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复习资料整理专升本_第1页
管理学复习资料整理专升本_第2页
管理学复习资料整理专升本_第3页
管理学复习资料整理专升本_第4页
管理学复习资料整理专升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性的科学。2、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内 由一个或更多的人 来协调其他人的活动 的活动过程,以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无法取得的效果。3、为什么说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答:由于每个企业能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整个社会能用于社会生产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就要求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以可用的资源尽可能多地实现某种想要达到的任务或目标。 由于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所以管理的目的就是使组织的目标能有效地实现。每一个组织都要通过有效的管理,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使组织的有限资源得

2、到有效的运用。4、为什么说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答:(1)管理成效:指管理活动的效果;组织成效:指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 (2)管理者的管理活动 是通过作用于 被管理者的业务活动 而对组织的成效产生影响的。 (3)正因为管理者的管理活动 在协调被管理者的业务活动 从而影响组织成效的过程中 要受到工作方面和非工作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所以高的管理成效有可能导致低的组织成效,而低的管理成效却有可能导致高的组织成效。 (4)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的相关关系 并不是说管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是无关紧要的,相反的,它更说明了 要提高组织成效就必须提高管理成效。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

3、况下,提高管理成效会有助于提高组织成效。另一方面,从长远的观点看,影响组织成效高低的其他因素 也是管理活动的结果,组织完全有可能 通过自己的有效的管理活动 使之形成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 的其他因素。 (5)在现实中,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万能的,管理者的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是互动的,我们既不能迷信“管理万能论”,也不能相信“管理象征论”。5、管理活动与具有组织特点的业务活动的区别是什么,认识这些区别的意义?答:(1)管理活动是一种协调他人活动的活动;由管理活动进行协调他人的活动称为具有组织特点的业务活动。 (2)区别:活动的主体不同:管理活动的主体是管理者;具有组织特点的业务活动的主体

4、是被管理者活动的内容不同:管理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全局性;而业务活动具有特殊性和局部性活动的直接目的不同:业务活动的直接目标是 实现组织的目标,而管理活动的直接目标却是 协调业务活动,使业务活动能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3)区别的意义:是为了让每个管理者明确自己作为管理者的管理职责,不要把自己的工作与业务活动者的工作混淆起来。6、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主体。7、管理者的特征:(1)管理者所从事的是协调组织中被管理者活动的活动。(2)管理者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间接贡献作用。(3)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行为,受双重人格身份的影响和作用。(4)管理者在履行各种管理职能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 组织整体的利益

5、追求 及 组织中各个方面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关系。8、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工作:(1)确立目标(2)对组织的各种资源进行组织与安排(3)调动组织成员工作的积极性(4)在组织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9、管理者的类别:(1)按管理层次:高层管理者(决策层)、中层管理者(分管层)、基层管理者(执行层、督导层)(2)按领域宽度及专业性质:综合管理者、职能管理者、项目管理者(3)按职权关系:直线部门的管理者、参谋部门的管理者10、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思想技能。 技术技能的重要性依据管理者所处的组织层次从低到高逐渐下降,而思想技能和人际技能则相反。11、有效管理者的特点:(1)善于利用和调配各种资源

6、(2)善于分析和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3)善于处理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平衡(4)善于不断学习12、要成为一个有效管理者要把握两个方面:(1)要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性,学习管理的科学理论,掌握新的管理方法;(2)要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艺术水平。13、成功管理者:以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为标志; 有效管理者:以工作成绩的数量、质量以及下属对其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为标志。14、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内在规律性的科学,它以组织中的管理活动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交叉科学、边缘科学15、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答:科学是指能反映事物内在规律性的理论体系;艺术是指以个人的经验和熟练程度为基础的

7、技艺和技巧。(P26)16、管理的二重性:管理具有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意义:(1)它是我们正确对待西方管理理论的理论依据; (2)管理二重性理论为我们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基本的行为准则。17、什么叫组织?答:(1)组织是“人们有意识地形成的各种职务或职位的系统”。 (2)组织是人们实现某个目标的手段。 (3)组织是现代社会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载体。 (4)组织是由人所形成的社会技术系统。18、组织的类型:项目类型组织的受惠者组织管理的主要问题互利组织经济组织服务组织公益组织组织的所有成员组织的所有者某些社会公众所有社会公众维持民主秩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提供良好

8、服务防止官僚作风19、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人、目标、组织规范20、组织目标:组织在一定时期所追求的东西;是组织存在的依据,是组织中一切活动的起点,也是组织中一切活动的终点。21、为什么要坚持管理的目标原则?答:管理的目标原则:任何管理过程,都必须始于目标。就是说:管理者从事任何的管理活动,都必须从明确和确定目标开始。(1) 目标指明了组织发展的方向。(2) 目标决定了管理活动的过程。(3) 目标能成为一种激励因素。22、组织目标的确定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利益要求:所有者的利益、组织中成员个人的目标、组织的社会责任。23、组织管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什么作用?答:组织目标的制定和实现过程中,管理起着协

9、调、激励和调整的作用。(1) 制定平衡的目标:要通过有效的管理,协调组织各参与者的利益要求,制定出既能满足各方利益要求,又能有利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组织目标。(2) 调动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的积极性:要把组织目标与组织成员个人的目标结合起来。(3) 控制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组织目标的确定应该是及先进又切实可行的24、目标差:目标实现的结果可能与预先制定的计划目标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现象我们称之为目标差。25、外部环境:指组织以外的一切事物。 它是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组织从外部环境输入 组织系统生存和发展所必要的各种要素,并向外部环境输出 组织系统运转后产生的结果。26、外部环境分类:

10、自然环境(1)按性质划分: 物理环境(硬环境) 社会环境 精神环境(软环境)(2)按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分:一般环境、具体工作环境 社会方面的环境 政治方面的环境 经济方面的环境一般环境: 教育方面的环境 科学技术方面的环境 自然方面的环境 竞争对手 顾客具体工作环境: 要素的供应者 社会政治因素 科学技术因素27、外部环境因素对组织的影响作用:(1)外部环境影响了组织目标的确定。 组织目标的确定首先要考虑外部环境能向组织提供些什么,以及外部环境需要组织提供些什么(2)外部环境影响了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3)外部环境影响了组织系统的形成。28、组织界限:把组织系统与外部环境分隔开来的东西。29、组

11、织界限对组织生存发展所起的作用:过滤作用、保护作用。30、组织界限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1)组织的类型(2)组织所追求的目标(3)组织系统有效运转的要求(4)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31、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1)每个组织都是生活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之中的,要从外部环境输入各种要素,并向外部环境输出各种要素。 (2)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双行道式的关系,即一方面,组织必须适应环境,另一方面,组织要为自身创造和选择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32、为什么说组织要为自身创造和选择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是 一种主动的管理方式?答:外部环境并不是一个游离于组织之外的超然之物(P61)即为自身创造和选择一

12、个良好的外部环境。33、利益相关者: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34、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两个层级: 第一级利益相关者 被认为是与企业之间拥有正式契约关系的个人和团体,包括:雇员、股东、信用机构、政府、供应商、中间商、竞争者和顾客等。 第二级 所有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社会公众、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所在社区、市场中介组织、新闻媒体等。35、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的意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对企业的管理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管理的目标导向正在转变:企业的目标导向由股东价值最大化转变为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2)管理范畴得以扩展。(3)管理重心

13、发生转移: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应着眼于企业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4)管理理念不断更新:实行以人为本的关系管理。(5)管理内容不断丰富。36、社会责任的内涵是随着利益相关者队伍的扩大和这些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值的变化而发展的。(1)早期观点:社会责任概念的最早含义是最大利润。(2)近代社会责任内涵:承担部分社会责任,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员工福利,增加工作保障,制定公平的价格,生产安全的产品等。(3)当代社会责任的内涵:改革董事会,改善商业道德,通报社会行为。37、支持社会责任的理由: (1)公众期望 (2)长期利益 (3)规避政府法规 (4)问题可以变成利润 (5)权利与责任对等 (6)企业

14、拥有各种资源 (7)预防优于治理 (8)公众形象 (9)股东利益38、如何做到对社会负责? 答:当公司在对社会负责时,它也常常要面临社会责任的极大丰富性和公司资源有限性的矛盾。(1)公司在怎么样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应该有所侧重,应围绕其所造成的社会问题确定优先次序。(2)公司要善于通过创新,找到社会责任和企业机会的结合点,即把一项社会问题转化成企业的机会。39、管理道德:是关于管理决策或管理行为的准确或错误的价值体系或信仰体系,是判断管理行为是非的一种价值标准。40、管理道德两个层次: (1)管理者个人的职业道德,所关注的是 管理者个人利益 及其 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 (2)管理者的组织身份所要

15、求的管理道德,所关注的是 企业利益 及其 与利益相关者乃至整个社会的关系。41、三种道德观: (1)道德的功利模式:这是一种完全按照 成果或结果 来衡量 活动或决策好坏的道德观点。 (2)道德的权力模式:也就是尊重和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力和自由的道德观点。 (3)道德的公正模式:就是要求管理者能够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 公平、公正地分配 利益与损害 的道德观点。42、如何提高管理者的管理道德?答:(1)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2)选拨合适的管理者 (3)加强道德示范 (4)进行道德培训 (5)制定合理的工作标准 (6)建立综合绩效评价43、管理理论发展阶段: (1)传统的管理 或 早期的管理 (2)科学

16、管理理论 或 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韦伯“官僚集权制”) (3)人际关系学说 (4)现代管理理论44、著名的早期管理实践:(1)金字塔的建造 (2)古罗马帝国的管理(3)中国长城的修建 (4)罗马天主教会的组织(5)威尼斯兵工厂的管理实践 (6)英国索霍工厂的管理实践45、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标志着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已经形成。古典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管理提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2)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唯理主义哲学、实利主义经济学和新教伦理给古典管理理论打上了深深地时代烙印。(3)传统的管理不利于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榨取,这从主观上促进

17、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46、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共识研究制定科学的工作标准(工作定额原理) (2)把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及作业的环境标准化。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4)实行职能工长制 (5)实行管理的例外原则 (6)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实现了专业化)47、差别计件工资制的内容:(1)制定科学的日工作标准(2)按照工人完成定额的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的工资率(3)把工资给“人”而不是给“职位”48、对职能工长制的评价:答:通过实行职能工长制从而提高管理者的管理专业化水平(P105)因为它违反了管理的“统一领导原则”和“统一指挥原则”。49、科学

18、管理的四大基本原理:(1)建立一门严格的科学(2)科学地挑选工人(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教育、训练和培养(4)管理部门和工人之间进行亲密无间的友好合作50、论述题:为什么说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一场心理革命?(P111112)答:(1)(2)(3)51、科学管理理论对人的认识:(1)“经济人”是科学管理理论对人的本性的基本认识。(2)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一场心理革命。(3)泰罗强调的是作为“个别”的人而不是作为组织成员的人。52、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认识与评价:(1)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是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2)强调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是 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特征;(3)“经济人”的认

19、识是科学管理理论对人的本性的基本认识;(4)科学管理理论强调的是 提高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5)科学管理理论系统内在的不一致性;53、法约尔管理思想:(1)管理普遍性:管理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的活动(2)提出加强管理教育的必要性54、论述题:对管理普遍性认识的意义答:这种关于管理的普遍性的认识是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重大的贡献。(P128)是管理成为一门科学的一个认识前提。55、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管理的14项一般原则: a劳动分工原则 b权力与责任原则 c纪律原则 d统一指挥原则e统一领导原则 f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 g人

20、员的报酬原则h集中的原则 i等级制度原则 j秩序原则 k公平原则l人员的稳定原则 m首创精神 n人员的团结原则56、论述题:统一指挥原则和统一领导原则的区别和联系? 答:(1)统一指挥原则: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人的命令。 一个下级人员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 (2)统一领导原则:对于力求达到同一目的的全部活动,只能有一个领导人和一项计划。 一个下级只能有一个上级。 (3)这两个原则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统一领导原则讲的是 组织机构设置的问题,即在设置组织机构的时候,一个下级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上级。统一指挥原则讲的是 组织机构设置以后运转的问题,即当组织机构建立

21、起来以后,在运转的过程中,一个下级不能同时接受两个上级的指令。(4)违反了统一领导原则,就必然会违反统一指挥原则。但是,坚持了统一领导原则,并不一定能坚持统一指挥原则。57、坚持统一指挥原则有两个基本要求: (1)在组织中形成一条不中断的等级链,也就是说要坚持统一领导原则; (2)上级不能越级下达指令,下级也不能越级接受指令。58、秩序原则:包括 物品的秩序原则 和 人的社会秩序原则。 (1)物品的秩序原则:每件东西都有一个位置,每件东西都在它应该在的位置上。 对于每一件物品来说(P139)要注意防止表面上的整齐所掩盖着的实际上的混乱。 (2)社会秩序原则:每个人都有一个位置,每个人都在他的位

22、置上。 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P139)也就是“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59、对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认识与评价: (1)法约尔的管理理论是从一般的角度来研究管理的,是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的。而泰罗却是从个别工人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提高每个工人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效率。 (2)法约尔再起管理理论中,对组织的管理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精辟的看法,这些看法对以后的组织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应该指出,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的主要是从静止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没有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的运动和发展。 (3)他提出的管理14项基本原则中,把纪

23、律、首创精神、团结等也作为管理的原则来进行讨论,是不太合适的。 他还反对数学在管理中的应用。60、权力的分类: (1)神授的权力 (2)传统的权力 (3)合理合法的权力61、对韦伯官僚集权制的评价:优点:对于官僚集权制,韦伯认为,从纯技术的角度看,它是一种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精确性、工作的速度、任务的明确性、对文件的熟悉程度、活动的连续性、权限的划分、指挥的统一、严格的上下级关系、人员摩擦的控制,以及在物质和人员方面的成本的减少,这一切在严格的官僚机构中将达到最佳状态。”它能使组织内人们的行为理性化,具有一致性和可预见性。缺点:(1)假设的有效性;(2)过分地强调组织原则和恪守规章制度;(3

24、)忽视了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62、人际关系学和科学管理的比较:答:我们把20世纪2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这个时期的管理理论成为人际关系学说阶段(P152)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着。63、人际关系学说的要点: (1)职工是“社会人” (2)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以社会和人群技能为基础的新的领导方式64、论述题:职工时“社会人”的认识的意义:(P169170)答:(1)(2)(3)65、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态度: (1)正式和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即是一种客观现象,又是一种普遍现象。(2)应对非正式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使之有利于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P171

25、图)66、人际关系学说的特点:(1)对人的“社会人”的认识:人是追求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要的,因此,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使人在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2)人际关系学说强调人的“团体”属性(3)用“非理性”模式取代了“理性”模式(4)侧重于从“个人”行为规律的角度来研究人在社会和心理方面需要的满足。67、对人际关系学说的批评:(1)对人际关系学说的认识前提的批评(2)对霍桑实验研究的方法论的批评(3)对“社会人”结论的批评68、现代管理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在这个时期的理论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出现了一种被称为“管理理

26、论丛林”的现象,即出现了各种管理理论学派同时并存的现象。69、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及人们道德伦理观念的变化 是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根本原因。(1)战后资源积累的重新完成又提出了提高效率的要求。(2)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同时也为管理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和手段。(3)人们对“人”的本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促进了管理理论的发展。70、管理理论丛林:(一)经济管理理论学派: 这个学派又称为“传统学派”、“管理职能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创始人法约尔,主要代表人物孔茨。 两步分类的方法:第一步:先确定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是干什么的,即先

27、确定管理的职能。第二步:就是对这些职能进行研究。(二)人际关系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的基本出发点是:管理是通过人来完成某些事情,因此,研究管理必须着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群体行为学派: 这个学派关心的是群体中的人的行为,而不是人际关系。被称为“组织行为学”。(四)合作社会系统学派:(1)这个学派把组织中的人看成是有各种社会的和心理的愿望和需求的人,而组织就是由许多具有这种社会和心理需求的人及其行为所形成的合作社会系统。(2)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协作的意愿 共同的目标 信息联系 (3)提出“效力”和“效率”的两分法: 效力:如果一个协作系统的协作是成功的,达到了组织的共同目标,这个协作系统

28、就是有效力的。效率:个人目标的实现程度和个人动机的满意程度。对一个协作系统来说如果无“效率”就不可能有“效力”;只有高的“效率”,协作系统才能对组织成员产生强的向心力和内聚力,才能避免组织成员对组织产生离心力,也就是说组织才有“效力”。 (4)无差别圈、正式权力、共享权力 (P207)(五)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组织是由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形成的社会技术系统,个人的态度和行为都受到人们在其中工作的技术系统的很大影响。(六)系统学派: 系统的方法是形成、表达和理解管理思想最有效的手段。(七)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 只要管理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就可以把这个过程用数学的模型加以描述和表达,也就可以用

29、数学的方法对这个数学模型进行优解。(八)经验或“案例”学派:通过对管理人员在个别情况下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研究,会使人们懂得在将来相应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有效地方法解决管理问题。(九)权变学派: 不存在着“最好的”、“能适应一切情况的”、“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理论。(十)决策理论学派: 基本出发点: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管理的本质就是决策。因此管理理论就应该围绕决策这个核心来建立。(十一)管理者工作学派71、论述题:为什么说满意化原则是比最优化原则更为现实合理的决策原则?答:(1)(2) (P217P218)72、管理理论丛林的成因:(1)人性假设的分歧(2)语义上的混乱(3)对“管理”

30、下的定义不一致(4)先验的假设(5)对原则的误解(6)管理学者不能或不愿互相了解73、论述题:如何走出丛林,建立统一的管理理论?答:(1)需要给“管理”下个定义 (2)把管理学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3)澄清管理学用语的语义 (4)要对管理学中的很多基本原理进行提炼和验证: 管理理论所涉及的知识和研究范围应当是“可及的”管理理论应当有助于改进实践管理理论不能钻到语义的牛角尖里面去管理理论必须认识到它只是一个更大的知识理论体系的一部分74、论述题:管理理论丛林的意义是什么?答:(1)(2) (P240P241)75、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 (1)对建立一门统一的管理理论的追求 (2)对个人目标与组织

31、目标和谐的追求 (3)对管理理论条理性的追求76、论述题:为什么要建立统一的管理理论?(P243)答:把系统理论应用于管理,认为组织是一个由许多个分系统组成的系统,而这个系统又是一个更大环境中的子系统,它在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是一个开放系统。因此他们认为以前各个学派的观点都有其局限性,管理理论可以用系统的方法把各个学派的观点统一起来。77、对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和谐的追求:(P245)(用二重性追求)(1) (2) (3)78、对管理理论条理性的追求 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数量化的追求 (2)系统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79、当前企业经营和管理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管理理论的影响:变化:全球化、一

32、体化 (P254)影响:(1)资源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管理理论的影响(P254) (2)技术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管理理论的影响(P255) (3)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管理理论的影响(P256)80、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理论的特点: (1)管理信息化(2)企业界限模糊化(3)从“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4)重视知识管理(5)建立学习型组织 (6)企业再造81、计划:就是要预见未来,要预见未来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实现和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计划是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一个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计划与组织成效之间存在着一种线性相关关系。82、计划的重要性: (1)使组织对未来的变化做出积极的反应; (2)使组

33、织的各项活动都能围绕组织的整体目标而展开; (3)有利于提高组织各项活动的工作效率; (4)有利于对组织各项工作的控制:计划为组织的控制提供了依据。83、计划的分类:(1)按期限分:长期计划(>5年) 、 中期计划(1年<中<5年) 、 短期计划(<1年)(2)按内容分:综合计划、专业计划编制综合计划能保证组织各项活动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而编制专业计划能保证组织各项具体的目标得以落实和实现(3)按性质分:战略计划、管理计划、业务计划(4)按具体表现形式分:目标:组织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所要达到的东西。确定目标是是计划工作的第一步,是组织各项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政策:组织指导和协

34、调组织成员各种行为的一种原则性规则。政策的执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它有利于组织成员在执行政策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策略:组织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对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的取得、使用和分配的政策性规定。程序:对处理未来活动的例行方法的规定。规则:是一种最简单的计划。没有给执行者留有余地,不规定时间顺序。规划: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综合性计划。预算:一种数字化计划。84、为什么既要编制长期计划又要编制短期计划?答:(1)(2) (P271)85、战略计划与长期计划的区别?(P273)答:(1)长期计划的特点:主要是表现在计划的长期性上,而战略计划的特点:主要是表现在计划的内容与性质上;(2)长期计划比

35、较具体,战略计划比较概略; 长期计划是战略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86、为什么要编制战略计划?即编制战略计划的意义、作用:答:编制战略计划(P273)和未来的行动方案。87、计划和目标的区别、联系:答: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P274)上述两者又通过组织的各项活动联系起来。88、规则和程序的区别:答:规则容易和程序混淆(P276)规则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程序的组成部分。89、规则、政策、程序三者之间的关系:答:政策的目的是(P276-277)成员运用自由处理权的情况下才被采用。90、计划工作的原则:是指编制计划所必须遵循的准则。(1)综合平衡的原则计划工作与组织层次、组织部门的关系要平衡;短期计划

36、与长期计划的平衡与协调(2)承诺原则(投入原则):主要是对计划工作的时限的规定。(3)灵活性原则:计划工作的最重要原则(4)改变航道的原则(5)限定因素原则91、为什么说灵活性是计划工作的最重要原则?答:计划本身具有灵活性是为了解决计划的内在缺陷(P279)灵活性是计划工作的最重要原则.92、改变航道的原则:是指计划工作决策对将来承担的任务越多,主管人员定期地检查发生的情况,预计前景,以及为保证实现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等工作也就越加重要。 主管人员是管理计划的,他们不是被计划管理的。93、限定因素:是指妨碍目标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又称战略因素。94、计划工作的方法: (1)滚动计划法

37、:根据未来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计划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定期地修改计划,并将计划期往前顺推一个时期的一种计划编制和调整方法。(2)目标管理法:以目标为中心开展管理的方法。是通过目标的制定、执行和评价的整个过程来实现对组织的有效管理。用客观的目标和对目标完成进度的测定来代替主观的评价和个人的监督。95、滚动计划法比较适合于年度计划的编制与调整。滚动计划法比较适合于对产量、销售额、时间进度的安排等方面计划的调整。而对于一些影响作用比较长的计划,如经营方针、组织长期目标、投资周期比较长的项目,则不宜用滚动计划法。96、目标管理的过程:目标的制定 目标的实施 绩效的反馈和控制97、目标管理法的优缺点:优

38、点:(1)目标管理是一种激励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方法。目标管理法强调,在目标的制定、执行和评价过程中,要通过职工的参与来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使职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又能实现个人目标。(2)明确而清晰的目标使管理人员的可操作性大大加强。(3)迫使人们把组织的作用和结构弄清楚,可以发现组织结构上的缺陷。(4)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组织成员有机会把自己的思想纳入计划之中,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拥有一定限度的自由处置权。绩效的评估过程也提高了公平、公开和公正性,从而使绩效的评价具有客观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上级领导个人主观因素的干扰。缺点:(1)在很多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中,上级同自

39、己部属之间的鸿沟是难以逾越的。不平等的人们是否能共同制定目标,是很值得怀疑的。(2)过分强调数量指标的问题。(3)无法克服其缺乏灵活性的局限。98、计划工作的步骤:(1)估量机会:对组织的内外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组织所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存在的有利机会。(2)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计划工作的第一步骤,而目标本身又是计划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确定目标本身就是一项计划工作。它同样要经历计划工作过程的所有步骤,因而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大的循环中的小循环。(3)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 计划的前提条件:是指组织在未来计划期间所估计的各种内外环境条件。它是组织编制计划的基本出发点。(4)拟定可供选择的各种计划方案

40、:拟定计划方案时要注意各种计划表现形式的配套使用,并要注意目标、政策、规则、程序等各种计划形式之间的衔接和协调。(5)评价和选择方案: 对于各种可行方案,要根据计划目标的要求、预定的计划前提条件,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比较评价,以确定能最佳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未来行动方案。 采用“满意原则”能使对计划方案的选择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当然,管理者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找出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最佳方案。(6)制定派生计划:制定派生计划来保证基本计划的贯彻与实施。(7)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99、为什么说确定目标是计划工作的第一步?答:任何管理活动都必须始于目标(P

41、289)其次要把目标分解为组织中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的目标。100、如何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P291)答: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包括选择合适的前提条件,通过预测工作对未来环境因素进行估计,保持计划前提条件的协调一致,为计划前提条件的变化准备应变计划等。101、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的意义是什么?(P294)答:计划前提条件的确定是否确切,直接影响到组织计划工作的质量,也影响到组织其它各项管理活动的效果,影响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102、计划前提条件的类型:(1)按前提条件与组织的关系分:内部的前提条件:指影响组织未来计划实施的内部环境因素,即:人、财、物。 一般环境因素:政治、经济、科技、法律、文化外部

42、的前提条件: 组织的要素输入环境 任务环境因素: 组织的要素输出环境(2)按量化程度分:定量的前提条件 定性的前提条件(3)按控制程度分:可以控制的前提条件组织内部的前提条件 不可以控制的前提条件组织外部的前提条件组织对一般环境因素的控制程度比较低,而对具体环境因素的控制程度比较高。103、对计划前提条件的预测:(1)从预测的内容看可分为:环境预测和销售预测(2)预测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 对未来环境因素变化所进行的预测 对计划方案实施结果进行的预测(3)影响预测准度的因素: 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滞后性 客观事物发展的突变性 预测本身的缺陷 预测所依据的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的干扰(4)预测的方法:

43、定量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因果预测法 定性预测法:专家个人意见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优点:通过鼓励自由思考,参与者之间相互启发,创造性思维产生共振和连锁反应,所产生的一些备选方案往往很有价值。104、拟定备选方案分成两个步骤:(1)轮廓设想 (2)细部设计105、寻找备选方案两个途径:(1)管理者自己过去的经验;(2)别的管理者或别的组织采用的且已被证明为成功可行的管理实践。106、评价备选方案 有 两种分析方法:(1)边际分析法:边际分析是把追加的支出跟追加的收入相比较,当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等时,就是最佳的投入量。(2)费用效果分析法:特点: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

44、方案或系统的最终结果上,既要根据每个备选方案为目标服务时的效果来权衡它们的优缺点,还要从效果着眼来比较每个方案的费用。比较一套方案必须运用一套标准价值评价体系。 价值体系:不仅仅指以货币计算的价值,而是泛指一个方案的作用、效果、和意义。107、行动方案的选择方法:经验判断法 试验法 研究与分析法108、战略计划:是确定组织长远的、全局的行动方案的计划。发展方针、发展方向、主要任务109、战略计划的内容:(1)战略范围 (2)确定优势 (3)战略部署 (4)衡量结果的标准110、战略计划的类型:(1)按范围分:总体战略:是由组织的最高层管理者制定的,它是组织所有活动的总指导。职能战略:职能战略是

45、由组织的中层管理者根据总体战略的要求制定的。它是总体战略的具体化。总体战略和职能战略的关系:总体战略指导职能战略的制订,职能战略的制定又影响到总体战略的完成。两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在组织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计划体系。(2)根据组织战略与组织环境的适应情况分:守势战略:适应于比较稳定的外部环境的战略。攻势战略:适应于动荡不定的外部环境的战略。分析战略:既想保持原有市场,又想扩大新的市场。被动战略:不能对外部的环境做出反应。120、战略计划的制定:(1)环境分析 (2)确定战略目标(3)制定战略规划 (4)战略一体化121、把作为一个实体的组织称为组织结构,把作为过程的组织称为组织工作。 作

46、为一个实体,一个组织是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具有正式关系的一群人。 作为一个过程的组织工作,是有意识地调整了的两个人或更多人的行为或各种力量的系统。122、组织工作的目的:使组织的每个个别的成员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而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发挥作用。123、组织工作开展的基本步骤:(1)明确组织工作的目标 (2)确定工作分工 (3)确定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4)部门划分 (5)确定管理和业务工作的联系(6)确定上下左右的业务工作联系 (7)调整124、管理幅度:上级管理者能直接有效地管辖的下级人员数。 管理层次:在组织中所形成的不中断的等级系列的环节数。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条件下,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

47、成反比例的关系。125、(1)扁平型组织: 优点: 提高整体效益 有利于信息沟通 有利于提高下级的能动性 缺点:对具体的某个部门的管理者来说,工作量会大大增加,管理效率就会受到影响。(2)高型组织: 优点:由于管理幅度小,则有利于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这样能提高每个管理者的管理效率。 缺点: 管理层次多,会造成组织中的管理费用支出的增加。 较多管理层次会造成组织中信息传递的失真。 较多的管理层次使高层管理者很难实现对组织的控制。比较:员工<5000人,扁平型组织;员工>5000人高型组织 扁平型组织与高型组织比较,并不存在明显的、压倒性的优越性。126、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1)

48、上下级管理者的管理能力(2)职权的授予(3)上级管理者必须承担的非管理职责(4)下级管理人员管理活动的相似程度(5)组织中新问题的发生率(6)下属人员地理上的分散程度(7)信息沟通的方法(8)管理者的指导思想(9)管理者所在的管理层次127、部门化:指按照一定的方法把组织中的人和事划分成可管理单位的过程。 部门化的实质是专业化。128、部门化的方法的三个权衡标准:(1)何种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专业计划和知识?(2)何种方法能最有效地使用机器和设备?(3)何种方法最有希望达到所要求的管理与协调?129、部门化的方法:(1)按数量划分部门:适用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中(2)按组织的产出不同来进行部门的

49、划分: 按地区 按产品 按顾客(3)按组织的内部操作不同对部门进行划分: 按管理职能 按生产过程130、按地区的不同进行部门的划分:(1)适合于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不适合于财务部门(2)理由:有利于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主要理由:使企业可以取得地区专业化的好处(3)优点:有利于调动基层管理者的积极性; 取得地区专业化的效益; 组织对外部的适应能力比较强; 有利于组织培养高层管理者。 缺点:公司总部对各个分部的控制困难。 机构的重复设置使管理费用的支出增加。 需要有更多的具有总经理能力的人才。131、按生产的产品不同划分部门:(1)适合于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不适合于财务部门(2)理由:可以取得产品

50、专业化的效益132、按企业服务的顾客对象不同来划分部门:(1)只适用于产品销售部门(2)市场更加细分,目标市场更加确定,顾客专业化程度高(3)优点:能使企业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有利于调动基层管理者的积极性。 企业对外部的适应能力比较强。缺点:机构的重复设置和资源的分散使用,使企业的一些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企业的运作成本较高。133、按管理职能不同划分部门:优点:实现了管理专业化,从而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强化了组织中各职能管理的权威 加强了高层管理者对基层进行控制的手段缺点:不利于充分调动基层管理者的积极性 组织中的横向协调

51、比较困难 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 不利于组织培养高层管理者134、按生产过程的不同工艺阶段划分部门:优点:提高工艺的专业化水平,使企业能采用专用设备进行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有利于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和操作水平,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在每个部门内部,工人都是从事相同或相似工作的,有利于成员之间的配合和协作缺点:各个工艺之间的协调比较困难 只有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才对企业的利润负责,也就不利于调动基层管理者的积极性 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 不利于企业培养高层管理135、部门划分方法的应用:(1)没有哪一种部门划分方法是最好的方法(2)应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所需的管理和协调(3)避免无目的地设置部门(4)应使各个部门的工作能涵盖组织的所有工作任务(5)应注意避免出现各个部门的工作任务交叉或重复的现象(6)不一定要求部门设置上下一致(7)一个组织往往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部门划分的。136、直线与参谋:(1)直线部门:指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直接责任、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直接贡献的部门。(2)参谋部门: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间接贡献的,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协助、配合直线部门最有效地工作的一些部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