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关键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方案_第1页
沥青混凝土关键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方案_第2页
沥青混凝土关键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方案_第3页
沥青混凝土关键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方案_第4页
沥青混凝土关键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方案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73618882 8.1关键技术、工艺及施工方案 PAGEREF _Toc73618882 h 1 HYPERLINK l _Toc73618883 8.1.1测量放线技术 PAGEREF _Toc73618883 h 1 HYPERLINK l _Toc73618884 8.1.2沥青混凝土路面关键技术 PAGEREF _Toc73618884 h 6 HYPERLINK l _Toc73618885 8.2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PAGEREF _Toc73618885

2、 h 17 HYPERLINK l _Toc73618886 8.2.1临时施工用电、临时施工用水 PAGEREF _Toc73618886 h 17 HYPERLINK l _Toc73618887 8.2.2对原有树木保护的应对措施 PAGEREF _Toc73618887 h 18 HYPERLINK l _Toc73618888 8.2.3防止扬尘污染 PAGEREF _Toc73618888 h 19 HYPERLINK l _Toc73618889 8.2.4做好防火工作和治安防范 PAGEREF _Toc73618889 h 20 HYPERLINK l _Toc73618890

3、 8.2.5与相关方协调 PAGEREF _Toc73618890 h 22 HYPERLINK l _Toc73618891 8.2.6抢工期措施 PAGEREF _Toc73618891 h 23 HYPERLINK l _Toc73618892 8.2.7工程特点难点 PAGEREF _Toc73618892 h 23 HYPERLINK l _Toc73618893 8.3质量通病和解决方案 PAGEREF _Toc73618893 h 28 HYPERLINK l _Toc73618894 8.3.1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 PAGEREF _Toc73618894 h 28

4、 HYPERLINK l _Toc73618895 8.3.2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案 PAGEREF _Toc73618895 h 29 HYPERLINK l _Toc73618896 8.4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应急预案及风险控制 PAGEREF _Toc73618896 h 32 HYPERLINK l _Toc73618897 8.4.1紧急情况处理依据 PAGEREF _Toc73618897 h 32 HYPERLINK l _Toc73618898 8.4.2事故事件和紧急情况清单 PAGEREF _Toc73618898 h 33 HYPERLINK l _Toc73618899

5、 84.3紧急情况应急期间组织机构及职责 PAGEREF _Toc73618899 h 33 HYPERLINK l _Toc73618900 8.4.4紧急事故预案和响应措施 PAGEREF _Toc73618900 h 408.1关键技术、工艺及施工方案8.1.1测量放线技术8.1.1.1测量概况测量先行是施工管理中的要求,测量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我公司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历来注重测量管理工作。除建立两级测量复核制度外,对本工程还将成立专职测量小组,以确保测量工作高效、优质。我司计划派遣两名优秀测量工程师,配备一台多功能索尼全站仪,两台BJ2高精度水准仪(1台备用),全程监控跟踪

6、测量,另外在机械综合施工队要求配备一名专职测量员,配合项目部测量工程师进行测量控制工作,其余各施工组要求有一名兼职测量员,配合测量工程师(如立前视、标识控制点等)跟进测量工作。8.1.1.2测量工作程序开工前对业主和设计单位移交的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闭合复测,复测合格并经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能施工。测点交接测点复测建立施工导线网,布水准控制点测定排水管线桩局部放样8.1.1.3控制系统的建立针对本标段的工程规模及特点,建立现场平面及高程控制系统,以便于施工全过程中进行测量的控制。(1)平面控制系统采用导线测量方法建立一级导线平面控制系统,系统布设以甲方提供的控制点为导线起始方向,沿本标段外围

7、采用测角精度为2秒,测距精度为2mm+2ppm测距仪或全站仪,布设一环形闭合导线并联测甲方提供的控制点。导线点的位置应通视条件良好,间距50100m,并保护好定位桩。(2)高程控制系统建立以导线点为基础,等级为四等的高程控制系统,采用高等级水准仪由甲方提供的水准点将标高引至各导线点上。8.1.1.4放线控制本工程的放线控制主要项目包括以下几方面:线路中线、井中心的平面、高程控制;(1)施工流程根据导线、高程控制点放出管道的中线,纵向每隔10米设置一中桩和一对边桩,用水准仪在中桩和边桩上分别标记填挖高度。根据道路中线放出侧平石边线,设置边桩,在路口圆弧测设中,在保证准确度和精度的前提下,为施工方

8、便可采用市政部门较为通用的(2)施工方法a在本工程开工前,会同监理对业主及设计单位提供的平面坐标及高程控制点、网进行闭合复测,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与相邻工程的测量控制点、网进行联测,测量记录及结果由业主及监理审核签认后方可进入正式施工。b根据已有的高级控制点、网,结合各条施工线路走向及需要,加密布置施工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各点之间应保持良好的通视状况,以方便随时进行闭合复测,所有的测量记录及结果应在报送监理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c做好各施工控制点的保护工作,竖立明显的标志牌,以防止损坏。d根据施工控制点测放出中线控制桩位置,并进行各部位水准测量。(3)保证测量准确度和精度的措施a施工中应尽量

9、保护所有标志,对施工中不移动的中桩及距中级较近的中线水准固定点用石堆或浇注砼或其它措施予以保护。对于施工中无法保留的标志和水准固定点,将其移至路床范围之外。b施工期间应定时对导线,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保证其位置没有发生位移。c具体测量方法和使用的仪器以简练、实用、保证精度为原则,建立复核制度,复核人员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查。8.1.3.5距离测量仪器采用全站仪,测量时照射二次读数取平均值为距离测量值(导线测量时须返方向测量作为校核),二次读数较差不大于10mm。小范围距离测量采用普通钢尺测距,主要技术要求须满足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1)采用坐标、全站仪测量法,测速快、准确和操作简便:能在超远距

10、离内和不同标高位置直接进行施测,不用在施测过程中移动仪器,从而加快速度,缩短施工工期,保证精度。在本工程开工前,会同监理单位及业主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平面坐标及高程控制网进行闭合复测。根据已有的高级控制网,结合各施工段走向及需要,加密布置施工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各点之间应保持良好的通视状况,以方便随时进行闭合复测,所有的测量记录及结果应在报送监理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2)采用全站仪的后方交会专项功能,通过对两个已知点的观测,得出仪器点的坐标;采用全站仪的测量距离专项功能,在测临时站点到两已知观测点的距离时加测一个角度,即测站点放在待定点上,在测距离的同时观测该点到两个已知控制点的夹角,这样也可以得出

11、仪器点的坐标。施工控制网的测量成果为满足要求宜采用较高粗密度等级,平面控制网按一级导线网控制;高程控制网按四等水准测量控制。做好各施工控制点的保护工作,竖立明显的标牌,以防止损坏。根据施工控制网测放出排水沟中心线的位置,并进行各部位水准测量工作。控制桩采用双后视极度坐标测量的方法进行测放,测量精密度满足招标文件的有关技术要求,所有测量数据及成果报送监理审核签认方可使用。(3)管道的起点、终点及转折点称为管道的重点,管道中线定位就是将主点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去 ,并用本桩标定。管线起点及各转折点定出以后,从线路赳噗开始量距,沿管道中线每隔50m钉一木桩(里程桩)。根据管线的起点和各沟的挖土中心线,一

12、般每20m测设一点,中心线的投点容许误差为10mm,用灰线标明开挖边界。在测设中线应同时定出井位等附属结构的位置。每隔20m或30m槽口上设置一个坡度板。作为施工中控制管道中线和位置,掌握管道设计高程的标志,坡度板必须稳定、牢固,其顶面应保持水平,用经纬仪将中心线位置测设到坡度板上,钉上中心钉,安装管道时,可在中心任务钉上悬挂锤球,确定管中线位置。以中心钉为准,放出砼垫层边线,开挖边线及沟底边线。8.1.1.6高程测量高差不大时采用B1级水准仪,测量时往返各一次,取闭合差10 L,L为往返测量水准线路长度(KM)。高差较大时标市制测量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主要技术要求须满足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

13、,内业计算垂直角度的取值应精确到0.1,高程取值应精确到1mm。8.1.2沥青混凝土路面关键技术8.1.2.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应当是质量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因为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的根本因素。在这阶段应当对选定的石料、矿粉、沥青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不允许使用。该性沥青: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采用SBS成品改性沥青,基质沥青要求采用符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沥青,其质量控制标准见表: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项 目技术指标针入度(25、100g、5s) 最小(0.1mm)50延度(5cm/min,15

14、) 最小(cm)20软化点(环球法) 最小()60运动粘度135最大(Pa.s)3闪点(coc) 最小()230溶解度最小(%)99 离析,48h软化点差最大()2.5弹性恢复25最小(%)75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最大(%)1.0针入度比(25)最小(%)65延度(5)最小(cm)15我部对每批次按比例进行自检,并附产品合格证书与自检报告(1)沥青: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采用的沥青,其质量控制见表: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要求项 目技术指标针入度25(0.1mm) 60-80延度15(cm) 最小100软化点() 最小44密度(15(g/cm3)实测记录含蜡量(蒸馏法)(%)最大3闪点() 最小26

15、0溶解度(%)最小99.5 薄膜加热试验163(5h)质量变化(%)最大0.8残留针入度比(%)最小58残留延度(10)(cm)最小4我部对每批次按比例进行自检,并附产品合格证书与自检报告(2)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粗集料与细集料加工出的粗集料表面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燥,其规格符合表: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技术指标满足表:粗集料的技术要求技术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30T0316-2000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35T0317-2000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 不大于(%)20T0312-2000 对沥青的粘附性 不小于4级T0663-1

16、993 表观相对密度 不大于2.45T0304-2000水洗法0.075mm的颗粒含量 水大于(%)1T0310-2000坚固性 不大于(%)-T0314-2000吸水率 不大于(%)3.0 T0304-2000软石含量 不大于(%)5T0304-2000细集料的技术要求技术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2.45T0328-2000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5T0333砂当量 不小于(%)50T0334-1994机制砂的规格要求公称粒径(mm)水洗法通过各筛孔质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03-10080-10050-

17、8025-608-450-250-15我部按材料比例进行自检。(3)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粗集料与细集料加工出的粗集料表面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燥,其规格符合表: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技术指标满足表:我部按比例进行自检。(4)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与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填料质量控制标准为:填料的技术要求指标要求表观密度 不小于(t/m3)2.45含水量 不大于(%)1.0 粒度范围0.6mm(%)1000.15mm(%)90-1000.075mm(%)70-100亲水系数 小于1.0 外 观无团粒结块我部按比例进行自检。(5)抗剥落剂我部按比例进行自检。8.1.2.2沥青混

18、合料配合比设计在原材料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工作。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按同步验证方式进行设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一经确认便不得随意更改,应严格按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确定的石料、油石比、级配生产施工。各种设计参数表矿料级配范围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沥青用量(%)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10090-10068-8545-6841-5015-3810-287-205-154-84.5-5.5技术要求试验项目技术要求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次)两面击实75稳定度MS(KN) 不小于8.

19、0 流值FL(mm)1.5-4空隙率(%)VV4-6沥青饱和度(%)VFA65-75矿料间隙率VMA(%) 不小于15残留马列歇尔稳定度(% ) 不小于85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 不低于4级冻融劈裂强度比(%) 不小于80车辙动稳定度(60、0.7MPa,次/mm)2800技术要求试验项目技术要求击实次数(次)双面各击75稳定度MS(KN) 不小于8.0 流值FL(0.1mm)1.5-4空隙率(%)3-6沥青饱和度(%)65-75矿料间隙率(%) 不小于14.5残留稳定度(% ) 不小于85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 不低于4级冻融劈裂强度比(%) 不小于75车辙动稳定度(60、0.7MPa,次/mm)1

20、000(1)目标配合比阶段:1.目标配合比2.确定沥青砼混合料类型3.各级矿料、沥青的选定及试验,计算各级矿料比例、确定沥青用量范围4.按估计沥青0.5%配5组试件5.马歇尔试验6.确定各项马歇尔指标(不符合要求时返回3)7.计算最佳沥青用量8.目标配合比9.送中心试验室、监理工程师审;(2)生产配合比阶段:1.冷仓按目标配合比确定比例进料并调至均衡2.分别对各热仓进行筛分3.计算各热仓矿料比例4.按最佳沥青用量0.3%配3组试件5.马歇尔试验6.确定各项马歇尔指标7.确定沥青用量及矿料比例8.生产配合比9. 送中心试验室、监理工程师审批.(3)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试拌、试铺):1.按生产配合

21、比试拌混合料(或调整生产配合比试拌混合料)2.观察和检验混合料、铺筑试验路3.马歇尔试验、确定机械配合、摊铺速度、碾压方式、上面层取样作高温车辙试验(不符合要求时返回1)4.钻孔取芯测厚度、计算压实度5.各项指标达到规范要求6.确定矿料配合比及沥青用量7.标准配合比8.送监理组、监理部审批合格后进行大规模铺筑。8.1.2.3沥青混合料拌和在进行沥青混凝土拌和的时,保证冷仓的进料比例和进料速度,保证热仓的取料比例均衡,防止个别热仓取料比例过小,避免溢仓现象。同时按照现行试验规程规定标准对集料与沥青混合料进行取样,然后进行试验,作好拌和过程质量控制。 由于施工的长期性,我部拟订定期由专人对沥青拌和

22、厂的各种传感器做检测,使之始终在正常的范围工作。 在生产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采用的沥青为SBS该性沥青,在拌和过程中随时检查沥青泵、管道、计量器是否受堵,堵塞时应及时清洗。在生产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时,也不定期的检测,避免不合格沥青对其的堵塞。 沥青混合料出厂时应逐车检测沥青混合料的重量和温度,记录厂时间,签发运料单。 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关键性控制点为:(1)拌和温度沥青混合料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拌和,以使沥青达到要求的流动性,较好地裹覆矿料颗粒。但拌和温度过高会导致沥青老化,严重影响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拌和厂温度控制包括沥青加热温度,矿料加热温度和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等,本工程拌和温度控制见表

23、: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控制标准施工工序AC-16FAC-13F沥青加热温度155-165不大于175矿料加热温度集料比沥青温度高10-30190-220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145-165175-185混合料仓贮存温度贮料温度降低不超过10混合实废弃温度高于195195(2)拌和时间沥青混合料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拌和,以保证各种组成材料在混合料中分布均匀,并使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被沥青所裹覆。拌和时间可通过度拌确定,要求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被沥青裹覆,无花白颗粒,颜色均匀一致,无结团成块和 粗细颗粒离析现象。通常间歇式拌和机每一锅的拌和时间为30-50s。沥青混合料拌和后,如果不立即摊铺,可放入成品储料仓。为

24、避免沥青混合料的老化,在有保温设备的储料仓中,拌和后的中粒式沥青AC-16F混合料贮存时间不得超过72h,细粒式沥青AC-13F混合料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4h。 8.1.2.4沥青混合料运输热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料车运输,保证不超载运输,或急刹车、急弯掉头使透层、封层造成损伤。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候。等待运料车多于5辆后开始摊铺。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粘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运料车运输混合料用苫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

25、染。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为了防止轮胎上沾上泥土等污染物,本次施工在距前场100m处停放一辆装满水的水车,以便对可能出现的污染物进行清洗。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地点凭运料单接收,若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的不得铺筑。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0-300mm处停住,空挡等候,由摊铺机推动前进开始缓缓卸料,避免撞击摊铺机。在有条件时,运料车可将混合料卸入转运车经二次拌和后向摊铺机连续均匀地供料。运料车每次卸料必须倒净,尤其是对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F,如有剩余,应及时清除,防止硬结。运输车在返回途中,料斗要落下,以免发生事故和余

26、料漏污染路面。料车中残余混合料运离摊铺现场,在指定地点集中清除,当天施工产生的废料当天运出工地。8.1.2.5沥青混合料探铺 我部对沥青混合料采用轮式摊铺机进行摊铺,根据投标文件及规范规定,要求采用履带式摊铺机进行,我部经过论证:为什么要采取轮式摊铺机及施工中控制措施详细论证 热拌沥青混合料摊铺我部主要采用机械摊铺,在曲线半径过小或是道路加宽部分采用人工摊铺。 摊铺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并不定期检查其情况,如隔离剂或粘结剂有脱落现象,立即进行补刷。 在摊铺过程,对下层的表面温度与沥青混合料温度做检测,其温度控制见表沥青混合料摊铺及碾压温度施工工序AC-16FAC-13F运输到现

27、场温度不低于145混合实摊铺温度 不低于正常施工135160低温施工150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 不低于正常施工130150低温施工145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 不低于轮胎压路机8090开放交通的表面温度 不低于5050 沥青混合料的最底摊铺温度()下卧层的表面温度()AC-16FAC-13F30130145摊铺工艺:(1)烫平板加热在摊铺机就位并调整完毕后,在开始施工之前或临时停工再工作时,应做好摊铺机和熨平板的预热保温工作。对熨平板加热的目的是减少熨平板及其附件与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差。熨平板的预热温度应与沥青混合料温度接近,当熨平板温度较低时,热沥青混合料接触到未加热的熨平板底面时,会粘附在板

28、底,当摊铺机向前行走时,附着在底板上的沥青混合料会拉裂摊铺层表面,形成沟槽和裂纹,影响摊铺质量,要求熨平板的温度不低于80。当熨平板温度过高时,也会影响摊铺层质量。温度过高除了会使熨平板本身变形并加速磨损,还会使摊铺层表面沥青老化和拉沟,影响结构层的平整度和强度。(2)供料机构操作摊铺机的供料机构包括刮板输送器和两侧布料的螺旋分料器。刮板输送器的运转速度及闸门开启高度共同影响着向摊铺室的供料量。通常,刮板输送器的运转速度经确定后一般不常常动,供料量主要由闸门开启高度控制。在摊铺速度不变时,若闸门开启高度过大,使得螺旋摊铺室中混合料积料过多,会造成螺旋摊铺器过载并加速其叶片的磨损。如果闸门开启度

29、过小,又会使摊铺室中的混合料较少,中部呈下陷状,对熨平板的阻力减小,破坏了熨平板的受力平衡,导致熨平板下沉,摊铺厚度减小。闸门的开启高度保证摊铺室内混合料料堆高度与螺旋摊铺器的轴心线平齐或略高些,以正好看见螺旋叶片或刚盖住螺旋叶片为度。在施工中由专人专门看管。(3)自卸汽车卸料第一辆自卸车缓慢后退至摊铺机前,轻轻接触摊铺机受料斗中缓缓卸料,直至摊铺机受料斗料满时停止。摊铺机边受料边将混合料向后输送到分料室,然后按照预定的速度起步摊铺混合料。摊铺机起步后,边摊铺边推动自卸车前进,自卸车继续向摊铺受料斗中卸料。第一辆自卸车卸料完毕后立即离开摊铺机,同时第二辆自卸车向摊铺机后退,重复上述操作。(4)

30、摊铺作业方式我部采用一台摊铺机进行摊铺,先铺半幅,然后掉头摊铺另外半幅,半幅施工长度控制在100m之内,具体长度根据气温确定,(由纵向热接头温度控制决定),第二半幅摊铺的混合料应重叠在前台摊铺的混合料上约6-10cm,并用热熨斗将接缝熨平,然后一起进行碾压。沥青混合料松铺系数应根据混合料类型、施工机械和工艺等通过试验段确定数据确定,具体值为:(试验段数据)也可参加照表 选用。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混合料种类机械摊铺人工摊铺沥青混凝土混合料1.151.351.251.50 在沥青混合料的摊铺过程中,摊铺机速度的变化使熨平板上下浮动,导致摊铺厚度的变化,从而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在摊铺机的熨平板下,沥青

31、混合料受到一定的重力与压作用力,致使沥青混合料的密度增加。当摊铺机行走速度增加时,混合料接受压力作用的时间缩短,压实密度较低,达到平衡要求的阻力增加,熨平板下降,摊铺厚度减薄。所以摊铺机保持恒定速度行驶,避免中途停顿,以保证摊铺质量。确定摊铺速度时,应考虑拌和机产量、摊铺宽度等因素。此外应考虑沥青混合料类型,摊铺速度过快时,可能会引导起沥青混合料,尤其是间断级配混合料或粗粒式混合料的离析。由试验段确定摊铺速度为:(试验段数据,分为上面层与下面层摊铺速度)8.1.2.6 沥青路面的压实与成型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是保证沥青路面结构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沥青面层施工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通过压实,矿料颗

32、粒间相互嵌挤并被沥青黏结在一起,使结构层达到设计所要求的密实度、强度和水稳定性。压实作业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的三个阶段。初压:碾压由路边向向中心,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2-1/3轮宽,每处碾压3遍即可。压路机的速度应为:2m/min,压路几在碾压的过程应该注意保持速度的慢而均匀。碾压时,压路机的驱动轮应面向摊铺机。复压:碾压由路边向向中心,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每处碾压3遍即可。压路机的速度应为:2m/min,表面无显著轮迹为止。终压:消除碾压过程中产生的轮迹,使沥青路表面平整。8.1.2.7路面接头、收边、处理离析所有的路面工必须密切配合,认真负责的做好接头,接缝。对横缝可采取如

33、下的处理措施:在已铺层顶面顺路面中心线方向在3-4个位置先后安放一把3m直尺并找出表面纵坡或已铺层厚度开始发生变化的断面,然后利用锯缝机沿此断面切割,将切缝一侧已铺层不符合要求的尾部铲除。继续摊铺前在切割面上涂刷薄层沥青,以增加接缝处新旧铺筑层之间的黏结,并用热沥青混合料将邻近接缝处的已铺沥青混合料加热。为了保证接缝质量,沥青面层的各层都应采用垂直面相接,即平接缝,上下之间的横缝间距不小于100cm。对路面上出现的离析、麻面等问题必须及时处理。摊铺正常的情况下尽量不要撒料或人工修整,只将两边的料收好整平即可,若出现较多的粗颗粒,要用刮子将其刮出后方可碾压。边子经人工修整后必须用手夯板将斜边夯实

34、,以避免碾压时混合料向外侧发生大的推移,形成搓裂。8.1.2.8完工路面养护沥青砼路面碾压成型之后尚未完全冷却时,任何车辆禁止在上面行驶。当路面开放交通之,要专门安排人保持路面的整洁,不允许在路面上倒料或堆放砂、石、土等等杂物,确保路面洁净美观,最大努力减少污染。在钻芯检测压实度时,尽量在靠两边的位置钻取芯样,并及时填补好钻芯孔。8.2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8.2.1临时施工用电、临时施工用水8.2.1.1难点因素分析本项目施工区域面积大,范围广,临时用电区域较为分散;临时用水量较大,尤其施工用水需求巨大,现场没有集中的、充足的水源地。8.2.1.2应对措施(1)根据本项目分部分项

35、工程,统计用电设施负荷,协调业主提供施工区域1-2台变压器或在施工区域架线立杆。我司再进行二级或三级支线架设,为现场用电提供便利。(2)在施工区域设立集水设施,利用现场水渠通过汽油泵或污水泵进行蓄水;利用水系开挖后低处积水水量通过汽油泵或污水泵进行供水。(3)协调业主提供其他水源地。(4)建造临时用水管网,形成稳定的施工用水补给。8.2.2对原有树木保护的应对措施8.2.2.1重要因素分析:(1)本工程在改造过程中要对原有树木景观效果进行保护,因此保护好原有树木是本工程的重点之一。(2)施工区域内还有零星优美树型树木,需要进行保护。8.2.2.2应对措施:(1)进场后对施工人员进行树木保护的教

36、育,并制定惩罚制度,使得人人具备树木保护的意识。(2)在施工前首先对施工段的树木进行摸底,针对施工地点的具体情况、施工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采用合适的植物配置。(3)需要使用机械进行施工时,在有树木的地段,尽量使用小型施工机械,避免机械对树木造成损伤;对机械运转范围,影响操作的树木应在1.5米以下用木条捆绑,1.5-3米处用草绳进行缠绕,小型花灌木施工时可临时用草绳捆绑枝条。(4)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根据树木的特性对施工范围内植株进行养护和看护,以确保树木生长不受施工影响。(5)大树、名贵树种尽量采取就地保护的措施,一些由于要保证景观效果需要移栽的树木,严格按照园林绿化大树移植

37、规范实施;对于影响景观效果和施工的树木,必须进行伐除的,要上报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同意,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实施。(6)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慎造成树木损伤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并立即进行诊治,采取涂抹伤口涂抹液、根部浇灌活力素、树干注入活绿素等相应措施。8.2.3防止扬尘污染8.2.3.1重要因素分析(1)本工程在地形调整、绿化整地、栽植乔灌木和草坪等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土方工程。(2)土方转运、渣土、垃圾倒运过程中会有部分遗洒;使用水泥等项目可能造成局部扬尘。(3)治理扬尘,保持环境整洁卫生是建设单位保证正常秩序的需要。8.2.3.2应对措施(1)监督和管理。在施工现场设立五牌一图,标明工程

38、名称、施工单位、施工期限、工程负责人及联系电话,以便业主及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和管理。(2)合理安排施工内容。遇有四级风以上天气时 不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作业;在场地平整、换土、原土过筛时,如遇4级以上大风天气则停止施工。保证4级风以上天气不进行容易造成扬尘的工作。有土方作业时,必须加以覆盖、绿化、或硬化,要适时洒水,若遇到4级以上大风天气及时洒水,以防止扬尘。针对环境工程特点,局部施工、局部完成的方式,渣土当天清除运走,如有暂时性堆放应进行覆盖并保证不妨碍通行。(3)施工场地每天都要有专人用洒水车撒水,或利用现有水渠通过汽油泵等设备定时进行洒水降尘。(4)施工现场设

39、有防尘、防噪音警示牌,尽量避免夜间作业,选用噪音较小的机械进行操作。(5)把易飞扬的建筑材料存放在密闭库房内,在使用过程中要随时覆盖。(6)每天定时洒水,防止过车时尘土飞扬,派3-5人专项负责环境卫生清扫工作。(7)我公司首先制定周密、切实可行的控制扬尘应急预案,并设专人(控制扬尘污染的质量监督员)在施工期间随时进行检查,做好记录。8.2.4做好防火工作和治安防范8.2.4.1重要因素分析(1)本工程大量工程量在 春、夏季节,风干物燥,容易引发火灾。8.2.4.2应对措施(1)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相关法规、规定,进场前对人员进行培训,建立防火规章制度,强化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责任,掌握防火技能。(2

40、)成立防火专项管理小组,本着每个单项工程一个专业防火管理人员的原则配备专职防火人员。(3)在施工现场配备消防物资,如:灭火器、防火毯等,并存放一定量的消防水源,放生情况时随时处理。(4)坚持每天对火源、火种进行检查,杜绝将火源、火种带、带入工地易燃区。(5)做好施工机械的防火工作,所有进场施工机械要提前进行检查,保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内燃式施工机械要在其排气管上加装防火罩。(6)施工现场严禁吸烟,对于违反者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处理。(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严格按照临时用电规范搭设,随走随切断电源。(8)对易燃易爆材料在指定地点进行存放,加强管理。(9)充当业主单位的义务消防员,对外单位的其他人员进

41、行监督。(10)建立临时生活区的防火制度,杜绝火灾隐患。(11)选择有长期良好合作基础,人员情况清楚的劳务队伍进行施工。(12)及时掌握施工人员动态,对治安隐患和不良苗头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定期向相关部门汇报人员情况。(13)进场前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建设单位的管理制度,进行安全防范教育,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8.2.5与相关方协调8.2.5.1重要因素分析(1)周边在接壤地区、村庄较多,环境较乱。(2)施工区域面积大,范围广。(3)只有加强与所有参建单位及乡镇级单位的交流、协调与沟通,积极与各方相互协调配合,才能保证所有在施项目能顺利开展并很好得完成。8.2.5.2应对措施(1)服从建设单位

42、协调和安排积极为周边居民提供必要的通道或必要的支持。(2)积极配合业主做好各单位的协调,创造施工条件。(3)进场后对已完善的图纸认真审核,对工程内容进行分解,编制可实施的施工计划,一旦条件允许,能使工程项目得到具体实施。(4)积极主动的与本工程的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社会上的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减轻建设单位的压力。(5)施工区域应设置相关标语,重点或人流交会区域派专人引导,悬挂如:“施工工地,为了您的安全,将绕行,谢谢合作”,等提示牌,以确保安全,得到村民等各方的谅解。(6)加强对内部人员文明施工管理和教育,在公共场合不得吵闹、喧哗。8.2.6抢工期措施8.2.6.1重要因素分析(1)本工程为

43、整体环境景观及质量的重点工程,为其他区域的开发及新区的招商引资起到积极作用,(2)在施工期间难免受到自然因素影响,本省为多雨地区,且雨量大,持续时间长(3)以上两种情况均可能造成抢工期的实质性要求。8.2.6.2应对措施:(1)如施工期间出现不可预见或预见不足给工期造成影响时,调整、增加专业队伍和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2)制定切实可行的抢工期措施及应急方案。(3)施工段采取整体与区域流水施工的方式,以压缩工期。(4)实施奖励政策,提高工效,增加劳动强度,加班加点将损失的时间夺回来。(5)使用新型机械、新工艺和新技术。(6)做好劳动力的准备,与同我公司长期合作的劳务队伍提前签订劳务合同,确保能够

44、如期进场施工。(7)对工程进度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对不利因素以及产生的结果进行预测和预判,制定相应对策,使问题早发现、早应对、早解决。8.2.7工程特点难点8.2.7.1重要因素分析(1)本工程施工综合要求较高。本工程体量较大,施工技术复杂,施工周期短,总工期20天。质量要求高,文明施工要求极高,施工区域涉及多个村庄。周边交通状况较好,交通通畅,进入本现场的道路车流较小。施工临时场地较小,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施工组织管理和协调提出较高的要求。现场需重点控制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须选派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的工程管理人员参于建设,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完备的管理体系并有强有力的管理措施保证执行,

45、确保本工程总目标的实现。(2)项目总用地面积较大,总平面控制难度大。需对施工顺序及施工安排进行精心策划安排,合理设置各专业队伍进场时间,严格遵守施工进度节点。(3)安全文明施工要求高,特别是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施工噪音控制、挠民控制的要求很高。为保证各场所保持正常的秩序,需采取切实的措施降低施工噪音对工程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极力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挠和周边环境正常施工的干挠。(4)交叉作业多。本工程涉及多工种作业,施工过程中立体交叉无可避免,作为总承包管理,施工过程协作配合难度很大。施工中本工程须编制切实可行的配合协调措施,才能使施工顺利进行。(5)工程技术复杂。涉及到的专业较多,有混凝土工程、道路

46、工程、绿化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各专业间需要相互配合,控制好各工序间的质量标准及进度要求,确保各工序间不会因配合失误而产生质量问题,这就需要项目团队做到精细化的项目管理,同时也对项目团队的整体专业性要求极高。(6)施工季节性明显。本工程招标工期为60天,施工周期长,施工季节性明显。必须抓住有利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施工计划,落实季节性施工措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确保进度。(7)按本工程实际情况及目前的施工技术力量,在整个施工周期内,需合理组织安排,精心打造,对各施工阶段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需进行周密的筹划,做好各项软件和硬件的准备。施工过程中收集所发生工程资料,工程资料要求做到图文并茂、内

47、容真实、及时、完整,各项技术资料的编制要与施工同步,按照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要求的要求分类、整理、归档,为创造精品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8)劳动力保证要求较高,本工程周期长,遇到农忙时期,工人需要回家进行农忙,现场劳动力难以保证,这就需要项目团队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保证现场劳动力充足,不受农忙影响。8.2.7.2应对措施本工程组织技术素质高、强有力的施工队伍,配置精良的设备和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及相应专业技术的管理人员、组织一批生产技术优秀、操作熟练的工人,应用成熟的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在施工过程中,以“满足业主要求,实现质量承诺,竭诚服务”为宗旨,以“全、快、严、细、实”的工作作风,精心

48、组织,科学管理。确立“急工程之所急,想工程之所想”的指导思想,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1)具体质量目标我们的质量总体目标是:本段工程质量一次验收优良率100%,不允许出现不合格工程,坚决杜绝不合格项目,不论是自检,还是业主监理的中检、抽检、终检,任何时候都达到100%的优良率,争取良好的信誉,确保工程验交达到优良标准,争创优质工程。(2)质量控制重点设置关键节点,关键工序,进行关键节点检查制度,有效解决工序间的质量问题,提高整体效率。(3)质量控制机构和创优规划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由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程师、质检工程师、试验室主任、施工组长组成,制订整

49、个工程质量创优规划、方针、措施。各施工队分别设质量管理现场领导组,质检组和试验室专职抓现场质量管理。施工队一级的质量管理机构在项目经理和质量管理小组领导下,制订本工段施工区段的创优措施,质量实施计划,并重在现场落实。施工队对各自承担工程的质量难点和关键工序进行分析,制订攻关课题,成立QC小组,积极开展工作。施工队所属各施工班组根据自己的创优任务,拟定项目工程具体的分项实施计划,责任到人,严格要求,全员全过程质量控制。(4)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检查程序各分项工程施工队(班组)在每一道工序过程及完成后,由质检员按设计图和技术规范要求严格进行自检,对自检合格工程填写质检申请表,经质检组核实后报质检工程

50、师审查,质检工程师确认自检组的检查有效后签字报送现场(驻地)监理工程师申请检验,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监理工程师的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5)强化质量意识,健全规章制度在施工中树立“质量关系千万家,搞好质量人人抓”的观念,使职工认识到质量工作的好坏与企业、个人利益的关系,把质量工作贯穿到施工全过程中,深入到企业的每一个人,形成道道工序齐抓共管,上下自律,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推行国际标准,按质量管理手册严格要求,使各项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实行项目分解及目标管理,对重大技术问题组织QC小组攻关,科学指导施工。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6)施工阶段

51、的质量控制a严格做好技术交底。包括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设计变更交底、分项工程技术交底,没有技术交底的项目不得开工。b坚持旁站制度。技术员、质检员、试验人员必须跟班作业,工程关键部位以及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实行“三班制”施工的项目必须有质检工程师守候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跟班作业,随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c对于连续施工工序,交班质检人员就本班施工质量情况以及需要注意事项向接班人员作详细说明,并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d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选派责任心强的检测人员,加强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控制,并确保各工序、各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严格执行测量管理制度,坚持测量换手复测制度和测量资料复核制度。e严把材料质

52、量关。严格按规定做好各项检验工作,建立健全自检体系。要保证检验方法的正确和检验工具、检验仪器设备的准确性。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能施工。f每一工序完工后,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以免残留物质对下道工序产生质量影响。g广泛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选准课题,攻克难关,克服质量通病。h制定切实可行的雨季施工措施,保证施工质量不受气候的影响。建立工程技术档案,做好竣工资料的编制。平时注意资料的积累,工程竣工时按建设单位的要求,提交竣工文件。8.3质量通病和解决方案8.3.1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8.3.1.1裂縫裂缝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最为常见的病害类型。一旦出现裂缝,不仅会降低路面工程外形

53、美观,如果得不到及时修复,裂缝数量会不断增加,长度进一步变长,宽度也会变大,给整个路面工程施工带来不利影响。施工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不到位,施工温度控制被忽视,不注重加强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等,都可能导致路面裂缝产生。8.3.1.2坑槽坑槽也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之一。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不到位,对出现的细小裂缝等病害没有及时修复和处理。再加上降水的影响,车辆通行数量较多,重载车辆的影响,导致路面难以有效承受行车荷载,最终使路面出现坑槽现象。8.3.1.3沉陷沉陷的发生,往往会影响车辆安全顺利通行,情况严重的还会中断交通。因此,必须重视对沉陷等问题的预防,让沥青混凝土路面处于良好性

54、能和运行状态。施工过程中,路基处理不到位,路基压实度不合格,路面碾压质量控制被忽视,不注重加强交通管制,再加上降水等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导致沉陷等问题发生。8.3.1.4泛油一旦出现泛油现象,不仅会显著降低沥青路面外形美观程度,还会制约车辆安全顺利通行,甚至引发交通安全事故。导致泛油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不注重提高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水平,沥青用量过大。一旦通车运营之后,在车辆荷载以及高温的影响之下,沥青混凝土路面容易出现泛油现象。8.3.2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案8.3.2.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并不是将所有的原料简单地混合在一起就能够完成,需要我们对公路工程整体强度、稳定

55、性与安全性进行有效保障,因此相关施工人员就需要根据实际的工程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科学的配置出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从而满足公路工程的建设需求。但是对于其配合比的设计难度非常大,属于公路工程路面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为了精准的找到沥青混凝土配合比,需要施工人员明确的计算出道路工程中各项标准,然后在对原材料进行自身性能的检验,并进行相关的试验才能够确定其混合料是否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如果不能够满足工程质量标准,则需要重新进行配比计算。8.3.2.2沥青混合料现场摊铺施工在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混合料只有在摊铺的基础上才能够被压实,而当摊铺时某一位置的混合料特别多,而另一位置的混合料特别少时,就会造

56、成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不平整的情况,如何控制摊铺质量也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一个难点。因此在进行摊铺施工前,必须要严格的清扫下方路面的承层,防止因其上方存在杂质而影响工程施工质量,造成路面不平现象的发生。其次,对于不平路面基层,需要使用机械设备进行处理,从而帮助提高混合料的摊铺平整度。最后,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控制使用的洒布量,避免洒布数量过大而造成的路面泛油现象。8.3.2.3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运输在对沥青混合料进行运输的时候,相关施工人员一定要对整个运输过程进行密切的关注,做好对整个过程的有效的把控。从最初混合料从搅拌机当中输送到运输车上,一直到最后对混合料进行卸载,工作人员一定要对每一个施工环

57、节进行严格的把控以更好地确保在施工原材料整个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离析现象。如果从搅拌机械运输到施工现场超出了半个小时,或者是在运输途中温度低于10摄氏度的话,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对混合料运输温度进行严格的把控。通常情况下运输人员都是采用篷布或者是苫布对运输车上的混合料进行遮盖,采用这种方法来确保混合料的温度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混合料输送到施工现场之后,便开始对其进行摊铺操作。为了保证摊铺过程不会给摊铺机造成不良的影响,运输机最好挂空挡来运输混合料。除此之外,如果混合料出现了离析或者是结块现象,就说明沥青混合料不能再被使用了,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应该对这部分废弃物进行及时的处理。为了更好地避免这

58、种现象的发生,运输人员最好在车厢中涂抹一定的防黏液。8.3.2.4对试验段的检测完成了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之后,为了在施工之前得到准确的数据,需要铺筑试验段,并对试验段进行检测。通常情况下,会在路面上选取长度在150米左右的路段,经过多次试验得到数据。例如,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变化,路面的稳定性和密度,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等。在实验过程中也能验证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否正确。8.3.2.5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碾压工作在进行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对于道路路面碾压施工质量的掌握非常困难,所以一般都讲解路面碾压工作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初压阶段,完成摊铺工作后立即进行的阶段,需要保证混合料自身具有一定

59、的温度,同时在初压后需要进行严格的路面平整度检查,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然后进入复压阶段,需要我们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压实程度,尽可能的保证碾压次数在3次以上,从而帮助提高压实程度。最后是终压阶段,在调整适合压实温度的基础上,使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对道路进行2次碾压,从而最终完成碾压工作。8.3.2.6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处理工作施工阶段中,道路板块连接缝隙是容易导致质量下降的关键因素,其不仅会提高后续道路开裂的风险,并且会降低群众生活幸福感。综上所述,施工人员必须密切重视道路连接处的密合度,若想避免裂缝的产生,施工人员能够利用乳化沥青充实缝隙,提高路面摊铺质量,保证路面平整程度。一旦竣工后,施

60、工人员发现缝隙,需要及时填充材料并进行压实处理。此外,施工单位在竣工后需反复检验道路平整度,确保道路无碾压痕迹以及积水现象。8.4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应急预案及风险控制施工现场的管理内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施工潜在事故和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作出预测,建立相应管理体系,制定办法及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以期达到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产生的环境影响和引发的疾病与伤害。因此,我公司针对本工程现场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对重要环境因素影响和重大危险源风险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识别可能出现的事故和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响应与预案。8.4.1紧急情况处理依据8.4.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