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读后感_第1页
中国文学史读后感_第2页
中国文学史读后感_第3页
中国文学史读后感_第4页
中国文学史读后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学历史的一面镜子读中国文学史有感 从公元前十几世纪的上古时期,中华民族就已有高度的文化,三千多年来历史不断演进,文学反映着每个时代的精神的面貌,歌唱者广大人民生活中的理想与痛苦,成为这个民族文化中最丰富的宝藏。林庚先生的中国文学简史以“心在创作”为研究出发点,以“文学本位”为思考角度,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主潮的把握,对于文学创造性的认识,对文学创作奥秘的探索,对古代诗歌体裁形式史与文学语言发展史深入研究,为读者展现了中国文学三千多历史文化及其形成,发展的过程。 中国文学的源头在诗歌,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是那个时代诗体的主要特色。紧接着,在南方的楚地又兴起一种

2、新的诗体楚辞,并以伟大诗人屈原为其光辉代表。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随着楚辞逐渐向接近于散文的赋体演变,另一种诗体乐府,带着民间文学特有的刚健,清新的风格步入了汉魏六朝诗坛。在乐府诗发展的过程中,五言,七言的句式日渐引人注目,到唐代,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确立了,诗歌进入了鼎盛时期,这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古体诗与近体诗全面发展,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闻名世界的伟大诗人。盛唐以后,文人才士填词渐成风气。到五代时,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问世。到宋代,词这一特殊的文学样式,受到社会各阶层的

3、普遍欢迎,宋词在“言诗之所以不能言”,表达其“动于中而不能抑”的欢愉愁怨的情绪,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达到了可以与唐诗并列的中国文学的另一座高峰。南宋后期,北方的胡乐传入中原地区,并与民间的“俚曲”配入通俗的语言,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散曲,并以曲诙谐幽默的风格给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散曲在元代得以迅速发展。在明清时期,由于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更加通俗的小说和戏曲逐步兴盛,并出现了一些伟大的作家和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罗贯中的三国演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都陷入了空前的危机。戊戌变法后,中国文学在观念上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是资产阶级改良的代表人物梁启超

4、提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明确主张,同时主张“崇白话而废文言”对中国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为了救国图存,出现了以柳亚子,秋瑾为代表的一群忧国忧民而慷慨悲歌的爱国诗人,形成了近代文学中新的文学潮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由此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 一部中国文学史,纷繁复杂,分分合合,新的文学体裁在旧的文学形式中蕴育产生,而旧的文学形式又深刻影响着新的体裁。中国文学产生了不朽的文化成果。但是如果仅从文学本位的角度看中国文学,思考中国文学史,还不足以体现文学的作用,我们应抓住其内在的本质,抓住文学创作变化的内在动因。 文学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文学反映

5、着每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歌唱者广大人民生活中的理想与痛苦。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是文学创作的直接来源,直接影响着文学的风格。李白和杜甫无疑是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人,共同造就了唐代诗歌的高峰,但由于时代的差异,两人的诗文风格显示出巨大的反差。李白的时代是唐代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健康发展的高潮,这时期的阶级矛盾缓和和经济上升的发展中,文化正处于全面飞跃的解放阶段,中国民族自秦汉统一成一个坚强的民族而被称为汉人之后,到唐代旧因其在经济,政治上的上升的发展,在文化上对整个东方的伟大的贡献,在国防上的雄厚自豪的力量,而又被称为唐人,当时这全世界封建社会中最先进的民族,正走在胜利的高峰上。她无限展望带

6、来了浪漫主义的解放情操,丰富的想象,少年的乐观精神,对于祖国乡土的热爱与礼赞,她需要尽情的表现,这乃是全民普遍的愿望,也就是在这高峰上,于是出现了李白。李白在一切诗人中,无疑的乃是一个突出的人物,他的突出,首先在于他强烈的渴求理想的精神,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声音。他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每个读到这样的诗句的人都会感染到那无穷的力量。他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每个被压抑的人都会鼓起那不平的热情。他就是盛唐诗歌的歌手。如果我们以为在封建时代中,人民所有的只是痛苦的呻吟声,那么我们就不会了解李白。也同样不会了解唐代那么壮丽飞动的壁画,雕刻是从哪里来的。事实上我们听到两位古

7、代人民胜利的声音。那是那个充满浪漫与豪情的时代通过诗歌发出的最强音。而相比之下,杜甫所处的时代明显不同。天朝繁荣的景象只停留在以往的记忆里,而事实上,天宝以后,盛唐的形势急转直下,所谓的盛唐诗歌的浪漫与豪情也随着盛唐时代的远去而走向消逝。在这样动荡不安的局势中,杜甫写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此时,他的幼子也饿死了,所谓“入门闻嚎啕。幼子已饿卒,吾宁舍一哀,里巷已呜咽”。安禄山乱起,杜甫和所有的劳苦人民一起,流离失所,妻离子散。所谓:“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折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因此在生活上深深的体验到人民的思想感情,正如同体验自己的思想感情一样。他的诗细节真实,亲切深入。而这正是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也就成为杜甫这方面诗歌中突出的风格。 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诗歌,不同的诗歌反映着不同的时代,文学其实就是历史的一面镜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