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处五年发展规划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e856195c06d0bacdb239be510e1eb95/be856195c06d0bacdb239be510e1eb951.gif)
![教导处五年发展规划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e856195c06d0bacdb239be510e1eb95/be856195c06d0bacdb239be510e1eb952.gif)
![教导处五年发展规划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e856195c06d0bacdb239be510e1eb95/be856195c06d0bacdb239be510e1eb953.gif)
![教导处五年发展规划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e856195c06d0bacdb239be510e1eb95/be856195c06d0bacdb239be510e1eb954.gif)
![教导处五年发展规划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e856195c06d0bacdb239be510e1eb95/be856195c06d0bacdb239be510e1eb9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导处五年发展规划2006、92011、9-、现状分析(一)学校教育教学总体情况分析2001 2006五年期间,我们按照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发展思想,较好地达成了 以下目标:一是我们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南, 以规范管理为主线,以创建特色 学校为契机,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管理, 这种 规范办学行为已在全市堪称为典范; 二是我们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 革为突破口,以学科活动、俱乐部活动为拓展,深入推进了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 施,课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我市乃至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三是我们以 教科研为龙头,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动力,以教研组活动为载体,以各种形 式
2、的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为切入点,有力的促进了骨干教师队伍的壮大起来。 大部分学科都培养出在本市甚至全省有一定影响的教师;四是我们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主旋律,以管理服务教学,以教研指导教学,以课改推动教学,教育教学质 量持续稳定在全市之前茅,中考省示范达线率连续两年突破50%。(二)存在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1、教育教学管理方面(1)多数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在实施管理的重心下移的过程中,遇到的阻 力较大,一些具体的工作往往落不到实处。(2)我校的民主化进程较快,但学生的纪律观念淡薄,自律能力较差,导致 管理的难度较大,而我们的部分教师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方面不尽人意,因此亟待提图0(3)相对传统的
3、教学管理模式,与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育走向现代化,走 向世界的发展方向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尤其是我校建立与新加坡合作项目后, 学校发展中管理模式需要与先进的理念紧密结合,因而需要构建起真正符合现代 教育发展的学校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4)教务管理人员电子化办公能力亟待提高。(5)管理不够细化,课改缜密。2、课程改革方面(1)创建成功以后,应试教育的思想在少数教师中有所反弹,课改的推进速度 减慢。(2)新课程环境下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激励作用有待进一步探究实践。(3)各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均衡,同时有待向面上拓展。(4)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待拓展和在理论上系统提升。3、师资队伍方面(1)鉴于我校的生源
4、逐年递增,在三至五年内将要扩大到 48个教学班,教师 的队伍在数量上有待补充,而这些教师调入六中后,将面临着对六中教育教学不 相适应的问题。(2) 一大批3040岁的教师正处于他们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帮助他们 完成专业成长与职业的突破,对教师个人,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及对学校未来 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一大批青年教师的教育管理能力及教学能力急需提升,校本教研的方式和效益必须加以探究,拟开展课题研究加以突破。(3)骨干教师队伍有待扩大,既精通教学和管理,又乐于奉献的名优教师数量 不足,大部分学科缺少领军教师,作为全省品牌学校,这将影响到学校的发展。(4)鉴于学校整体化跨越式高速发展的需要,并且
5、于 2006年学校被省教育厅 批准为与新加坡国合作办学单位,学校每年有一部分优秀毕业生免费到新加坡留 学,学校在今后的五年里将加快与国际化接轨的步伐,为此学校将加强外语教师的培养和提升,并且亟待吸纳一批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与国际化接轨的教师。4、教育教学质量方面(1)我校每年升入初一的新生中有一批语数外三门总分低于150分甚至低于100分的基础较差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在小学的六年已成 为学习方面的弱视群体,建校六年来,我们也曾通过抓差补缺、分层教学等途径 帮助他们提高,但始终不尽人意。目前我校每年毕业生省示范高中计划内录取线 已突破50%,再提升的空间只能集中在学校的中下等生
6、和这些学困生的层面上, 否则将制约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由于我市在中考中省示范高中实行统招和指标分解相结合,这样客观上造 成了对我校大批录取的不利,使得一大批考生达线未能从计划内录取。5、教科研方面(1)课题研究的内涵质量有待提高。(2)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3)课题研究的参与面不够广泛。6、图书、电教、实验方面(1)学校图书生均占有册尚未达标。(2)图书的质量较低,结构不够合理。(3)学生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有待提高,管理有待完善。(4)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意识有待增强,现代化技术的操作能力有待提高。(5)现有电教设施远远不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6)软件投资和扶
7、持力度不大,软硬件建设未能协调发展。(7)学生实验室的电教设备有待加大投入。(8)实验器材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的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和江泽民同 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家 和地方有关教育的各项法律法规,规范办学行为。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 以全面、高质量完成义务教育为目标,确立人文、人本、人格的教育理念,追求 全面、和谐,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三、工作目标和发展思路工作目标:1、总体目标鉴于我校目前已全面的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各项工作目标, 成功的创建了省 级特色示范学
8、校,并于2005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市级绿色学校,于2006 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和新加坡联合办学单位,目前我校在全省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今后的五年里,我们的追求是打造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安徽省优质品牌初 中,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示范学校,并成功创建安徽省绿色学校。2、教育教学管理目标(1)加强教研组、年级组建设,在年级组、教研组培养一批既精通教学又擅长 管理的复合型骨干教师,使得学校管理重心下移的管理理念能够真正的落到实 处。(2)实现电子化管理,在三到五年内逐步达成教师电子化备课,各部门电子化 办公的目标。(3)提升全体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管理能力,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载 体,打造一批
9、能教书、善育人、懂管理的复合型教师。(4)在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教育教学管理精细化、人性化。(5)把管理的内核集中在全面关怀人的发展, 为师生的共同和谐发展搭建平台。3、课程改革发展目标(1)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学科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改革为切 入点,把课程改革推向纵深,把我校建成课程改革的示范学校。(2)进一步探究评价的激励性作用,把过程性评价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以评 价作为动力,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3)寻求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的结合点,提高教学效度,提升教学质量。4、师资队伍的培养目标(1)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载体,为中青年教师构建一个 专业化成长
10、的平台,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迅速提升,使他们能够胜任我校的跨 越式发展。(2)扩大骨干教师队伍,目标定位在三五年内主要学科打造出一名领军教师, 各学科培养一批骨干教师。(3)打造一支师德水平高、乐于奉献、业务精深、热爱班主任工作的班主任队 伍。5、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目标(1)力争教育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中考和学科竞赛有新的突破。(2)以校本课程的研发为龙头,促进德、智、体、美、科技活动的水平全面提 开,力争体育、美育、科技活动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6、教科研工作发展目标(1)建立高效、创新的教科研管理体制,引导教师全员参与,积极推进学校工 作课题化进程。(2)建设成具有六中特色、符合学
11、校发展实际的科研网络体系。(3)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提升我校课题研究的质量内涵。(4)引导广大教师运用课题研究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营造以科研指导 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的良好氛围。7、图书、电教、实验发展目标(1)建设省内一流的学校图书室。(2)完善电子阅览室的管理,高效率使用师生电子阅览室。(3)建设一支现代化教育意识强,教育理念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利用 网络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着眼于学生素质,培养创新的全面提升及创新人才 培养人才的师资队伍。(4)加大学校电化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投入。(5)提高校园网的使用效率。(6)加大实验室的投入,使实验设施能够满足现代化教学和课
12、程改革的需要。发展思路:按照学校五年规划所确立的固本”和活化”的基本发展思路,我校教务处未来 五年的发展思路是紧紧围绕 继承“、完善“和创新”三个层面展开工作。所谓继承 就是继承六中建校之初所确立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继承六 中创建之初所确立的五个发展的培养目标和一体化特色内涵,继承六中人大胆创新,不断攀登的进取精神;所谓完善就是完善细化各项管理,完善改进我们在科 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所谓创新就是通过创新 寻找学校的发展点和杠杆点,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保持学校的领先地位。四、工作重点和各阶段的目标达成度(一)完善管理、创新管理在教育教学的管理中
13、,以创新为龙头,理念创新,理论创新,管理创新,抓 住能够促进学校持续发展,领先发展的创新点。1、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正确的引领,是优质的服务的管理理念,我们要把管理 指向教育的内核,即高度关注人的发展,高度关注师生生命成长的质量。以建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文化校园为发展点,以构建帮助师生共同成长的和谐校园为 杠杆点,使我们的管理能够帮助每位教师充分发展,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2、探索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为主线的管理体制,理顺教导处、 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作用,发挥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职 能,认真贯彻学校管理重心下移的管理思想,完善对教研活动、二课活动、课程 改革、校本课
14、程的开发等各项工作的管理,细化教学常规、教务工作的管理。使 细化的常规管理成为推动学校不断发展的增长点。3、四年工作目标达成度(1)各年级组、教研组、教导处各部门对学校管理的现状进行反思性研讨, 写出反思性总结。(2)修订教导处各部门、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职责,理顺教导处各部门、 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3)完善对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考核办法,提高年级组长、教 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待遇。(4)理顺教导处各部门的作用和关系,细化各个岗位的职责,细化对教务工 作、教科研工作、德育工作的管理,完善各个岗位的考核办法。(5)建立语、数、外、物、化学科习题库和所有学科的试题库。(6)成
15、立学校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各学科年轻教师培养及试卷资料等 的编审工作,制定教师培训计划。(7)教导处各部门初步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全部实现电子化办公、电子 化管理。(8) 45岁以下教师初步实现电子化备课。(9)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 主库”建设,初步建成教案库、试题库、课件库, 初步建立六中教师课件库。(10)成立学校教育教学信息简报编辑部,完善编辑发行工作,每学期编 辑出版3期。(11)编辑出版学校第二期教师教学设计集、教师反思集、学生 习作集。(12)教师全员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通过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积极探索 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之中,基本实
16、 现电子化教学。(13)完善对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实现六中校园电子图书网上阅览。(14)给所有实验室配备多媒体设备。(15)给所有教室配备液晶投影。第二阶段(2008、92010、9)(1)建立各学科教师教案库(2)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化引导和管理,语、数、外、物、化教师提供三年一 次为期半年的半工作量进修。(3)加强教研组建设,强化教研组职能,形成教研组工作机制,以教研组为 单位,构建学习型组织。(4)成立蚌埠六中学术委员会,实行每两年一次校级教学能手、教坛新星、 学科标兵的评选工作,引导中青年教师岗位成才、专业成长。(5)总结教育教学管理重心下移的经验,形成六中特色的管理模式。(6)加强对初三年
17、级工作的管理和理论指导,总结经验。(7)建成蚌埠六中网上在线虚拟学校。虚拟学校通过网络进行授课、辅导、练 习、考试、学习竞赛、自我测试和各种基本能力与素质的训练,延伸传统学校的 职能,创造了一个大范围的协作学习和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8)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中等程度水平达 100%,高级程度达40%以上。(9)全面开放实验室管理,把实验室建成集课堂实验、课外实践探究、课后实 践科技活动于一身的综合实验场。(二)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发扬六中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作风,巩固已经取得的课改成果,以科 研为先导、以校本教研为保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学科活动为拓展,把课 改工作推向纵深
18、。2、进一步深入研究新课程环境中评价的激励作用,通过过程性评价、发展性 评价、监控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及综合素质评价,引导、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积 极向上。3、以二课活动为切入点,进一步拓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建立具有六中特色的 校本课程的体系。4、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让所有学 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和谐的发展,进一步建设六中特色的 校园文化。5、以养成教育为抓手,规范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质量。6、四年工作目标达成度(1)各学科教研组对学校的课改现状进行反思性调研,写出调研报告,并做 出学科五年课改规划。(2)成立以各学科课改积极分子为核心的新课程环境下评价体系的构建与 实施项目组,在2005级学生部分班级实施实验。(3)成立以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关于学生行为习惯与学习效率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战略
- 行为习惯与孩子未来家庭教育的长远影响
- DB6103T 80-2025猕猴桃园覆土栽培香菇技术规范
- 不可撤销物业服务合同范例
- 中保人寿幸福家园保险合同范本(A)
- 临街旺铺租赁合同样本
- 二手车买卖合同(权威版)
- 业务拓展与培训合作合同
- 上海市物流运输合同范本
- 个人信用担保贷款合同范文
- 2023年铁岭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网建设部分)2023年
- 呆死帐的发生与预防课件
- 10000中国普通人名大全
- 起重机械安装吊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
- 华北理工儿童口腔医学教案06儿童咬合诱导
- 中国建筑项目管理表格
- 高一3班第一次月考总结班会课件
-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
- 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119)
- 大跨度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图文并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