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教育经验交流_第1页
个别教育经验交流_第2页
个别教育经验交流_第3页
个别教育经验交流_第4页
个别教育经验交流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重视”三“掌握”提高个别教育成功率-浅谈个别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教育、感化、挽救”劳教人员是我们劳教人民警察的工作宗旨,其中教育是手段,感化是过程,挽救是目的。教育是否有效,决定了挽救是否成功。个别教育作为我们教育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解决教育转化的成功率问题,因为个别教育更具针对性,更符合个体劳教人员的教育要求。以下我就谈一下在个别教育中的一些个人感想:一、重视谈话,掌握劳教人员的总体情况谈话是开展个别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个别教育是劳教民警针对某单一劳教人员开展的具有针对性的系列教育活动。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对应,既有区别又相互补充。集体教育具有明确的导向性、政治色彩浓厚,内容具有确定性

2、和普遍性,但也存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不足。个别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对集体教育形成了补充。个别教育形式多样,能够强化集体教育的效果,是针对单一劳教开展的教育活动。每一个劳教人员拥有不同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每个人也拥有特有的个性、性格,如果在对劳教人员的个体教育中,只是照本宣科,千篇一律,那只能是一种形式主义,也就失去了个别教育存在的意义。为了能使教育活动达到我们理想中的效果,就需要在事前做好准备。所谓的准备,就是要了解劳教人员,了解劳教人员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社会经历、服教心理和特定经历。这些内容中的一部分能够在劳教人员的档案中查询到,更多的是要通过民警的日常谈话获得。有了这些资料作为个别教育

3、的基础,就能够事半功倍。谈话是与劳教人员建立互信的手段。我们开展个别教育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教育,使劳教人员能够按照法律法规、社会规范以及我们的要求去行为、做事。心理学将教育人的方法分为四种,分别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服之以威”。其中“动之以情”境界最高,“晓之以理”次之。“动之以情”就是要求咨询师与当事人公情,产生共鸣,以此增强引导、咨询的效果;“晓之以理”就是告诉当事人做什么和怎么做,要求当事人能够以咨询师的希望或者要求的方式做事,通过固化行为模式,外在的达到所希望的结果,是不能达到“动之以情”的退而求其次。但无论是“动之以情”还是“晓之以理仍旧离不开谈话交流。作为周围的陌生人,我

4、们无法通过“身临其境”感受劳教人员的过往经历,但也能通过和劳教人员的谈话了解他们,也让他们了解我们,通过谈话和交流,拉近民警和劳教人员的距离,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信任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民警开展进一步的教育活动,劳教人员也更容易接受教育。二、重视时效,掌握劳教人员的服教变化所谓时效,就是对劳教人员的教育和奖惩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以达到强化教育效果的作用。之前我们说到了心理学上的四种教育方法,“动之以情”是最高境界,能带来最理想的效果,但并不是每一个民警,每一次教育都能够“动之以情”的境界。因此,相对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则是一个更为实际和有效的方法。“晓之以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行为治疗

5、,是通过反复操作、强化、惩罚等方式矫治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这一点和我们劳教民警的教育目的不谋而合。多数劳教人员缺乏自律,长期混迹在不良环境中,养成了恶习,在被劳教之后,即使自身希望改正恶习,但也会因为惯性而犯错。在对劳教人员服教情况的个别问题处理中,我们运用“代币疗法”,通过强化和惩罚相结合,系统的管理劳教人员的个体行为。考核奖惩制度就是一种代币疗法,为了强化代币疗法的作用和效果,时间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奖惩的做出必须是及时的。依照个体心理学的规律,一个人在获得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刺激后,会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立即的反省及回应,如果时间长了他就会遗忘或是淡化,也许还会麻木或是不以为然。短时间的疼痛只可能

6、是皮肤上的,或是对心理上的一种唤醒不可能造成心理上伤害,但长时间过后伤疤接踵势必会形成一种秋后算账的感觉,它会让人产生一种左右摇摆,举棋不定的茅盾心理,至少说会让奖罚的功效大大折扣。另外,及时教育也体现了“教育和处罚相结合,教育为主”的法律精神,强调了教育的意义,强化奖励的正面效果,弱化惩罚的负面效果。重视时效也对民警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既然奖惩要及时,那么就意味着民警要掌握劳教人员的个体活动和服教情况,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发现劳教人员的行为。不知道劳教人员在做什么,什么时候做的,我们就无从奖励或惩罚,无法做到及时的奖惩,即使之后进行了奖惩,那也只是错位的奖惩,时差的奖惩。错位的奖惩只能是制度

7、的机械照搬,时差的奖惩只能是制度的表面兑现。教育也会变得形式化和机械化,弱化了教育的效果。在我大队民警开展的个别教育中,某警官对一陈姓劳教人员的教育很好的体现了时效的作用。劳教人员陈某,32岁,因盗窃被劳动教养一年三个月,有一次前科。陈某入队以后总体表现尚可,生产劳动中较为突出,也可能因此而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在行为规范上显露出了自我放松的苗头。作为该教的主管民警,在注意到了陈某的这一情况后,民警及时进行了谈话教育,提醒该教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而后在一次陈某因轻微违纪时,主管民警进行了现场教育并要求陈某进学习组反省错误。之后民警仍旧经常性的对陈某谈话教育,在民警的教育下,陈某各方面的表现都有

8、提高,最后还成为了组长。我想如果不是民警在发现苗头的时候及时教育,陈某可能不会只是轻微违纪,如果不是民警的现场教育和果断的处理,陈某之后的违纪仍可能层出不穷。陈某在解教后特意写了感谢信,感谢民警对他的教育,其中有意识的点出了民警的及时的教育和苦口婆心,让自己能够悬崖勒马,才能尽早的回到家人身边。三、重视时机,掌握教育目的和技巧对劳教人员的个别教育可以分为常规教育和特殊事件教育。常规教育就是相对公式化的询问和教育,起到的是警示、提醒和了解的作用。特殊事件的教育则是以劳教人员发生突发事件为前提,可能是自身服教中发生问题,也可能是家庭、社会变故带给劳教人员的影响,前者如劳教违纪,后者如家属生病等。劳

9、教人员发生特殊事件必然会对他的服教和心理产生变化,尤其是家庭、社会变故带来的影响会更大、时间持续会更长。这既是对我们管理工作的一次考验,也是一次对劳教人员教育转化的好时机。我们需要做的是把握时机,给予劳教人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关怀和治疗,用人性化的管理去帮助劳教人员从困难中走出来的同时引导劳教人员改错悔罪,将教育的效果最大化。在对劳教人员的个别教育中,要明确谈话的目的是什么。我将谈话的目的分为三类,一是获取,二是维持,三是解决。例如在一般谈话中,我们是为了获取信息;在劳教人员情绪激动时,我们的谈话是为了平复情绪;在对于劳教人员一般违纪的谈话教育中,我们的目的是让劳教人员了解之的错误,接受应有的处

10、罚。面对什么样的事情,我们要搞清谈话目的,使用正确的谈话技巧,我们的教育应当是有的放矢的,运用鼓励、重述和释义、反射等语言交流技术以及适当的行为,达到想要的目的。但如果目的错误继而采用了错误的个别教育方式,不仅无法达到目的,还可能带来负面效果。例如劳教人员所内离婚,现在这一情况比较普遍,包括了已婚劳教人员家属提出离婚,女友提出分手。对于此类劳教人员的个别教育,我认为应当以维持作为目的,即保持劳教人员的服教现状,引导劳教人员暂时搁置离婚问题,等待解教后自行解决。设定这种目的有两个利益,一是稳定劳教人员的情绪,二是利用劳教人员想解决离婚问题的心理,引导他积极服教以争取早日解教。但如果这个目的设定为获取,那么不能解决劳教人员情绪变化可能影响服教的问题,如果目的设定为解决,企图帮助劳教人员下决定,或是提出可能影响劳教人员的意见、建议,一旦劳教人员照着去做而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