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推拿培训教程_第1页
按摩推拿培训教程_第2页
按摩推拿培训教程_第3页
按摩推拿培训教程_第4页
按摩推拿培训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主讲人:王建兴 河北工程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推拿的掌握内容 1推拿的基本知识。 2推拿的基本手法。 3人体解剖学。 4常见病的认识及按摩治疗方法。推拿的起源及发展 1殷商时的甲骨卜辞中对按摩有了文字记载。 2自汉末三国到魏晋,按摩的手法多样化 金匮要留中首次提到了“膏摩”,东晋葛洪著肘后背急方拈脊骨皮法、抄腹法等。 3 隋唐到清代。太医署和太医院设立按摩科。 4 明清时期, 小儿推拿经厘正推拿秘诀小儿推拿秘诀确立的小儿推拿体系。 5吴谦所著的医宗金鉴对“正骨八法”的详细论述,使推拿手法成为骨科的主要治疗手段。 6新中国成立后,推拿得到广泛的推广。 推拿的治疗作用 1调理脏腑,平衡阴阳。 2调和气

2、血,行滞化瘀 (2)促进气血生成 (2)促进气血运行 (3)强化气血功能 3疏通经络,温经散寒 4理筋整复,滑利关节。(1)调理经筋(2)归合整复(3)滑利关节。推拿治疗的补泻 1经络循行。顺经为补,逆经为泻。 2血流运行。向心为补,离心为泻。 3刺激强度。轻揉为补,重揉为泻。 4手法频率。缓摩为补,急摩为泻。 5旋转手法。顺摩为补,逆摩为泻。 6操作时间。长时为补,短时为泻。 7运动方向。推上为补,推下为泻。推拿治疗的禁忌症 1皮肤损害。 2出血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等 3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肝炎、白喉等。 4感染性疾病。如肝脓肿、败血症等。 5肿瘤 6严重的脏器功能衰退性病症。如心脏衰竭。

3、 7妊娠期妇女、月经期。推拿的意外情况 1软组织损伤。如皮肤破损、皮下出血和瘀斑、擦伤等 2休克。 3骨关节损伤 4神经系统损伤。 5内脏损伤。 按摩推拿培训教程 推拿的定义:推拿又称乔摩,按摩等。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在人体体表部位施以各种手法,或配合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预防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因为其本身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调节脏腑气血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综合功效,而又不受设备器械等条件的限制,不干扰或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等特点,因而千百来一直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防治,发展成为一门广受大众喜爱的新兴学科。二推拿手法的要领: 手法的定义: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按照各种特定

4、的技巧动作,在体表做有规律,有节奏的运动,已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手法。 狭义的理解手法:是用手来操作,虽然大部分的手法是通过手部的技巧动作直接作用于患者肢体来完成,如滚法,按法等,但也有一部分是通过人体的其他部位来完成的,如踩跷发,肘点法等。所以手法要从广义上来理解。手法的要求 手法的要求:手法的要求是均匀,柔和,有力,持久,渗透。(持久,有力,柔和,均匀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要达到渗透。这几项的要求都很重要,不可或缺。手法的选择 手法的选择没有统一的规定,但大体上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可将疾病的治疗过程分为三个部分来选取手法。 第一为开始部分,大多选用较为轻柔的手法,如揉法,摩法。利于疏通经络

5、,放松肌肉组织等。 第二部分主要针对主症或主病,针对于损伤的部位和穴位位置,运用点法,推法,等或一些比较复杂的手法,第三部分为整理结束部分,如揉法,抖法等,起到调理放松的作用。但是由于一种手法治疗的多样性,以及一些医家对于某一手法的认识程度不同,在临床上的选择的手法不同。 但是手法运用总体归纳为轻重轻手法的分类 1挤压类手法 2震动类手法 3叩击类手法 4运动关节类手法 5摆动类手法 6摩擦类手法挤压类手法 1挤压类手法定义:用指掌或肢体其他部位对患者肢体的一定穴位或部位着力进行挤压或对称性挤压的一类手法。 本类手法包括按,点,掐,捏,拿,捻和踩跷等手法。 按法 1 按法的定义:用指,掌,肘或

6、足跟等在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及部位上着力按压的一种手法。 2 按法的分类:1指按法2掌按法3肘按法4足跟按法。 3操作要领: (1)按法所及的深度及施力的程度根据病变的部位的深浅,病灶的虚实而定。 (2)施术时应由轻而重徐徐着力向深部垂直按压,当按压到一定深度时,需“按而留之”患者有得气的感觉后,再由深到浅的缓缓上提, (3)腹部按压时应随着患者的呼吸徐徐向深部按压,以热度透向腹部和下肢部为宜。 (4)按法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按法的作用: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开通闭塞,散寒止痛,缓急矫正。 临床的应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使用,组成按揉的复合方法

7、。 按法试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常用于腰背和腹部。拿法 拿法的定义:捏而提起所谓拿,用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节律性的提捏的一种手法。 拿法的分类:三指拿法,五指拿法,抖动法等。 操作要领:提捏应沿垂直筋肉纹理的方向进行。 施力应由轻到重,不能突然发力。 部要放松,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做到 “活儿有力,重而不滞” 拿法的作用:疏通经络,舒筋缓急,祛风散寒,发汗解表,开窍止痛,镇静。 拿法临床应用: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部,肩部,和四肢部。掐法 掐法的定义:用拇指的指甲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重按或重切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领:操作时逐渐施力,在患者能

8、耐受的情况下力求使力深透。 若用于急救,则当以窍开神清为度。 掐后应施以揉法,以缓解消除疼痛。 掐后可留下指甲的痕迹,但勿刺溃皮肤,对肌肉麻木不仁的部位施术时尤甚。 掐法的作用:开窍醒脑,镇静止痛。 2摩擦类手法,摩擦类手法定义:以指,掌或肘贴附在体表做直线或旋转移动的一类手法。 分类: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推法 推法的定义: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人体一定的穴位或部位,做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的一种手法。 分类:掌推法,指推法,肘推法。 动作要领:指掌肘的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以均匀的力量作上下或左右的缓慢移动: 做此法时要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推法在在胸胁部和腹部实施时,应随着患者的呼吸推动

9、,施力要轻柔,动作要稳妥。 推法的作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舒筋缓急,调和营卫,宽胸理气,调理脾胃。 临床应用:指推法多用于头面部,颈部及肢体远端。用于治疗头痛,落枕,肌腱炎等。 掌推法适用于腰背胸腹及上下肢等,用于治疗腰背酸痛,上下肢肌肉痉挛,麻木胸腹胀痛等症。 肘推法刺激性较强,用于肌肉丰厚多施用于后背和两侧臀部,可用于治疗风湿弊痛,腰肌劳损等病症。 3摆动类手法 摆动类手法定义:以指掌或腕关节做协调的连续性摆动的一类手法。 分类:一指禅推法。 滚法 揉法滚法 滚法定义:用食,中,环,小指的第一之间关节的突起部着力患者的体表部位上,运用腕关节的前后屈伸往返摆动使蜷在体表的一定部位

10、上往返滚动的一种手法。 分类:大滚法,小滚法。 动作要领 手握空拳,腕关节放松,摆动要灵活,压力要均匀。 滚动的幅度要在90度左右。 滚动时手的着力点必须紧贴体表,不可能跳跃进行或拖拽摩擦。 滚法的作用:舒筋活络,滑利关节,缓解肌肉痉挛,祛瘀止痛。揉法 揉法的定义:用手指的螺纹面,手掌的大鱼际,掌根或全掌着力吸附于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做轻柔缓和的旋转的一种手法。分类:指柔,大鱼际揉,掌揉。动作要领: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旋转动带动指掌部位在一定穴位和部位揉动,腕关节的活动幅度可随病变的部位的范围逐渐扩大。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奏。 揉动时要带动皮下组织,不等同于摩法;揉法作用:

11、醒神明目,宽胸理气,健脾和胃,调和气血,缓急止痛。 临床应用:本法使用于范围较广,头面部,背部,胸腹部四肢部。可治疗腹痛及软组织损伤等症。 震动类手法 震动类手法定义:指以较高频率的节律性轻重交替刺激,持续作用于人体的一种手法。 分类:包括抖法,牵抖法,振动法。抖法 抖法定义:用双手握住患者上肢或下肢的远端,微用力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使关节有松动的感觉。 动作要领:1颤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2抖动的频率要由慢到快,力量由轻到重。 抖法的作用:疏松脉络,滑利关节。 临床的应用:本法可用于四肢部,以上肢为常用。临床上常与搓法配合。叩击类手法 叩击类手法定义:用手掌、掌背、手指、掌侧面叩打

12、体表的一类手法。 分类:拍法,击法。拍法 拍法定义:用虚掌平拍患者体表一定部位的操作手法。 动作要领:1操作时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使掌成虚掌。 2拍时以手腕发力,平稳而有节奏的拍打患者。 拍法作用:疏松经脉,行气活血,缓急止痛。 临床应用:拍法适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运动类关节手法 运动类关节手法定义:对关节做被动型活动的一类手法。 分类:摇法、背法、扳法、拔身法。 摇法摇法的定义:用一手握住(或扶住)被摇动关节近端肢体,另一支手握住关节远端肢体,作缓和回旋转动的手法。分类:摇颈法、摇髋法、摇腰法、摇肩法、踝关节摇法。动作要领:1施用摇法须在熟悉的关节解剖、生理、并结合限制关节活动的

13、病理变化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2摇摆的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摇动的幅度要由小变大,因势力导,适可而止。任何粗暴或违反正常生活幅度的摇动不但没利,而且有害。作用:舒经活络,滑利关节,松解粘连。适应症:治疗运动功能障碍,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肩关节摇法 1托肘摇肩法:术者一手扶住肩关节上方,一手托住肘部,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摇动肩关节。 2握手摇肩法:术者一手扶住肩关节上方,另一只手握住患者的手,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摇动肩关节 3回旋摇肩法:术者一只手腕抵到患者手腕处,利用推力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回旋运动。幅度逐渐增大。 动作要领:动作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变大。 作用:滑利关节,松解粘连,舒筋活络。

14、临床应用:慢性劳损及肩关节活动不利等症。骨骼解剖冈上肌 起点:冈上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神经分布:臂丛上干支的肩胛上神经c5-6 主要功能:使臂外展。 病理原因:摔跤或抬重物上肢猛力外展。 临床表现:体表标志处有压痛点。 体表标志:肩峰:肩部外侧的最高骨点或肩胛冈向外侧延续的终端和最高点。 肱骨大结节:肩峰下外方肩部最外的骨点。冈下肌 起点:冈下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中部 神经分布:臂丛上干支的肩胛上神经c5-6 主要功能:内收上臂和外旋肩关节。 病理原因:上肢过度的前伸如排球扣球动作、拔河或拉物动作超出正常运动幅度。 临床表现:体表标志处有电击样疼痛或胀痛。 体表标志:肱骨大结节 肩胛冈:肩胛

15、骨背面的一条隆起的骨嵴成水平走向,向外形成肩峰。三角肌 起点:前部起于锁骨外侧半,中部起于肩峰, 后部起于肩胛冈。 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 神经分布:腋神经前支c5-6 主要功能:前部上臂屈和内旋,中部上臂外展,后部上臂伸和外旋。共同收缩使肩关节外展。 病理原因:长期举臂劳动、推手倒立胸前提拉杠铃如油漆工,粉刷工人。 临床表现:体表标志处及肱骨大结节下方压痛明显,上肢外展极度受限。 体表标志:肱骨大结节 三角肌粗隆。斜方肌 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第七颈椎棘突及全部胸椎棘突。 止点:上部纤维止于锁骨外侧端,中部纤维止于肩峰和肩胛冈上缘,下部纤维止于肩胛冈下缘内侧。 神经分布:颈丛副神经外侧c2

16、-4 主要功能:使肩胛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肢肌束使肩胛骨下降。 病理原因:上肢过度上举,外展,内收,和长期伏案工作体位。 临床表现:枕骨上线附着点,锁骨上段后缘,肩峰內缘,肩胛骨上缘疼痛不适。 体表标志:枕外隆凸。颈胸椎棘突。肩胛骨内侧缘。肩胛提肌 起点:上四颈椎的后结节 止点:肩胛骨脊柱缘内侧角的上部。 神经分布:颈丛肩胛神经c3-5 主要功能: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转向内上方。 病理原因:肩胛骨迅速上提和内向旋转,如织毛衣的人,腋下夹着织针长时间劳损。 临床表现:体表标志处有压痛或颈椎上段 横突部压痛,揉之有条锁状和摩擦感。 体表标志:第一二颈椎横突。肩胛骨内上角。前中后斜角

17、肌 起点:前斜角肌C3-6横突前结 节,止于第一肋斜角肌。 中斜角肌C3-7横突后结节, 止于第一肋中段上面。 后斜角肌:C5-6横突后结节,止于第二肋中段 神经分布:C5-6神经前支 主要功能:使颈侧屈、侧旋、前屈,上提1、2肋。 菱形肌和上后据肌 起点:菱形肌起于颈椎6-7和胸椎1-4棘突 上后据肌起于颈椎6-7和胸1-2棘突。 止点:菱形肌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上后据肌止于第2-5肋骨外侧面。 神经分布:菱形肌是肩胛背神经c4-5上后据肌是肋间神经T14 主要功能:菱形肌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并略向上;上后据肌提肋助呼吸。 病理原因:上肢猛力扔物、摔跤或上肢向后下方猛然用力。 临床表现:T1-

18、5与脊柱缘区间内有压痛,以肩胛骨內缘为主;上侧患肢活动受限,不能持重物或上举。 体表标志:第七颈椎棘突 肩胛骨内侧缘下后据肌 起点:T11-12和L1-2的棘突斜向上。 止点:下四肋骨外侧面。 神经分布:肋间神经。 主要功能:下降肋骨帮助呼气。 病理原因:四条肌束没有同步伸缩造成损伤。 临床表现:腰背下面肌肉疼痛和四条肌束带上疼痛。 体表标志:T11-12 下后据肌止点的肋骨面股二头肌 起点:盂上结节(长头)喙突(短头) 止点:挠骨粗隆。 神经分布:C5-6 主要功能:屈肘关节,协助屈肩关节。 病理原因:肘关节过度屈伸和内外旋 临床表现:肩峰下,肱骨的大小结节、三角肌中上部疼痛、喙突处有明显压

19、痛。 体表标志:肱骨大小结节。肩胛骨喙突肱三头肌 起点:盂下结节(长头) 挠神经沟上方、神经沟下方。 止点:尺骨鹰嘴 神经分布:C6-8 主要功能:伸肘关节,使肩关节后伸和内收。 病理原因:肩关节大幅度活动,反复牵拉三头肌,突然伸肘运动,舒张而至急慢性劳损。 临床表现:腋后胀痛,上肢由前向上举时困难,主动后伸时疼痛肩胛骨盂下粗隆处有压痛或结节。 体表标志:肩胛骨盂下结节 尺骨鹰嘴胸锁乳突肌 起点:胸骨体和锁骨胸骨端 止点:乳突及枕骨上项线 神经分布:副神经、颈丛肌支T2-3 主要功能:一侧收缩使头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提胸廓助呼吸。 病理原因:经常扭转颈部活动的人或突然转头以及睡眠姿

20、势不正确,使颈部扭转协转置于枕上等原因。 临床表现:颈椎活动受限、颈部僵硬、以及体表标志处有明显的压痛或放射痛。 体表标志:乳突。锁骨胸骨端。头夹脊肌 起点:上部胸椎和C7的棘突及项韧带 止点:枕骨上项线 神经分布:C1-8 病理原因:经常挑担、从事维修经常仰头或转头 临床表现:体表标志处有明显的压痛或不适 体表标志:C7棘突 。 枕骨上项线压痛点 项韧带的两侧辅助点。项韧带 起点:颈椎棘突 止点:枕外隆凸 病理原因:头部过度前屈即长时间低头 临床表现:颈部酸胀痛的不适症状,体表标志处或附着点有压痛;过度低头或仰头时颈部疼痛加重。 体表标志:1枕外隆凸 2 C2棘突胸腰段棘上韧带 起点:起于颈

21、7棘突 起点:向下止于骶中嵴 主要功能: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病理原因:脊柱受到暴力扭曲或过度前屈。 临床表现:腰背中线疼痛,棘突顶部或临近点压痛,弯腰,平卧时加重 体表标志:1棘突 2 C7棘突 3 T3棘突 4 T7棘突 5 L4棘突胸腰段棘间韧带 解剖位置:棘上韧带之下,相邻两个椎骨棘突之间。 病例原因:腰部俯仰剧烈运动 主要功能: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临床表现:腰背疼痛僵硬,行走时腰部成鸭部状态,局部怕凉。 体表标志:12肋 腰肋韧带 解剖位置:腰背筋膜的骶棘肌和腰方肌之间,止于12肋背面下缘。 病理原因:腰部俯仰剧烈运动。 主要功能: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临床表现:腰背疼痛僵硬,行走时手挟腰

22、部成鸭部状态,局部怕凉。 体表标志:12肋 髂嵴髂腰韧带 解剖位置:在L4-5横突与骶骨之间 病理原因:腰部过度屈曲、扭转、侧转。 主要功能:抵抗身体体重所引起的剪力同时限制L5旋转 临床表现:L5两侧或一侧深在疼痛但不能明确痛点,常反射到腹股沟内侧以及体表标志处有压痛点。 体表标志:T4-5横突 髂嵴内侧边缘。腹外斜肌 起点:第5-12肋外侧 止点:髂嵴前部外侧唇 病理原因:过度的屈曲并回旋脊柱。 临床表现:体表标志处疼痛,腰部屈曲活动受限。 体表标志:1肋骨2髂嵴前部3腋后线与中线之间。臀中肌 起点:髂骨翼外侧臀下线和臀 后线之间。 止点:股骨大粗隆尖部的外侧面 神经分布:臀上神经 主要功

23、能:外展大腿并协助前屈内旋和后伸外旋。 病理原因:猛烈的外展大腿或经常以腰臀部扭转活动为主的运动。 临床表现:体表标志处压痛或疼痛范围较大而不清楚伴下肢疼痛以及坐骨神经疼 体表标志:1髂前上棘 2髂后上棘梨状肌 起点:坐骨大切迹肌骶骨的 前外侧方 止点:股骨大粗隆的尖端 神经分布:骶从肌支。 主要功能:伸髋时使髋外旋,屈髋时使其外展。 病理原因:下肢过度外展、外旋的蹬踏动作。 体表标志:尾骨尖 髂后上棘 股骨大转子膝关节内侧副韧带 起点:股骨内上髁 止点:胫骨内侧及关节边缘 病理原因:膝关节过度外翻 主要作用:防止外翻和限制外旋 临床表现:上下楼时疼痛加重,下蹲困难:体表标志处有压痛点。 体表

24、标志:股骨内上髁 胫骨粗隆 膝关节内侧间隙。髌韧带 起点:髌骨上缘 止点:起胫骨粗隆 主要功能:膝关节伸直。 病理原因:猛伸膝关节或外力过度强制膝关节屈曲 临床表现:下坡疼痛或体表标志疼痛。 体表标志:胫骨粗隆 髌骨下缘髌下脂肪垫 解剖位置:髌骨下面、髌韧带后面 与关节囊之间,在股骨和胫骨之间 主要功能:限制关节过伸,润滑关节、减震作用。 病理原因:膝关节过度屈曲发生病变。 临床表现:两膝眼肿胀压痛,体表标志压痛,下楼时疼痛 体表标志:髌骨下缘 胫骨结节及粗隆跖骨 起点:内踝后下方 止点:跟骨内侧面。 神经分布:胫后神经 病理原因:踝部扭伤 临床表现:足底和足跟内侧疼痛、麻木。足外翻疼痛加剧。 体表标志:1内踝 2跟结节髂腰肌 包括髂肌及腰大肌 起点:腰椎体侧面和横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