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 黄河中上游地区中国迄今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7000多处,已命名为考古学文化的有数十种。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其分布范围、文化内涵和起迄年代各不相同,有些在生产经济方面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从而在一定地域内先后产生出几支新石器文化,往往形成自身的发展序列。这是形成不同文化区系的根本原因。 中国新石器文化系统的划分比较复杂。根据现有资料,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大的区系:黄河中上游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东部沿海地区;辽河流域;华南、西南地区;北方荒漠草原地区等。 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小的文化区系:(1)渭河流域、豫西和晋南地区;(2)豫中及其周围地区;(
2、3)冀中、冀南和豫北地区;(4)甘肃中部和青海东部地区。 渭河流域、豫西和晋南地区 该地区的文化发展序列为:大地湾文化(或称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客省庄二期文化(关中地区)和三里桥二期文化(豫西北和晋西南地区)。山西汾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晚期文化以“陶寺类型”最具特征性,它与豫西和晋南地区的新石器晚期文化有一定的区别,它的早期相当于庙底沟二期文化,晚期相当于三里桥二期文化。 一、大地湾文化 大地湾文化(或名老官台文化),主要分布在渭水流域及丹江上游地区。主要遗址有甘肃秦安大地湾、陕西宝鸡北首岭、华县老官台和元君庙等。 大地湾文化的石器以打制的为主,器形有刮削器、敲砸器、石核等。磨制
3、的比较少,一般只在刃部磨光,通体磨光的很少。不见穿孔石器。主要器形有石斧、石刀、石铲、石凿等。骨器有镞、鱼镖、锥等。陶质工具有用陶片改制的纺轮。 陶器以夹细沙红陶和褐陶为主,泥质红陶、灰陶和黑陶数量很少。由于火候不高受热不均,陶质疏松,陶色不纯正有的陶器出现内壁黑外壁红的现象。制法为手制和模制。器形以三足器和圈足器为主,圜底器和平底器次之。常见的器形有三足钵、圜底钵、圈足碗、假圈足晚、三足简状罐、小口圆腹壶等。纹饰简单,三足器多为网状交叉绳纹,碗的口沿下往往饰锥刺纹一周,三足钵和圜底钵的口沿上大多饰红色宽带。此外,还有少量划纹、线纹、锯齿纹和附加堆纹等。 房屋仅在大地湾遗址中发现了三座圆形半地
4、穴式建筑。面积五、六平方米,有斜坡式门道,不见灶坑,柱洞向中心倾斜,说明是一座简陋的窝棚式房屋。 大地湾和北首岭遗址发现的墓葬都有比较集中的墓区,形制为长方形土坑竖穴,有合葬和二次葬现象。随葬品一般只有陶器等三、四件,最多十几件。大地湾有随葬猪下肋骨的现象。大地湾文化可分为早、晚两朔。早期为大地湾期文化,晚期为北首岭下层。其文化时代属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大约为72006300年,延续了900年左右。 在北首岭遗址中,大地湾文化和仰韶文化也有一定的承袭关系。这说明仰朗文化的半坡类型晚于大地湾文化,是由大地湾文化发展而来的。 二、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因最早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面得名。其分布的中心
5、地区在渭河流域、豫西和晋南地区。因其内涵的差异,该文化又可分为四个先后相承袭的类型: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或叫半坡晚期类型)。这四种类型的代表遗址分别是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渭南市史家、河南省陕县庙底沟、山西省芮城县西王村等。 仰韶文化的石器有打制和磨制两种。其中,半坡类型的石器以磨制为主,但制作比较原始,加工的部分主要在刃部,器形主要有斧、铲、锛、刀、凿、磨盘和磨棒等。打制石器均采用直接打击法,制作粗糙。到史家类型磨制石器增多,并出现少量穿孔器。西王村类型的石器大多通体磨光,钻孔石器较为普遍几乎不见打制石器。 仰韶文化的陶器主要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两种,一般采用泥条盘筑法。其中
6、,半坡类型的陶器皆为手制,器形多圜底器、平底器和尖底器,缺少三足器和圈足器。典型器形有尖底瓶、细颈壶、红顶碗、红顶钵和彩陶盆等。纹饰有绳纹、线纹、锥刺纹和指甲纹等,彩陶总量较多常见的纹饰有宽带纹、平行条纹、三角纹、网纹、鹿纹、人面纹、鱼纹和由鱼纹演变而来的各种图案,其中人面和各种鱼纹是最具特色的彩纹。宽带纹施于器表,其他纹饰多施于器皿的内壁。彩陶图案多用彩色直接接表现,线条一般是直的,很少用弧曲线条。彩绘多用黑色,很少用红色。值得注意的是,半坡类型的陶器上往往有刻划符号,加上其他遗址的共52种,其中某些符号,如 “”、“”、”、“”、“”、“x”等,在半坡、姜寨、李家沟等遗址中均有出现,间隔距
7、离达100公里。在这样大的范围内使用相同的符号,说明这些符号在不同氏族内有着相同的涵义。史家类型的陶器出现少量泥质灰陶。已出现现慢轮修整口沿的技术。器表多素面磨光,纹饰和半坡相同。彩陶数量较少,纹饰有窄条、宽带、弧线、圆点等织成的各种图案,以及人面纹、鱼纹和鸟纹等。新出现了带盖直沿敛门鼓腹平底罐、高直领罐、敛口钵和葫芦瓶等。庙底沟类型的陶器以泥质红陶的数量最多,慢轮修整口沿相当普遍。彩绘多施于细泥红陶器的外壁腹部和口沿上,无内彩。器表打磨光亮,有一部分施红衣或白衣。到西王村类型时期,陶器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的数量最多,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次之,泥质黑陶最少。制法出现模制,但还以手制为主,口沿轮修
8、已相当盛行。纹饰以绳纹最多,篮纹和附加堆纹次之。彩陶很少。新出现的器形有敛口曲腹平底碗、钵、宽平沿的盆、条带形堆纹的筒状深腹罐、敞口带流罐、喇叭口柬腰尖底瓶、颈肩之间和肩腹之间呈圆折角的尖底瓶(尖底圆钝)等(图4)。 仰韶文化的房屋,在半坡类型大多为半地穴式的四面坡式建筑,只有少数是平地起建。形制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大多数房屋都有一个门道。正对门道的房屋中部有一个小坑,以保存火种。到庙底沟类型时期,地上建筑增多,新出现长方形形制的房屋。屋顶构成呈人字形。有的房屋内部有一排木柱,说明这种房屋已开始分间,中间以间架为单位的古典木构框架体系已开始出现。柱洞的底部,一般是垫一层粘土夯打结实,有的加垫陶片
9、、石片或完整陶器的底部,这些加垫物已起柱础的作用,是柱础的前身。西王村类型时期,房屋的营造技术有较大进步,地上木构建筑较多,房屋面积较大,分间房屋比前期增多。有的大房屋已呈现出“前堂后室”的布局。 仰韶文化的墓葬,在半坡类则分为土坑墓和瓮棺葬两种。土坑墓分布在氏族公共墓地内,排列整齐,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有一定数量的多人二次合葬和同性合葬,还发现男女分区合葬。瓮棺墓除个别为成人二次葬外,绝大多数埋葬幼儿,葬具一般都是一个夹砂红陶瓮上扣一个泥质红陶钵或盆,盆和钵上往往钻一个小孔,这是一种原始的宗教观念,可能是为幼儿的“灵魂”出人的。此外,在半坡遗址的墓葬中还发现断肢和断指的现象。史家类型的
10、墓葬大多数为多人异性二次合葬,基坑大多数为土坑竖穴,形制为方形圆角或长方形圆角。头向大多数为头西面东,少数头东面西。人骨头部和下肢骨上涂有黑色颜料。随葬品很少,大多为三、四件实用陶器,个别墓为一、二件生产工具。到庙底沟类型时期,同性合葬和多人二次合葬不见,钉的墓出现二层台。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西北。死者头上涂朱的现象普遍。 仰韶文化时期黄河流域的人们过着十分稳定的定居生活,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中要是栗。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和狗。骨针、纺轮等工具的出现,陶器底部的席纹、布纹的痕迹,表明当时原始的编织、纺织、缝纫已出现。 仰韶文化延续的时间很长,平、中、晚期的文化面貌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形态各不相
11、同。早期即半坡类型和史家类型时期,应为母系制的繁荣阶段。婚姻和家庭形态处在母系制的对偶家庭阶段。中晚期即庙底沟类型和西王村类型时期,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发现的陶祖男性生殖器的陶制品和男性陶塑头像则是男子地位已开始发生变化的有力证据。 根据仰韶文化的四种类型用碳14测定的数据可知,仰韶文化大约距今6100年至4400年。 三、庙底沟二期文化 庙底沟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关中、豫西和晋南地区。主要遗址有关中东部的华县泉护村、华阴横阵村、晋南的苗城西王村、平陆盘南村等。 庙底沟二期文化的石器除沿用仰韶文化时期的一些器形外,还出现了半月形穿孔石刀等新的器形。骨器有骨铲、骨镞、骨针等。此外,还发现双齿木耒的
12、遗迹。房屋以半地穴为主,结构多为圆形和椭圆形的单室或双室,居住面上常铺一层称为“白衣面”的白色石灰质。 陶器以粗灰陶为主,红陶极少;制法为手制和轮制,以手制为主,且多用泥条盘筑;口沿多经轮修。部分陶器使用接底法。纹饰以篮纹为主,绳纹次之,有少量的方格纹、划纹和附加堆纹。彩陶极少,彩纹为斜方格带纹,多见于泥质陶罐。有少量陶碗和彩陶杯。器形有鼎、斝、灶、盆、杯、碗、豆、罐、尖底瓶等(图5)。器形多大型厚重,风格粗犷。鼎的数量很多,大多为圆底罐形和盆形。有一部分鼎的上部有一对鸡冠耳,有的腹壁附有数道条带式的附加堆纹。斝是中原地区最早出现的一种袋足炊器。陶罐多为筒形,饰篮纹及数圈附加堆纹。陶灶呈简状,
13、下部圆底,近底部有一灶门,上部有四个烟孔可通烟。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庙底沟二期文化晚于仰韶文化,而早于三里桥二期文化和客省庄二期文化。据放射性碳素测定,其年代为公元前2780145年(树年校正)。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的农业和饲养业比仰韶文化时期有了很大发展。猪、狗、牛、羊已是常见的家畜。在意识形态方面,陕西华县泉护村和河南信阳三里店发现的对男性祖先崇拜的陶祖,说明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父系制可能已经确立。 四、客省庄二期文化 客省庄二期文化主要分市在关中及其周围地区主要遗址有陕西长安客县省庄、西安米家崖,临潼县姜寨等。 客省庄遗址的石器以农业生产工具为主,约占总数的1/3;渔猎工具次之约占14;器形
14、有刀、斧、锛、矛、衡、凿、镞、盘状器等。石刀多为长方形,有单扎或双孔。石斧有剖面呈椭圆形和糊励乎长J 长方形两种,后者为穿孔石斧。骨器有铲、针、锥、镞鱼钩等。蚌器有刀、镰。陶质工具有陶刀、陶压和纺轮。 陶器以灰陶为主,有少量灰陶和红陶。制法有手制、轮制和模制,纹饰以绳纹印篮纹最为普遍,有少量的附加堆纹、弦纹、方格纹等,陶器的口沿上常加锯齿花边 典型器形有单把鬲、双耳罐、双耳罐、小口高颈折肩瓮和瓶等、其中鬲、斝是数量最多的炊器。鬲的口沿至腹部都安一个把手。斝的颈部有两个对称半环状耳。房屋有半地穴式和地而式建筑两种,平面呈方形或圆形大多数是分前后室的双室房屋,房屋内部都有一个储藏物品的袋状窖穴。墓
15、葬有成年男女合葬墓。其他的墓葬分布不集中,头向和葬式也不一致客省庄还有用废弃的窖穴理人的现象。豫中及其周围地区该地区的文化发展序列为:裴李岗文化大河村一、二期文化秦王寨类型王湾三期文化。以郑州大河村一、二期文化遗存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遗存和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两者在文化面貌上的区别很大,文化渊源也应不同,因此应把郑州大河村一、二期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类型。在过去,考古界将河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统称为“河南龙山文化”,现在看来,所谓“河南龙山文化”,在豫西、豫东、豫北,其文化渊源是不同的,在文化面貌上的区别也很大,不应属于一个文化系统。一、裴李岗文化裴李岗文化的分布,北到豫北的安阳地区,
16、南达豫南的淮河以北地区,西到洛阳以东,东抵开封地区。主要遗址有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密县莪沟北岗、临汝县中山寨、长葛县石固等。裴李岗文化的石器以磨制为主,且比较精致。器形有铲、镰、斧、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石铲多为两端刃,有少量的有柄石铲、桂叶状石铲。石镰为弓背弧刃,刃部有细密的锯齿,背部末端上翘,下端有缺口以缚柄。石磨盘和石磨棒最具特征,不仅数量多而且成套出现。磨盘大多为鞋底状,底部有四个圆柱足。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占陶器总数的68以上;夹砂红陶次之,占总数28以上;泥质灰陶最少。器表大多是素面。纹饰有指甲纹、篦点纹、弧线篦纹、划纹和乳钉纹等。器形有平底或圜底的碗与体、圈足的碗和钵、盘、三足钵、三
17、足壶、双耳壶、圈足壶、双耳罐、深腹罐等(图7)。其中,双耳壶最多,三足钵次之,碗再次之。根据测定的数据,裴李岗文化开始的年代大约为公元前5300年前后,结束的年代为公元前4600年前后。二、大河村一、二期文化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市东北郊,其新石器文化遗存分为六期,其中大河村第一、二期文化遗存和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时代相当。据碳14测定,大河村二期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120100年。大河村一、二期文化的陶器均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制法以手制为主,部分器物的口沿经慢轮修整。器表多素而磨光。第一期文化的纹饰有线纹、弦纹、附加堆纹等。有一部分彩陶先施白衣。彩绘多用黑色和棕色,彩纹有宽带、弧线三角、钩叶、圆
18、点、直线等,多施于盆、钵、碗、器座的口部或上腹,有的陶盆内外均施彩。典型器形是釜形鼎、敛口红顶钵、宽沿盆、鼓形器座。第二期文化的典型器物有盆形鼎、敛口钵、卷沿盆、矮领罐等。彩陶比第一期增多,彩绘多用黑色,黑、红或棕、红两色并用。新增加的纹饰有睫毛纹、月牙纹、月亮纹、圆圈纹和网纹等。 三、秦王寨类型秦王寨类型的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洛阳以东的豫中地区,主要遗址有郑州大河村(三、四期)、林山砦、临汝大张、鲁山邱公城、南召二郎岗等。秦王寨类型的石器有斧、铲、锛、犁、镰等,蚌器有蚌镰。其中石犁和蚌镰是新出现的器形。陶器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制法仍以手制为主,但整修已从口部扩大到腹部。纹饰有弦纹、附加堆纹、
19、方格纹等。新出现了篮纹和镂孔。彩陶数量较多,花纹有红、棕、灰、黑几种颜色,红、黑彩有时并用。彩陶绝大多数施白衣,红衣很少。彩陶有网纹、宽带纹、三角纹、睫毛纹、S纹、X纹、锯齿纹、同心圆纹、平行线纹、波浪纹、六角星纹、梳形纹、太阳纹等。典型器形有侈口束颈球腹罐形鼎、平沿曲腹小平底盆、敛口圆肩曲腹钵、敛口深腹彩陶罐等(图8)。房屋多为地上建筑半地穴式很少。形制有方形、长方形和圆形三种。分间房屋已普遍出现。房屋附近有窖穴。窑穴有袋形、椭圆形等。以袋形居多。墓葬分土坑墓和瓮棺葬两种。土坑墓多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头向西,一般无随葬品。瓮棺葬多为幼儿葬,少数为成人二次葬。瓮棺有瓮与钵、盆与缸相扣的,也有鼎与
20、缸相扣的,还有两缸及缸和盆相扣等,式样很多。秦王寨类型的相对年代和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的年代相当,绝对年代巳测定了四个碳14数据,其最大数据为距今5025100年最小数据为距今4500140年。四、王湾类型(王湾三期文化)王湾类型主要分布在伊洛水流域至郑州一带,主要遗址有洛阳王湾、孟津小潘沟、偃师灰嘴、临汝煤山、郑州大河村、登封王城岗、淮阳平粮台等。王湾类型的陶器以灰陶为主,有少量黑陶。制法有手制、模制和轮制。胎壁薄而匀称,陶质坚硬。纹饰有绳纹、篮纹和方格纹等。典型器物有圜底罐形鼎、柬腰盆式斝、平沿簋、甑、鼓腹双耳罐、双腹盆、大口鼓腹小平底罐、单耳杯和澄滤器等。1975年到1979午,在河南省登
21、封县王城岗和淮阳平粮台都发现了相当于王湾三期文化时期的城堡。王城岗的城堡分东西两城,西城西端城墙长94.8米,南墙长97.6米,东墙和北墙巳被破坏,长度不明。在南墙东端有一宽约10 米的城门。西城墙基槽口宽4.4米,底宽2.54米,深2.04米。西城内的中部和西南部较高地带,发现与城墙同时的夯土遗存。部分坑内的夯土层之间,埋有成人和儿童的骨架,每坑少者两具,多者七具。平粮台的城址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各185米,城内面积共4000多平方米。现存城墙项部宽约810米,下部宽约13米,残高3米多。城墙用小版筑法筑成。城门在南城墙和北城墙的中部,其中南城墙有用土坯垒砌的门卫房。南门门道路土之下0.3米处
22、挖一条宽、深各0.74米的沟,沟底铺三列陶排水管道,残留长度5米多。在城内有房屋、陶窑和灰坑。值得注意的是在H15底部发现铜渣一块,呈铜绿色。王湾类型文化的归属问题,目前学术界尚未定论。有的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是从王湾类型发展来的,王湾类型晚期应归入夏文化的范围;但也有人认为,王湾类型并未发展成二里头文化,不能归入夏文化的范围。冀中、冀南和豫北地区该地区文化的发展序列为磁山文化后岗一期文化大司空一期文化后岗二期文化。后岗一期和大司空一期文化遗存在磁山文化发现之后,考古界一般认为它们是从磁山文化发展而来的,从而纠正了以前把它们看作仰韶文化的“后岗类型”和“大司空类型”的错误。一、磁山文化磁山文化主
23、要分布在冀南和豫北地区。河北三河县盂各庄和保定市以北的客城坡上遗址所发现的磁山文化遗存表明,磁山文化分布的北界在燕山南麓一带。1979年发现并试掘的豫北淇县花窝遗址的文化遗存中,有类似磁山出土的陶盂和长条形石斧,又有类似裴李岗出土的双耳壶和两端刃的石铲,这说明豫北地区是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分布的交锗地区。陶器以夹砂褐陶的数量最多,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次之。制法均为手制。一些器皿内壁凹凸不平,器形不规整,常见歪扭变形的现象。纹饰以绳纹最多,编织纹和篦纹次之,有少量的附加堆纹和剔刺纹。器形有陶盂、支座、深腹罐、小口双耳长颈壶、三足体、平底钵、碗、杯、盘等(图9)。石器有打制和磨制两种,以磨制为主。石
24、器的制作比较粗糙,器形有石斧、石铲、石锛、石凿、石磨盘和石磨棒,其中以石斧和石铲的数量最多。石磨盘,一端为尖状,另一端为圆弧形,大多有四足或三足,少数无足。石磨棒为长条形,断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房屋大多为半地穴式,平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早期的房屋一般无门道,晚期(磁山二期)有阶梯式门道。窖穴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二种。其中长方形最多,坑壁较直,周壁规整。磁山文化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已进入到“锄耕农业”阶段。发现最多的石铲就是当时翻土的工具。在磁山遗址第文化层 (磁山一期)中发现的62座长方形窖穴中有厚达0.32米的粮食堆积(可能是粟),表明当时人们过着以粟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农业经济生活。另外,在
25、磁山和花窝遗址都有猪和狗的骨骼出土,说明当时家畜饲养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磁山遗址的年代和裴李岗文化相当,其碳14测定的数据有两个:一是距今7355100年,二是距今7235105年。二、后岗一期文化后岗一朗文化主要分布在豫北和冀南地区,主要遗址有河南省安阳市北郊后岗、高井台子、同乐寨,浚县大赉店,河北武安县赵窑、西万年村、磁县下潘汪、界段营,正定县南扬庄,平山县田兴村等。 后岗一期文化的石器以磨制为主,打制和琢制的较少。一部分器形只在刃部磨光。器形有铲、斧、锛、刀、镞、磨盘和磨棒等。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夹砂粗红陶次之,夹砂灰陶和细泥黑陶最少。制法以手制为主,大多用泥条盘筑法,慢轮修整比较普遍。晚
26、期出现轮制的小型器皿。器表多素面,纹饰有线纹、弦纹、划纹、锥刺纹和附加堆纹。彩陶数量较少、彩绘主要用红色,黑彩较少使用。彩绘较简单,常见口沿下面一道宽带,或在口沿下画三四道或六道一组的平行竖线,或用平行斜线组成正倒相间的三角形;有少量的菱形网纹、波形纹、同心圆等。器形有红顶式碗和钵、锥刺纹盆、大口小底罐、罐形鼎、缸、小口长颈瓶等。后岗一期文化的房屋在豫北都是半地穴式的。形制有圆角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园角长方形房屋南北各有一个斜坡式的门道,居住面用草拌泥抹平,柱洞在中央;椭圆形房屋门道朝南。此外,后岗还发现过类似地穴式的房屋。灰坑多为椭圆形,少数为圆角长方形。龙虎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是神武和权力
27、的象征。在河南省淄阳县西水坡第45号墓的中央,男性墓主的两侧用蚌壳精心摆塑着一龙一虎。龙居右侧,长1.78米,昂首曲背;虎居左侧,长1.39米,张牙舞爪。另外,葬于同墓东、西、北三面小龛内的三个12岁左右的少女,头部都有刀痕,应系非正常死亡的殉葬。这说明墓主已非一般氏族成员,可能是氏族或部落首领。后岗一期文化的两个碳14年代分别为距今5680105年、5485105年。三、大司空一期文化大司空一期文化主要分布在豫北和冀南地区。主要遗址有豫北的安阳大司空、大正集老磨冈和鲍家堂,河北省邢台柴庄、邯郸北家村、磁县下潘汪和界段营等。大司空一期文化的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有少量的骨器和蚌器。石器器形有斧、
28、锛、穿孔石刀、穿孔盘状器等。陶器以灰陶为主,红陶次之,黑陶极少。制法豫北多模制、口沿轮修较普遍;冀南多手制,兼用模制。器表以素面或磨光占多数。纹饰以蓝纹为主,有少量绳纹、方格纹划坟、附加堆纹、戳印纹、席纹和锯齿纹。有少量彩陶。彩陶大多为红色或赭色,黑色很少。最常见弧线三角和曲线两种母题组成的带状花纹纹饰,内填半环、雁形、同心圆。蝶须、叠人字、螺旋、水波、S形、睫毛等纹饰。早期的彩陶弧线三角的空白中不填其他纹饰;晚期的彩陶弧线三角的空白中常填半圆形、同心圆等纹饰;陶器的胎壁一般比较厚。器形有碗、钵、盆,罐、缸、杯等,其中以敛口或侈口的平底钵、碗、假圈足碗、折腹盆高领罐等最具特征,数量也最多(图1
29、0)。 后岗一期文化和大司空一期文化在冀南和豫北地区交错分布、在磁县下潘汪和界段营等遗址两种文化遗存则共存于同一个遗址中,但未发现二者有叠压或打破关系。这两种文化的相对年代,还未在地层上得到证实。但从二者的文化面貌上来看,后岗一期文化要早于大司空一期文化。四、后岗二期文化后岗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豫南地区,其文化因素波及到鲁北地区。主要遗址有河南省安阳市后岗、大寒南岗、八里庄、汤阴县白营、济南的邯郸市涧沟和龟台、磁县下潘汪、永年县台口等。 后岗二期文化的陶器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有少数的泥质黑陶和红陶、制法有轮制、手制和模制。纹饰以绳纹最多、蓝纹和方格纹次之,还有少量的弦纹、附加堆纹、划纹和指
30、甲纹等。器形有罐形鼎、斝、侈口束颈深腹小平底罐、小口高颈双耳罐和大口平底罐等。房屋大都是圆形的“白灰面”建筑,一般房屋的居住面中央有圆形灶坑,门开在房屋的东、东南或南面。有的房门有门槛。在汤阴白营等遗址,房屋的居住面下的填土中,紧贴房基的墙外、墙基下,甚至柱洞下都发现婴儿墓,有的有瓮棺。这种婴儿墓,可能与房屋建造时举行的奠基仪式有关。墓葬发现得不多。后岗发现的几座墓葬,大都为单人仰身直肢葬,无随葬品。涧沟遗址发现了一些在圆坑内或废弃的水井内埋人的 “丛葬坑”,其中骨架相互叠压,男女老少都有。后岗二期文化时期的居民已发明凿井技术。涧沟遗址发现水井两口,白营遗址发现水井一口,水井都位于房屋的附近。
31、白营遗址发现的水井平面呈圆角方形,口大底小,深8米,贴靠井壁用木棍凿榫交叉扣合成井字形木架作为支护,上下依次堆垒46层。这是中原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结构最复杂的水井,为研究中国水井和“井”字的起源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另外,后岗二期文化中还经常发现卜骨和穿孔甲骨。甘肃中部和青海东部地区该地区文化发展序列为含有半坡类型因素期含有庙底沟类型因素期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洮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受渭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影响,其文化序列中含有半坡类型因素期和庙底沟类型因素期,即是受到渭河流域仰韶文化影响的结果。一、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可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和马厂这四种先后相承袭的文化类型。1.石岭下类型
32、石岭下类型主要分布于渭河上游及其支流葫芦河流域,以及西汉水与洮河流域。但中心区域在甘肃东部的天水至武山一带。主要遗址有天水杨家坪。西山坪、关子镇罗家沟,秦安山王家,甘谷王家坪,武山石岭下、灰地儿,临洮马家窑等。石岭下类型的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央砂红陶和泥质灰陶次之。制法以泥条盘筑法为主,纹饰有绳纹、弦纹、划纹、附加堆纹等,部分陶器的外表施白衣。彩绘有几何形和动物形两种,几何纹有单线或多线平行条纹、波形纹、连弧纹、锯齿纹、弧线三角构叶纹、叶形纹和草叶纹等。动物花纹有各种姿态的鸟形纹,主要表现鸟的头部和颈部形象。彩绘人都绘于陶器的上腹,在近底部留一段空隙不施彩绘。典型器形有卷沿盆、敛口碗、彩陶壶和
33、形陶罐等(图11)。石岭下类型的一个碳14年代为距今5140160年。2.马家窑类型马家窃类型主要分布在甘肃东部的泾、渭水上游和西汉水及白龙江流域;湟水、大夏河、洮河、庄浪河、祖厉河流域,宁复的清水河流域,青海的贵德盆地和河西走廊的武威以东地区,也有分布。主要遗址有甘肃省兰州市曹家嘴、王保保城,永登蒋家坪,永靖范家村,东乡林家,临洮马家窑,甘谷灰地儿,天水罗家沟,青海省民和阳洼铺、核桃庄,大通上孙家,贵南尕马台等。马家窑类型的石器有打制和磨制两种,以磨制石器为主。打制石器有刀、铲、盘状器和细石器;磨制石器有铲、斧、锛、弹丸、磨谷器、网坠、穿孔刀等,磨制得比较精致。从孔壁笔直的石环来看,当时的管
34、钻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骨器有带槽骨梗刀柄、骨铲、骨镞、骨针等。陶质工具有陶刀和纺轮。东乡林家遗址发现完整的钢刀一件,碎块几片。陶器以红陶为主,有少量的泥质灰陶。纹饰以绳纹为主,有少量的附加堆纹、刻划纹、篮纹和凸饰。大量的夹砂陶以交锗绳纹为最多,次为附加堆纹;泥质陶多为红陶,大多为素面,也有少量的绳纹和篮纹。彩陶的数量占陶器总数的15以上。彩陶多以橙黄色为底色,一般打磨得比较光滑。彩绘多用黑色,有少量红色。有一定数量的内彩。彩纹以钩叶圆点纹、弧线三角纹及带状网纹较多,有少量锯齿纹、涡纹、葫卢纹、圆圈纹、S形纹等。典型器形有侈口长颈双耳彩陶壳、敛口小平底彩陶钵、卷唇曲腹彩陶盆、短唇圆肩彩陶瓮、
35、小口长颈瓶、矮柄豆等(图12)。彩陶数量最多的是长颈壶。盆和钵的腹部较浅,口沿齐平或向外卷。壶和瓶多细颈宽肩,最大径在上腹。马家窑类型的陶器,形体都比较瘦长,长颈深腹的器形较多。房屋有圆形和方形两种。林家遗址中早、中期房屋大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式建筑。中期建筑在夯土层中。晚期房屋大都是地面建筑,出现了挖基打墙的技术,有的房屋出现隔间和连间。窖穴有袋状、长方形弧壁、大口直壁筒状等几种。在一个袋状窖穴中发现炭化的粟及带穗栗。墓葬的葬式有二次葬、仰身直肢葬和瓮棺葬等。墓葬多位于居址的近旁。此外,在甘谷灰地儿遗址中,曾采集到一件陶祖。3半山类型半山类型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渭水、洮河和庄浪河流域
36、,在河西走廊的分布仅限于永昌市以东地区,渭河上游的天水、武山一带和宁夏南部地区也有少量发现。主要遗址有兰州市青岗岔、花寨子,景泰张家台,广河地巴坪,青海省乐都柳湾,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陈家湾等。 半山类型的石器由有斧、锛、刀、凿、弹丸等,其中有一种石刀为长方形圆弧刃、双孔。骨器有镞、匕首,这件匕首,两侧有镶嵌石刃的凹槽。陶器以红陶的数量最多,有少量的灰陶和白陶。制法多为手制,以泥条盘筑法为主。粗砂陶多为素面,也有些饰划纹、锥刺纹、绳纹和附加堆纹。彩陶质地细腻,表面光滑,胎色为橙黄色或砖红色。彩陶的纹饰常用黑、红两色相间的线条勾画出各种花纹图案。彩纹主要有螺旋纹、菱形纹、圆圈纹、葫芦纹、同心圆纹、
37、折线三角纹、平行弧线纹、网纹、锯齿纹等。彩绘图案一般是四面或六面成组,均匀对称。形制绝大多数是平底器,有少量的圈足器,不见三足器。典型器有壶、瓶、瓮、罐、碗、盂、豆、杯、带嘴锅等(图13)。其中以小口高颈双耳壶、单耳大口罐、短颈双腹耳瓮等数量最多,也最具有代表性。形制特点为形体匀称,高矮、宽窄比例适宜、腹部浑圆,最大径在器部的中部,彩壶的口沿两侧或腹部的两侧大多有对称的双耳,有的在颈部安一个器耳。墓葬已发现400多座。形制有土坑墓、石棺墓和木棺墓三种。葬法早期多二次葬、仰身葬。中、晚期多一次葬、侧身屈肢葬,随葬品一般很少,只有少数墓有较多的随葬品,表明已出现贫富分化的现象。在随葬工具方面,男性
38、多随葬石斧、石锛、石凿,女性多随葬石坠,陶纺轮,反映出男耕女织的劳动分工。4.马厂类型 马厂类型的分布范围大体与半山类型一致,唯河西走廊地区延伸较广,直达玉门一带。 主要遗址有甘肃省永昌鸳鸯池,永靖马家湾,永登蒋家坪,青海省乐都柳湾等。 马厂类型的石器有斧、锛、刀、镰、凿、杵、研磨器、磨谷器、砺石等,大多数制作得比较精致。也发现少量的细石器,器形主要有刮削器和石叶。骨器有骨梗刀柄,分单槽和双槽两种。1975年在兰州永登蒋家坪遗址发现铜刀一件。陶器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制法多为泥条盘筑法,个别器物有慢轮修理的痕迹。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弦纹、划绞、锥刺纹等。彩陶数量较多。陶器的上半身普遍施一层红
39、色或紫色陶衣。彩绘主要是黑色,也有红、黑二色兼用的。彩绘的主体花纹是几何形图案,也有少量的人像和人面纹及蛙纹。常见的几何彩纹有四大圆圈纹、三圈纹、折线三角纹、菱形纹、漩涡纹、多圈纹等。其中,漩涡纹和圆圈纹都比较大,且中间往往填以十字、井字等富于变化的花纹。典型器形有彩陶壶、素面壶、双耳罐、双耳彩陶罐、长颈壶、葫芦罐、小口垂腹罐、豆、瓮等(图14)。其中以大口筒形罐等最具特征。一部分器形较小的双耳彩陶罐,双耳的一端连于口沿上,另一端连于颈腹交界处。1974年,在柳湾收集到一件属于马厂时期的彩陶壶,器表有彩绘和雕塑相结合的女性裸体像,形态逼真,引人注目。彩陶部分器物的下限绘有符号,常见的有“+”、“-”、“x”、“O”、“卍”、“”等十几种。这些符号可能是陶器制造者的记号,也可能是氏族或家族的族徽,或有其他涵义。房屋形制有方形、长方形和圆形三种。在蒋家坪遗址发现“吕”字型双室和多元套房屋。屋内普遍设有袋状窖穴,最大窖穴的容积达三立方米。房屋有门道,门向东、西、南三面都有,屋内中央有圆形灶坑。墓葬已发掘的约有1200余座。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也有二次葬、屈肢葬和俯身葬。随葬品多寡现象非常突出,有些小墓只有一、二件随葬品,甚至仅用残破陶器随葬,而有的大墓随葬陶器多达90余件。有的墓随葬骨珠,真贝(海贝)和石贝。马家窑文化从石岭下类型到马厂类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M108抗体注射液生产车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
-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论文写作学术交流和规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基础(英文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述职报告模板
- 职业导论-房地产经纪人《职业导论》名师预测卷4
- 有关保健与健康书籍读书报告
- 二零二五版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合同书3篇
- 二零二五年项目投资与股权分配合同2篇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综合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陕西省榆林市榆林二中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航天科工集团在线测评题
- 山东省潍坊新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医院三基考核试题(康复理疗科)
- 2024-2030年中国招标代理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新版)吉林一级健康管理师高频核心题库300题(含答案)
- JT-T-1344-2020纯电动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1课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 天津市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册联合模拟考试数学试题(二)(含答案解析)
- 纳米技术增强早期疾病生物标志物的检测
- 产品销量分析表折线图excel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