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卷中物理难题破解策略(修改)_第1页
课标卷中物理难题破解策略(修改)_第2页
课标卷中物理难题破解策略(修改)_第3页
课标卷中物理难题破解策略(修改)_第4页
课标卷中物理难题破解策略(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标卷中物理难题破解策略课标卷中物理难题破解策略莆田第一中学莆田第一中学 陈国文陈国文要形成高考应试的优化策略,必须要要形成高考应试的优化策略,必须要有一个客观、立体、有高度的视角,有一个客观、立体、有高度的视角,摆脱经摆脱经验验束缚,站在束缚,站在“高山之巅高山之巅”,看清,看清攀登高峰攀登高峰的最佳途径的最佳途径。希望通过近几年难度较大的课。希望通过近几年难度较大的课标卷试题的分析,寻找其蕴含的模型方法,标卷试题的分析,寻找其蕴含的模型方法,揭示其体现的物理核心素养。揭示其体现的物理核心素养。(1)整体试卷较难,随着更多省的加入,试卷趋于平稳,难度有所降低。(2)综合性小,甚至比较单一,着

2、重考查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3)力和电占考试分值的绝大部分。(4)重视考查物体的平衡、天体的运动、功率、电磁感应、运动学、连接体问题的分析、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5)选考部分的考题比较固定,一道选择或填空,另一道计算题,选择题有5个选项,计算题难度还挺大。一、一、2015年课标卷考情报告年课标卷考情报告1、选择题(1)选择题题量固定,都是8道选择题(5单、3多):四道力学四道电学(2)常考知识点:物理学史、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V-t图象、万有引力定律、曲线运动、电磁感应、电场、磁场、交流电及电路分析等。(3)送分题极少,计算量增大,物理学史的考核注重科学方法而不是简单的识记,推理能力

3、要求更高,个别题目需要拓展知识,学生对多选题不适应。二、新课标卷命题趋势二、新课标卷命题趋势2、实验题(1)实验题题型固定,都是一力一电,但内容不拘一格;从近几年看,设计、探究难度有所降低,对实验的理解、计算和动手要求有所提高 。(2)、常考知识点:除了教材中的11个实验外,还有可以考查:探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如小车的功率问题,弹簧的弹性系数或弹性势能、摩擦因数问题、电子元件的特性问题等。3、计算题(1)近几年计算题题型固定,一力一电,计算的繁琐程度有所降低,但对过程的分析逐步加强。(2)常考知识点:力和运动、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及安培力。三、物理难题破解

4、的总体策略三、物理难题破解的总体策略 整理公式,理解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用途、弄清公式的推导过程、记下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图表帮助理解题意。画图能帮助发现解题的突破口,要注重准确性、一般性和可读性。 整理典型思路。典型的解题方法记录在本子上,并且多看,力求在看到题目时就找到相符的思路。 数学基础。归纳出难题中常用的数学方法,如微元法、估算法、求极值、几何知识、三角函数、数列与归纳法等。四、复习中需要突破的十大难点四、复习中需要突破的十大难点 难点之一难点之一 : 物体受力分析物体受力分析 难点之二难点之二 : 传送带及滑块木板模型传送带及滑块木板模型 难点之三:难点之三: 圆周运动及天体运动

5、圆周运动及天体运动 难点之四难点之四 :关连速度问题关连速度问题 难点之五难点之五 : 功与能功与能 难点之六难点之六 :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难点之七难点之七 : 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定律 难点之八难点之八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难点之九难点之九 :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难点之十:难点之十: 电学实验电学实验难点之一难点之一 : 物体受力分析物体受力分析 形成原因: 分析能力不足,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空间相象力不够,三维空间中的受力分析能力差。为了使问题简化,常忽略某些次要的力。突破策略: 明确各种性

6、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受力分析与运动状态相对应;假设法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把握整体法和隔离法;适度训练三维空间中的受力分析。返回2014年新课标理综年新课标理综卷第卷第17题题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

7、小球的高度相比,小球的高度A. 一定升高一定升高B. 一定降低一定降低C. 保持不变保持不变D. 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TGG橡皮筋偏离竖直方向橡皮筋偏离竖直方向角时重角时重力与拉力的关系:力与拉力的关系:G =T cos 以重力和拉力大小作用于橡以重力和拉力大小作用于橡皮筋时的伸长:皮筋时的伸长:lG = lT cos lT cos等于橡皮筋在竖直方等于橡皮筋在竖直方向上的伸长量。它恰好等于重力向上的伸长量。它恰好等于重力使橡皮筋的伸长的长度。使橡皮筋的伸长的长度。2014年新课标理综年新课标理综卷第卷第17题题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

8、上,系统处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相比,小球的高度A. 一定升高一定升高B. 一定降低一定降低C. 保持不变保持不变D. 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lG橡皮筋偏离竖直方向橡皮筋偏离竖直方向角时重角时重力与拉力的

9、关系:力与拉力的关系:G =T cos 以重力和拉力大小作用于橡以重力和拉力大小作用于橡皮筋时的伸长:皮筋时的伸长:lG = lT cos lT cos等于橡皮筋在竖直方等于橡皮筋在竖直方向上的伸长量。它恰好等于重力向上的伸长量。它恰好等于重力使橡皮筋的伸长的长度。使橡皮筋的伸长的长度。难点之二难点之二:传送带及滑块木板模型传送带及滑块木板模型 形成原因:对于物体与传送带之间、木块与木板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等等,这些关于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的判断等基础知识模糊不清;对于物体相对地面、相对传送带分别做什么样的运动,判断错误;对于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过程

10、中的能量转化情况考虑不全面,出现能量转化不守恒的错误过程。 突破策略:先要分析与tan的大小关系;正确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的判断方法、大小的决定因素等等;通过对不同类型题目的分析练习,让学生做到准确灵活地分析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融会贯通,运用速度时间图象分析。“传送带模型传送带模型”问题的分析思路问题的分析思路1模型特征模型特征图72015新课标新课标卷第卷第25(20分分) 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的距离为4.5m,如图,如图(a

11、)所示。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碰撞时间极短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物块的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线如图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取10m/s2求求(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

12、的动摩擦因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数2;(2)木板的最小长度;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滑块滑块木板模型木板模型”问题的分析思路问题的分析思路 难点之三难点之三:圆周运动及天体圆周运动及天体 运动运动 形成原因:对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定义把握不牢固。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及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的综合知识应用不熟练。受力分析不按照一定的步骤,漏掉重力或其它力,圆周运动的周期性把握不准。不能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例很好的联系起来。 突破策略:建立匀速圆周运动与非匀速圆周运动的解题模型。认真分析向心力的来源、运动的周期性、临界条件。明确卫星的概念与

13、适用的规律。能解决双星、多星问题。区别 中心天体与环绕天体、重力与万有引力、开普勒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赤道物体”与“同步卫星”以及“近地卫星”、地面物体的受阻减速与人造地球卫星的受阻变轨、卫星的运行速度与发射速度等。16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3/s,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103/s,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

14、小约为A西偏北方向,1.9103m/s B东偏南方向,1.9103m/s C西偏北方向,2.7103m/s D东偏南方向,2.7103m/s【答案】B难点之四:关连速度问题难点之四:关连速度问题 形成原因:运动物体间速度关联关系,往往是有些高考命题的切入点,而寻找这种关系则是考生普遍感觉的难点。运动的分解中合运动的概念不清,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与力的合成与分解混淆。 突破策略: 处理速度分解的思路:选取合适的连结点(该点必须能明显地体现出参与了某个分运动),确定该点合速度方向(通常以物体的实际速度为合速度)且速度方向始终不变,确定该点合速度(实际速度)的实际运动效果从而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分速度

15、方向,作出速度分解的示意图,寻找速度关系。 处理关联速度的思路:沿绳(或杆)方向的速度分量大小相等2015新课题标新课题标卷卷 21如图,滑块如图,滑块a、b的质量均为的质量均为m,a套在固套在固定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定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b放在地面上,放在地面上,a、b通过铰链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不计摩擦,用刚性轻杆连接。不计摩擦,a、b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为g则则Aa落地前,轻杆对落地前,轻杆对b一直做正功一直做正功Ba落地时速度大小为落地时速度大小为Ca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gDa落地前,

16、当落地前,当a的机械能最小时,的机械能最小时,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答案】BD“关联关联”速度问题速度问题绳绳(杆杆)端速度分解模型端速度分解模型 分运动分运动其一:沿杆(或其一:沿杆(或绳绳)的分速度)的分速度v1 其二:与杆(或其二:与杆(或绳绳)垂直垂直的分速度的分速度v2学科素养培养难点之五:功和能难点之五:功和能 形成原因:对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不到位,不能灵活运用动能定理,对守恒思想理解不够深刻,对功和能混淆不清。 突破策略: 加深对功概念的理解、掌握功的常用计算方法,利用平均力求力做的功,或者利用F-x图象求面积得到力做的功。深刻理解动能定理,充分利用其优

17、越性若不需要研究全过程的中间状态时,可以把这几个物理过程看成一个整体过程。紧扣守恒条件,抓住初末状态,分类解决机械能守恒问题。理解功能关系,牢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解决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中题给物理量与公式中物理量的联系,写对表达式。学会解决多物体多过程问题。返回2012年年11月,月,“歼歼15”舰载机在舰载机在“辽辽宁号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a)为利用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的原理示意图。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计时零点,飞机在t = 0.4s 时恰好钩

18、住阻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时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为1000 m。已知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已知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则。则A.从着舰到停止,飞机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从着舰到停止,飞机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1/10B.在在 0.4s-2.5s 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间变化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间变化C.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 gD.在在

19、0.4s-2.5s 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儿乎不变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儿乎不变图图(a)图图(b)2013福建省质检卷21某舰载机降落到静止的航母上。图甲为航母甲板上拦某舰载机降落到静止的航母上。图甲为航母甲板上拦阻索阻拦舰载机过程的俯视示意图,图乙为舰载机尾钩钩住拦阻索正中位阻索阻拦舰载机过程的俯视示意图,图乙为舰载机尾钩钩住拦阻索正中位置、随即关闭发动机后加速度置、随即关闭发动机后加速度a随时间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已知舰载机质量变化的图象。已知舰载机质量M=2.0104 kg,尾钩刚钩住拦阻索时的初速度,尾钩刚钩住拦阻索时的初速度v0=75 m/s。t1=0.3 s时

20、,拦阻时,拦阻索与尾钩刚钩住拦阻索的初始位置成夹角索与尾钩刚钩住拦阻索的初始位置成夹角=45,此时舰载机所受空气阻,此时舰载机所受空气阻力与甲板摩擦阻力大小之和力与甲板摩擦阻力大小之和 f=2.0105 N,舰载机钩住拦阻索至停止的全过,舰载机钩住拦阻索至停止的全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与甲板摩擦阻力做的总功程中,克服空气阻力与甲板摩擦阻力做的总功 Wf=2.0107 J。求:。求:( (1) ) t1=0.3 s时刻拦阻索的拉力大小时刻拦阻索的拉力大小T;( (2) ) 舰载机钩住拦阻索至停止的全过程中,克服拦阻索拉力做的功舰载机钩住拦阻索至停止的全过程中,克服拦阻索拉力做的功W;( (3) )

21、 t1=0.3 s时刻舰载机的速度时刻舰载机的速度v1,t1=0.3 s至至t2=2.5 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内通过的位移大小s。( (提示:求速度的变化量可类比于利用提示:求速度的变化量可类比于利用v-t图像求位移的方法图像求位移的方法) )t/s-103.02.52.01.51.00.5a/ms-20-20-30乙TT拦阻索系统甲0难点之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难点之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形成原因:不能正确理解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位移方向的改变和时间、速率等物理量的对称性。用整体法处理上抛运动时的符号规则不清晰。平抛运动中的“特殊”关系应用不熟,等效重力作用下的类平抛运动迁移有

22、困难。 突破策略:斜面上的平抛运动问题,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与其他数学方程的联立求解,平抛运动的临界问题,类平抛问题模型的分析,全程处理竖直上抛问题,斜抛运动的处理方法。难点之七:电磁感应定律难点之七:电磁感应定律 形成原因: 关于表达式记忆和推导是难点,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三种特殊情况解决问题时,不注意各公式应用的条件,造成公式应用混乱从而形成难点。线圈在三维空间运动,不少同学缺乏立体思维。 突破策略:区别动生电动势和感应电动势,区别平均感应电动势和瞬时感应电动势。解决电磁感应定律四大难点:一是与图像相结合,二是与电路相结合,三是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四与能量守恒相结合。电磁感应定律中微元法的

23、应用。难点之八: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形成原因:受力分析容易出现错误,概念抽象难于理解,过程复杂,数学基础要求较高,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的运动难于入手。 突破策略:动力学观点:带电粒子初速度方向与电场线共线,则粒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带电粒子的初速度方向垂直电场线,则粒子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类平抛运动);当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时,一般要采用类平抛运动规律解决问题。功能观点:首先对带电体受力分析,再分析运动形式,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相应公式计算。可选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适当解决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运动的情况。 如图,O、A、B为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三个点,OB沿竖直方向,BOA=60,OB= OA。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一定的初动能自O点水平向右抛出,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