鹅的几倍?让学生列式解答。3.练习一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指导。汇报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4.巩固加深。(1)出示练习一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清楚是如何想的。(3)观察下:书包比文具盒贵32元,这32元相当文具盒的几倍?联系书

33、包价钱是文具盒的5倍,思考:求书包比文具盒贵多少元?还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解答吗?(这里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教师适当渗透“差倍”的概念。)三、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1.练习一第10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什么的方法可以知道李叔叔8分钟大约打了多少个字?(引导学生说出估算的步骤和方法)2.练习一第11题。学生先和同桌说一说,再指名回答。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主备人: 授课人: 全册 第 课时 教学内容: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教材第11页例5及试一试)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能正确地计算。2培养学

34、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算理及竖式书写中乘的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笔算时乘的顺序,正确进行计算。课前准备: 教学程序:首 备 设 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导入1.口算:6040 4002 806 7003 20072竖式笔算: 二、进入新课1教师出示图:(如果需要可出示例5的情境图,然后再画出下图。) (1)请同学看图列出算式,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2)请同学口算出结果,并且说出算理。让学生经历口算的过程,逐步使学生明白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3)教师说明:今后我们要学习的乘法题口算可能一时算不出来,那就

35、需要我们用竖式的方法笔算出来。今天我们就以为例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4)全班动笔试算(让每个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竖式)(5)向同学展示正确算式。教师边板书边强调写竖式时要把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6)设疑引思:教师出示提纲学生讨论:a计算时,先从哪一位乘起的?接下来乘的顺序是什么?b积的个位是6,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c积的十位是3,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d积是36,是哪部分合起来的结果?学生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图上画出来。并板书: (7)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中间过程可以简化,直接写成:2教学试一试(1)教师出示试一试。提问:被乘数是几位数?乘的顺序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全

36、班试做(2)让一学生到黑板边板书边叙述乘的过程。3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异同点学生先讨论,最后交流达成共识)4反馈练习:课本12页想想做做第1题。二、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2想想做做第3、4题。3想想做做第5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先计算什么。)三、全课小结。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是什么?在计算过程要注意哪些方面?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主备人: 授课人: 全册 第 课时 教学内容: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教材第13页例6及试一试)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2.引导学生由复习迁移、类推到新知的学习。3.引导学生通过笔算,

37、感觉美源于生活。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教学难点: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首 备 设 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旧知:笔算(指名学生板演):242=2133=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提出问题。教师出示情景图:(课本13页例6)2.抽学生回答从情景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并自由发言)灰天鹅:48只;白天鹅:是灰天鹅的2倍;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探讨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根据情景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后出示完整题目:湖里有48只灰天鹅,白天鹅的只数是灰天鹅的2倍。白天鹅有

38、多少只?(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482(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板书:48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呢?)学生估算482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师生共同活动,演示操作,第一行摆4捆,另摆8根,表示48。接着再摆同样一行小棒。要求2个48根一共是多少根,就是要先算出2个8根是多少,再算出2个40是多少,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先算2个8根是16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放在2行小棒的下面,另外6根放进这捆小棒的右边:再算2个4捆是8捆,一共是9捆又6根,那么482=96是怎样算出来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竖式计算。问:怎样计算呢?借助直观操作、边讲解边板书竖式

39、。 (3)尝试讨论,掌握算法。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使学生明白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2,积满三十呢?如果十位上满十就向百位进位。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2探讨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出示试一试:415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估算出大约的积是多少?(2)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竖式,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3)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积的百位上写几?为什么?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说明

40、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用竖式计算时,注意什么?四、巩固、拓展练习1.完成课本第14页1、2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完成课本14页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1归纳一下本节课所学的算理。2归纳一下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应注意的地方。六、作业:课本14页第3、4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主备人: 授课人: 全册 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1)(教材第15页第1-7题)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2.能运用所学知识,熟练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合作

41、学习。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并理解算理。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程序:首 备 设 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回顾,再现新知。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完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对于笔算乘法,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找个别同学说一说,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竖式计算的计算法则和注意事项,其余的同学对其中进行补充。)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 基本练习。(1) 我是口算小能手。(练习二第1题)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随机选出几道题让孩子说说自己怎么算的。 (2)用竖式计算。(练习二第2题)372= 732

42、= 3293= 2933=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找四名同学板演,找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反馈。(3)火眼金睛:(练习二第3题)先让学生同桌进行交流指正,然后指名回答。2. 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练习二第5题。先让学生观察表格,说一说从表格中能获取到哪些信息?再说说解题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二第6题。先让学生读题,然后说一说你从题目中获取到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你打算如何解答?为什么?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3)练习二第7题。先让学生读题,同桌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指导,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指名回答,其它同学可以补充。三、梳理总结,提升认识。通过这节课的练

43、习,你有那些收获?四、作业:练习二第4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主备人: 授课人: 全册 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2)(教材第16页第8-13题)教学目标: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2.加强学生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提高解题能力。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能应用所学知识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首 备 设 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口算练习。1.练习二第8题。302 420

44、303322 421 313342 422 333先让学生观察每组算式,估算一下结果大约是多少,再口答。2. 练习二第9题。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随机选出几道题让孩子说说自己怎么算的。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练习二第10题。(1)出示题目,提出要求:先说一说每道算式积是几位数?你是怎么知道的?(2)分组交流,指名回答,互相补充。这里让学生知道把其中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乘法按整十、整百进行估算就行了。(3)分组完成计算,集体订正。2.练习二第1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指正。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后利用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生成果。3.练习二第12题。(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你获

45、取到了哪些信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4.练习二第13题(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后说一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回答,集体订正。三、总结提高。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是什么?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本节课中你又获得哪些解题的经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主备人: 授课人: 全册 第 课时 教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教材第17页例7及试一试。)教学目标:1.自主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2.理解、概括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

46、算法则。3.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先估算后计算的良好习惯。4.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和探索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首 备 设 计二次备课记录一、谈话导入:教师:在前面的课程当中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次进位乘法,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既然有一次进位,那么有没有两次进位、三次进位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开始今天的学习。二、探究新知(一)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方法1.展示情境图(课本第17页例7)(1)根据这幅图片,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47、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获取相关信息。(2)要求野鸭有多少只,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84”(3)请同学们利用我们前面学过的列竖式来计算一下这个题目,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计算。)(4)争当小老师,指名让学生讲解484的详细计算步骤,注意让学生说清楚十位、百位上分别是几?是怎样得到的?2.总结。教师:通过以上几个题目的计算,请同学们思考总结一下,在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交流,然后汇报,教师帮助总结。(课件展示):1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2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

48、进几;3不要漏加进位数字。(二)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方法教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完全靠自己主动探索就找到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敢不敢继续挑战,探索出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方法?1.教学试一试。 2 7 2 4 (1)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注意巡视指导。(2)争当小老师,指名让学生讲解积的百位、千位上各是几?分别是怎样得到的?3.总结。教师:通过例7各试一试两道题目的计算,请同学们思考总结一下,在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交流,然后汇报,教师帮助总结。(课件展示):1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

49、满几十向十位进几;2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3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几;4.不要漏加进位数字。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选择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说明计算步骤。2.火眼金睛。(想想做做第2题)3.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你获取到哪些信息?然后列式解答。4.想想做做第5题。(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你获取到哪些信息?(2)你打算如何比较?(让学生先和同桌交流一下比较方法,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明白选择估算方法来比较更为简单。)5.想想做做第6题。出示题目,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然后说一说解

50、决第1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解决第2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四、全课小结。教师: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主备人: 授课人: 全册 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1)(教材第19页练习三1-6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程序:首 备 设 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导入1.口算练习(练习三

51、第1题)。67+4 28+6 79+555+3 39+7 86+42.提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顺序是什么?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练习三第2题。438 744 395 7563284 9263 6724 3558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回答时要让学生说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2.练习三第3题。(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云小兰各有多少张照片?小云有多少张照片? 小兰有多少张照片? (2)学生独立

52、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3.练习三第4题。(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4.练习三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5.对比练习(练习三第6题)。133 214 242 163 414 243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道题,说一说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发现的?再动手计算。三、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学生,你获得哪些解决问题的经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主备人: 授课人: 全册 第 课时 教学内

53、容:练习三(2)(教材练习三7-11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进位方法,能准确地进行乘法计算,提高计算能力。2加强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鼓励探索笔算乘法中的新情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课前准备:课件教学程序:首 备 设 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复习导入。1.口算下面各题。 125 515 127 143174 416 616 2522提问:你认为在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二、

54、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竖式计算(练习三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展台展示作业,集体订正。2.练习三第9题。(1)出示情景图,学生观察后提问: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如何解答?(2)学生汇报交流。第一个问题可以直接通过估算来解决,但第二个问题需要求出具体多多少则要通过列式计算来解决。3.练习三第10题。(1)学生独立解题,教师巡视指导。(2)比较两道题目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理解两道题目的数量关系:一共有张数送给同学张数还剩的张数)4.练习三第11题。(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提问:你知道今日的房价是多少?(2)180位女游客全部住三人间需要多少个房间?(3)3个双人间需

55、要多少元?1个单人间呢?一共需要多少元?三、拓展延伸。1.出示思考题第1道算式。让学生观察后分组讨论,说一说先填写哪一个数位上数,再填写哪些数位。2.汇报总结。先填写三位数(乘数)的个位,再考虑百位的取值范围,最后根据计算顺序确定每个数位上的数字。3.出示第2道算式,学生尝试解答,不会的同学可以寻求帮助。4.分组交流解决方法。5.汇报总结。先确定一位数(乘数)的取值范围,再根据计算顺序确定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四、全课小结你在本节课获得到哪些解决问题的经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主备人: 授课人: 全册 第 课时 教学内容: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56、0”的规律。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结合具体情景,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首 备 设 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创设情景:1.快速口算:(屏幕闪现后隐藏)2002 8002 6700 7800 303 103 500设疑:500=0还是500=50?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2.揭示研究问题:有关0的乘法二、探索新知1.探索

57、理解“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出示:小猫钓鱼情境图。师:小黄猫、小红猫、小蓝猫又去河边钓鱼了,可是他们钓得并不认真,一会儿扑蝴蝶,一会儿捉蜻蜓,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今天又有什么收获呢?(出示小猫钓鱼图)师: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你怎么看出来的?师: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生说师完成板书:0+0+0=0 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指名汇报,学生回答师板书:03=0或30=0师:你是怎么知道得数是0的?生答出:因为3个0相加等于0,所以03=0。4、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0和3相乘等于0,下面我们再来做几道题目,想一想:07= 80= 00=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7个0相加等于0)教师:现在你

58、知道500=0还是500=50?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5、填一填:25=0 0=06、结合0=0 总结“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1.师:刚才小朋友学到了一个有关0的新的知识点,下面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创设生活场景,出示:学校体育馆有4个同样的看台,看!这就是其中的一个,你能看出这个看台有几排座位,每排几个吗?提出问题: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座位?学生独立计算,交流反馈。3师: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那么4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呢?先请小朋友估计一下4个看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学生回答大约有400个或400多个)师:说说你是

59、怎样想的?生回答。师:那么他估计得对不对呢?请小朋友一起来算一算。指名一人板演。师指着十位上的0问:为什么十位上写0?生回答(因为十位上0和4相乘得0)师:看来4个看台有408个座位,刚才小朋友估计得完全正确,你们可真厉害!三、巩固练习师: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1. 做22页的想想做做第2题2.“想想做做”第3题3.“想想做做”第5题。4. “想想做做”第6题。师问:你是怎么估计出来的。学生回答。四、总结1.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师出示标题:对,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2.请小朋友回想一下我们在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五、作业1.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作业第22

60、页第4题。2.挑战自我:A组: B组 3907 = 0 3280 = 4 8402 = 6 2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主备人: 授课人: 全册 第 课时 教学内容: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材23页例10及试一试)教学目标:1.在学习了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之后,经历探究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首 备 设 计二次备课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